二甲醚合成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29.12 KB
- 文档页数:3
二甲醚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者/来源:吴文炳1,陈棵2,翁文1 (1.漳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漳州363000;2.昆明理工大学一碳日期:2007-10-10常温常压下,二甲醚(DME)是一种无色低毒的可燃性气体,性能与液化石油气相似,燃烧时不析碳,无残液,燃烧废气无毒,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DME还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可替代车用燃料的“21世纪的绿色燃料”。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及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对DME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因此,DME的合成研究已成为各国科技人员的研究焦点。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将甲醇合成、甲醇脱水和水气变换3个反应过程耦合为一,打破了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力学平衡限制,大大提高了原料气转化率和产品收率。
目前,由合成气制二甲醚主要在双功能催化剂上进行,包括在甲醇合成催化剂和甲醇脱水催化剂上的反应过程。
对二甲醚的合成机理探讨主要针对单个过程的反应,即甲醇合成机理和甲醇脱水机理。
1 甲醇合成机理甲醇合成的碳源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热门话题,主要存在3种观点,即CO、CO2和CO+CO2 3种碳源机理。
1.1 CO为碳源自Boomer和Morris首次提出CO是甲醇合成的直接碳源后,人们普遍认为CO是甲醇中碳的唯一来源,Klier等支持氧化态铜(Cu+)为活性中心,认为CO2的存在仅仅是稳定晶格(Cu+)的作用,以保证铜离子不被过度还原成金属铜(Cu0)。
但在关键活性位和反应中间体上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第1种是基于化学吸附的CO 连续加氢;第2种是生成甲酰中间物;第3种是生成甲酸盐中间物,3种机理如下:其中,第1种机理在当时被广泛接受,第2、3种机理在20世纪80年代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Takoudis 等也将甲酰物作为中间物种,但与催化剂成键的原子有所不同,该机理如下:1.2 CO2作为碳源前苏联学者在4.4~5.5MPa及453K和493K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铜基催化剂上合成甲醇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O2不须经中间CO的形成而直接参加甲醇的合成。
【技术】合成气二甲醚制低碳烯烃技术进展2014-03-19化化网煤化工为适应绿色低碳的发展潮流,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炼化企业纷纷合作开发低碳烯烃新技术、新工艺,甲醇制低碳烯烃、二甲醚制低碳烯烃、甲烷氧化偶联制低碳烯烃、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二氧化碳制乙烯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二甲醚制低碳烯烃与合成气制甲醇相比,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由于反应协同效应,甲醇一经生成,马上进行脱水反应转化成二甲醚,突破了单纯甲醇合成中的热力学平衡限制,增大了反应推动力,使得一氧化碳转化率较单纯甲醇合成时大幅度提高。
在典型条件下,一氧化碳平衡转化率可从单独甲醇合成时的50%~60%提高至90%以上。
目前二甲醚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主要采用改性ZSM-5和SAPO硅铝磷酸盐系列分子筛催化剂,其在500~550℃反应时,二甲醚转化率可达90%以上。
但该类分子筛催化剂在二甲醚催化裂化制乙烯的反应中,由于反应温度高,分子筛内扩散效率较低,且分子筛孔笼结构中孔小笼大的特点,使低碳烯烃在笼中易于进一步加链聚合导致深度转化直至积炭。
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成为阻碍二甲醚裂解制低碳烯烃工业化的关键。
近年来,杂多酸及其盐类在催化领域内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在许多酸催化反应,如醇类脱水、羧酸分解、烃类歧化和裂解、甲醇转化等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在二甲醚裂解反应中使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利用其“假液相”性,提高二甲醚的内扩散效率,降低裂解反应温度,可以提高二甲醚裂解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壳牌国际研究公司提出一种二甲醚制乙烯、丙烯的新型催化剂及工艺。
该工艺采用单维的10元环分子筛(ZSM-22、ZSM-23)催化剂,可提高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并降低芳烃副产品。
与碳四烯烃不循环工艺相比,其二甲醚转化率和乙烯收率明显提高。
日辉公司与三菱化学公司合作,开始共同开发一种基于各自专有技术的丙烯生产新工艺,即基于三菱化学公司以未有效利用的烯烃和日挥公司以二甲醚作为主原料的丙烯生产技术的丙烯生产新工艺。
油品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工艺现状
在油品添加剂中,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简称PODE)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燃料添加剂,用于提高油品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直接甲醇合成法(Direct Methanol Synthesis,简称DMS)和二甲醚合成法(Dimethyl Ether Synthesis,简称DME)。
下面
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现状。
DMS法是一种直接利用甲醇合成PODE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甲醇脱氢反应生成甲醛,然后通过甲醛缩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PODE。
目前,DMS法主要采用混合催化剂体系,如氧化锌和铝合金催化剂,来实现PODE的高选择性合成。
近年来,一些新型催化剂,如硼酸盐催化剂和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也被用于提高PODE的合成性能。
研究人员还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和压力,来提高PODE的产率和选择性。
目前,DMS法合成PODE的主要问题在于催化剂的失活和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催化剂体系,以及优化分离和
纯化工艺,是该方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油品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工艺目前主要包括DMS法和DME法。
这两种方法在
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和产物分离与纯化等方面都存在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
研究方向应该是进一步改进催化剂体系,优化反应条件,提高PODE的产率和选择性,以及优化分离和纯化工艺,从而实现PODE的高效合成。
乙二醇二甲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及绿色生产工艺设计摘要:在化工企业中,做好化学分析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乙二醇二甲醚合成的主要原料、方法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环氧乙烷开环反应生成乙二醇二甲醚的反应机理和绿色生产工艺流程的开发设计。
关键词:乙二醇二甲醚;合成工艺;绿色生产工艺引言二乙二醇丁醚(DGBE)由于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挥发速度,具有相当重要的工业价值,在工业上广泛用作硝化棉、清漆、印刷墨、油类、树脂等的溶剂及合成塑料的中间体等,但由于DGBE的生产和使用,使得部分行业如部分染料废水、有机光伏废水、清洁剂生产等废水中含有该种污染物质。
DGBE本身具有低毒性,通过白鼠对DGBE的生育和发育毒性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GBE不具有不良的健康影响,对小鼠的生育和生存能力无影响,尽管如此,但也出现了新生儿体重较低和男性对饮水中DGBE相对女性更为敏感等研究现象,所以DGEB 对人类健康是否存在长期风险还有待考究。
同时较高浓度的DGBE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于DGBE的降解研究确有必要。
DGBE为醚类化合物,目前对于醚类污染物去除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多溴联苯醚(PBDEs)两个方面,对DGBE的处理研究报道甚少。
但有学者针对DGBE 的强效降解菌进行筛选,并考察了其对DGBE的降解效果。
因此笔者将以DGBE为研究对象,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对其进行降解,考察其在传统生物法条件下的去除效果。
1乙二醇与二乙二醇的分离方法解析此分离系统可以有效的将乙二醇与二乙二醇进行分离。
先将粗乙二醇输入到乙二醇乙的炼制器具当中,然后将剩余的乙二醇通过侧线输出的方式,将乙二醇产品输入到乙二醇精致的炼制槽中,其中一部分的乙二醇和二乙二醇要从塔釜当中提取出来,然后需要保证塔釜中的温度和二乙二醇相比更低,保证二乙二醇中的热分解的温度保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乙二醇炼制的塔釜中二乙二醇输送到乙二醇循环塔中,在塔顶上采用循环式来返回到乙二醇的炼制塔釜当中,塔釜中的二乙二醇与重新混合之后的混合液;从乙二醇的循环塔釜中的乙二醇输送到二乙二醇的塔釜当中,然后塔釜中输出的二乙二醇的产品,其中塔釜当中的液体为丙三醇等所构成的混合液体;通过这种方式将乙二醇的产品质量相对比较高,并且回收率也比较高,同时在可回收性的、高质量的二乙二醇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被运用到工业的生产当中。
二甲醚精致及合成实验报告2000字
二甲醚也称甲氧基乙醇,是一种普通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
合成或精制而成。
二甲醚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分子结构框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药制药及
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二甲醚作为实验物质,具有低毒性、高活性、低溶剂性、良好的水溶性、易水解等特性,可大幅提高生物合成等有机合成产物的安全性及效率,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测试物质,可大量产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极大的吸引着众多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工业从业者的眼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二甲醚精制及合成实验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
由于操作要求较高,二甲醚的精制及合成实验仍然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安全性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制度课题。
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性,现代实验室均将使用带有绝缘技术的设备,采取集中管
理和多重检测技术,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和工业标准进行要求,并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的财产及安全。
另外,在进行二甲醚精制及合成实验时,还需要考虑质量管理和测试要求,以
确保产品质量及使用安全性。
一般来说,在实施新工艺流程时,建议全面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二甲醚精制及合成实验在当今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能提高全行业
的科技水平,又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
未来,以互联网为
依托的智能生产环境将大大促进二甲醚精制及合成实验的发展,继而改善研究分析的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社会大众的安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二甲醚市场发展现状概述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液体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能源化学品。
因其具有高能热值、环境友好、燃烧后无硫、近零乙醇产生等特点,二甲醚在化工、能源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二甲醚市场的发展现状。
1. 二甲醚市场规模据研究报告显示,二甲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稳步增长趋势。
二甲醚市场的发展受到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预计未来几年内,二甲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2. 二甲醚市场需求分析二甲醚广泛应用于液化石油气替代、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汽车燃料和溶剂等领域。
其中,替代液化石油气是二甲醚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二甲醚作为液化石油气的替代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和液化天然气市场的扩大,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3. 二甲醚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二甲醚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二甲醚生产企业集中在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措施来提升竞争力。
此外,二甲醚市场还面临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如乙醇燃料和其他替代燃料。
4. 二甲醚市场发展趋势未来,二甲醚市场将继续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环保要求的增强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低碳、环保燃料的需求日益提高。
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二甲醚在替代液化石油气和其他化石燃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未来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4.2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二甲醚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转化媒介也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二甲醚市场的发展。
4.3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对于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二甲醚的生产工艺将不断改进,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将得到提高,这将进一步推动二甲醚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