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游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研学作文4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游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研学作文400字篇1上个周末我们全家去苏州游玩,一路上我们坐了两次地铁,一次高铁,才到了宾馆。
这次住的宾馆和以前在北京、宜兴住的大不相同,宾馆设备齐全,服务员阿姨热情周到。
第二天,我们坐着宾馆的车来到了盘门景区。
一进门我就看见我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塔,名叫‘瑞光塔’,导游阿姨说,就说他是三国时期孙权为报母恩所建的,也是盘门最有名的景点。
然后我们顺着悠悠小道往前走,那天天朗气清,天上一朵朵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一路上风景美极了。
不知不觉来到了摇橹船上船处,我很兴奋的蹦上了船。
船上的老奶奶穿着古色古香的衣服一边给我们摇着船一边唱着苏州评弹。
小船悠悠的在河中前行,岸边绿树成阴。
我们穿过极具特色的水陆相连的城门,感觉棒级了。
下午我们到了人头攒动的山塘街。
这条古街上商铺一家挨一家,商品琳琅满目,看到我眼花缭乱。
我们沿着古街一边逛,一边吃着小吃,很惬意。
晚上我们夜游古运河,两岸灯光闪耀,我们坐着游船经过了11座桥,让我更加了解苏州。
随着天色越来越晚,我们也回宾馆休息了。
快乐的旅行已经结束了,以后我会到更多的地方,增长更多的知识。
游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研学作文400字篇2标题: 游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有感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著名的太湖湿地公园。
这是一次很棒的亲子研学之旅,让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学到了许多保护湿地的知识。
我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难忘的经历。
周六一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出发啦!到了公园,入口处就有一个巨大的"太湖湿地"字样,旁边还有几只可爱的红腿鹳雕像。
这里曾是太湖的一部分,后来在这块湿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公园。
首先,我们去了生态湿地区。
那里有一条长长的木栈道,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湿地景观而不破坏环境。
两旁种满了芦苇、蒲草等湿生植被,特别漂亮。
爸爸告诉我,这些植物对净化水质很有好处。
调研湿地公园报告(二)引言概述:
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景观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独特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湿地公园,深入了解其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展开论述。
1.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 湿地公园所处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特征
- 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与动植物物种丰富性
2.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建设
- 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理念
- 湿地公园内各个景点的布局和设计特色
- 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和主要工程项目
3. 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 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 湿地公园的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 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方法
4. 湿地公园的管理与运营
- 湿地公园的管理架构和管理人员组织
- 湿地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 湿地公园的游客服务与活动策划
5. 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湿地公园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带动和就业机会
- 湿地公园在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 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未来规划
总结:
通过对湿地公园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管理与运营以及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保护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体,在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管理与维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和环境教育资源。
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报告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湿地公园的运营管理和环境保护情况,我于X 月X日前往某湿地公园进行考察调研。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该湿地公园位于人口稠密的城市郊区,占地面积大约100公顷。
公园内部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多样性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并且提供了一系列户外活动和教育学习机会。
首先,公园的运营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公园设有完善的管理团队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导览和解说服务,并努力维护公园的整洁和秩序。
公园内设置了广泛的步道和指示牌,给游客提供了清晰的导览线路和信息。
此外,公园还设有休息区、厕所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其次,公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
公园内有多个湿地保护区域,禁止游客随意进入,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公园还定期进行植被修剪和垃圾清理工作,确保湿地环境的保持和改善。
公园管理团队还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研究和实践,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监测和保护工作。
再次,公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节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公园每年举办多个主题活动,如野生动植物观察、湿地科普讲座等,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生态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此外,公园还设有游客中心,展示了湿地的生态、历史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场所。
最后,公园与周边社区和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园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公园还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此外,公园还与环保组织合作,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该湿地公园在运营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色。
公园的引导导览、环境保护、活动举办等方面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实践和成果。
然而,仍然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加强湿地保护区域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希望公园继续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湿地自然体验和学习场所。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具有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并且水生态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我们进行了湿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湿地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探讨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措施。
正文内容:一、湿地调研目的1.1考察湿地保护现状:了解目前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湿地保护区的设立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情况。
1.2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湿地内的生态系统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湿地动植物群落的组成、生态过程和功能。
1.3评估湿地生态服务:了解湿地对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等生态服务的提供情况,并评估其经济价值。
1.4制定湿地保护对策: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推动湿地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湿地调研方法2.1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湿地保护历史、现状和问题。
2.2现地考察:选择一些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样本、观察生物群落结构,并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2.3数据分析:将采集的样本数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湿地类型的差异和特点。
2.4模型模拟:利用湿地生态模型,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5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并收集公众的保护建议。
三、湿地调研结果3.1湿地保护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坏及污染等问题。
3.2湿地生态系统:各个湿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湿地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对当地的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3.3湿地经济价值:湿地提供的水资源、食物供应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4湿地保护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湿地保护区面积、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以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
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地,以湿地为主题,融合了保护、教育、科研和休闲等功能。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现状,探索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 调研目的•了解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理念;•考察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展和管理措施;•探讨湿地公园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分析湿地公园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以下方法: 1. 文献研究:深入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政府报告和专家观点,了解湿地公园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2. 实地考察:选择若干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湿地植被、水质环境和动植物种群等情况。
3. 专家访谈:与湿地公园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和环境保护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4. 调研结果与分析4.1 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从调研中发现,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生态保护:湿地公园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保留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 教育功能:湿地公园注重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休闲与娱乐:湿地公园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设施和活动,满足市民的需求,同时也吸引了游客。
4.2 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调研中了解到,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面临以下挑战: - 土地利用冲突: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大片的湿地资源,而这些湿地通常会存在土地利用冲突,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
- 水资源管理:湿地公园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保持湿地的水体质量和水量平衡,这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 公众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和参与方式不够多样的问题。
4.3 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效益湿地公园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非常显著。
调研中发现,湿地公园能够: - 提供水源和水质净化功能,改善城市水环境; - 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中国湖泊湿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太湖湿地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湖泊湿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质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湖泊湿地的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湖泊湿地管理和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国最大的流域面积之一。
近年来,太湖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面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以太湖湿地为例,对其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对提高太湖流域湖泊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太湖湿地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湖泊湿地的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太湖湿地现状分析:通过对太湖湿地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太湖湿地的面积、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太湖湿地利用分析:结合太湖湿地的实际情况,探讨湖泊湿地的利用方式,包括旅游、农业、渔业等,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的特点、优劣势,并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探讨湖泊湿地各种利用方式的市场前景、盈利模式等,并分析不同方式之间的竞争和互补关系。
4. 管理与保护对策:针对太湖湿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管理与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湿地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利用效率等方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1. 分析太湖湿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不同利用方式的优劣和作用,为当地湖泊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2. 对太湖湿地的当前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管理保护对策;3. 建立太湖湿地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
微山湖水资源调研报告微山湖十一假期实践调研摘要:2013年7月21日至2013年7月25日。
微山湖十一假期实践调研队前往沛县自来水公司,千岛湖湿地及周边开展了以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十一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队与沛县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了徐州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走访了微山湖湿地与千岛湖湿地,并对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沛县自来水公司、湿地、调研、污染、发展(一)、沛县自来水公司沛县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沛县城区唯一具有供水资质的供水单位,隶属于水利局。
公司地址:沛县沛城镇汉台路2号,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拥有供水深井30余眼,平均井深120米左右,日供水量2万吨,采用新型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加氯消毒,一级供水。
(二)、湿地的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
湿地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1、湿地的效益评价①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大全1(二)[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是一项旨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近距离了解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场所。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进行考察,并对其重要性、建设情况、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述。
[正文]大点1:湿地公园的重要性小点1.1 保护生物多样性小点1.2 维护水资源平衡小点1.3 缓解气候变化小点1.4 促进教育与科学研究小点1.5 提供社会服务大点2:湿地公园的建设情况小点2.1 选址与规模小点2.2 建设进展及经验教训小点2.3 建设投入和资金来源小点2.4 设备与基础设施建设小点2.5 管理体制与组织架构大点3: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小点3.1 生态修复与恢复小点3.2 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小点3.3 水资源保护措施小点3.4 污染治理与环境监测小点3.5 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大点4:湿地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点4.1 湿地保育的生态效益小点4.2 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小点4.3 提升周边城市的形象小点4.4 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小点4.5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大点5:湿地公园未来发展的展望小点5.1 提高公众参与度小点5.2 推动湿地保护立法小点5.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小点5.4 开展科技创新与应用小点5.5 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总结]湿地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建设项目,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平衡、缓解气候变化等诸多重要性。
在建设方面,选址与规模、建设进展及经验教训、管理体制与组织架构等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们还需加强生态修复与恢复、湿地保护管理规划等保护措施。
湿地公园对周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包括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
未来,我们应提高公众参与度、推动湿地保护立法,并加强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以实现湿地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解当地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特点、游客数量及满意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策略,我们对该湿地公园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过程
1. 实地调查:我们先对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其地理位置、植被类型、水域设施等自然环境情况。
2. 问卷调查:在湿地公园内,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对湿地公园的整体印象、游览体验、服务设施等进行评价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自然环境: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植被和水域资源,是各种鸟类和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2. 游客数量: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节假日和天气晴好的周末,游客数量更是络绎不绝。
3. 满意度调查:大多数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整体印象和服务设施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游客对公园内部分区域的保洁和设施完善程度提出了建议。
四、建议与措施
1. 加强宣传:湿地公园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增加生态教育内容,提升游客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
意识。
2. 完善服务设施:公园应加强保洁力度,完善厕所、餐饮、停车等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 平衡开发与保护:在开发公园的同时,要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五、结语
湿地公园是城市的绿色空间,是人们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场所。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湿地公园的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为今后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希望湿地公园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湖光翠影里的悠然时光我这人一到周末就闲不住,老琢磨着找个好去处溜达溜达,放松放松被工作折腾得紧绷绷的神经。
听人说苏州太湖湿地公园那是个神仙地方,有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鸟叫,闻不完的花香。
我这心呐,瞬间就被勾得痒痒的,二话不说,拉上我那同样爱玩的舍友阿峰,风风火火地就朝着太湖湿地公园奔去,满心期待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约会。
刚到公园门口,阿峰那家伙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眼睛瞪得老大,扯着嗓子喊:“哇塞,这地儿看着就舒坦!门修得古色古香,跟从水墨画里抠出来似的,里头指定藏着不少好东西,咱赶紧进去探秘。
”我被他那兴奋劲儿感染,笑着怼他:“你可消停会儿,别把鸟儿都吓跑咯,咱慢慢悠悠逛,把美景都装进眼睛里。
”迈过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风一吹,芦苇们就像一群苗条的舞者,整齐划一地摇曳生姿,“沙沙沙”地奏响一曲自然乐章。
阿峰兴奋得直蹦跶,一头扎进芦苇丛边的小径,伸手轻轻拨弄着芦苇,嘟囔着:“这芦苇软软乎乎的,摸着真舒服,像家里的鸡毛掸子,还带着股子清香,大自然的玩意儿就是妙。
”正走着,突然“扑棱棱”一阵响,几只水鸟从芦苇丛里飞了出来,阿峰被吓了一跳,差点摔个狗吃屎,站稳后还不忘自我解嘲:“哎呀,这些小家伙,是在跟咱玩躲猫猫呢,差点得逞,看我待会儿不抓拍几张它们的靓照。
”沿着蜿蜒的木栈道往前走,就到了湖边。
太湖那叫一个大呀,湖面宽阔得望不到边,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面巨大的翡翠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美极了。
湖面上时不时有游船慢悠悠地划过,船头推开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晃得人眼睛都舍不得眨。
我和阿峰瞅见湖边有租脚踏船的,立马一拍即合,租了一艘,哼哧哼哧地蹬着就往湖中心去。
阿峰一边蹬还一边扯着嗓子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跑调跑得那叫一个远,我笑得差点岔气,打趣道:“你可别嚎了,再这么唱,鱼都得被你震晕,翻着白肚皮浮上来咯。
”正闹着,眼尖的阿峰瞧见不远处有个小水潭,潭里荷叶田田,粉粉嫩嫩的荷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像娇羞的小姑娘躲在绿伞底下。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
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
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由
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
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
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
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
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 保护区 设计 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
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
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
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
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
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
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
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
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
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
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
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
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
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
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之间,属于
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的变化,
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
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
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
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
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
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
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
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管理不力,
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
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
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
为主线,提出七大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
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
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整
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
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
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宽的主环路和多条宽度分别为、、的二、三级
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三、项目功能
公园场地基质比较单一,地势平坦,湿地景观和生物环境以鱼塘
形式为主,一个大型湿地公园,应具有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在设计方
案的过程中加入了大型湖泊、山体、密林、水巷等斑块,力图形成生
态环境完善、景观形态丰富、游览项目合理的湿地公园。
公园一期范围有四个分区,二期范围有三个分区。
(1)湿地渔业体验区:公园西部的湿地渔业体验区规划有密林活动
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水街商业区和渔耕文化景区四大景区。
(2)湿地展示区:湿地展示区是让游客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
地的知识。按照植物生长特点和水文特点,本区有五个相互独立又彼
此联系的景区作为湿地植物展示场所。本区域最南边的两个岛屿则是
体现太湖之滨的稻作文化的场所。在芦白稻黄的大地农业景观的大背
景下,体会千年传承下来的农业文明。
(3)湿地生态栖息地:此区作为太湖水进入湿地的源头部位,需要
有极为重要的水源净化功能。纵横交错的条带型岛屿和曲折的芦苇水
巷既可加强净化功能,也能吸引不同鸟类来此觅食、筑巢、栖息。
(4)湿地生态培育区:在原有湖泊湿地生境破坏较严重的北部,我
们利用土方工程多余泥土堆成岛屿和水湾,恢复已被破坏的湿地生态
条件,增进整个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5)水乡游赏休闲区:这个紧靠镇湖镇的公园二期建设范围内的区
域,是将来湿地公园与城镇发展区的结合部分,规划为一个具有休闲
度假功能的商住区,并在河边原有塘埂上种植树木和湿地植物,以协
调其与自然湿地间的关系。
(6)湿地生态科教基地:一个仅仅为旅游者设计的湿地公园是不完
整的,它必须还能完成湿地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需要。计划在该片区域
引入湿地植物研究和鸟类研究中心,为科研机构和学生提供一个探索
和实践湿地知识的平台。
(7)原生湿地保护区:二期范围内还有一处是位于湿地公园东北角
的原生湿地保护区,这里作为和基地外农田的过渡地带和湖水流出湿
地的必经之地,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考虑加入人的活动。
(见P5功能区分析图)
四、艺术小品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的设计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设计
思路取材于原汁原味的民居和乡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
桥梁形式古朴自然。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构筑物,反之,广泛
应用了木、草、石等生态绿色材料。
五、特色植物景观配植:
(1)森林沼泽:主要位于公园西侧的边缘地带,以落羽杉、中山杉,
水松等树种为主,林下种植沼生草本植物如野灯心草、千屈菜、莎草、
沼生水马齿等。
(2)草本沼泽、草甸:在各湖心小岛周围依水面营造草本沼泽景观,
既起到固定小岛堤岸的作用,又可为水禽、涉禽提供栖息场地。
(3)桑基鱼塘:规划区内营造一定面积的“桑基鱼塘”,使游客能够
亲身感受到植物与动物
互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运行方式。
(4)莲荷情趣:莲、荷是重要的水生观赏物种,有很高的视觉、经
济和生态学价值。尽量使品种多样化,以满足游客在短时间、小范围
内能够观赏到多种多样、妙趣横生的莲花荷花。
六、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
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
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
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
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