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复习提纲 PPT
- 格式:ppt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27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淋巴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5、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从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7、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中。
淋巴中有着大量的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于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考:1.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2. 请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成因。
空气干燥,导致汗液挥发过快,导致内环境水盐平衡失调室内温度较稳定,长期如此,导致对温度感应能力下降,若突然进入室外,温差过大,导致内环境无法快速调节过来。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