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3
糖原是一种多糖,是机体中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和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糖原合成的生理意义:
1. 能量储存:糖原的合成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以备不时之需。
糖原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提供给身体在需要能量时使用,例如进行运动或长时间不进食时。
2. 维持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促使葡萄糖被转化为糖原,从而将血糖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糖原的合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的发生。
糖原分解的生理意义:
1. 能量供应:当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ATP,提供给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呼吸、代谢等。
2. 血糖维持:糖原的分解可以提供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开始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供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使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总之,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调节血糖水平以及提供能量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它们使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能量需求和血糖水平的变化,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的进行。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一、糖原的定义糖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是由葡萄糖残基构成的含许多分支的大分子高聚物。
1、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a.肌肉:肌糖原,180—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b.肝脏:肝糖原,70—100g,维持血糖水平。
2、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a.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形成长链。
b.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
c.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A.定义: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反应部位在胞浆中进行。
B.肝糖原分解过程:1.糖原的磷酸解。
2.脱枝酶的作用。
a.转移葡萄糖残基;b.水解α-1,6-糖苷键;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4.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C.肌糖原的分解: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但是生成6-磷酸葡萄糖之后,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肌糖原的分解与Cori循环有关。
三、糖原的合成代谢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4.α-1,4-糖苷键式结合。
备注:糖原n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作为UDPG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
5、糖原分枝的形成。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思维导图。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原理糖原合成和分解是机体中糖类代谢的重要过程,既是能量存储的一种形式,也是供给机体运动和生物合成所需的重要物质。
糖原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合酶的作用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多聚糖,是一种高度分支的链状聚合物,由数千个葡萄糖分子组成。
糖原合成从糖原核心部分的基板开始,通过连续添加葡萄糖分子生成一个高度分支的糖原分子。
糖原分解则是通过糖原分解酶的作用,将糖原分子中的葡萄糖分子逐渐剥离出来,以供能量供应或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质。
糖原合成的原理主要与糖原合成酶以及相关调节因子的作用有关。
糖原合成酶主要由磷酸葡萄糖单酯合成酶(UDP-Glc合成酶)和糖原合成酶(GS)组成。
在糖原合成过程中,糖原核心部分的基板首先通过UDP-Glc合成酶的作用将葡萄糖与尿苷酸结合形成UDP-Glc,然后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UDP-Glc添加到已存在的糖原链上,形成新的糖原分子。
同时,还有一些辅助因子对糖原合成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如磷酸化酶和糖源性转录调控因子等。
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对GS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调节GS的活性,进而影响糖原合成速率。
糖源性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参与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控制糖原合成酶和其他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
糖原分解的原理主要与糖原分解酶以及相关调节因子的作用有关。
糖原分解酶主要由糖原磷酸酶(GP)和磷酸葡萄糖磷酸酶(PP)组成。
在糖原分解过程中,糖原磷酸酶将糖原链中的葡萄糖分子从糖原链上剥离下来,形成糖-1-磷酸(G1P)。
然后,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将G1P进一步催化为葡萄糖-6-磷酸(G6P)。
G6P可以进一步通过糖酮酸途径产生ATP或者通过磷酸异构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以供给机体细胞能量需要。
同时,糖原分解也受到一些调控因子的调节,如激素和神经调节因子等。
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和抑制糖原分解酶的活性来促进糖原合成和抑制糖原分解。
而其他激素如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则能够通过反向的作用来抑制糖原合成和促进糖原分解。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26.1 本章主要内容1)糖原的结构2)糖原的分解代谢3)糖原的合成4)糖原代谢的调控5)血糖的概念与意义26.2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分子——糖原的代谢与合成、以及调控机理。
26.3 重点难点1.糖原的结构2.糖原的代谢3.糖原的生物合成26.4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26.5授课内容一、糖原的结构糖原和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高聚物(葡聚糖)。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多糖的形式。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多糖的形式。
二、糖原的生物学意义1.糖原是储存能量的、容易动员的多糖。
当机体细胞中能量充足时,细胞即合成糖原将能量储存;当能量供应不足时,储存的糖原即降解为葡萄糖从而提供ATP。
因此,糖原是生物体的能量储存库。
2.糖原降解:糖原+磷酸→葡萄糖—1—磷酸(90%)→葡萄糖—6—磷酸→彻底氧化降解3.机体储存糖原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肌肉。
肌糖原(占肌肉组织的1-2%)和肝糖原(占肝组织7-10%)4.血糖水平的稳定对确保执行其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的水平为80mg %,相当于4.5mmol%。
肝糖原在维持血糖的水平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脑的代谢速度很快,在安静状态下它消耗的能量也占全身总能量消耗的20%以上。
三、糖原的降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n个残基)+Pi ←------- →糖原 (n-1个残基) + 葡萄糖—1—磷酸1.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非还原性末端磷酸解,催化糖原1→4糖苷键磷酸解磷酸化酶的作用只作用到糖原的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即不能再继续进行催化。
2. 磷酸化酶修饰磷酸化酶是两个相同的亚基构成的二聚体,Ser14的羟基磷酸化与否决定着该酶的活性。
四、糖原的生物合成1.催化糖原合成的三种酶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葡萄糖—1—磷酸 + UTP → UDP—葡萄糖(UDPG) + PPi2)糖原合酶UDP—1—葡萄糖 + 糖原(n个葡萄糖)→糖原(n+1,1→4)(非还原性末端)合成直链淀粉3)糖原分支酶即淀粉1,4 →1,6-转葡萄糖基酶五、糖原代谢的调控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的作用都受到严格的调控,两种酶都受到效应物的别构调控:磷酸化酶:受AMP的活化;受ATP和G-6-P和葡萄糖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