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治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35
脑血栓形成概述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2、某些脑梗死虽经影像学证实但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可能的病因有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S异常、抗凝血酶缺乏等。
病理改变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一基底动脉等。
闭塞血管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性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
脑缺血一般形成白色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软化、坏死,伴脑水肿和毛细血管周围点状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缺血、缺氧性损害可引起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
病理生理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缺血30秒钟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性损害,1分钟后神经元停止活动,缺血超过5分钟发生脑梗死。
缺血或神经元损伤具有选择性,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元丧失,完全持久缺血时各种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坏死。
脑缺血后血流恢复的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此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加重,引起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为: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
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溶栓剂(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这些药物治疗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 介入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介入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栓子摘除术等。
这些手术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需要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
3.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形成,如定期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适当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减少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血栓形成的风险。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脑血栓及脑血栓后遗症概述脑血栓患者脑细胞在血管闭塞时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疗开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脑细胞死亡的数量愈多,而且脑细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
因此,尽管医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也叫“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是不可能在医院内尤其是以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医院得到解决的,需要在康复医院,在我国目前还主要是回家进一步护理及治疗。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血栓复发脑血栓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常用治疗脑血栓的有效药物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以及降压降脂药物。
利用西药治疗针对强、起效快的优点和现代中药长效性强、安全可靠、无药物耐受性的优点进行合理并用,能够达到增效减毒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主要的用药,也是脑血栓病人恢复期进行二级预防-有效改善症状的同时防止复发的理想用药组合。
如果有条件的患者,配合点保健品增加机体抵抗力,协助改善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的。
保健品没有治疗作用,所以绝不可替代正规药品治疗。
而定期输液防治脑血栓的患者也有,尤其在北方患者是多见,输液的弊端已在别的章节中详细叙述,它仅适用于急性期的治疗,在此不做赘述。
一些患者迷信广告药,但往往广告中的承诺跟其疗效相比大打折扣,因虚假宣传被曝光事件也屡见不鲜,选错药品,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最佳的康复时机。
所以要想真正有效治疗病症,降低脑血栓的高复发率,还是应进行多方面比较之下,科学选药,选临床应用有效的一线用药。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
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
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脑血栓形成应该吃什么药。
*脑血栓形成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急性期治疗原则①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h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②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③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④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①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h 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95~100mmHg水平。
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
③发病后48h~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监测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或呋塞米(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d;1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
④卧床病人可用肝素钙(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2次/d,1~2次/d,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