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J多功能艾灸仪
- 格式:docx
- 大小:9.47 KB
- 文档页数: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1. 本文概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针灸作为传统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及较少副作用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近五年(2019年至2024年)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温针灸、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手段的应用及其联合疗法的效果评估。
通过对大量高质量文献的系统回顾与综合分析,探讨不同针灸方法的治疗机制、优势以及局限性,并结合研究成果总结最佳实践模式与未来研究方向。
还将关注新型艾灸设备如DAJ多功能艾灸仪在温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相较于传统温针灸的优势比较。
通过本综述,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针灸治疗策略指导,同时推动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向着更为精准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2.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在撰写《近5年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综述》一文中,“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可以这样展开: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广泛的临床应用。
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常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灸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激发机体自身修复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对KOA,针灸尤其注重调理肝肾,因为按照中医理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易导致关节病变。
针灸具有明显的通经活络作用。
多功能艾灸仪DAJ-23豪华型推车式,可以使用≥20个灸头同时施灸,电脑控制、每个灸头可单独设置使用温度,有灸头温度、时间设定显示、带有腹部七个穴位的组合灸头,不需单独固定,线长1.8米。
★2009年选入年国家中管局唯一灸疗设备★投入市场八年以上★每个灸头单独控制温度1、电源输入电压和频率 a)电源电压: AC220V±10% ; b)输入额定功率: 500VA±10%;c)电源频率: 50Hz±2%2、输出参数 a)灸头阻抗30Ω±10 b)单个灸头功率:5W±10% c)输出额定电压: 12V±10%,3、电气安全性能 a)外壳漏电流:<0.1mA b)患者漏电流:<0.1mA c)A电介质强度: 4000V;4、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10℃~+40℃; b)相对湿度:30%~75% c)电源为 AC220V±10%、50Hz±2%。
d) 熔断器容量:3A;磁振热治疗仪XY-K-CZR-II1、额定输入功率:245VA。
2、磁场强度范围:≤38mT。
3、振动频率为50Hz±1Hz。
4、振动幅度为2mm-5mm。
*5、六种治疗模式。
6、温度控制:开机默认为常温工作模式,可选择温控工作模式,分40℃、46℃、52℃、58℃四级可调。
7、治疗定时时间为治疗时间0-99min,设置。
8、将磁疗,振动,热疗三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由一种导子同时输出,实现三种治疗同步进行。
9、输出通道:双通道(可同时连接两个导子)。
10、数码管显示窗口。
11、标配一个标准温热导子和一个颈肩温热导子。
12、治疗仪治疗完毕,并有峰鸣器报警提示。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推荐产品。
14、生产企业注册资金≥6000万元。
*15、产品通过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CMD)ISO9001、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6、产品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六合治疗仪产品技术参数:电源:AC220V,50HZ;定时选择:15’、20’、25’;输出波形:六种脉冲调制波形自动循环或任意锁定某种波形;输出幅度:最大输出有效值不大于40V,连续可调;热疗温度:强、弱、零三档可调,最高温度不大于60度。
艾炙仪的使用方法
艾炙仪是一种中药熏蒸仪器,常用于中医药治疗和保健。
以下是艾炙仪的使用方法:
1. 准备艾草:选择质量好的艾草,将其晾晒或加工成艾条,备用。
2. 清洁仪器:使用前先清洁艾炙仪的内部和外部,确保无尘和干燥。
3. 加热器设置:将艾炙仪的加热器置于底部,连接电源。
4. 放置艾草:将艾草放置在加热器中,注意均匀分布,不要过量。
5. 设置温度和时间:根据使用需求,调节艾炙仪的温度和工作时间。
通常建议温度在40-50摄氏度之间,工作时间在20-30分钟。
6. 开始使用:按下开关或启动按钮,艾炙仪开始加热,产生熏蒸效果。
7.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艾炙仪的稳定,避免烫伤皮肤。
另外,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烟雾聚集。
熏蒸过程中也要保持艾炙仪周围的环境安全,远离易燃物品。
8. 结束使用:工作时间结束或达到预设温度后,关闭艾炙仪,等待冷却。
9. 清洁保养:使用后清洁艾炙仪的内部和外部,保持卫生。
定期检查和更换艾草,确保艾炙仪的使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艾炙仪时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个人健康状况不同,具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应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来进行。
康怡艾灸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初探[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医患使用的专门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疼痛等乳房疾病,并可预防和遏止乳腺癌的艾灸治疗仪。
方法:应用现代艾灸疗法的原理,选用特定的经络和穴位,将多功能艾灸仪与胸罩相结合,无需医患寻找穴位,只需穿上胸罩接通仪器就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结果:经80例临床证实,1~3个疗程好转率100%,治愈率达40%。
结论:该艾灸仪治疗和预防乳腺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主题词] 针灸器械;艾条灸/仪器和设备;乳腺疾病/针灸疗法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国内发病率约为10%左右,城市妇女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外医学界将其列为乳腺癌前期病变(见2002年5月30日广州日报)。
因此,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对于防治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主要采取中医中药治疗、西药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而针灸治疗的研究报道主要以针刺治疗与火针治疗为主,专用艾灸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尚未见报道。
笔者应用新研制的康怡艾灸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疼痛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为来自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的门诊病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5岁,最大5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
病人均有自觉症状和B超检查证实患有乳腺增生,其中乳腺囊性增生44例,纤维性增生12例,急性乳腺炎8例,乳房疼痛16例。
2 治疗方法选用合身的胸罩(治疗器),将艾壮安置在胸罩的艾腔中,穿戴妥当,接通电源,设置施灸时间,启动开关施灸,仪器直接设计为温灸,灸后穴位处呈潮红状,个别患者耐热差可调节施灸温度。
每天灸治1次,每次30~40分钟,重者可施灸2次,早晚各1次。
专用艾壮使用2~3次后更换新艾壮。
灸感主要以痒、蚁行感为主,个别患者有痛感。
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做疗效统计。
艾灸仪使用指南艾灸仪(Moxibustion Instrument)是一种用于艾灸疗法的设备,它以温热熏蒸的方式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起到调理健康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艾灸仪的使用指南,包括艾灸仪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艾灸仪的功能艾灸仪是一种可便捷使用的艾灸工具,其主要功能如下:1. 温热熏蒸:艾灸仪利用燃烧艾灸条产生的温热烟气,通过经络穴位渗透到人体,达到温热熏蒸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提高免疫力。
2. 祛湿化痰:艾灸仪中的烟气富含挥发性成分,可以渗透到皮肤深层,促进湿气的排出,达到祛湿化痰的作用。
3. 补益调理:通过艾灸疗法,艾灸仪可刺激人体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状况。
二、艾灸仪的使用方法艾灸仪的使用方法十分简便,下面为您介绍艾灸仪的具体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艾灸仪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确保安全。
同时,准备艾灸条和点火工具。
2. 准备艾灸部位:根据需要艾灸的部位,先清洁皮肤,保持干燥。
可以使用温水擦拭皮肤,或者在洗澡后等皮肤完全干燥后进行艾灸。
3. 点火:将要使用的艾灸条插入艾灸仪的插槽中,使用点火工具点燃艾灸条,等待艾灸条产生烟气。
4. 进行艾灸:将艾灸仪的出气口对准需要艾灸的部位,保持适当距离,将温热的烟气熏蒸于皮肤上,每个穴位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左右。
5. 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熏蒸温度:艾灸仪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使用时应保持适度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 调整艾灸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穴位敏感程度,适当调整艾灸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刺激。
- 避免过度艾灸:过度艾灸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糜烂,应遵循适度原则,不可过度使用。
三、艾灸仪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艾灸仪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适用人群:艾灸仪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对于孕妇、体弱者以及皮肤破损者需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2. 温度刺激:艾灸仪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使用时要注意控制距离,避免直接烫伤皮肤。
艾灸仪有没有用艾灸仪是根据传统艾灸的原理,结合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磁疗方法而发明设计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艾灸仪有用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多功能艾灸仪将用艾绒制备好的专用艾壮,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及磁化装置的艾腔中,将灸头直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缚带固定在被灸穴位上,当专用艾壮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磁疗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大唐艾神艾灸仪,是根据传统艾灸原理结合现代科技而发明设计的仪器。
艾灸仪将用艾绒制备好的艾柱、艾段、艾条等点燃,将灸头调整到相应穴位上方,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多功能艾灸仪能够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腹痛、腹泻、扭伤红肿疼痛。
多功能艾灸仪是根据传统艾灸的原理,结合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磁疗方法而发明设计的,能够进行温灸、温针灸、隔物灸、发泡灸、化脓灸操作的现代艾灸仪器。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170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
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多功能艾灸仪
多功能艾灸仪是一种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仪器,主要通过给人体施加热量来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它使用红外线照射和燃烧艾草的方式,可以达到热疗、艾草熏蒸和按摩等多种功能。
首先,多功能艾灸仪可以进行热疗。
它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式,可直接作用于身体表面,给人体带来温暖的感觉。
这种热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解除肌肉疼痛和僵硬,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痛等症状。
其次,多功能艾灸仪还可以进行艾草熏蒸。
艾草被认为具有温热的性质,熏蒸艾草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草药的有效成分,从而起到调理身体健康的作用。
艾草熏蒸可以改善经络的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提升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紧张情绪。
最后,多功能艾灸仪还具备按摩的功能。
艾灸仪表面设计有凸起的按摩头,可以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
按摩对于舒缓肌肉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疲劳和缓解肌肉紧张非常有效。
通过多功能艾灸仪的按摩功能,可以在热疗的同时,进一步放松身心,促进身体健康。
多功能艾灸仪的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仪器放置在所需要施治的部位,按下相应的开关即可。
仪器还配有定时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用时间,保证热疗和艾草熏蒸的效果。
此外,艾灸仪还内置了安全保护装置,当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保证用户的安全。
总之,多功能艾灸仪是一款功能强大、方便使用的健康仪器。
它集合了热疗、艾草熏蒸和按摩等多种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身体健康。
无论是需要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疼痛,还是调整气血、放松身心,多功能艾灸仪都能根据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疗程。
艾灸治疗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防病、治病,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胃,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健康长寿。
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有增强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现代多功能艾灸仪的优点:多功能艾灸仪是在保证艾灸疗法的疗效,使用艾绒直接灸的基础上,应用磁疗方法、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其不燃烧为特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以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应用多功能艾灸仪进行施治,人们可以在优雅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而不必遭受烟熏火燎,燃烧的艾火灼伤皮肤之苦。
而且艾灸温度可调,可以同时多个穴位施灸,显著提高了灸疗的效率和效果。
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能够体验一种古老的疗法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给患者一种人文关怀。
第二届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世界针灸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先生为多功能艾灸仪题词:“艾灸无烟,自动调温,既可自疗,又可医人”。
艾灸治疗的过程:各种疾病在灸治过程中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趋病性: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能够感觉到通过经络,趋向病灶处的反映过程,也称灸感。
第二阶段治病性:病灶处的感觉逐渐增强到顶峰,此时病情加重。
第三阶段消病性:随着灸疗的不断深入,病灶处的病气逐渐减弱,而正气逐渐增强,邪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即使在多种疾病共存时,随着主要病症的消除,次要病灶又可变成主要病灶,重复上述过程。
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所以病灶,达到经络完全疏通,疾病痊愈。
切忌在治病性阶段停灸,否则前功尽弃。
由于患者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嗜睡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必要时可拉长时间隔时灸治,2日或3日灸一次。
艾灸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注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灸治顺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要取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
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取其从阳引阴而无元盛之弊。
所以不可颠倒施灸,如果不按照顺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之感觉。
网球肘治疗方法患了网球肘后,患病手臂应适当休息,[2]避免过度活动。
封闭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封闭就是将少量奴夫卡因或利多卡因和曲安奈德或其他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在疼痛部位,使患者疼痛、炎症减轻或消失。
如未治愈,可以再次注射。
连续注射,一般不超过3次。
其他办法如热敷、理疗、贴膏药、按摩也有效果。
这些方法联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一般患者都可治愈。
但是,巩固治疗效果还需患者减少肘关节活动,降低肘关节活动力度。
患者如经以上方法治疗,症状仍不能解除,可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是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松解术。
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危险性小、效果良好。
针灸治疗体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三里、尺泽。
肱骨外上髁炎阿是穴位置:有二穴点:一为肱骨外上髁前缘凹陷处;一为肱骨外上髁髁体后缘凹陷处。
(二)治法阿是穴每次二点均取,前者以1寸毫针成90度角直刺;后者,则从肱骨外上髁髁体正中针向腕背部,以45度角刺向髁体后缘凹陷处。
如前臂旋前受限加手三里,旋后受限加尺泽。
常规针法。
针刺得气后,用泻法运针1分钟,留针20~30分钟。
每隔5分钟运针1次,亦可通以电针仪,用密波,频率30赫兹,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100例,结果痊愈62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
穴位埋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小海。
配穴:曲池、手三里。
阿是穴位置:为肱骨外上髁之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一般仅取主穴,效不佳时加配穴。
主穴消毒后,分别将皮内针刺入皮肤,进针后与皮面平行推进,直至针体全部进入皮内,然后用胶布固定。
令患者活动患肢,以无任何不适为宜。
曲池、手三里,以普通毫针刺入后,于针柄套一寸长左右的艾段,点燃,施温针灸20分钟。
皮内针3~5日更换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78例,结果痊愈46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硫磺灸(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患者取正坐位,将患侧肘关节搁于桌上,反覆按压肱骨外上髁处,找到最痛点,以肱骨外上髁炎龙胆紫作一标记。
艾灸器具研究进展谢薇;杨万凤;董画千;冷羽;陈晓琼【摘要】介绍了国内艾灸器具的发展现状,重点从器具的主要构成、性能、特征等方面对温控、烟控、多功能、多方位精准、床式、尬灸部位等类型的灸具进行了归纳整理.指出了新型灸具改善了传统艾灸方式的弊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研制一种实用性强且利于推广的灸具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艾灸;艾灸器具;灸疗;艾灸盒;艾灸床【作者】谢薇;杨万凤;董画千;冷羽;陈晓琼【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550001;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1;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55000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R245-330 引言灸疗源于原始社会,当时用树枝燃烧来烫、烧灼,以木枝为重要灸材。
秦汉是艾灸发展的重要时期,艾灸、温熨、杂木灸在此时期被临床使用,其代表著作《黄帝内经》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魏晋朝出现艾炷器[1],瓦甑灸也在此时期出现,它象征着器械开始作为灸疗的器具。
隋唐时期,施灸材料较以前有了深一步的发展,代表作有《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呈现出种类较多的加药灸、隔物灸。
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了8种不宜做灸材的树木[2],在《针灸资生经》中初次记录了“天灸”[3]。
明代《古今医鉴》把铜钱当作灸具,有专门熏灸的熏灸罐灸具[4],该时期《医学入门》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久。
”清朝施灸更为成熟,《疡医大全》中有核桃壳灸治疮疡的记载,《针灸易学》中用泥钱当灸具,《外科图说》中进一步革新,有了灸板、灸罩。
明清时期是灸法发展的鼎盛阶段。
但近代以来,因历史缘故,灸疗逐渐凝滞、衰落。
艾灸发展缓慢促进了灸具的研发,出现一系列的灸具,如特制温筒灸、木灸盒、温灸箱、竹筒温罐、金属温罐。
多功能艾灸仪最高限价2.2万/台
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技术参数
10型:
1、电源输入电压和频率
a)电源电压:AC220V±10% b)电源频率: 50Hz±2%
c)输入额定功率:70w±10%
2、输出参数
a)输出额定电压: 12V±10%
b)单个灸头功率:5W±10% c)灸头阻抗30Ω±10%
3、电气安全性能
a)外壳漏电流:<0.1mA
b)患者漏电流:<0.1mA c)电介质强度: 4000V
4、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16℃~28℃ b)相对湿度:≯90% c)电源为 AC220V±10%、50Hz±2%。
d )熔断丝容量:2A
5、使用性能:同时使用10个灸头,显示温度,蜂鸣提示;灸头线长度1.5米
项目单位指标连续工作时间h ≤8
施灸半径mm 0—1500
温度控制范围℃30—70
最大定时时间vf 30±1分钟
隔热垫mm Ф44~46
艾灸头表面磁通量密度T 0.023~0.12
温针孔Ф 4
隔物灸槽Ф22。
D A J多功能艾灸仪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操作流程:1、插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并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
4、按下“启动”开关,连接输出的指示灯变亮。
5、调节输出枢纽,先以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指示表显示0℃—100℃),以患者耐受为度(感觉正常患者),治疗时间机器自动定时。
6、主机发出“嘀嘀”响声,治疗结束,依次调节输出枢纽为0位,关掉主机电源开关,解去绑带收回艾灸头,最后关掉总电源。
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中风、腹泻等。
2.内、外、妇、儿、五官科、神经系统、泌尿等各科,凡适合传统灸法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
禁忌症:1、禁忌症:大凡热症、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艾灸。
如阴虚痨瘵、咯血吐血、心悸怔忡、高热神昏、中风闭症、肝阳头痛、多梦遗精等一切阴虚阳亢、邪热内积的病症均当禁灸。
此外,不论外感或阴虚内热病症,凡脉象数疾,极度衰弱者亦不宜艾灸。
不宜灸之病如伤寒、赤痢、麻疹、鼠疫、天花、白喉、脑脊髓膜炎(惊风刚痉之类)猩红热(喉痧)、丹毒、恶性肿瘤、急性阑尾炎、心脏瓣膜炎(心痛寒热)、兔性大叶性肺肿(肺风痰喘)、急性腹膜炎、传染性皮肤病、肺结核之末期、血压高症、高度贫血症。
2、禁灸部位和穴位:凡血管表浅、头、面、五官及关节筋腱部位不宜施化脓灸重要器官附近、肌肉浅薄处、乳头、睾丸、眼部附近、阴部、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如遇急重病症,必须灸施灸者,有些部位可以改用艾条灸,间接艾灸等变通灸法。
禁灸穴位:哑门、风门、天柱、承光、临泣、头维、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腋、乳中、鸠尾、腹衷、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阳关、脊中、隐白、漏谷、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心俞、承泣、承扶、瘛脉、耳门、石门、脑户、丝竹空、地五会、白环俞等穴,凡酒醉之后、身心极度衰疲时须绝对禁忌.。
多功能艾灸仪多功能艾灸仪是一种结合了传统艾灸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电子设备,能够模拟传统的艾灸疗法,并结合多项功能,如按摩、温灸、草药蒸汽等,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改善健康等效果。
下面是多功能艾灸仪的一些主要参数。
1.功效:多功能艾灸仪能够通过发热作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对于肩颈痛、腰腿痛、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温度控制:多功能艾灸仪的温度控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调节,一般可以设置在40℃-70℃之间,可根据不同身体部位和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3.灸头材质:多功能艾灸仪的灸头通常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内部装有艾草或草药的粉末。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传统艾绒的燃烧和灼伤风险,同时还有利于草药的挥发和渗透。
4.按摩功能:多功能艾灸仪通常还配备有按摩功能,可通过振动和热敷相结合的方式,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按摩功能通常具有多档控制,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振动强度和热敷温度。
5.草药蒸汽功能:部分多功能艾灸仪还可以发出草药蒸汽,通过吸入草药的香气和成分,起到清热解毒、疏散寒湿、舒缓呼吸道疾病等作用。
草药蒸汽功能通常具有多种选择,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草药配方。
6.使用安全性:多功能艾灸仪通常具有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如过高温度自动断电、过热保护等,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7.便携性:多功能艾灸仪通常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一般配备有充电电池或便携式电源,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使用。
8.操作简便:多功能艾灸仪通常配备有智能化控制面板,操作简单方便。
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键选择不同的功能和调节参数。
多功能艾灸仪的参数和功能可以根据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产品有所差异,但以上所列的参数大致涵盖了多数多功能艾灸仪的常见特点。
用户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产品。
不过,使用多功能艾灸仪时,建议遵循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使用。
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痛经52例痛经是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见于未婚女性。
笔者采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痛经52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单纯痛经患者10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艾灸仪组、对照组各52例。
年龄:治疗组12~28岁,对照组14~30岁;病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最短5个月,最长3年。
全部病例均经西医妇科检查,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病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2.1 艾灸仪组主穴:次 、中极、三阴交。
配穴:实证加关元、阿是穴,伴有恶心呕吐加内关;虚证加肾俞、关元、足三里。
寒湿凝滞取血海、归来、地机、水道,肝郁气滞取太冲、期门、中脘,脾肾两虚取脾俞、足三里、肾俞、太溪、命门,血瘀取天枢、血海、行间、地机。
治疗:每日1次,每次45分钟,灸头温度50℃,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灸时穴有热感,无其他不适感,月经前3~5天开始治疗,10次一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疗程,以3疗程为限。
2.2 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口服治疗(药物由齐齐哈尔市中药厂制)。
从月经前3~5天开始用药每次1丸9g,每日2次,连续10天一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好转: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个月后偶见复发;无效:疼痛虽缓解,但疗效未能维持3个月以上。
3.2 治疗效果艾灸仪组痊愈32例,占61.6%;好转15例,占28.8%;无效5例,占9.6%。
有效率为90.4%。
对照组痊愈11例,占21.2%,好转21例,占40.3%;无效20例,占38.5%。
有效率为61.5%。
经χ2检验,χ2=11.8,P<0.05,艾灸仪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刘××,17岁,1996年7月10日来诊。
自述:经行腹痛3年。
今日行经第1天小腹冷痛难忍,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经量少夹有紫红血块。
“艾灸温肾养生”法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艾灸温肾养生”法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0例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艾灸温肾养生”法治疗,观察扶正祛邪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显效率23.50%。
结论“艾灸温肾养生”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肾病;艾灸“艾灸温肾养生”法是李莹教授在慢性肾病多年治疗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治法之一[1]。
2010年10月~2011年7月笔者应用“艾灸温肾养生”法治疗80例慢性肾病患者,观察和研究治疗过程中扶正祛邪的作用,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肾病内科符合诊断标准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2岁,平均43.46岁;体重最重的80 kg,最轻的45 kg,平均63.75 kg。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0岁,平均44.29岁;体重最重的84 kg,最轻51 kg,平均61.67 kg。
两组基础数据比较,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呼吸、脉搏、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加艾灸治疗,药物治疗采用以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方为主方加减,临床对症治疗,与对照组所用方剂相同。
艾灸治疗使用温热式艾灸治疗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祥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艾绒艾条选用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艾条及艾片。
1.2.1 主穴:足三里、关元、气海、肺俞、脾俞、大椎、神阙、命门和肾俞穴。
配穴:伴有高血压者加涌泉、绝骨穴;伴有糖尿病者加肝俞,胆俞,胃俞和三焦俞穴;伴有脾胃不运者加中脘、胃俞穴;伴有高血脂者加手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穴。
1.2.2 护理操作(1)将专用松紧缚带扣入灸头两侧的孔内。
如何治疗网球肘效果最好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如何治疗网球肘效果最好》的内容,具体内容:网球肘多为长期劳损,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或局部滑膜增厚或滑囊炎,但是如何更好的治疗网球肘呢。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球肘的病因介...网球肘多为长期劳损,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或局部滑膜增厚或滑囊炎,但是如何更好的治疗网球肘呢。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球肘的病因介绍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1]是指手肘外侧肌腱发炎疼痛。
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
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
网球肘是过劳性综合征的典型例子。
研究显示,手腕伸展肌,特别是桡侧腕短伸肌,在进行手腕伸直及向桡侧用力时,张力十分大,容易出现肌肉筋骨连接处的部分纤维过度拉伸,形成轻微撕裂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
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扫地等)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中伤筋、肘痛等范畴。
认为系由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瘀阻而发为本病。
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早期或针或灸,较为单一,近年来不仅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本病,且提倡综合互补,或针刺与灸治结合,或刺血加拔罐,意在疏通局部气血,使疗效有所提高。
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步骤体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三里、尺泽。
阿是穴位置:一为肱骨外上髁前缘凹陷处;一为肱骨外上髁髁体后缘凹陷处。
(二)治法阿是穴每次二点均取,前者以1寸毫针成90度角直刺;后者,则从肱骨外上髁髁体正中针向腕背部,以45度角刺向髁体后缘凹陷处。
如前臂旋前受限加手三里,旋后受限加尺泽。
常规针法。
针刺得气后,用泻法运针1分钟,留针20~30分钟。
每隔5分钟运针1次,亦可通以电针仪,用密波,频率30赫兹,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
操作流程:
1、插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并
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
4、按下“启动”开关,连接输出的指示灯变亮。
5、调节输出枢纽,先以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指示表显示0℃—100℃),以患者耐受为度(感觉正常患者),治疗时间机器自动定时。
6、主机发出“嘀嘀”响声,治疗结束,依次调节输出枢纽为0位,关掉主机电源开关,解去绑带收回艾灸头,最后关掉总电源。
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中风、腹泻等。
2.内、外、妇、儿、五官科、神经系统、泌尿等各科,凡适合传统灸法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
禁忌症:
1、禁忌症:大凡热症、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艾灸。
如阴虚痨瘵、咯血吐血、心悸怔忡、高热神昏、中风闭症、肝阳头痛、多梦遗精等一切阴虚阳亢、邪热内积的病症均当禁灸。
此外,不论外感或阴虚内热病症,凡脉象数疾,极度衰弱者亦不宜艾灸。
不宜灸之病如伤寒、赤痢、麻疹、鼠疫、天花、白喉、脑脊髓膜炎(惊风刚痉之类)猩红热(喉痧)、丹毒、恶性肿瘤、急性阑尾炎、心脏瓣膜炎(心痛寒热)、兔性大叶性肺肿(肺风痰喘)、急性腹膜炎、传染性皮肤病、肺结核之末期、血压高症、高度贫血症。
2、禁灸部位和穴位:凡血管表浅、头、面、五官及关节筋腱部位不宜施化脓灸重要器官附近、肌肉浅薄处、乳头、睾丸、眼部附近、阴部、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如遇急重病症,必须灸施灸者,有些部位可以改用艾条灸,间接艾灸等变通灸法。
禁灸穴位:哑门、风门、天柱、承光、临泣、头维、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腋、乳中、鸠尾、腹衷、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阳关、脊中、隐白、漏谷、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心俞、承泣、承扶、瘛脉、耳门、石门、脑户、丝竹空、地五会、白环俞等穴,凡酒醉之后、身心极度衰疲时须绝对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