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整车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208.83 KB
- 文档页数:4
环评审批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环评审批阶段涉及到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以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在进行环评审批时,有一些原则必须要遵循和考虑到。
本文将探讨环评审批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原则以及其重要性。
环保法律法规是环评审批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基础。
环评审批机构在进行审批时需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这些法规对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要求和程序有详细的规定,根据这些法规,环评审批机构能够在审批过程中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
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环评审批的原则之一。
在进行环评审批时,需要确保评估和控制环境影响的程序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
评估程序应该是科学的,依据充分的数据和研究结果进行。
控制措施应该是有效的,并且能够充分保护环境资源,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只有遵循合理和科学的原则,环评审批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公众参与是环评审批的重要原则之一。
让公众参与环评审批的过程能够增加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了解和关注,提高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公众可以在环评公示期内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环评审批机构的工作。
公众参与的过程需要开放、透明和公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作用。
公众的参与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环评审批的指导原则之一。
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既要满足当前的社会经济需求,又要保护和维护环境资源,确保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在进行环评审批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估项目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只有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让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批真正发挥作用。
在进行环评审批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时,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一、总则
本细则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拟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改造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需涵盖项目的全部环节,包括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拆除处置等环节。
四、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应涵盖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合理预测与评估。
同时,还需考虑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等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五、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分为前评价、编制评价报告、公众参与、审核批复和
监测评价等阶段。
其中,公众参与环节应重视,确保民主、公正和
透明。
六、评价机构
评价机构应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和责任性,并应通过
合法程序取得相关资质。
建设单位应选择评价机构进行评价工作。
七、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评价工作内容和评价结论,并应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建议。
八、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应在项目施工建设后实施,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评价结
论的准确性和环保措施等建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九、法律责任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应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十、附则
本细则解释权归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所有。
建设单位和评价机构应在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下,结合现实情况合理、科学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2009-10-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统称。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环保总局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四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条环保总局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便民和高效。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六条建设单位按照环保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对按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七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项目概况;(二)周围环境现状;(三)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分别按照环保总局公布的内容、格式编制或填报。
第八条依法需要环保总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向环保总局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8份,电子版一式2份;(三)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1份;(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规定,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该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以确保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建设项目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估、审批和管理环境影响问题,防止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工程建设或投资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的评估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更是保证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全工贯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为建设项目的环评提供了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报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将遵循“公正、公开、科学、规范”原则,对申报人的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批准或不批准申报的评估报告和管理方案。
规定在项目建设之前,必须对环境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环境方面符合规定,另外,需要在项目建设之后进行环境保护和监测,同时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规定的实施标志着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严谨性。
该规定的实施将加强环评机构的监管,进一步推动环评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推进建设项目开发的科学态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规定还规定了环评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进一步加强了环评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高了环评质量。
在环评工作中,申报人需要遵循科学、公正、真实的原则,经过严谨的评估和策划,制定出方案和措施,为环保总局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决策。
同时,国家环保总局也将尽力保证评估程序的公正、公平、透明和程序正义。
全面监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效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总之,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规定是环境保护法制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对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3
汽车整车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
(试 行)
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汽车整车制造及电动汽车除电池生产之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具有完整涂装工艺(含前处理、喷漆、烘干等)的改装汽车、车身零部件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 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原则上不再审批传统燃油汽车生产新设企业的项目。
第三条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等的相关要求。
新建项目原则上应位于产业园区内,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
不予批准选址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区域的项目。
第四条 采用资源回收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原材料指标及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产生量等指标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扩建汽车项目,水性涂料等低
—12—
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占总涂料使用量比例不低于80%;改建项目水
性、高固份、粉末、紫外光固化涂料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
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涂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24409)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HJ2537)等要求。
第五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
暂停审批未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地区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第六条 对废气进行收集、控制与处理,减少无组织排放。
有机溶剂等液态化学品的储存、运输采取密闭措施。
焊接车间弧焊设备采用焊接烟尘收集净化装置。
涂装车间采用集中自动输调漆系统并密闭作业,喷漆室、流平室及烘干室采取封闭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喷漆室配备高效漆雾净化装置,流平室、烘干室以及使用溶剂型涂料的喷漆室、调漆间等应配备高效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总装车间补漆室配套有机废气净化设施,整车检测下线工位设汽车尾气收集装置。
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铸件毛坯生产车间,熔化、制芯、造型、砂处理和清理等工部产生烟(粉)尘的设备或工位均应配套烟(粉)尘收集净化措施,制芯工部制芯设备、选型工部浇注工位、铝件压铸设备均应配套有机废气净化措施,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零部件机械加工车间产生油雾的设备采取油雾收集净化措施,喷漆工位配套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发动机试验车间(工位)配套尾气净化设施。
燃油供应系统配备油气回收装置。
各燃烧类处理设施采用天然
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
—13—
第七条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
原则,设立完善的废水分类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外排量。
涂装车间含重金属废水(液)应单独收集处理,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浓度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达标;涂装车间脱脂等表面处理废液、电泳槽清洗废液、喷漆废水和机械加工车间废切削液、废清洗液应进行预处理。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采取分区防渗等措施有效防范地下水污染。
第八条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
磷化渣、废漆渣、废溶剂、生产废水(液)物化处理产生的污泥及废油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及运输应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机械加工车间应配套废切屑沥干设施。
冲压废料、废动力电池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回收或综合利用。
第九条 选用低噪声工艺和设备,优化厂区总平面布置,对冲压车间、发动机试验间、空压站等高噪声污染源采取减振、隔声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振动影响。
必要时试车跑道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第十条废气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要求;废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要求;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348)要求;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满足
—1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及其修改单要求。
地方另有严格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提出了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纳入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关注油库、化学品库泄漏的环境风险。
第十二条改、扩建项目应全面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并明确限期整改要求,相关依托工程需进一步优化的,应提出“以新带老”方案。
第十三条 关注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影响。
新建、扩建项目选址布局应满足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并提出环境防护距离内禁止布局新建环境敏感目标等规划控制要求;改建项目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影响。
第十四条提出了项目实施后的环境管理要求,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周边环境质量的自行监测计划,明确网点布设、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信息公开要求。
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提出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的要求。
第十五条 按相关规定开展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规范,符合资质管理规定和环评技术标准要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