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课件1---2
- 格式:ppt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38
质量管理学讲义质量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管理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树立现代质量观;2 了解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质量管理现状;3 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有关概念;4 掌握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学会运用质量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技术。
由于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应为《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后续课程,并应该在生产实习之后。
此外,在本门课程中,涉及较多统计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理统计基础,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为本门课程的前驱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树立现代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善于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第一章质量总论§1.1 质量概述质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和挑战。
它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和各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质量的紧迫感和不提高质量就不能生存的危机感。
⏹质量的竞争已成为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各个国家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质量是21世纪的主题!(朱兰语)⏹质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现象:⏹质量——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生产率、减少废次品损失和增加社会效益的良策。
§1.2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一、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质量检验阶段●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
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第二阶段:(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第三阶段:(六十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