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振宇
- 格式:docx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书法大会第四集介绍的作品中国书法大会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文化类节目,通过展示各位书法家的作品,让观众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第四集节目中,有一幅作品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标题是《春江花月夜》。
这幅作品是由一位名叫李文的书法家创作的。
他以行草书的方式,将杨洪基的《春江花月夜》词曲融入到书法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作品中,李文巧妙地运用了墨色和布局,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以流畅的笔画勾勒出江水的起伏和波澜,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江之畔,感受到江水的湍急和气势。
而在这江水之上,李文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花月的美景,花朵绽放的繁盛和月光的柔和洒落,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神秘与美丽。
李文的行草书法技艺独到精湛,他以一种简练而富有力量感的笔触,展现了书法的独特韵味。
他的字体饱满而有力,每一笔都恰到好处,透露着自信和稳重。
整幅作品中的字体大小、布局和造型都非常协调,给人一种整体流畅而和谐的感觉。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李文的书法造诣,更是将音乐与书法相结合的一次尝试。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的经典词曲,它融入到这幅书法作品中,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李文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无穷可能性,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这幅作品不仅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意境,让人们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春江花月夜》这幅作品,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李文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魅力。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继续涌现,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艺苑撷英61凌海涛 号百川、燕庐,安徽庐江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合肥市书画院专职书法家、庐江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获中国书协“信德杯”、“孔子艺术奖”、“第二届翁同龢奖”全国书法展优秀奖。
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
获2011年、2012年度安徽省书法发展贡献奖。
被《中国书画》杂志、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为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2013年,行书册页《金冬心题画记》获中国书法艺术界最高奖——第四届兰亭奖佳作一等奖。
凌海涛书法作品问世间字为何物——小议凌海涛书法艺术凌海涛 行草 黄宾虹《题画诗》 50cm×50cm 2017年凌海涛字为何物?海涛认为是自己。
字,即自己。
作为艺术活动的常规表达,写字,即是在书写自己。
这让我想起关乎每个人的字的另一层意思:字,人的别名。
闻名即知其字,见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可相比附。
我很佩服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将每个人用“表字”所做的区分,并以此化之,塑造人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存在标签。
中国书法之浩博,灿若星河。
不过,面对历史的碑座,能够确立自我坐标的今人却并不多。
我这个人不怎么懂书法的门道,但喜欢游走于各种展览,于各封头衔的尊位间寻找一些我特别喜欢的加以赏玩。
海涛即是我钟情者之一。
之所以钟情,是因为海涛写字纯粹是为性情而写,是毫无羁绊的自由挥洒,正如他所说,书写就是自然呼吸,是平常生活的心性流淌。
基于此,不拜码头,不追时风,只将一点初心本性诉诸笔端,当作自己与自己的相遇,成为他我行我素的调性。
现在的人是为自己写字吗?是酒后王羲之《兰亭集序》生死无常的感慨吗?是闻丧颜真卿《祭侄稿》悲愤激昂的追祭吗?是遭贬苏东坡《寒食帖》惆怅孤独的喟叹吗?不是,现在很多人写字只是写给别人看。
一眼看去,极尽华丽之炫,很像那么回事,但仔细端详,就觉得有骨无肉,有形无情,缺少内心的诉求,只有空空的形式。
对此我是赞同海涛的观点的,练书法,实质是练心智,千笔万笔都是为了最终写出一个完整的“人”字。
高山得林:泼墨挥毫“擘窠后现代”作者:来源:《中国新农村》2013年第05期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太福庄村福后街16号高山得林榜书研究院,未进大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墨汁香味,盛夏雨后的闷热也随之消褪一些,顿时感觉有一些凉爽,伴随着还有一些惬意。
像很多名人书画室一样,高山得林榜书研究院的墙上挂的、案上放的、地上铺的都是书法作品,整个屋子成了字的世界。
书法家之梦记者以为,在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领域卓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老学究”。
所以落座之后,记者便立即用目光搜索着高山得林榜书研究院的这位“老学究”。
令记者出乎预料的是,工作人员向记者隆重介绍的却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小伙子身着乳白色夏装,留着“自然顺”的发型,温文尔雅中透着几分腼腆。
工作人员指着小伙子介绍说,他就叫高山得林,是高山得林榜书研究院的院长,也是这满屋书法作品的作者。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像高山得林这样的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书法,并且以榜书名扬中国书坛,记者除了顿时增添敬仰之情外,更多的还是迷惑不解。
高山得林,姓闫名冬,字三文,法号释演灯,祖籍山西,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尔后又到北京大学书法研修班深造。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院理事、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书画部副主任。
高山得林今年33岁,可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
这么年轻就具有这么深厚的书法造诣,并且在中国书坛上已经有了名气。
记者急于想了解高山得林的“成功之谜”。
“几乎还在我还拿不动毛笔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练习书法了。
”高山得林介绍了他走上中国书坛的起点。
高山得林的父亲不仅是一位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副教授,还是一位书画艺术痴迷者。
高山得林从小就受到父亲深厚的书学熏陶,他的书画修养就是在这种温馨和谐的笔情墨意中被培养起来的。
5岁时,父亲开始手把手教高山得林练习书法。
在高山得林的父亲看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发展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而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05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陈东胜近年来在庐州书坛可谓崭露头角。
论资历,他并不属于前辈名宿,但他的书法风格却是地道的老派名士之风,这让我眼中的他多了几分沉稳和儒雅。
他以超逸的笔法外取万物于毫巅,内抒十思于笔下,使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古雅浑厚,又具现代生活洒脱的浪漫情怀,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及艺术魅力。
陈东胜行草不泥陈规,写来十分随意,乍一看是野路子,处处不合规矩,仔细观摩方知其闲云野鹤之真味。
欣赏过其书法的人,会在这恣意纵横的笔墨中追寻其跌宕起伏,感悟人生中一波三折的意蕴。
源于自身审美取向与性格使然,我个人对行草很喜欢,它讲究一气呵成与天然风致,它比楷书放纵流动,又比草书端正从容,是清平的文字,陈东胜深得三昧。
“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词是好词,字是好字,这幅尺牍小字,书于洁白熟宣,清秀如明人的小品,尽显陈东胜的才情。
它结体遒丽、用笔流畅,线条飘逸灵动,有翩若惊鸿的美。
字与字之间偶然有一点牵连,细若游丝,令人遐想。
点画以露锋入纸居多,欤侧回环,牵丝顾盼,意随笔动。
“风”与“信”二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春回花姿妍,夏至雨缀枝,日坠秋江,雪映冬窗,数朵腊梅为君开。
陈东胜/作 053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字俯仰勾连,说不尽秋风动水、月色生凉,天地有情照人归。
《无题》是鲁迅先生的杰作:“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春日本应阳光明媚、心旷神怡,然而流离战乱却使人生离死别。
暗夜茫茫,长路漫漫,有多少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动荡于城头变幻的王旗之下。
唯有月光如水,千年不变,照耀诗人的缁衣。
全诗五十六字,陈东胜写来有风雷之感,瘦劲苍翠,淋漓尽致。
在这里他一扫上一幅小笺的秀丽流转,摇身一变而冷然凝绝。
阿罗有支彩色笔赏析700字摘要:1.介绍阿罗及其作品背景2.分析阿罗的彩色笔特点及艺术价值3.探讨阿罗彩色笔在绘画领域的创新与影响4.总结阿罗彩色笔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启示正文:阿罗的彩色笔作品赏析,是一篇深入探讨这位艺术家独特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的文章。
阿罗,原名王振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插画家。
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广受好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阿罗的彩色笔作品,并探讨其在绘画领域的创新与影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阿罗及其作品背景。
阿罗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自小受父母熏陶,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进入我国一所著名的美术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了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
毕业后,他投身于插画创作,以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创作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其次,阿罗的彩色笔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他的画作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阿罗擅长运用各种颜色,把它们搭配得恰到好处,使得作品充满生机。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梦幻般的场景、富有童趣的故事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给观者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再次,阿罗彩色笔在绘画领域的创新与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绘画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
他善于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同时,他还将平面设计与插画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这种创新不仅为我国的插画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年轻的插画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总结阿罗彩色笔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启示。
阿罗的彩色笔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色彩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给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他的作品不仅传递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关爱。
通过对阿罗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总之,阿罗的彩色笔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简介部分安志学——男,1931年⽣,陕西西安市⼈。
笔名松柏墨⼠,中专毕业,政⼯师。
现为中国⽼年书画研究会,陕西省⽼年书画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怀素书法研究会研究员,⾹港东⽅书画中⼼书画艺术研究部研究员,⿊龙江省⼤庆市⼤同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当代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等职。
⽩天—— 男,1928年2⽉⽣,⼭东潍坊⼈。
原名韩礼标,字义堂,笔名秋⼼、⼭⽔,号⽩浪散⼈,室名秋涛居,斋号西溪晚庐。
⼤学⽂化。
鲍泰昌——男,1930年⽣,云南省鹤庆县⼈。
艺名傲⾻,笔名枫叶,现为云南省⽼年书画协会会员,曲靖市⽼年书画协会理事,曲晴市麒麟区⽼年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化市场研究中⼼⼀级书法家,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
边振宁——男,1938年⽣,河北省宁晋县⼈。
中国书画函授⼤学宁晋分校校长,世界书画家⼀级书法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华北协会理事,美国美中企业家联合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蔡焕仁—— 男,1925年6⽉⽣,原籍浙江诸暨,⾼级研究员、客座教授、博⼠院长等职,退休教师,中共党员,⼤专⽂化,岑继初 ——男,1944年3⽉⽣,⼴东省中⼭市⼈。
中国飞⾏试验研究院机务四⼤队⼯程师。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市场中⼼书法家,世界华北协会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港东⽅⽂化中⼼书画部研究员等20多个职务。
常海川 ——男,1924年9⽉⽣,陕西省⽶脂⼈。
艺名隐军。
现任国际美术家联俣会艺术市场委员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书画家,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协会书法家,中国古代怀素书法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年书法研究会会员。
畅春彦—— 男,1928年5⽉⽣,河南省洛阳市⼈。
副主任科员。
《世界书画家铭录》定为“⼀级书法师”。
车⽟禄——男,1951年7⽉⽣,吉林省永吉县⼈。
字⾟卯,号四间房⼈。
⼤专毕业。
⼀级书法师。
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委,世界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2016年度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书画培训教师简介1、书法家刘传诚简介刘传诚(1966—)、笔名:雄风、江苏铜山人、男、汉族、大专学历、自幼酷爱文学、书画、早年偏重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二十一世纪以来诗书画兼修。
刘传诚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获各级奖励40多次,入选各类选本60多部;有诗文集两部。
被当今诗坛誉为“讽刺诗五大家”。
《乡土诗人》《徐州日报》均以专题栏目予以报道,市、县电视台则以人物专访和新闻事件等形式多次宣传。
书法方面:以行、楷见长,尤擅大字榜书;风格追求雄沉厚重、正大气象。
其甲骨文书法则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深受海内外商家和藏友们的青睐。
时有作品被地方政府作为馈赠贵宾的礼品送给各方友人。
部分作品入展国内外重大展事并获奖;2010年8月被香港国拍公司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2011年7月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
系中国乡土作协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聘)、中国书画家协会汕粤艺院高级书画院士、中国名家书画研究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东坡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淮海三月三艺友联谊会副会长、微山湖文学社社长、《东方之美》杂志艺术顾问、北京《新国风文学》特邀编委、《苏北文艺》执行主编等。
功到书艺自通玄——素描一代书法名家刘传诚先生很早就听闻刘传诚先生的大名,但真正与先生会面却是发生在今年三月的事。
造访时值周末,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
见有客人登门,忙起身相迎。
让家人又是拿烟又是看茶的,那热乎劲呀就像是在接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出访前我是有顾虑的:名人不好访,大多讲个性、端架子。
何况这位刘传诚先生!他既是诗坛大腕、又是书界名家,若是不近人情,我还真得尴尬收场。
只经过这一接待,我的所有担心就都消失了。
同时,也使我领略了一下“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
刘传诚先生自幼喜欢写画、喜欢书。
别的孩子都在玩这玩那的时候,他却玩着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玩意”:拿着树枝、草棒、瓦片等东西在地上画画,看着啥画啥、想到哪画哪。
中国书法兰亭奖目录1首届2第二届3第三届1 3.1 理论奖获奖名单1 3.2 编辑出版奖获奖名单1 3.3 教育奖获奖名单4奖项简介5第四届1首届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协办的。
本届“兰亭奖”经多级书协宣传组织,参与投稿者几万人,征集到大量优秀作品。
2002年9月5日在青岛海林山庄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9月6日进行了创作奖的现场创作、综合素质考核,评选出“创作奖”的获奖作者。
本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各个奖项的颁奖仪式,本届“兰亭奖”书法作品展于9月7日在青岛美术馆举行。
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副主席刘炳森等领导出席评奖、颁奖大会。
“创作奖”获奖名单(30名)l、米闹(河南) 2、仇高驰(江苏) 3、南剑峰(篆刻,浙江)4、沈莉(女,北京) 5、李有来(北京) 6、何来胜(浙江)7、方建光(山东) 8、贾长城(河南) 9、梁宏伟(篆刻,辽宁)10、张文平(河南) 11、宋旭安(吉林) 12、查理达(江苏)13、薛养贤(陕西) 14、刘颜涛(河南) 15、王晨(河南)16、谢兴华(四川) 17、韩顺任(江西) 18、卞葆通(山东)19、冷旭(篆刻,辽宁) 20、陈靖(山东) 21、羊晓君(浙江)22、沈颖丽(篆刻,浙江)23、金铭(辽宁) 24、胡庆恩(湖北)25、罗荣(篆刻,江苏) 26、胡永庆(重庆)27、黄连萍(篆刻,上海)28、陈晓宇(河南) 29、周毛新(四川) 30、张延龙(山东)奖创作奖入展名单陕西:梁振林、魏江、张永红、史星文、封海洪、麻天阔、郑墨泉、江锦市、王永坡、张立玲、马炳刚、张心宇、赵大山上海:韩煜、徐正濂、沈建国、徐俊魏、陈身道、唐和臻、左文发、张铭、范振中、张仁彪、刘葆国、周建国、程建强四川:艾斌、龚小膑、赵安全、王宝明、张宽生、曹答柯、陈英、马骥先、陈敦良、胡郁、吕骑铧、丁小虎、杨梁相、岑勇、曾国武、陈贤君、杨日文、金玉全、钟显金、鲁德宏、杜洋、冯战、陈刚、汤文俊、吴朝晖、朱玉华、朱文刚、何开鑫、潘卫光、欧阳福、王飞、何黄、何斌、钟杨琴笙天津:冉繁英、郝军、刘洪洋、田中荃、董士林、马建新、赵士英、杨国欣西藏:洪古新疆:楚溪、戴永芳、刘建新、翁伯祥云南:刘文全、王远康、张金辉、陈正义浙江:陈忠康、萧荣年、杨文科、周俊友、胡朝霞、邵斌、吴星贤、周杨辉、张良生、阮继良、刘旭升、余佳一、杨成木、薛琳、蔡毅、李利、沈洁、钱方法、邹浙雷、阮继梁、叶欣、张索重庆:蒙中、邓晓岗、林健、卢德龙、李阳洪、曾学斌、曲松山、王江平、李建、戴文安徽:穆磊、史培刚、李胜春、李杰、华其彬、杨艺平、丁子同、王亚洲、梁启忠、元业、周军、钱守宽、胡杰、陈光辉、谢道佑、倪恒文北京:苗培红、李沾、萧风、张继、王立志、颜振卿、龙开胜、朱零、陈宏、崔胜辉、任艳梅、陈刚、袁波、张存民、杨占林、乙庄、张智、李砺、李翔、胡抗美福建:黄映恺、连明生、高亚强、柯学刃、王元、庄绍英、蔡清德、何路鸿、史晓方、黄景中甘肃:郑虎林、王正岷、张平、王昌林广东:冯永胜、许业桐、许沛波、潘黛娜、陈耀钿、沈永泰、张晓东、黄天胜、晏任飞、李树秋、冯向农、李小如、李传军、李明生广西:钝正、石锋、罗超贵州:罗成江、郭堂贵、冯泽松、王大武、杨承宗海南:吴东民、王墨、李元茂河北:胡立民、田雨潇、王显东、李全会、王福君、张纬东、杨建军、林伟、候猛、李尚才、李根茂、李志强、甄建军、刘庆来、尚林德、李琦、李志航、牛惠宾、王增军、魏晋、李玉江、傅亚成、韩步勇、杨宏朝、赵险峰、杜长荣、刘月卯、王新华、赵广平、江书学、王春允、王厚祥、冯宝麟、只仙波河南:刘宝光、张宏伟、吴洪春、董芮铭、李孟渊、杜起文、南瑗、董江源、张永刚、沈长波、顾翔、张瑞华、刘宝平、周斌、胡瑞宏、任天顺、任伯林、许雄志、李维、张宝风、荣敢、吴宏伟、季平、路工、马健中、王志勇、刘东亚、顾萧石、段宏煜、焦智勤、刘延龙黑龙江:王淇岩、冯树奎、吕向阳、雷东升、曲庆伟、刘玉龙、高国庆、高庆春、李凤林、温刚、清平、唐绍林、汤忠辉、何鑫、尹寿坤、葛冰华、卢海娇、刘银鹏、吕相阳湖北:邹慕白、刘应宁、覃修毅、张健、苗家喜湖南:张玉波、王翔、唐荣、王伟、刘健平、胡雄、崔向君、刘建军、姜新初、周梅松吉林:黄彦平、王春晖、盛国兴、邓砚光、李俊岳、王凤炜、李鹏、李泓晖、王铁成、武威、刘丰荣江苏:张锡庚、陈炳彪、刘春、李双阳、陈王君、初湘义、柳正海、魏建勋、莫建强、陈拥军、张大华、朱国平、赵卫华、谭云、涂君、张东朋、陆衡、王卫军、徐建铭、李海荣、丁楠、李肃东、曹万峰、张海霞、陈未、刘德茂、韩秉华、潘敏锺、张克强、黄明、高作林、牛元、蒋瑾琦、曹元伟、张佑平、王伟林、杨衔钢、高卫平、李守银、苏如春、王国宇、张挥、高步明、唐云、陆亚鸿、沈立、吴炜栋、黄伟农、郭列平、顾文、顾丹、李春泉、程卫、包伟东、王冰石、邓晓东、傅女明、方建勋、张兴中、谢少承、李茂年、马亚、沈贵平、高中明、蒋华、陈弘远、顾桐荣、徐世平、张秉之、李志炜江西:胡中良、崔廷瑶、周小平、李良东、张华武、刘小华、黄阿六、王维汉、毛国典辽宁:胡崇炜、师索民、王晓峰、崔发昌、王文轩、王海轩、王勤、王家胜、刘世业、丁广忠、孟庆冰、伦杰贤、王文辉、姜勇、李心璋、史维静、张世刚、齐作声、来常新、王永刚、丁荣山、杨宇、张弓者、杜志宇、张鹏、陈旭、包春生宁夏:丁波、郭守中、关宁国青海:石力、陈冶元、李德西、蔡永峨、王永洲、王振宇、姚忠宝山东:王培伟、李东海、张曜辉、陈默、刘志君、葛光鹏、隋守训、陆明君、王奎强、许传良、李建国、刘从智、刘航溪、刘慧龙、黄中航、张法舜、傅东、宫守超、宋道永、孟庆星、邹方臣、庄泽智、王步强、张青春、殷永泉、候西成、孙建军、徐伟、刘立华、翟永华、霍春晓、候承义、陈本勇、高振永、李熙孔、李越、江玉松、刘文海、赵雪松、栾明贤、王瑞、郭广强、曲知良、朱子良山西:王书民、毛苏南、段生龙、赵玉汉、仇官有、荆观圣、司燕飞、张忠民地址不详:马也峰2第二届2006年12月16日晚,合肥安徽大剧院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九龙门石窟:山水胜境,艺术殿堂上期提要本报上期栏目刊登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八——《白马古寺:东方佛教朝圣地》,阐述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支柱之一白马古寺的宏大价值、高远目标及其基本发展策略。
龙门石窟:洛阳旅游皇冠上的明珠记者(以下简称“记”):洛阳的龙门石窟天下闻名,实地考察之后,您的第一印象如何?王振宇(以下简称“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实地考察之后,方知古人之言非虚。
最出人意外的,是石窟所在的山水形胜之势,两岸青山对语,伊河碧波如玉,天然诗家胜境。
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的卢舍那大佛也因这一泓清波而更显人性和诗意,“龙门二十品”开创魏碑一脉,药方洞神奇药方普济众生,白园内想象一代诗人白居易和“香山九老会”的隐士风流,香山寺内遥想武则天当年“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文坛盛事……从旅游的角度讲,龙门石窟真可谓是天资卓越。
记:那么,您认为天资卓越的龙门石窟,在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进程中,应起到什么作用?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在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格局中至关重要。
在王志纲工作室设想的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四大引擎”中,“帝都大观”将展现的是帝都风采,“国色天城”将呈现的是花都水韵,“白马古寺”将再现的是佛都盛况,“龙门石窟”则将以“画里江山、艺术殿堂”的天赋,浓墨重彩地体现艺都风采。
她既是传统的伊阙门户形象区,也将是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中之重。
如何将龙门石窟旅游做精做特,快速适应休闲体验旅游潮流,使之更好地担当“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明月工程”,是值得深度思考的。
记:您认为,已经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深层次提升的空间在哪里?王:这需要首先讲明两个概念:龙门石窟与龙门石窟景区。
龙门石窟是龙门石窟景区的主体,也就是现在的石窟区;而龙门石窟景区则是整个景区,规划面积大约31.7平方公里,既包括了石窟区,也包括白园、香山寺以及其他区域在内。
王振宇河南开封人,王振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现役军人,上校军衔。
2001年6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省书法家协会
主办的青海省“油田杯”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2002年5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书法展优秀奖;
2002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书
法兰亭奖”;
2002年10月书法作品荣获“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优秀奖;
2002年11月3日由青海省文联和青海省书协为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的7人在紫恒
大厦举办了专门的书法展览;
2003年7月书法作品荣获青海省直属机关纪念建党82周年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展特别奖;
2003年11月书法作品参加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广东七省区书法联展》,并被编入作品集;
2004年1月书法作品被青海省档案馆收藏;
2004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04年8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协、美协、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青
海省“国税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4年9月书法作品荣获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文联主办
的“庆祝建国55周年暨青海省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
2005年7月作品被选入《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集》。
王振宇,一位把生命与真情注入笔端的军旅书法家,他用勤奋与灵感撰写佳作。
许多部队、机关、学
校及楼堂殿馆有他题写的标牌及悬挂于墙上的大幅书法作品;许多书画展览,有他参展的得意之作;许多书画作品集收录有他的精品力作……
王振宇,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兰州军区青海军事法院院长,上校军衔,中国书协会员,青海省书法
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
作品展示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刚柔相济,既有“飘若浮云,行若蛟龙”的羲之神韵,又含誉苍厚雄浑、大气磅礴之豪放书风……欣赏王振宇的每一件书法作品,一种“韵外之致”的神韵美感,常常在不经意间
浸润心田。
王振宇自幼受父亲影响,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从军入伍后,他更是把寄情翰墨当作乐事,别人休闲
娱乐,他却埋头读书临池;训练间隙,他以树枝代笔在沙土上练字,体会锥画沙的妙趣;遇到节假日,他常
临帖至深夜,有时竟通宵达旦,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没有合适的书写空间就在学习室里练习,没有宣纸就用旧报纸替代……凭着这股刻苦钻研的精神,入伍不久,他创作的字幅双联就在母校乌鲁木齐陆军学院的书法篆刻观摩展上展出,这对于当时书法水平和技艺不高的王振宇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毕业到部队后,尽管工作繁忙,岗位多次变更,但他始终临池不断,笔耕不辍,期间他得到了诸多书法前辈悉心指导,书法水平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书法中,王振宇最偏爱行书。
作品(2张)
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丰富、结字潇洒、布局流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峨的艺术高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振宇把它作为学写行书的第一个范本,从用笔到结字再到布局,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心追手摹,循序渐进,为了进一步了解王字特点,他研究王羲之其他的法帖,以及与王字一脉相承的孙过庭《书谱》、米芾、王铎诸帖,从中不断加强线条、结体的锻炼,行气、意境、气势的培养,提高审美情趣,丰富作品内涵。
经过20年的心摹手追,王振宇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书风格。
他的行书,用笔洒脱而谨慎,点画饱满清健,常常以方笔入字,多为中锋,绝少侧锋,有的笔画夸张技长,犹如兰叶伸展飘逸,起笔转锋顺势而过,线条瘦劲唆哨,干净利落,一尘不染,形成了其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
造型上字体挺拔,线条舒展,聚精有度,每个字的内部结构在松紧、长短、粗细、宽窄等方面对比明显,和谐统一,特别是字画、线条的动静、起伏,抑扬顿挫,富有一种跳动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给人以心灵和视觉上
王振宇作品展示(6张)
的强烈冲击。
王振宇认为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光靠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素养。
为此,他除了勤奋习字以外,还不断加强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对“字外功”的锻炼不断提高作品的内涵。
他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做到一切学问皆为书法所用,力求对书法艺术达到融会贯通,纵横捭阖之境界。
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王振宇还以书法作为与广大官兵沟通的渠道,拉近情感距离的纽带。
每逢下部队,“文房四宝”是他必携之物,为官兵写字乐此不疲,每年干部转业,老兵复退之际,很多战友向他求赐墨迹,他总会放下自己手头的事,蘸墨挥毫,以书法的形式寄语勉励老兵,兄弟之情,战友之谊,都在书法线条的飘逸婉转中凝结,亦成为老兵在军营中最后一瞬的美好回忆。
天道酬勤,艺无止境。
20年来,王振宇学书不辍,挥毫不止,创作成果颇丰,作品先后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选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比赛,并于2005的荣获第五届青海省省政府文艺创作奖,2006年、2007年连续
荣获兰州军区第五、第六届书法“昆仑文艺奖”书法一等奖;并有多幅作品在《人民军队报》、《青海日报》、《书法导报》等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