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意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3
“孝”字文化释义《尔雅·释训》云:“善事父母为孝”。
即善待父母称为“孝”。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撰者不详。
据考该书非经一人一时之手,而是一种训诂汇编,大体由初汉学者编撰。
儒家视此书为通达古今之要律,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其中对“孝”字的释训,成为后世公认的定义。
许慎《说文解字·老部》日:“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孝也”(孝通老)。
至此之后,“善事”成了“孝”字的本义,“子承孝”成了“孝”字的正解,“孝”字成了孝道的专用文字。
因此。
《辞海·孝》释为“善事父母”。
《汉语大词典·孝》释为“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亦谓孝道”。
“孝”这个被誉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理念的专用词,其本义果真如上所释?其实,通过分析古汉字字型结构及其文化蕴涵,以及对先秦早期文献进行认真地考证,“孝”字的本义并不是“事亲”,甚至还不是“事人”,而是“事鬼”,“敬神”,是一种对死去祖先的宗教祭祀活动。
这一意义的“孝”字,与中国上古时期“祭必有尸”的习俗有关。
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从“孝”宇的宇型结构及其文化蕴涵来加以考证“孝”。
在殷商甲骨卜辞中的构形,从字型结构上看,其上部从“老”,像“尸”,如皓发长髯的老者(为尸所化妆,古代祭祀习俗),下部为“子”,像行礼之孝子,是一幅孝子拜尸的图象。
而现今大多数人受《说文解字》的影响,认为“孝”是会意字,从“老从子,子承老”。
“孝”字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即善事父母者。
以上两种,哪种解释更确切呢?从古代汉字结构系统及其文化蕴涵的角度来加以考证。
古汉字中有一些具有某种共性的单字系列,比如取像相类的单字系列,它们字型相似,意义也就相类似,如“墓”,“葬”,“壑”这三个字,从它们在甲骨卜辞中的构形取像上看,都有“草”、“尸”、“人”等字型结构,可谓取像相类;从字义上看,这三个字都表示古代的一些丧葬形式。
作出和做出的区别一、基本释意“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作出”和“做出”,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幅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作出”多为不可见的,思想上的,抽象的,如此,“做出”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物质的。
二、常用1、“作”的行为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意识形态的(通俗讲往往是动名词),如:作贡献,作奉献,作服务,作报告,作决策。
2、“做”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物质的实践的(往往是纯名词),如:做人,做事,做工作,做作业等。
3、有一些例子值得推敲:作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抽象的,意思是在某一件事情上动脑筋、出新招、花气力;而做文章,则是指文字材料的构思、撰写等具体行为。
三、用法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 以原语理解为视角分析商务英语口译技巧闻君武汉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56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口译是一个释意过程,释意理论也是英语翻译中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
根据英语中的释意派口译理论,英语口译包括原语理解、译语表达、脱离原语词语外壳三大程序,本文先阐述了英语口译的释意性和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从原语视角对商务英语口译进行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最后从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两种角度提出原语理解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口译技巧,以帮助商务英语口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原语,从而掌握口译技巧。
关键词:口译翻译技巧;商务英语口译;原语视角;释意理论一、英语口译的释意性巴黎高等翻译学校以及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分析多年口译实践后,从理论角度出发创建了释意理论,与其他英语理论不同,释意理论不是以英语语言为研究主体,而是以英语口译中的释义传递现象为研究主体。
对于释意理论,塞莱斯科维奇指出,“翻译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而应该是所翻译内容的内在意义。
”因此,根据释意理论,英语翻译中释意翻译与一般排除语境的英语语言翻译不同,释意翻译属于意义对等翻译。
除此之外,英语口译的释意性从本质上来看,还可以从一般英语翻译中与口译相对应的“interpret”中得到论证。
从具有权威性的英语词典中可以看出“interpret”的两种释义不尽相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将其翻译为“把一种口头语言变成另一种口头语言”与“理解和解释意义”;在《牛津高阶现代英语词典》中“interpret”的释义为“解释难懂的意义或者表现某一事物的内涵深意”与“口头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辞典》中“interpret”的释义则为“把某人用一种语言所说的话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以便于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与“解释某事的意义”。
从以上三本权威性英语词典中可以看出“interpret”本身所具有的两种词义的排列顺序并不相同,但是都表达了“解释意义”这样一种基本含义。
初学英语零基础入门应该学什么英语零基础入门应该先学英语字母,零基础学习英语的时候,首先要从英语的26个字母开始学起。
学的时候,要将这26个字母的大写、小写以及读音都要弄准确了。
零基础学英语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元音字母:a、e、i、o、u。
零基础学英语的时候,还需要把英语的音标学会。
英语零基础入门应该先学什么1、英语字母,零基础学习英语的时候,首先要从英语的26个字母开始学起。
学的时候,要将这26个字母的大写、小写以及读音都要弄准确了。
2、元音字母,零基础学英语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元音字母:a、e、i、o、u。
在学单词发音的时候碰到这些字母的时候,原来发清辅音的都要变为浊辅音。
3、音标,零基础学英语的时候,还需要把英语的音标学会。
英语的音标共48个,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元音当中有10个双元音,10个单元音,学好音标后,对你单词的发音准确很有帮助的。
零基础学英语的书籍推荐1.《赖世雄音标》可通过此书学习了解音标在不同的单词中不同读法。
2.《新概念英语》1、2、3、4这是一本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教材,第一册是对话和单词短语,第二册是小短文和单词短语,新加了语法,第三、四册可配合补充学习。
一二册是初学版,三四册是进阶版,结合自身能力学习。
3.《英语单词口袋书》这本书主要特点是对单词进行分类,比如蔬菜类水果类,分过类的单词都具有相关性,比较好记忆。
4.《英语入门图解》《英语语法图解》第一本主要是交际语言,主要适用于急需出国的零基础朋友,因为上面没有太专业的汉语谐音教学阅读,还有图片配单词,适合速成。
第二本主要是涉及各种语法,讲解得好,容易理解,可以入手。
5.《剑桥初级英语语法》它主要是针对一些简单的造句用语,结合时态,主要训练造句练习,词句的变形,以做题为主的一套书。
6.《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三版这本词典对初学者来说是很有效的专用工具。
这本书特点是:释意应用的是详细的语句,并不是单纯地展示英语单词或语句,即出示了特殊的情境,这对英语学生学习单词的使用方法有非常大的协助。
一、阅读文章需要学到的知识:在《英语学习指南》资料篇一、我收获的新知识1、知识描述一(描述内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是什么?);2、知识描述二(描述内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是什么?);3、知识描述三(描述内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是什么?);二、我学到的新词汇1、新词汇与词汇英文释意(只允许记录一项符合文章上下文环境的释意);2、新词汇与词汇英文释意(只允许记录一项符合文章上下文环境的释意);3、新词汇与词汇英文释意(只允许记录一项符合文章上下文环境的释意);三、我挖到的实用表达1、实用表达及说明一(需要说明的内容:为什么觉得实用,两三个套用实例);2、实用表达及说明二(需要说明的内容:为什么觉得实用,两三个套用实例);3、实用表达及说明三(需要说明的内容:为什么觉得实用,两三个套用实例);四、希望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1、疑难问题及说明一(需要说明的内容:被哪个关键地方难住了?自己是怎么思考的?);2、疑难问题及说明二(需要说明的内容:被哪个关键地方难住了?自己是怎么思考的?);3、疑难问题及说明三(需要说明的内容:被哪个关键地方难住了?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二、基本语法知识:在中级美国英语。
1、掌握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概念(如果不掌握这些,那英语字典都没法用了);2、掌握动词不定式/过去式/现在完成时态/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进行时/被动语态用法;3、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4、掌握助动词can/may/must/should/will/would用法;5、掌握如何用who/where/when/what/构建疑问句;6、了解that/which/those引导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相当于形容词,不过这个形容词是由一个句子组成的);7、了解could/should/if/wish/hope引导虚拟语气句子(虚拟语气:虚拟的,不是真实发生的,在中文里就是像这样的一些句子:我过去本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过去什么怎么怎么样,希望你将来能怎么怎么样)三、发音模仿训练步骤美国之音(VOA)有档英语节目叫做Special English,中文常译成“VOA特别英语”或者“VOA慢速英语”。
作出和做出的区别一、基本释意“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作出”和“做出”,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幅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作出”多为不可见的,思想上的,抽象的,如此,“做出”多为行为上的,可见的,物质的。
二、常用1、“作”的行为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意识形态的(通俗讲往往是动名词),如:作贡献,作奉献,作服务,作报告,作决策。
2、“做”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物质的实践的(往往是纯名词),如:做人,做事,做工作,做作业等。
3、有一些例子值得推敲:作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抽象的,意思是在某一件事情上动脑筋、出新招、花气力;而做文章,则是指文字材料的构思、撰写等具体行为。
三、用法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写借物喻人作文关于写借物喻人作文(精选42篇)写借物喻人作文篇1有人喜欢傲然挺立的梅花,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条,而我却喜欢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仙人掌。
仙人掌没有让人一见就起爱慕之心的美艳,也没有窈窕多姿的身躯。
它只是穿着一件绿色的披风,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
它浑身长满了针,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刺球。
如果有人攻击它,它就会让你疼得哇哇大叫,尝尝泪水的味道。
仙人掌的生命力可顽强了。
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出去旅游。
家里的花草大概一个星期没有浇水了,我回来一看,惊呆了!仙人掌旁边的花儿,草儿都已经奄奄一息,好像在对我说:“给我们一点儿水分吧!我很渴了!”而仙人掌却没有像它们那样垂头丧气,直直地挺拔在盆栽里,像个卫士在守护着我的家。
仙人掌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是这样:仙人掌大多生长在干旱的环境里,呈柱形,它可以不吃不喝的进入休眠状态,把体内的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
仙人掌不怕风欺不怕雪压,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就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仙人掌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会坚持工作。
还有我们那些守卫边疆的战士,每当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时刻,他们却默默无闻坚守岗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具有仙人掌这种精神的人们。
我想: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坎坷,但只要我们有仙人掌的精神,希望之花就会常开。
写借物喻人作文篇2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对生命的渴望而得来的力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
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我漫步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有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
二年级二班运动会入场词(最终五篇)第一篇:二年级二班运动会入场词二二班运动会入场词瞧!手举小旗、步伐轻快地向主席台走来的是二(二)班,这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集体,这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的集体,因为61个同学的心都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一个活泼的集体,因为61颗星星不停地在闪烁着组成了这个温暖的家。
这样的集体一定会在运动场上发挥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的口号是:“挑战自我,超越梦想,团结互助,共创佳绩,强身健体,立志成才!”让我们期待他们在运动场上出色的表演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他们能在这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
第二篇:二班运动会入场二(2)班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迎面走来的是二年级(2)班的全体学生,看!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个个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从他们那从容、兴奋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的信心十足,一定能在这次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用行动来证明他们是一个团结、拼搏、进取的集体!口号:强身健体,立志成材,2班2班,猛虎出山。
第三篇:运动会入场词七一入场词现在,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七年级一班,朝气与活力在每一个人身上洋溢,友爱与鼓励在每一个人心中传递,稳中求进,挑战自我是他们的起点,不懈努力,不倦追求是他们的历程,突破自我,争创第一是他们的目标,奋斗造就辉煌!汗水浇铸成功!加油!七一班,胜利将属于你们!七二现在走来的是七年级二班的健儿们,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勇于坚持,他们将在这次运动会上展现他们矫健的身姿,他们将在这次运动会上写出他们青春的名字,他们如大风玉林,他们有豪气干云,他们有一颗非我莫属的年轻的心,他们是一杆永驻第一的青春的旗。
七三现在走不定期来的是初一三班的方阵,71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一支朝气蓬勃,英姿勃发的队伍。
他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俨然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就是这样一个团结拼搏的集体,他们相信有付出才有回报,他们相信天天道酬勤。
今天,他们意气风发,信心十足地站立在这里,为了班级荣誉而战,我们坚信,他们会不负重望,创造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kindle3 :如何看图片,如何上网,如何查字典
2011-12-07 16:51:02| 分类:数码生活|字号订阅
K3可以建立相册的,方法如下:
1、通过USB连接Kindle。
2、在Kindle的根目录创建一个名为pictures的文件夹,它应该和documents文件夹同级。
打开pictures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内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名称可以用你希望使用的专辑名称(例如Family,中文亦可)。
在pictures文件夹内您可以通过创建多个新文件夹,来产生多个专辑。
3、复制JPG,GIF或PNG图片到专辑文件夹(确保他们不会太大–最佳比例600 × 800),当文件复制完成后安全弹出Kindle的USB连接回到Kindle主屏幕。
4、按ALT + Z来刷新列表,不刷新不会出现哦!
您的相册将以新’书’的形式出现,每个图片一个页面,当相册中,图片专辑中,点击Menu 按钮,出现定制的图片菜单。
我发现有一点儿间歇性,观看图片时以下按键有效:
q:放大
w:缩小
e:图片复位
r:旋转
五维导航键:平移
浏览网页
连接上WIFI无线网络后,点击Home-Menu-Experimental,里面Web Browser的旁边有一个launch browser,点击即可打开浏览器。
然后点击Menu,选择Entel URL输入网址。
打开后网页的效果:
可以放大看,但不知为何我不能进入第二层网页?。
书与“书”字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哲学问题(一)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文字的演化和沿革研究,还原同源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华夏文明文字和现代概念意义的哲学之间的关系,探索文字结构和释意中的哲学内涵和意义,阐发和描述文字的概念与逻辑属性。
本文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和探讨,来揭示文明史演化和沿革中所形成的典藉文献在释意和解读、评价和鉴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社会实践操作的配置和继承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本文还通过比较华夏文明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和以古希腊哲学为传统特征的西方哲学基本问题,摸索两者在基本问题界定和研究取向(方法论)上的差异,并寻求对二者进行衔接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书文字哲学对象概念逻辑从文明史的演化和沿革视角来考察,“书”是文明史演化和沿革中的知识和精神积淀的载体。
从文明延续和文明继承的角度考察,对传统典籍文献的解读和阐发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文明的演化、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但是在文明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表述知识和精神积淀载体的文字结构和语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造成了传统典籍文献解读和阐发的歧义,因此文字字型结构及其语义的还原、回复和澄清,对于传统文献的解读、阐发和文明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书”字的文字结构和语义的演化关系为例,阐述文字结构和语义的演化过程,进行范例性的说明。
一、“书”的现代释意在现代通行的初级文字工具书《新华字典》中,给“书”作出的解释是:(1)、成本的著作。
⑵、信,家书,书札。
⑶、文件,证明书,申请书。
(4)、写字,书法1]。
在这些释义中,1]2]3]中的释意可归为文字书写的特定载体,并和一定的思想和目的表达有关;其中⑷的释意表示书写的行为及书写的字体。
在高级的文字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中,书的的释意比较复杂,已经涉及到文字的演化史和部分“书”字的文字释意及释意演化的过程,如“书”字的字形结构演化部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书”字的字形)2]。
《汉语大词典》中给出的“书”的释意,从许慎的《说文解字》破题,给出的释意依次是:⑴书写、记载。
三辩稿成功的关键是努力还是机遇(机遇)成功,是指事情获得预期的结果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机遇,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或环境而努力,是指花的精力多,下的功夫大以上解释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质询主席好,各位观众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下面由我来提出质询1,您方对关键的定义是什么?2,那么您方想在本场比赛中获得成功吗?只回答想或不想。
(想)3,那么在本场比赛中,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成功目标。
您方仍认为在此过程中,关键是在于努力而非机遇吗?(是)4,可是,我在努力,你也在努力,想要赢下本场的胜利,关键不就是在于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吗?5,你方对努力的定义是什么?6,按照您方XXX观点,是否就是认为努力是成功的根本因素?7,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这一历史典故,那按照您方观点,是否就是认为诸葛亮的成功关键在于努力而非机遇?(是)8,那么您方如何解释“诸葛亮待机而出”会在机遇这一词的释意中出现,而不是在努力这一词的释意中出现?这不是恰恰说明机遇是成功的关键吗?9,一棵健康的橘树生于南则为橘,生于北则为枳,肥泽沃土,沛雨暖春都是橘生长的机遇,不知为枳的橘树和结果有什么关系呢?10,李白政坛上机遇不至而失意,以失意为机遇,终成诗坛上的一颗明星,这难道不是机遇的功劳吗?质询小结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
在刚刚的质询环节中,我们仍可以看出机遇是成功的关键。
首先,机遇是成功的起点。
举个例子,马克思支持复兴的引导让他对世界产生了兴趣,由此为起点,筑就了马克思唯物主义。
这表明了机遇所提供的起点是成功的先导。
其次,机遇在成功道路上提供方向。
哈佛大学曾在学校做过一次有关方向的调查,调查显示,只有4%的人有清晰的方向,而那4%的学生都谈到了是一次次偶然的机遇,不断的让他们微调成功的方向,由此才获得成功。
再比如说有些音乐家,像莫扎特,小时候就对音乐特别敏感,所以他一直朝着音乐方面努力。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因为我没有遇到这个机遇。
SAT语法真题详解-官方题库实录OG110. Greek yogurt contains slightly more protein per serving, thereby helping people stay satiated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A. NO CHANGEB. fulfilledC. complacentD. sufficient解析:一般来说近义词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查询英英词典,感受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且知道词汇的具体用法。
satiated 充分满足的a feelingor condition of being full after eating foodfulfilled to do what is required by (something, such as a promise or a contract)/ to succeed in doing orachieving sth一般是说fulfill a promise/dream/task.实现、达成complacent:satisfied with how things are and notwanting to change them 满足的sufficient: having or providingas much as is needed 足够的(分量)句子意思是:因为含有的蛋白质多,所以能够使人们的饱腹感维持时间更长。
这里意思应该是A。
13. Typically, the ice sheet begins to show evidence of thawing in late summer. Thisfollowsseveral weeks of higher temperatures.A. summer, followingB. summer, and this thawing followsC. summer, and such thawing followsD. summer and this evidence follows解析:从意思上来判断感觉四个都对。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的释义为例,说明词典释义在语言上应注意
的几点问题。一、词典释义应避免以难释易;二、词典释义应避免“辗转递训”和“重叠释义”;
三、词典释义应避免语言拖沓,甚至前后矛盾;四、词典释义应避免描述语言支离破碎。
论文关键词:释义,简洁,明白
一、词典释义应避免以难释易
释义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被释义的语词所表达的意义。如果我们以难释易,岂不是南辕北
辙,让人更不明白被释义的语词的意义了。例如:
⑴睡觉:进入睡眠状态。
⑵水银:汞的通称。
⑶人鱼:儒艮的俗称。
在这些释义中释义项中的“睡眠”、“汞”、“儒艮”就比被释义的语词“睡觉”、“水银”、“人
鱼”更少见、更难懂。目前这种情况在汉语词典中随处可见,这主要是与词典编纂工作中存
在着释义随机用词的情况相关。而在国际词典学界,采用定量的语词进行释义已成为主流,
例如《朗曼词典》用2000个常用词解释56,000个词项,韦斯特《英语教学词典》第4
版用1490个常用词解释24,000个词项,法国古根海姆所确定的释义用词为1429个。
苏俄学者仅用1000个释义词,便解释了100,000个词语。 “尽管语义分析、词典释义、
信息处理等领域迫切需要元语言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研究几乎处
于空白状态”。[1]因此要想使释义语言做到以易释难,还必须依赖语言工作者,建立起释义
元语言系统,以及概念层次网络系统。
二、词典释义应避免“辗转递训”和“重叠释义”。
如果我们用语词A去释义语词B,又用语词B去释义语词C,再用语词C去释义语词
A,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了“辗转递训”的问题,也就是来回兜圈子。“辗转递训”不仅使释义
本身不能简洁、明白,还会耗去读者不必要的翻检时间,例如:
⑷人间:人类社会;世间。
⑸世间:社会上;人间。
⑹人世:人间;世间。
⑺人世间:人世。
⑻白话bái·hua:闲谈;聊天。
⑼聊天儿:谈天。
⑽谈天:闲谈。
⑾闲谈: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事。
⑿人望:声望;威望。
⒀威望:声誉和名望。
⒁声誉:声望名誉。
⒂名望:好的名声;声望。
⒃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重叠释义”在词典中出现得更多,很容易就可找到。在同一义项中,如果存在多个义点,
且这些义点之间是同一关系或种属关系,那么该释义就会存在“重叠释义”的问题。这不仅会
使释义不简洁,还会占用词典宝贵的篇幅。例如:
⒄埃3:灰尘;尘土。
⒅心上人:指心里爱慕的异性;意中人。
⒆人尖子:出类拔萃的人;特别优秀的人。
这些义项中包含的义点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样,我们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保留一个就可
以了。如“埃3”的两个义点“灰尘”、“尘土”所表达的概念完全一样,且《现汉》中有“灰尘:
尘土”,那么,释义项只保留“尘土”就行了。
如果一个义项的义点之间是种属关系,即被包含和包含关系,那么我们只需保留表达的
概念的外延大的义点。例如:
⒇私第:私宅;私邸。
[21]思旧:怀念旧友;怀旧。[]
在例⒇中,“私邸”是“高级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因而是包含于“私宅”中的。毕业论文
发表在例[21]中,“怀旧”是“怀念往事和旧日有来往的人”,因此“怀旧”是包括“怀念旧友”
的。因而,“私邸”“怀念旧友”可分别从义项中删除。
三、词典释义应避免语言拖沓,甚至前后矛盾
释义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白,还必须做到语句的表达没有多余的词、句。如果一个释
义中含有多余的词、句,那它就犯了“释义繁冗”的错误。例如:
[22]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3]按期:按照规定的限期。
[24]傲物: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以上这些释义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释义项中含有多余的词、句,即可以从释义项其他内
容中推出的内容。在例[22]中,释义项中的“叹息”本身就是“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
发出声音”的意思,因而释义项中“发出叹息的声音”中的“发出”“的声音”是多余的。例[23]
中,释义项中的“限期”本身就是“指定的不许超过的日期”的意思,因此“限期”前再用“规定
的”来限制,那显然是多余限制了。例[24]中,释义项中的“骄傲”本身就是“自以为了不起,
看不起人”的意思,其中就已含有了“瞧不起人”的意思在里面,因而其中的“瞧不起人”也是
多余的。
在释义中出现语句表达前后矛盾是极少见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因为它完全让人无法明
确被释义项。然后令人遗憾的是,在《现汉》中还是可以发现这样的错误的,我们称之为“释
义矛盾”。例如:
[25]糖精:有机化生物,化学式G7H5NO3S0无色晶体,难溶于水。糖精的钠盐为魄
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比蔗糖甜……。
从这个释义中,作为一般读者是无法确定“糖精”究竟是“易溶于水”还是“难溶于水”的。
四、 词典释义应避免描述语言支离破碎
作为词典中的释义,为力求简洁、明白,它应当有更规范的语言要求,这里仅说同类的
释义描述的语言要有系统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关于这一点可以说的很多,现在主要说三点。
1、括注的使用。
括注的使用涉及词义成分和词的搭配说明成分的区分,我们将不在此大费笔墨讨论,因
为这很难统一意见。兹古斯塔也说:“认为(词的)使用范围是词义本身的构成成分,这种
意见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学家都会接受的”。[2]况且这也与我们讨论的重点关系不大。我们认
为不管词典编纂者是认为还是不认为词的搭配说明成分是词义本身的构成成分,他的态度应
当是鲜明的,反映在词典中,就体现为括注使用的一致性。而《现汉》在这一点上看来是模
棱两可的。例如:
[26]饲养:喂养(动物)。
[27]捏造:假造事实。
[28]昂贵:价格很高。
[29]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
2、提示语的使用。
为了确切表达的需要,一部分词典释义往往需要加提示语,如“比喻”、“形容”、“指”、
“即”、“同”、“叫做”、“称”、“表示”等等。然而仔细阅读《现汉》,就会看到这些提示语使
用相当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这必然也会影响释义的明确表达。以“形容”、“比喻”的使用为
例:
[30]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31]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32]思前想后:形容前前后后地反复思考。
[33]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34]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