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卷含解析699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个必考点。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
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
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本专题只涉及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
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成为主流。
3.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4.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5.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6.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7.要注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
【重点、难点剖析】一、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
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
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做精练语言文字运用:词语篇【考纲明确】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总的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表达应用E”的前三个考点是:(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真题体验】1.(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的工具。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2.(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规范练(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②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③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④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
⑤在2017年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⑥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②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应用“同舟共济”。
⑤满城风雨,是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此句应用“甚嚣尘上”。
⑥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各嘉宾围绕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持己见....,一场有高度更有实战指导价值的圆桌对话,展望了电商发展的广阔前景。
②研究阐释中华传统文化,要从基础研究扎实做起,跳出模糊不清、大而化之....的老调,理性探寻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
③近日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美轮美奂....的日落照片,将南大西洋的这个日落场景形容为“一股巨大的火焰”。
④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倒退只能破坏近几十年来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福祉和生活水平的进步,而低收入家庭将首当其冲....。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A)第一单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游客可以从东方明珠上鸟瞰夜色中的大上海,整座城市灯红酒绿,尽展国际大都市那迷人的风采。
②如今,安全感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夜半时分可在街头闲庭信步,这得益于越织越牢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③“日行万步”,并不适合所有人,就算是我们青年人也一定要量入为出,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目标。
④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⑤贵州高三学生抛书事件引起广泛争论,有人力主严惩,其实学生只是借此缓解压力,不足为训。
⑥反腐倡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党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
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
②闲庭信步: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
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
不能在街头。
③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情况确定支出的数量。
句意表达的是青年人在锻炼时要注意运动量大小的把握,不合语意。
④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
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实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解析:墨守成规: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解析:A项,“传续”是“继承”的意思。
B项,“浮沉”在句中是形容鼾声时大时小或时隐时现。
C项,“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与“两岸的乡村和城市”不能搭配,可改为“哺育”。
D项,“涵养”在句中是“修养”的意思。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解析:A项,割断:动词,截断,切断。
此处可改为“割裂”(多指分割抽象事物)。
第一单元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提起诸如宾利等英国汽车品牌,大家如数家珍,但一些如雷贯耳....的汽车品牌已不属于英国。 ②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重现。 ③曾经在乡间公路上,常会看到很多筚路蓝缕....的老乡坐在旧房前,但是如今到处焕然一新。 ④对于彩灯制作的工作,他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雕琢作品的同时也雕琢着自己的匠心。 ⑤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此次冬奥赛事的直播、转播和报道方面独占鳌头....。 ⑥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①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使用对象不当。②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用于形容人的服饰,属望文生义。④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⑤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⑥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感情色彩不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再次敲响警钟,它警示我们:保卫祖国使之远离苦难和欺凌,我辈当仁..
不让..。
②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余先生的一生,常怀赤子之心,光风霁月....,永远让人景仰。 ③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风景秀丽,山高水长....,无怪乎2018年的春节,云南旅游市场再现火爆场面。 ④小罗的退役无疑是轰动整个足球世界的大事件,我们会永远怀念他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我们作.
壁上观...的日子。
⑤目前在北京,民营博物馆方兴未艾....,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增长,大大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⑥越近年关,公安部门对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就越应该变本加厉....,为百姓过好春节营造安宁祥和的氛围。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②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③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这里使用对象有误。④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这里属于望文生义。⑤方兴未艾: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意为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借以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⑥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或严重。是贬义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
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③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但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④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⑤扶贫慈善信托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资金规模来看,目前扶贫慈善信
托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⑥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
端着架子摆谱。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⑥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正确。②剖腹藏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望文生义。③羚羊挂角: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后比喻文艺作品意境超脱,不着形迹。正确。④荦荦大 端:比喻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此处应为“落落大方”。⑤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对象应是人。⑥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此处为第一个意思。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一些网络事件不断被反转,引起了公众的反思,始作俑者....固然可恶,但那些不辨事实而轻信谣言的网友也难辞其咎。 ②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可能宜室宜家....的行星,它围绕一颗名为格利泽163的M型红矮星运转,距离地球约50光年。 ③宁志荣用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为这位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备的完人薛瑄写传记,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是一个清醒的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④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战争场面震人心魄,故事开展有条不紊....,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据悉这部影片将放映至4月15日。 ⑤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出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⑥大考过后,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班主任的鼓励让他们故态复萌....,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始作俑者,首先做坏事的人,贬义词,使用正确。②宜室宜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此处望文生义。③高山仰止:比喻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慕和崇敬。使用正确。④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使用正确。⑤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⑥故态复萌: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他在表演秦腔时,嗓音穿云裂石....,极富感染力,征服了现场的观众,更征服了眼光挑剔的评委,获得了本次比赛金奖。 ②几千年来,中国的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的隐居生活中,也不会颓废度日,仍然以积极奋进之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③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④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⑤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小节不守”“小德不顾”“小惠不让”,违纪违法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些人不知道群轻折轴....的道理,最终身陷囹圄。
⑥平昌冬奧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8 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事。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①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符合句意。②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不符合“隐居生活”语境。③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④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本句要表达的是事先做好准备,未雨绸缪的意思。不合语境。⑤群轻折轴: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听任小的坏事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符合语境。⑥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贬义褒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这次“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不同单位的选手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
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一位短小精悍....、浓眉憨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③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基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在德法两国连遭恶性袭击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去慰问电。她强调,德法两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将同仇敌忾....、并肩战胜恐怖主义。 ⑥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③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相坏事)。属褒贬误用,不合语境。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符合语境。⑤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