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派建筑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4
明清时期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自古以来,徽州人善于经商,其建筑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其中最为闻名的就是明清时期徽州建筑。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明清时期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传承。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明清时期徽州建筑,也被称为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建筑形式的独特性。
徽派建筑的设计尤其注重比例和对称。
在建筑布局中,会以一个中心轴线为基础,使得建筑在形式上达到了一种非常和谐的效果。
徽派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徽派建筑的外墙通常会被镶嵌上各种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这些装饰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还包括对称的庭院以及庭院周围的门廊等。
这些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还能够提高建筑的实用性。
二、徽派建筑的传承徽派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徽派建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呢?首先,要加强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尽管徽州的许多古建筑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们仍然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
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为了保护徽派建筑,有必要进行及时的修缮工作,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需要加强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普及和宣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徽派建筑,我们需要加强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
最后,还需要重视对徽派建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
徽派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形式,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必然是非常高的。
为了发掘这种内在价值,我们需要加强对徽派建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寻求有益的文化创新方案。
总之,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递,并将其塑造成为一种蕴含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遗产。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也是安徽省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以及其文化内涵。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是随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繁荣而形成的一种传统建筑风格,因其令人瞩目的特点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徽派建筑的一些特点:1. 特殊的建筑结构徽派建筑的结构特点是独特的,它的基本结构是歇山式建筑,即由两个坡度相同的“山顶”组成,有着屋脊相互交错的特殊构造。
2. 老辣的雕塑技艺徽派建筑在建筑装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其雕塑技艺。
徽派建筑的雕塑风格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风格鲜明、别具一格、极富个性。
3. 严谨的比例思维徽派建筑在比例思维方面,是很严格的,无论是内部空间还是外墙装饰,都需要严格遵守一套比例规则,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思维的美感。
4. 象征意义的意符徽派建筑装饰里的每一个雕刻、构件,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御花园下的鱼尾狮,具有镇宅合家之意,而蝙蝠图案则有着“福禄寿”之意,表达了强烈的美好愿望。
二、徽派建筑文化内涵徽派建筑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宏观风格上,更在微观层面中,文化意蕴深刻。
以下是徽派建筑文化内涵的一些内容:1. 家族文化的精神体现徽派建筑是江南地区富商巨贾所建造的,因此与家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徽派建筑通常是一栋高大的青砖建筑,几乎是所有家庭成员的集体住宿,因此建筑内的布局和功能需要体现出对家族文化的重视与体现。
2. 社交文化的体现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住所,也是社会交际的场所。
因此,建筑布局在社交的方面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宴席厅、客厅、书房等,这些空间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交际,更是为了加强建筑内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3. 道德文化的传承徽派建筑的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如厚德载物、孝亲爱人、贤能崇德、诚信守约等等。
徽派建筑的建造者认为,只有体现出这些道德价值,才能够将建筑文化真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分支,它源于中国安徽地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建筑界享有盛誉。
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装饰风格、色彩运用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探索徽派建筑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
首先,徽派建筑的建筑结构呈现高度的平衡和谐。
徽派建筑非常注重对称与均衡,形成一种平衡的美学意味。
比如,在徽派园林的布局中,左右对称是一种基本的设计原则。
同时,徽派建筑通过层次分明的建筑结构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使整个建筑更加有层次和深度。
其次,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独具特色。
徽派建筑的装饰主要基于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和意象,包括雀替、云峰、螭龙和吉祥花纹等。
这些装饰元素往往以雕刻或彩绘的形式出现在门楣、檐口、挂匾和护栏等地方,为建筑增添了一种优雅和豪华的氛围。
同时,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强调线条的纵横交错和错落有致,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再次,徽派建筑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色彩主要以红色和黑色为主,寓意着吉祥和稳固。
红色在徽派建筑中常常用于宫殿、寺庙和宅第的大门,黑色则用于室内的横梁和门窗的装饰。
这种色彩搭配使徽派建筑呈现出一种典雅而庄重的氛围。
同时,徽派建筑也会使用少量的绿色和黄色来增添建筑整体的鲜明感。
最后,徽派建筑还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徽派建筑重视对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比如,在徽派宅院中,会有一个庭院作为核心区域,周围分布着主客厅、卧室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这样的布局既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又符合人们对于空间流动性和通透性的追求。
总之,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
其建筑结构的平衡和谐、装饰风格的独具特色、色彩运用的独到之处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使徽派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中的珍品。
通过对徽派建筑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引言徽派建筑,也称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它发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派建筑以其典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其设计和施工工艺堪称独特。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改变,徽派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探讨其新做法。
一、徽派建筑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其复杂的木构结构而闻名,其构造形式独特,使用的木材以松木为主。
徽派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成稳定的整体,形成坚固的建筑体系。
2.精美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彩画进行装饰。
彩画在徽派建筑中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彩画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绘制各种动植物和神话故事,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严谨而富有组织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方形或矩形布局,大门位置通常设在正中间,左右对称。
建筑内部按照固定的规律设置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用途,如起居室、卧室和堂厅等。
4.适合山区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多出现在山区,因此其建筑形式具有适应山区环境的特点。
房屋的屋顶有较大的倾斜度,可以有效排水和抵御雨雪侵袭。
同时,徽派建筑的墙壁较厚,能够保温和隔热,适应山区的气候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新做法1.现代材料的运用: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徽派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如在木材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松木,还引入了其他易于加工和使用的木材,如竹木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现代材料,如钢材和玻璃等,来构建徽派建筑的某些部分,增强其耐久性和实用性。
2.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增加,徽派建筑在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改变。
在建筑外墙的保温层选择上,可以采用环保的材料,如岩棉和玻璃棉,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的设计中增加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古代徽派建筑知识点总结一、建筑形式1. 屋顶形式:徽派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徽派建筑多采用歇山顶和歇山顶、抬梁歇山顶等形式,屋顶的形状多为翘起,两端向上翘起,有脊的叫做歇山,没有脊的叫做抬梁。
而山墙也是徽派建筑形式的一大特点,山墙高大而宽厚,常常与阁楼相结合。
2. 布局特点:徽派建筑在布局上追求平面的对称性和整体的协调性。
建筑通常按照三进(重要院落)、五联(典型庭院)或称为内外两廊,形成对称的院落布局,院内通常会有水池或假山,为建筑增添一份灵动与生机。
3. 结构形式:徽派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木结构,因地域环境不同,徽派建筑结构形式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以梁架结构为主。
梁架结构能够使整栋建筑稳固耐久,同时也非常适合于徽派建筑的各种独特造型。
二、结构特点1. 木结构:徽派建筑的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来进行搭建。
其中,榫头是材料两端刻成的扁方形、榫眼是扁方的卯眼孔,榫栓是填入卯眼孔中的榫头。
这种结构形式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也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和风雨侵蚀。
2. 石雕装饰:徽派建筑的石雕装饰也是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之一。
徽派建筑中常常使用花岗岩、青石等硬质石材进行雕刻,雕刻的图案内容丰富多样,如龙凤、花鸟、山水等纹饰,形象生动、结构严谨。
3. 砖雕装饰:徽派建筑的砖雕装饰同样值得一提,其多为砖雕浮雕形式,常常作为墙面装饰或者门楼梁柱上的点缀,其雕刻精致,富有地域特色。
三、装饰艺术1. 木雕装饰:徽派建筑的木雕装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著称。
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建筑梁柱、门窗、楼梯等部位,其内容多为花鸟、人物和传统文化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精湛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2. 绘画艺术:徽派建筑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墙面、门窗上,徽派建筑多用彩画来进行点缀,其内容多为花鸟、山水等传统中国画风格,以及一些传统的中国寓意图案,如吉祥物、神兽等。
3. 园林艺术:徽派建筑的园林艺术也是其重要的装饰艺术之一。
徽州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徽州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被誉为“徽派建筑”,而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拥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它的独特风格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徽州地区,成为了徽州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一、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称性徽派建筑以对称为主要特点,不论是从整体规划到建筑细节,都偏重对称性。
因此,徽派建筑在建筑平面上采用轴线对称手法,在细节上以左右对称、遮阳对称和构造对称为主要手段。
2、注重色彩徽派建筑的颜色非常注重,宋代“画之派,徽之材”,徽州的画以“淡墨靠山”为主,而徽派建筑的主要颜色也以素白、墨黑、朱红三色配合为主。
其中墨黑主要用于底色,素白主要用于粉刷门窗、墙体,朱红主要用于门框、门吊、门扇以及雕刻等细节上。
3、注重雕塑徽派建筑大量使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等雕刻技艺,这也是徽派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雕塑表现手法以浅浮雕和阳刻为主,造型清晰、精美、富有变化,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巧思。
4、注重灰墙徽派建筑使用灰墙是其独特之处之一,灰墙主要指采用木钉石灰墙法砌筑的墙体。
灰墙在建筑的保温、防潮、隔音等方面有着长期的优秀实践经验,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二、徽派建筑的种类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种类繁多。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围屋徽州围屋是徽州建筑中的代表之一。
围屋的形态多为四边形,通常屋前有一个庭院,四合院布局,形成合院式围墙,围屋的样式因地区不同而异,有徽州“官园式”、县城镇束河“鱼鳞围式”以及江南一带“廊式茶馆围”等各种形式。
2、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包括街市和店铺,街市是当时的集市交易场所,不仅是货物交易的场所,也是人们活动、交流的聚集地。
店铺的建筑是在城市街区中,集中商业、手工业和金融、酒店、茶馆等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
3、官邸民居官邸民居多为大宅院,官门的三进、五进或更多进构成上、下两部分,结合素庭、雅庭景观形成了徽州派式大宅院的布局。
徽派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指中国古代安徽地区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代表了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
下面将对徽派建筑进行介绍。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
徽派建筑注重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以建筑、庭院和园林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排列,形成宽敞的院落和通透的空间。
这样的布局既符合中国古代宅院的传统,又体现了徽派建筑独特的空间美学。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二是讲究精湛的工艺和精细的装饰。
徽派建筑的木构件和砖石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
徽派建筑的屋顶特别讲究,常常采用坡屋顶,屋檐的翘起和飞檐的设计使建筑更加雄伟壮观。
屋顶的瓦片通常以黑色和绿色为主,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美感。
徽派建筑的门窗也讲究装饰,常常利用彩绘和雕刻等技法进行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三是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思想与儒家文化。
徽派建筑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相结合,尊重自然,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天井的设计,以保持室内与室外的联系,营造室内的采光与通风。
徽派建筑也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强调家庭和谐、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
徽派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精美的传统绘画和对联,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家族的传统。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人所称道。
徽派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结构注重整体感,讲究精湛的工艺和精细的装饰,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思想与儒家文化。
通过欣赏和研究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神和审美特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徽派建筑特征资料徽派建筑特点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渊源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徽派建筑加固方案设计理念一、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主要代表为黄山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珍品。
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结构稳固:徽派建筑采用木材结构,屋顶多为歇山顶或者黄瓦房顶,整体结构牢固稳定;2. 建筑形式独特:徽派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外观简洁大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装饰精美;3. 总体风格协调:徽派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建筑与自然景观、园林植物相融合;4. 耐久性强:徽派建筑采用传统优质材料,经过精心施工,有较好的耐久性。
二、徽派建筑加固的必要性尽管徽派建筑具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徽派建筑也因为年久失修,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甚至有些建筑面临倒塌的危险。
因此,加固徽派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固徽派建筑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传统建筑文化;2. 保障人员安全:加固徽派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防风等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 增加建筑使用寿命:通过加固,可以延长徽派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居住、工作和旅游等服务。
三、徽派建筑加固方案设计理念1. 保护原有建筑风格:加固徽派建筑时,要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风格和特点,保护和维护原有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提升建筑的抗震、防风等能力。
2. 采用科学的加固技术:加固徽派建筑要采用科学的加固技术,包括建筑结构分析、加固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等方面,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 强调可持续发展:加固徽派建筑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环保、节能等方面,力求在加固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注意美学和实用性:加固徽派建筑既要注意美学效果,确保加固后建筑依然保持原有的风格和韵味,又要考虑实用性,确保建筑功能正常运行。
四、徽派建筑加固方案设计实施步骤1. 建筑结构评估:首先对徽派建筑进行结构评估,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现状,确定加固的必要性和范围。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徽州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
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幢宅居都设有天井。
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
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
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徽州民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入宅则依天井的位置和布局的形状可以分为4种类型:凹型、口型、H型、曰型。
凹型住宅,即俗称三间式为“一颗印”,一般是一明间两暗间,天井两侧各建廊房,为一进两层的楼房,楼梯设在明间背后,或廊房的任何一侧,楼下明间做客厅,左右暗间为两厢房。
口型住宅,多为三间两进的楼房,其实就是两座三间式的凹型住宅相向组合,楼下前一进的明间为正间,两旁为卧室,后一进的明间作客厅;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
H型住宅,其实就是两座凹型住宅相背组合,前、后各有一天井,两旁有廊房,中间为正屋。
曰型住宅,也是三间两进,头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天井,各进之间两边均有廊房相连。
房屋多进式显得有层次感,可避免一览无余。
三.徽派建筑的工艺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
四.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结果。
人们日常行为完全被纳入儒教礼仪规范。
建筑的格局与形式,当然地受到宗法制度的浸染。
为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抵御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落民居建筑,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居第之中,亦严格遵循宗法家族的孝悌伦理和礼乐秩序,按照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营造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聚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徽州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
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五.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此谓之自然。
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此谓之古朴。
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
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
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
建筑业中徽派风格是一大流派,宏村作为典型的徽派建筑之一,展现出特有的风味,旅行者有些为了欣赏它的建筑风格而来。
徽派建筑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宏村建筑风格简介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特色建筑1.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
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
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2.承志堂建于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
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2100平方米,内部有房屋60馀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
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塾厅和鱼塘厅,后院是一座花园。
院落内还设有供吸食鸦片烟的“吞云轩”和供打麻将的“排山阁”等。
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造型富丽,工艺精湛,题材有“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唐肃宗宴客图”等。
宏村周围为青山绿水环抱,环境秀丽宜人,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
3.西递、宏村古民居群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
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