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专题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56
城市研究 CITY STUDIES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导致了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可持续”、“低碳”、“绿色”、“环保”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007年11月中新两国总理正式签署关于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这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的战略合作,并共同确定了生态城要努力实现“三和”、“三能”的目标。
2008年1月生态城开始筹建,2008年9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为生态城全面开工奠基。
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对策1.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目标及要求生态城选址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k m,距离北京150k m,占地面积30k m 2,总规划人口35万人。
生态城要在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示范城市,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在生态城成立之初,首先编制了生态城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规定,生态城绿色建筑比例为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2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50%,日人均垃圾产生量≤0.8kg……。
制定此项指标时,我国国内绿色建筑比例不足1%,理论、实践经验都很匮乏。
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实践探索,生态城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要求的绿色建筑发展途径。
1.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生态城的建设背景和发展定位决定,生态城的绿色建筑应该以节能、减排、环保为重点,将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合理的整合,以实现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目的。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实现途径2.1 从城市基础设施层面入手,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生态城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和环境,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国外有很大的不同。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不同国家评价体系目前全球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
此外,还有德国生态建筑导则LN B、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 NABERS和GSC、加拿大GB Tools 评估体系、法国 ESCALE 评估体系。
(1)中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吸收国际各种先进评价体系的有点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如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定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与评价》、《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我国香港地区的HK-BEAM等。
2005年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并于2006年3月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评价项目设定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1996年我国香港地区参照英国的BREEAM,制定了HK-BEAM,它的目标是用合理的成本,使用最好的、可行的技术、以减少新建建筑对环境的冲击,但并不提倡新建建筑物的设计满足所有的要求。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ong demand for 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combined the popular trend of theprocess. In the provision of curriculum, courses about theories and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green construction's technique,courses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ability to addressKeywords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Curriculum structure, Practical teaching近年来,基于绿色建筑的推广,作为培养未来高级建筑人才的摇篮,我国建筑类高校建筑学专业普遍开设了有关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理论课程。
而绿色建筑设计也已是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1]。
因此南京工业大学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在各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和理论教学中均作了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绿色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1 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并行的课程设置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在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相结合并互相促进的教学体系,尤其重视绿色技术与课程设计的结合。
从表1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上,设有传统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公共建筑原理等理论课程,筑的基本概念,热情之外,同时根据绿色建筑的重点发展方向和课程设计的逐步深入,2 教学组织: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低年级作为建筑设计的入门阶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案例的研究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研究摘要: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以“生态”、“节能”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对“绿色、低碳”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将绿色、低碳的设计思想与知识系统应用于建筑业。
建立“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概念。
同时,从低碳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向低碳设计模式和绩效进行评估,并将设计思维的绿色、低碳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推进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引言实现低碳、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建筑学专家对低碳的设计进行研究是必然的趋势。
在此之前,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就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建筑,并将可持续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环境工程等学科进行了开放,并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一、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的意义(一)“双碳”目标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在2021年年初制定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绿色、低碳的建筑已经成为研发工作的重点,建设产业的低碳化。
构建绿色、低碳的价值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绿色设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
所以,它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的仿真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建筑学专业需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为了满足加工和制造业升级的新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建筑等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升级,促进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在快速发展的低碳绿色建筑设计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资源、环境和建筑的能耗,对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引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方法和策略,探索绿色建筑设计、模型和设计过程。
(三)建筑学专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目前,很多地区的施工单位都把重点放在了提升绿色工程的实用水平上,而建筑业则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促进低碳、永续发展的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