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和皮瓣转移术后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压疮护理论文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挫,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失·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
好发部分本文源自六维论文网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出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长期平卧位或侧卧位状态,因而在骶骨处·踝处·足跟·肘关节是最易发生压疮的。
对此我们在原始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了溃疡贴治疗压疮。
(1)压疮的预防:欧研究目前有研究提出以温盐水清洁压疮伤口取代使用消毒剂的主张,即用37°的温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以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作用,在创面感染局限后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护创面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可用温盐水纱布湿敷提供湿润环境,每次换药护理人员要对伤口进行评估。
制定计划,不能滥用抗生素。
每次理疗两次或高压氧治疗溃疡,达到清创去腐和生肌的作用,促进创面的愈合。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按摩一直被护理人员预防和处理压疮,但是软组织受压变红时正常的保护性反应,由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有血液供应,连续仰卧一个小时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分钟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
避免使用烤打使用烤打不仅会造成伤口的干燥,而且依据皮肤温度每增加一度会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及需氧量增加10%的理论,使用烤打可以造成细胞缺血或使细胞的缺血情况更加恶化,甚至坏死所以应该避免使用烤打于压疮伤口。
不再使用气圈垫气圈垫的局部受压会使血循环受阻,进而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
不再使用气垫作为减轻组织负荷的措施压疮的治疗主要原则是定期的翻身减压。
病房的处理:病房要保持通风,保持洁净,用消毒水湿式拖地1~2次/d,空气消毒1次/d,1h/次。
患者病床单元:床铺要柔软、洁净、床垫上加气垫床,保持平紧、舒适。
压疮及压力性溃疡的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91-01近年来,”压疮”已替换代了”褥疮”这一名词,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位,也发生于坐位,如坐轮椅者。
此外,对压疮的病因学及病里学研究发现,压疮的形成存在着以压力为主的多因素学说,其病理实质为受累部位皮肤及软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所以称之为”溃疡”较为符合其病理特征。
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现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1对压疮护理的认识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1],这种观点在我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林菊英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发生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除特殊病人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2]。
国外护理认为,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内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3]。
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用镇静剂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勤翻身也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大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以调节体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改变体位时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病人在搬动时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定病人侧卧位时可影响血压的波动,有心脏病病人翻身易发生心率不齐等[4]。
故认为护理不当确实能发生压疮,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2压疮的预防对压疮的评估除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
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特别提出的是传统的预防方法”勤按摩”在20世纪80年代已被淘汰,临床实践发现对骨突出部位进行按摩,不但不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而且会升高局部温度,增加耗氧,从而加重缺血缺氧,因而不利于压疮。
有关压疮病人护理论文范文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一:《压疮护理的心得》【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
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
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
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
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1压疮形成的因素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
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4.7Kpa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
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
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
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措施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愈合中Ⅳ压疮皮片移植后护理发表时间:2013-01-31T13:13:5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黄美玲骆丽君李丽[导读] 从而提高皮片移植后患者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黄美玲骆丽君李丽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10317)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又名压疮、压迫性溃疡、褥疮,简称压疮)是身体体表尤其是骨突部位受长时间过高压力作用导致血流受阻而产生的皮肤和/或深层组织坏死。
2007年2月,the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提出新的压力性溃疡的定义:l即指身体局部,尤其是骨突部位,由于受压或者同时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存在,而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损伤。
[1]另有一些参与压力性溃疡形成的因素或相关因子,其重要性尚未明了。
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
我科于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共收治愈合中Ⅳ压疮11例,予以自体皮瓣移植后负压吸引,效果显著,现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7-92岁,平均年龄69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梗死后遗症期6例,均为愈合中Ⅳ压疮,周围皮肤爬皮已停止,面积长x宽x深度,最小18cmx20cmx1.5cm,最小5cmx3cmx1cm,平均面积10cmx6cmx1cm,均在创面红润、肉芽健康时予以自体皮瓣移植后负压吸引。
2.护理2.1、维持良好的密闭状态:创缘周围良好的密闭才能维持较好的负压效果。
对小创面,单张贴膜;对于大面积不规则的复杂创面,则须耐心拼接并不断调试;周围皮肤用松节油清洁、干燥后再行粘贴操作,粘贴好薄膜接通负压后,若见敷料塌陷,引流管管形清晰,且无漏气声,则可确认密闭良好,若有漏气则需明确位置加以封补。
臀部压疮皮瓣转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臀部压疮皮瓣转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北京市某医院収治的46例进行皮瓣转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46例患者皮瓣均生长良好。
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皮瓣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臀部压疮;皮瓣转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66-01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承受压力,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受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进而坏死溃烂,主要发生部位为臀部、足跟以及颈背部。
其中,臀部压疮常见于截瘫患者中,其护理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困难。
北京市某医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収治的46例臀部压疮的患者采用局部转移术进行修复,取得良好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北京市某医院収治的46例进行皮瓣转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45±3.2)岁,患者全部截瘫,平均病程(4±2.1)年。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臀部压疮,发生于双侧臀部的患者有35例,单侧的有11例,压疮面积3cm2 ~8cm2。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疮口清理,及时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
经常为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防止其他部位形成压疮。
每天定时为患者清理伤口及创面换药,待患者疮口清洁、肉芽新鲜,并且身体营养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皮瓣转移手术。
2结果46例进行皮瓣转移术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术后1期修复成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5.2)d。
半年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无1例复发。
3护理措施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长期臀部压疮的困扰,加上生活上难以自理,会使患者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比如:自卑、焦虑等等,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行为举止,洞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中压疮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摘要】术中压疮是手术患者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文旨在分析术中压疮的危害及发生原因,研究其分类和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通过对术中压疮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为提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的护理指导,为术中压疮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术中压疮护理对策研究的启示包括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应更加注重术中压疮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措施的探讨。
总结指出术中压疮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术中压疮、分析、护理对策、危害、发生原因、分类、临床表现、护理实践、效果评价、预防、管理策略、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术中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或受到持续性的外力作用而导致皮肤和组织的损伤。
随着手术操作的时间延长和手术方式的多样化,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术中压疮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感染、溃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术中压疮的研究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术中压疮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对术中压疮的危害及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术中压疮,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术中压疮的危害及发生原因,探讨术中压疮的分类和临床表现,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实践并评价其效果,以及制定预防和管理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术中压疮护理的探讨,还能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有关压疮病人护理论文范文(2)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压疮护理最新进展》【摘要】压疮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彼此相互影响。
本文结合近年来压疮发展各方面观念的转变,从压疮的概念、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和治疗护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压疮应重在预防。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机理;湿性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褥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难题[1],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2]。
本文针对压疮的概念、分期、危险因素、产生机理、临床治疗及预防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压疮的概念及分期1.1 压疮的概念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2007NPUAP压疮的新定义:其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3]。
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 [4]。
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出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5]。
由于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故又名褥疮。
现代医学认为缺乏愈合倾向的疮面为溃疡,故压疮也叫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
1.2 压疮的分期NPUAP2007压疮的新分类 [6]为如下几类:1.2.1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Sub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
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1.2.2 I期(StageI)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术中压疮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摘要】术中压疮是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
本文围绕术中压疮的定义和危害、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探讨、护理方法、预防和处理策略展开研究。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了针对术中压疮的护理方法和预防策略。
最后对术中压疮的防治策略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术中压疮、分析、护理、对策、研究、定义、危害、危险因素、预防、处理策略、防治策略、未来研究、结论、展望、意义、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术中压疮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皮肤和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迫而产生损伤的现象。
术中压疮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对术中压疮的研究和护理对策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手术实践的不断发展,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在一些长时间手术或高危患者中,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0%以上。
而且,一旦发生术中压疮,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术中压疮的研究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危害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康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为患者的全面护理提供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术中压疮的定义、危害、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的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提高术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术中压疮的定义和危害,认识其对患者的危害性和影响因素。
2.分析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3.探讨术中压疮的护理对策,包括护理方法、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4.总结术中压疮的防治策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术中压疮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和皮瓣转移术后护理
目的总结臀部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后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方法对11例臀部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后患者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观察引流液情况,患侧肢末循环情况,采取术后护理措施。
结果 1例再次手术,10例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且顺利出院。
结论认真做好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和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溃疡期压疮切除;皮瓣转移;护理
压疮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组织溃烂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
造成压疮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剪彻力和摩擦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所致。
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病人的骨突部位,如:臀部、髂部、骶尾部、耳角,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
压疮发生的分期:根据压疮发展的过程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一是淤血红润期。
是指皮肤受压受到潮湿刺激后,开始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二是炎症浸润期。
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任然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表皮有小水泡形成;三是溃疡期。
静脉血液回流受到严重的障碍,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表组织感染脓液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败血症。
经手术治疗可以尽快治愈,但在术前宣教,各项准备及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在30—50岁。
1例再次手术,10例康复出院。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协助患者戒烟酒。
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1.2 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做好术前一天的准备工作,术前备皮,包括会阴部及术区患肢皮肤,备皮过程中避免损伤皮肤。
2.1.3 术前30分钟置尿管保留导尿。
2.2 手术方法
2.2.1 消毒皮肤,沿压疮边缘切开皮肤,并完整切除压疮瘘壁及坏死组织。
2.2.2 在大腿后侧切开皮肤至腘窝上部,游离股二头肌长头腱,在远端切断,将远端填于疮腔并固定。
2.2.3 然后在压疮破口下皮肤切开,将皮瓣转移至破口并缝合覆盖创面。
2.2.4 分别置乳胶管于创腔下及股二头肌腱侧方,最后缝合切口。
2.2.5 用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并制动。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室温控制在20—25摄氏度。
湿度在60%—70%,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局部用60w红外线灯照射,距离30—40
厘米,一次2小时,一日3次。
鼓励患者进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3.2 切口及引流口观察护理观察切口及引流口敷料。
创腔引流的颜色、质、量,并准确记录,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
2.4 防并发的护理
2.4.1 呼吸道感染此类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肌体抵抗力下降。
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鼓励咳嗽,咳痰,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4.2 压疮的预防术后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渣碎屑,定时翻身擦浴,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接并置气垫床。
石膏绷带松紧适度,衬垫应平整,应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变化。
2.4.3 预防尿路感染流置尿管的时间长,用0.5%碘伏擦洗导尿管近端,尿道口,2次/日。
每日更换尿袋一次,保持尿液引流通畅,留置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饮水1500—2000
毫升。
进行间歇性夹管,每2—3小时放尿一次,锻炼膀胱反射功能,预防因无尿充盈至膀胱肌肉挛缩。
2.5 预防切口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伤口感染,伤口渗出或创腔引流液要常规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选用抗生素。
2.6 功能锻练术后局部红外线治疗,以减轻肿胀。
按摩患肢,活动远端关节,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3 小结
溃疡期压疮切除术和皮瓣转移术有疗程短、病人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
加强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引流的颜色、质、量的观察,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加强饮食营养,做好宣教,取得患者配合,以促进切口愈合良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