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动物医学学院教案动物医学学院教案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19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八章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一)生前诊断一.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1)发热2)腹泻3)贫血4)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5)过敏反应2、流行病学分析二.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2)痰液、鼻液检查3)尿液检查4)肛周刮取物检查5)血液检查6)脑脊髓液检查7)体表及皮肤刮下物检查8)生殖道分泌物检查9)眼及眼分泌物检查10)皮肤及皮肤崩解流出物检查11)组织及病变检查12)胸腹水检查三.辅助性诊断1、动物接种试验2、诊断性驱虫3、X光检查4、CT5、穿刺检查四.免疫学诊断1 环卵沉淀试验2 间接血凝试验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5 乳胶凝集试验6 胶体金技术五. 分子生物学方法1、PCR2、基因探针6分钟4分钟15分钟7分钟8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病掌握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手段板书与幻灯结合参考资料1.《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2.《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200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现代寄生虫学》,2003.06,广东科技出版社4.《动物疫病学》,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21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九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一、寄生虫病的预防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治疗病畜和病人、带虫宿主2、切断传播途径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2)粪便管理3)科学放牧4)食品卫生监督3、保护易感动物1)加强饲养管理2)药物预防3)疫苗4)健康教育二、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标本兼治,扶正驱邪”。
采用特效药物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种类吸虫特点肝片吸虫(长: 20~35mm 宽: 5~13mm )华支睾吸虫(长: 10~25mm 宽:3~5mm)岐腔吸虫(长: 5~15mm 宽: 1.5~2.5mm)姜片吸虫(长: 20~25mm 宽: 8~20mm)背腹扁平,成榆树叶状,虫体前端小呈圆背腹扁平,狭长,葵花籽状,前端较细,矛形:虫体狭长呈矛形,背腹扁平,腹吸背腹扁平,椭圆形,肥厚宽大似姜片,腹后端钝圆,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咽成球状,盘大于口吸盘,两个圆形边沿出缺刻睾丸锥状叫头锥,头锥底部较宽称为肩,此后吸盘是口吸盘 3~4 倍,相距近,咽小,食食道短,两条盲肠直抵虫体后端,两个大纵列或斜列于腹吸盘后方,雄茎囊位于肠渐渐变窄,体表有小棘或刺,口吸盘位于道短,左右两盲肠直抵虫体后端,两个分呈树枝状睾丸,前后摆列于虫体后1/3 处,分叉与腹吸盘之间,卵巢位于睾丸后方偏形态特点头锥前端,腹吸盘在腹面肩部水平线稍后支睾丸前后摆列于虫体后部中央,生殖孔分叶状卵巢位于睾丸以前,子宫呈管状,右。
寄生部位方,生殖孔在口腹吸盘之间,新鲜虫体棕张口于腹吸盘前面,卵巢分支位于睾丸前环绕与卵巢以前直至腹吸盘前端生殖孔,中华:虫体扁宽天气双侧呈肩样崛起,两虫卵特点红色,固定后灰白色,有两个高度分支的方剂宫曲折位于卵巢与腹吸盘间。
虫卵椭充满虫卵,受精囊发达,位于睾丸和卵巢睾丸呈圆形,边沿不整左右摆列于腹吸盘睾丸,一个鹿角装分支卵巢。
虫卵长卵圆圆形,淡黄色,一端有不显然卵盖。
寄生之间。
虫卵黄褐色,似灯泡,顶端有卵盖,后方卵巢凑近体中线,虫卵褐色,卵壳厚形卵课薄而圆滑,一端有不显然卵盖,金于人、猪小肠内,十二指肠最多,多散布盖两旁可见肩峰样小崛起,底端有一小突一端有卵盖,左右不对称,寄生于胆管及黄色,成虫在胆管内寄生。
于长江以南各省起寄生于胆管及胆囊。
胆囊内成虫(胆管)—卵—外界(水)—毛蚴—椎实螺—孢蚴—雷蚴(子雷蚴)—尾蚴—成虫(胆管,胆囊)—卵—外界—淡水螺成虫(小肠)—卵—外界—毛蚴—扁卷螺离螺—囊蚴—终末宿主吞食—十二指肠成虫(胆管中)—卵—外界—陆地螺—毛—毛蚴—雷蚴—尾蚴—离螺—水中—补—孢蚴—雷蚴—子雷蚴—尾蚴—离螺—生活史(童虫)— 1.肠壁 V —门 V —肝脏—胆管蚴—孢蚴—尾蚴—离螺—植物—蚂蚁—充宿主(鱼、虾)肌肉中囊蚴—终末宿主水生植物形成囊蚴—猪、人吞食—小肠脱2.(腹腔)穿透肠壁—腹腔—肝—胆囊蚴—牛羊—十二指肠—胆总管—胆囊吞食—消化道—胆管、胆囊囊—童虫逸出吸附肠粘膜发育成虫管3.从十二指肠胆管张口—肝脏胆管终末宿主牛、羊、鹿、骆驼、猪、马属动物、兔、人、猪、犬、猫(南方多)反刍兽,猪,马,驴,兔人,猪一些野生动物中间宿主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赤豆螺)中间宿主:陆地螺(蜗牛)(增补、转椎实螺扁卷螺增补宿主:淡水鱼、虾增补宿主:蚂蚁续)急:体温高升,食欲减退,肝区扩大,疼人:少儿多发,消化功能杂乱,腹胀,腹痛,贫血,可视粘膜苍白,黄染,严重几消化不良,胆管,胆囊发炎,食欲减退下痛渐渐消瘦,贫血,浮肿日死亡,红细胞 300~400 万仅见于秋天。
2023-11-10contents •禽寄生虫病概述•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禽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禽寄生虫病的药物与疫苗使用•禽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禽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目录禽寄生虫病概述01定义禽寄生虫病是指一类特定的寄生虫在禽类宿主体内寄生,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或其他方式对宿主造成损害的一类疾病。
分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禽寄生虫病可分为内寄生虫病和外寄生虫病两大类。
定义与分类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破坏宿主的组织、影响宿主的生理机能等方式对宿主造成损害。
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会吸取宿主的营养,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
生长迟缓疾病传播生产性能下降死亡寄生虫可以携带病原菌,传播疾病,对养殖业造成威胁。
寄生虫会破坏宿主的生理机能,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等。
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宿主死亡。
禽寄生虫病的流行02病学寄生虫通过直接接触宿主进行传播,如接触感染禽类的血液、分泌物等。
直接传播寄生虫通过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等进行传播,如昆虫、水源等。
间接传播寄生虫通过其他生物进行传播,如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生物传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03长期感染寄生虫在长时间内侵入宿主,并在长时间内完成其生活周期,如弓形虫。
寄生虫的感染周期01短期感染寄生虫在短时间内侵入宿主,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其生活周期,如血吸虫。
02中期感染寄生虫在一定时间内侵入宿主,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生活周期,如蛔虫。
寄生虫病在一定季节内高发,如夏季肠道蠕虫病高发。
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在全年各个季节均可发生,如肺虫病。
全年性流行寄生虫病在某些特定地区高发,如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地区性分布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地区分布禽寄生虫病的临床03症状与病理变化1临床症状23感染禽类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凌乱、体重下降等症状。
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寄生虫病是危害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寄生虫一般以隐蔽的方式来慢性消耗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不会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但却能够对羊只健康生长造成极大影响,直接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主要为肝片吸虫、绦虫、血吸虫、焦虫等。
为确保羊只健康生长,减少因体内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需对羊体内寄生虫病加强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1 肝片吸虫病1.1 病原肝片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属于片形属。
其中,肝片吸虫长20 ~40 mm、宽10 ~13 mm,虫体呈棕红色,有口吸盘与腹吸盘2 个,锥形前部为口吸盘,腹吸盘在腹面中线的水平位置处。
大片吸虫体积相对略大,长30 ~75 mm,宽5 ~ 12 mm,虫体外观呈两侧平行状,后端呈钝圆状。
1.2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肝片吸虫必须借助中间宿主来实现发育成熟,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大多在潮湿低洼地带生存,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在放牧过程中,羊群接触椎实螺后,肝片吸虫病病原便会进入羊只体内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羊只染病。
肝片吸虫病在炎热、多雨季节发生率较高。
1.3 临床症状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动物年龄和体质、感染程度等关系密切。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肝片吸虫病划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2 种。
羊感染急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高热、精神萎靡、离群落后、贫血及黏膜苍白,病情严重的仅几日病羊便死亡;羊感染慢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欲不佳、消瘦、贫血、黏膜苍白、被毛杂乱,眼睑、胸部、腹部等多个部位发生水肿,交替出现便秘及下痢症状,若病情恶化,病羊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1.4 治疗方法针对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驱虫,驱虫药物主要有硫溴酚和硫氯酚等,用量分别为 30 mg/(kg·BW)和100 mg/(kg·BW)。
驱虫时注意要将上述药物配制成悬液对病羊进行灌服。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兽医临床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病原特征。
3. 学会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4.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1. 动物寄生虫病的定义2. 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性3. 动物寄生虫病的分布与流行第二节:动物寄生虫的分类1. 扁形动物门2. 线形动物门3. 环节动物门4. 棘头动物门5. 寄生虫的其他分类第三节:动物寄生虫的生活史1. 寄生虫的生活史类型2. 寄生虫的生活史阶段3. 寄生虫的生活史特点第四节:动物寄生虫的病原特征1.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2. 寄生虫的生理生化特征3.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第五节: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途径2. 间接传播途径3. 垂直传播途径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诊断动物寄生虫病。
3. 实验室实践:观察寄生虫标本,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包括40个理论课时和24个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和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动物寄生虫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带虫者:指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没有临床症状的宿主。
2、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感染性幼虫:二期或三期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
4、一宿主蜱:蜱在一个宿主体上完成幼蜱至成蜱的发育,成蜱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地产卵。
5、机械性传播:昆虫本身是病原发育、传播所不必需的,仅在其体表暂时存活。
如虻传播伊氏锥虫。
6、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带虫免疫:寄生虫感染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消除,维持在低水平。
8、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后形成合子,合子再分裂形成许多子孢子的过程。
9、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及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蜱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落地产卵。
10、生物性传播:病原进入昆虫体内,并要在其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才能达到感染阶段。
病原对昆虫要求严格。
11、三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都需要离开宿主落地蜕皮或产卵。
12、配子生殖:分离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由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再分裂发育形成许多在大配子、小配子,小配子钻入大配子内结合形成合子。
13、媒介: 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通常是指传播血液原虫的节肢动物。
14、功能性抗原:一种能刺激机体产生防御再感染的免疫力的抗原。
这种抗原主要出现在活虫体生活的过程中,是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并且往往出现在一定的发育阶段。
15、免疫逃避: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甚至可以繁殖,不为宿主所消灭的现象。
(二)填空题1、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2、片形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动物生前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循序沉淀法。
3、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性阶段为尾蚴,该虫体寄生于人畜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其中间宿主为钉螺。
4、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的淡水螺,终末宿主为人和猪,寄生部位为小肠。
兽医寄生虫学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的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病症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卵囊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有显著全身病症,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睑部的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
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
日本分体吸虫病的根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
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
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响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
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
由虻及吸血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展传播。
兽医寄生虫学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的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卵囊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睑部的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
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
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
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
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
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
由虻及吸血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寄生虫病是指动物体内寄生着各种寄生虫,通过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引发一系列疾病的病原体感染。
动物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 虫源宿主寄生虫病的虫源宿主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和人类。
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有明确的虫源宿主,如疟原虫的虫源宿主是感染了疟疾的人类,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给健康人。
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则有多种虫源宿主。
2. 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食物、水、空气、接触、咬伤和昆虫叮咬等。
例如,蛔虫病通过误食蛔虫卵感染,包虫病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生肉引起。
3. 流行病学特征寄生虫病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的特点。
某些寄生虫病在特定区域和季节发病率高,如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旺盛的蚊虫是传播媒介。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对于某些重要的动物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是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例如,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可以有效预防犬只通过咬伤传播疾病。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是控制寄生虫病的有效途径。
定期清理环境,减少垃圾、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滋生地,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食品安全和水源清洁也是重要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3. 动物防治动物的防治是控制寄生虫病的重要一环。
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灭蚊等工作,可以减少寄生虫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防止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疫病高发区或接触虫源宿主时,人们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蚊用品、饮食卫生等。
5. 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结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课题。
猪两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之一,但由于其生长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害。
猪体内的寄生虫病在畜牧业中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及时了解猪常见的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一种由猪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圆线旋毛虫和长弓旋毛虫引起。
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普遍。
1、流行病学旋毛虫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和食肉动物媒介。
虫囊也能在泥土中存活数月,在肥料和水源中都有传播可能。
猪场的卫生状况、饮水源等都是影响旋毛虫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2、临床症状旋毛虫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消瘦、粪便异常(大便中带血、粘液或脓液)、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的猪会出现贫血、厌食、多饮、体温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防治对于旋毛虫病,主要预防的方式包括:-改善猪场卫生环境,定期清理猪舍和粪便,保持猪场干净卫生;-饲养猪只需选择健康的幼仔猪,避免混养和过密饲养;-定期给猪群做消毒、驱虫处理,保持猪只健康;-合理饲养,增强免疫力,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给予猪只充足的饲料、良好的饮水和充分的运动。
二、猪囊虫病猪囊虫病是一种由囊尾蚴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不仅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尤其在欧洲、北美洲更加普遍。
猪囊虫病主要通过猪体内寄生的囊尾蚴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猪食用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包括生猪肉和生菜等。
家畜的排泄物也是猪囊虫病传播的重要源头。
猪囊虫病主要表现为猪只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贫血等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的猪只会出现肝脏和肺部病变,出现黄色结节、坏死等症状,导致猪只的生长受到影响。
预防猪囊虫病的关键在于:-做好食物卫生,尤其是生猪肉和蔬菜的清洗处理;-对养殖猪群进行定期的驱虫处理;-加强家畜的粪便管理,减少家畜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猪囊虫病。
动物医学课件:禽寄生虫病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禽寄生虫病概述•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常见禽寄生虫病介绍•禽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禽寄生虫病对家禽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展望未来01禽寄生虫病概述禽寄生虫病是指一类特殊的寄生虫病,其中寄生虫感染家禽和野禽,导致疾病和死亡。
分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部位,禽寄生虫病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
定义定义与分类VS1寄生虫对禽类的危害23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定居,会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如肠黏膜脱落、出血等。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会夺取宿主的部分或全部营养物质,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夺取营养某些寄生虫可以传播疾病,如球虫病、弓形虫病等,对养殖业构成威胁。
传播疾病易感动物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易感染的动物不同,如鸡球虫主要感染鸡,而鸭球虫则主要感染鸭。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感染途径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是指健康动物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而感染,如通过消化道感染;间接接触感染是指健康动物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饲料和水源等而感染,如通过呼吸道、皮肤等感染。
环境因素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而干燥、低温的环境则会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02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诊断方法临床观察01观察禽类的生长情况、食欲、排泄物和行为等,以及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和感染程度。
显微镜检查02采集禽类的粪便、血液、组织样本等,通过显微镜检查寻找寄生虫的卵、幼虫或成虫。
血清学检测03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辅助诊断某些寄生虫病。
定期对禽类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感染。
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饲料和水源等,以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卫生管理针对某些寄生虫病,可以接种疫苗来提高禽类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疫苗接种预防措施治疗策略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第一章兽医寄生虫学地位、作用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兽医寄生虫学二、问答题1.简述寄生虫学在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2.简述兽医寄生虫学的基本任务。
3.What subjects do Parasitic Diseases include ?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及其相互关系一、名词解释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4.宿主5.宿主的免疫应答二、问答题1.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方式有哪些?2.How many kinds of parasites? What are they? 3.宿主的类型有哪些?4.What bad effects do the parasite cause to host? 5.宿主受到寄生虫的感染后,会对寄生虫产生哪些影响?6.简述外界环境对寄生虫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一、名词解释1.种2.属二、问答题1.简述寄生虫的分类阶元有哪些。
2.简述寄生虫的命名规则。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一、名词解释1.先天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3.寄生虫循环抗原系4.免疫逃避5.ADCC二、问答题1.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包括哪些?2.Compendi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sitic antigen. 3.简述抗原的处理与呈递的机制。
4.寄生虫的可溶性抗原对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的表现有哪些?5.简述寄生虫免疫逃避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6.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变态反应的分类。
第五章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2.Prevalence of infection3.感染强度4.感染源二、问答题1.根据其传播来源的不同,可将寄生虫分为哪几类,其特点分别是什么?2.简述家畜感染寄生虫的途径。
3.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简述寄生虫病在某一地区流行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一、名词解释1.PCR2.PCR-SSCP二、问答题1.简述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研究野生动物中寄生虫病的学科。
寄生虫是指依靠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外从而获取养分和生存条件的生物。
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野生动物中常常存在各种寄生虫,它们可以对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重要影响。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野生动物,如鸟类、兽类、爬行动物等。
这些动物中的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线虫、吸虫、绦虫等。
这些寄生虫以野生动物为宿主,通过侵入宿主的体内或外部附属物,如毛发、羽毛等,来完成其生命周期。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的危害和防治等方面。
寄生虫的分类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遗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建立起寄生虫的分类系统,进而对其进行研究和防治。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是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寄生虫如何寄生在宿主体内、如何寄生在宿主体外、寄生虫如何通过宿主传播等问题。
寄生虫的危害是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不同的寄生虫对野生动物的危害程度不同,有些寄生虫可以直接引起宿主的死亡,有些寄生虫则会引起宿主的生长受限和生育能力下降。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则是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寄生虫的防治,可以减少野生动物的死亡率,提高野生动物的繁殖率。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野外调查是研究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野生动物的观察和采集样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中寄生虫的分布情况和感染率。
实验室检测是研究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野生动物体内或体外的样本进行寄生虫的检测,可以确定野生动物是否感染寄生虫以及感染程度。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新兴技术,通过对野生动物体内或体外的DNA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来源,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宿主的免疫应答。
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意义、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 熟悉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2.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意义、目的及教学内容。
2. 互动: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二、寄生虫与宿主关系本章节主要介绍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基本特征,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和生命周期。
2. 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3. 认识到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和生命周期。
2.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3. 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三、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本章节主要介绍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提高对寄生虫病的防控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 学会寄生虫感染的监测技巧。
教学内容:1. 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2. 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 寄生虫感染的监测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动物寄生虫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及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蜱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落地产卵。
3、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4、免疫逃避: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甚至可以繁殖,不为宿主所消灭的现象。
5、机械性传播:昆虫本身是病原发育、传播所不必需的,仅在其体表暂时存活。
如虻传播伊氏锥虫。
(二)填空题
1、片形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动物生前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循序沉淀法。
2、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性阶段为尾蚴,该虫体寄生于人畜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其中间宿主为钉螺。
3、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和脊髓,其成虫名称是多头多头绦虫,该绦虫寄生的终末宿主是犬等肉食动物。
4、扩展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羊的肠道;中间宿主是地螨;治疗动物扩展莫尼茨绦虫病时可选用丙硫咪唑(吡喹酮或甲苯咪唑)等药物。
5、疥螨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皮肤表皮层,痒螨寄生于动物的皮肤表面,蠕形螨寄生于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
6、棘钩瑞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终末宿主是,治疗棘钩瑞利绦虫病可选用等药物。
7、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传播媒介是微小牛蜱,治疗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时可选用三氮脒等药物。
(三)单项选择题
1、前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B )
A.蚂蚁
B.蜻蜓
C.草螽
D.淡水鱼
2、泡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A )
A.猪
B.剑水蚤
C.甲螨
D.兔
3、羊仰口线虫寄生于羊的(C )
A.真胃
B.瘤胃
C.小肠
D.盲肠
4、毛首线虫的感染途径是(B )
A.经皮肤感染
B.经口感染
C.胎盘传播
D.接触传播
5. 环形泰勒虫寄生于牛的(B )
A.肝脏B.有核细胞和红细胞C.心脏D.肺脏
6、牛皮蝇蛆的宿主是(B )
A.猪
B.牛
C.羊
D.鸡
7. 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B )
A. 小肠
B. 腹腔
C. 脑
D. 肌肉
8 引起鸡盲肠肝炎的病原体是( C )
A.住白细胞虫B.鸡盲肠球虫C.组织滴虫D.异刺线虫
9. 下列不属于内寄生虫的是(A )
A.微小牛蜱B.猪带绦虫C.姜片吸虫D.钩虫
10. 疥螨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 )
A.经皮肤感染B.经口感染C.自体感染D.接触感染
四、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寄生虫病中,可选用丙硫咪唑治疗的有(AC )
A.鸡蛔虫病B.弓形虫病C.肝片吸虫病D.鸡球虫病
2. 姜片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要经过以下几个发育阶段( ABCD)
A.胞蚴 B . 尾蚴 C.囊蚴 D.雷蚴
3. 寄生在犬小肠内的寄生虫有( AC )
A.犬蛔虫
B.犊新蛔虫
C.犬钩虫
D.犬恶丝虫
4. 寄生在牛、羊肝脏胆管的吸虫有( AC )
A.肝片吸虫
B.前后盘吸虫
C.双腔吸虫
D.阔盘吸虫
5. 属于鸡球虫病病原的有(ACD )
A.堆形艾美耳球虫 B.斯氏艾美耳球虫 C. 柔嫩艾美耳球虫 D. 毒害艾美耳球虫(五)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原虫属于单细胞寄生虫。
(√ )
2. 任何寄生虫一生都离不开宿主。
(×)
3. 日本血吸虫为雌雄异体的吸虫。
(√ )
4. 椎实螺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
5. 猪囊虫病的生前诊断可采用粪便的饱和盐水漂浮法。
(×)
6. 蜱的生活史阶段包括卵—幼蜱—成蜱。
(×)
7. 鸡蛔虫的生活史像猪蛔虫一样,在体内具有复杂的移行过程。
(×)
8. 猪囊尾蚴的成虫是豆状带绦虫。
(×)
9. 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和蚋。
(√ )
10.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中需要2个中间宿主。
(×)
(六)简答题
1.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答:(1)经口感染:寄生虫的虫卵、幼虫通过粪、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排到外界,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等,造成经口感染的机会。
(2)经皮肤感染:一种为主动钻入皮肤,一种为经节肢动物传播。
(3)接触感染:健康动物与患病动物同坐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寄生虫病原。
(4)经胎盘感染:幼虫随怀孕动物的血液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体内。
(5)自身感染。
(6)经呼吸道感染。
2.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答:严重感染的病例,常因内出血、咯血和呼吸困难而突然死亡。
特征性症状是死前口流鲜血,因而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沾有病鸡咯出的红色鲜血。
中鸡和大鸡感染本病,死亡率一般不高,临诊症状是白冠,拉稀,粪便呈白色或绿色水状,产蛋量下降。
3. 试述猪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答:(1)以治灭源:感染猪屠宰前、出栏前进行治疗。
(2)以检堵漏:严格执行肉品检验制度,发现旋毛虫的病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重感染肉品应销毁或做工业材料。
(3)加强卫生管理及宣传教育:改变农村散、跑养猪的不良习惯,做到养猪上圈;扑灭鼠类;使用废弃肉渣等喂猪前需加热煮沸。
(七)论述题
1. 动物疥螨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
答:(1)剧痒:贯穿于整个病程的主要症状,病势越重,痒觉越剧烈。
疥螨挖掘隧道,体表的刺、毛和鳞片,同时分泌的毒素,导致皮肤发痒。
(2)患部皮肤形成痂皮:虫体的机
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下,皮肤出现炎性浸润。
动物不断抹茶,导致水泡破裂,最后形成痂皮。
(3)皮肤脱毛、增厚、弹性降低:多先发生于毛少皮肤柔软的地方,以后向全身扩展。
(4)消瘦:病畜终日啃咬、摩擦和烦躁不安,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诊断方法:(1)病料采集:用消毒后的钝刀在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用力刮取皮屑,直至皮肤微有出血位置。
(2)检查方法:A:活虫检查法:a直接涂片检查:50%甘油蒸馏水;b热源法。
B:死虫检查法:a煤油浸泡法,b沉淀法(10%NaOH),c漂浮法:先沉淀再用60%Na2S2O3漂浮。
2. 寄生虫防控原则与措施。
答:(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驱虫是其重要环节,可进行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
动物发病后进行治疗性驱虫;而预防性驱虫可一年四季进行长期驱虫,或于虫体成熟前驱虫和秋冬季驱虫。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饲料、饲草和饮水不被虫卵或幼虫等污染;搞好圈舍及环境卫生;避免到低洼地带或水边放牧或进行轮牧。
(3)杀灭中间宿主和传播者:改变其滋生环境或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
(4)保护易感动物:通过改变饲养方式及条件;接种疫苗;或进行生物防治,从而增强动物对寄生虫的抵抗力。
(5)兽医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加强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