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69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青铜器的用途和功能;司母戊鼎的制造过程;甲骨文的发现、内容、意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实验室为司母度鼎铸造过程进行配音,让生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设置问题:1.看过这些气势宏大,工艺高超的青铜器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哪品个朝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图片内容分别是:四羊方尊、毛公鼎、铜象尊。
[设计意图:幻灯片呈现图片,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民豪感,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生互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于青铜器你想知道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教师总结学生问题,归纳出重要的问题:1,什么是青铜器?2.青铜器的用途和特点有哪些?3.青铜艺术达到高峰是在什么时期?代表作品是什么?小组代表答疑:1,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2.主要用于饮食、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特点是种类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3.商周时期。
代表作是司母戊鼎。
[设计意图:总结出学生感兴趣和要深入探究的问题,突出主干知识。
]教师过渡: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时期为青铜时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及用途;甲骨文的定义;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阅读、分析、思考,了解青铜礼器的作用和司母戊鼎的工艺成就。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探究究、个人独立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先秦地对文明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CBA总短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的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全尊鼎、角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米,为法长方形,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正面刻有“中国球至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云杯”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司母戊鼎模型而造的。
CA总军的奖杯为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本课我们将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做工精湛、技艺高超的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对中国文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一:楚王问鼎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转而向东发展。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学习】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2)发展: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用途功能: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
(4)高超的制作工艺: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采用“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5)典型代表:_______后期铸造的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1)含义:中国_______时期刻写在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3)影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4)造字方法——_______、指事、_______、形声等。
【合作探究】1、商周青铜铸造的特征有哪些?2.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3.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当堂达标】1.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材料介绍上发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你能告诉小明此时青铜器的生产有什么特点吗()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B.生产规模小,工艺一般C.数量多,质量则一般D.生产规模大,数量少,精益求精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选择题1.稀世珍宝四羊方尊的发现地是()A.宁乡 B.澧县 C.龙山 D.慈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代青铜器的准确识记.应重点掌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个知识点.【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2.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采桑、宴会、歌舞、习射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这些纹式可见证战国时期()①铁器牛耕的技术进步②手工业的高超技艺③贵族们的日常生活④尊王攘夷的称霸策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本题以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采桑、宴会、歌舞、习射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信息“呈现了竞射、采桑、宴会、歌舞、习射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知,这些纹式可见证战国时期手工业的高超技艺和贵族们的日常生活。
①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故选:B。
【点评】注意对题目信息的解读,识记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3.小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得知:利簋(guǐ)底部的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
从中他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②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③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④西周时期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⑤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分析】本题以利簋(guǐ)底部的铭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解答】由材料图片和“利簋(guǐ)底部的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可知,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图片和文字材料的解读,识记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鱼纹彩陶盆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毛公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解答】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题干中能够代表商朝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司母戊鼎。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的是()A.夏朝的历史B.商朝的历史C.西周的历史D.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了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历史图片为商朝的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司母戊鼎。
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不能反映商朝文明发展水平的是()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映商朝文明发展水平的甲骨文、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相关史实。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文物中,选项A是甲骨文,选项B是司母戊鼎,选项D是四羊方尊,它们反映了商朝文明的发展水平。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7.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技术水平。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B.青铜制作工艺高超C.畜牧业的发达 D.工商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青铜文明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解答】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体现了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商朝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酒器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
8.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列文明成就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①早期国家的产生②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③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精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切入点,考查夏、商、周的主要成就。
【解答】据所学知,③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故可以排除含有③的BCD三项。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夏、商、周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 D.小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10.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分析】本题以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开始出现的时期.【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1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 D.隶书【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商朝开始出现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历史地位.12.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这是因为甲骨文()A.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B.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C.是刻画在陶器上的原始符号D.是商朝人刻写在石碑上的文字【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知道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解答】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因为甲骨文是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之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B.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分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为依托,考查文字的演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4.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如图所示文明成就属于我国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朝文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所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所示文明成就属于我国的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商朝文明的相关知识点。
15.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始于()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D.隶书【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地位与特点.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2)图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的地位是什么?(3)图二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它的名称叫什么?这种文字的出土有什么重大意义?【分析】(1)本题以“青铜器”图片一为载体,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知识。
(2)本题以图片一“青铜器”为载体,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地位知识。
(3)本题以图片二“甲骨文”为载体,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图片为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它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