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职高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数学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2. 教师准备等差数列的例题和习题。
3.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
比如,1,2,3,4,5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1。
步骤2:讲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 项和,a1表示第一项,an表示第n项,n表示项数。
步骤3:示范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等差数列,先求出前n项的和,然后逐步展示计算过程。
步骤4:学生练习教师分发习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的等差数列,让学生练习使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
步骤5:巩固和复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如何使用该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步骤6:拓展教师可以介绍等差数列的应用,比如应用于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并引导学生思考应用等差数列的其他场景。
步骤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习题作业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练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
步骤8: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一、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选用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S na d-=+n 2、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111121n S a a d a d a n d ⎡⎤=+++++++-⎣⎦①()()()21n n n n n S a a d a d a n d ⎡⎤=+-+-++--⎣⎦②由①+②得()()()()11112n n n n S a a a a a a a a =++++++++n n 个=()1n n a a +,由此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代入通项公式()11n a a n d =+-得()112n n n S na d -=+.二、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常用的性质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n S 为其前n 项和,等差数列的依次k 项之和,k S ,2k k S S -,32k k S S -…组成公差为2k d 的等差数列;2、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数列n S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d;3、若S 奇表示奇数项的和,S 偶表示偶数项的和,公差为d;①当项数为偶数2n 时,()21n n n S n a a +=+,S S nd -=奇偶,1nn S a S a +=奇偶;②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21121n n S n a ++=+,n S S a -=奇偶,1S n S n+=奇偶.4、在等差数列{}n a ,{}n b 中,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记为,n n S T 则2121n n n n a S b T --=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2n n n S na d -=+,整理成关于n 的函数可得2122n d d S n a n ⎛⎫=+- ⎪⎝⎭.当0d ≠时,n S 关于n 的表达式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式,即点(),n n S 在其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上,这就是说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它的图象是抛物线2122d d y x a x ⎛⎫=+- ⎪⎝⎭上横坐标为正整数的一系列孤立的点.四、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最值的解题策略1、将()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配方,若0d ≠,则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看:当0d >时,S n 有最小值;当0d <时,n S 有最大值.当n 取最接近对称轴的正整数时,n S 取到最值.2、邻项变号法:当10a >,0d <时,满足100n n a a +≥⎧⎨≤⎩的项数n 使n S 取最大值;当10a <,0d >时,满足10n n a a +≤⎧⎨≥⎩的项数n 使n S取最小值。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2、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提高代数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
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课前预习学案
问题: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 1+2+3+…+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同学们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
+100=5050 你能写出高斯解题的过程吗?(可以小组讨论)
你能快速的计算6+7+8+…+32=____________
你能快速的计算1+2+3+4+…+(n-2)+(n-1)+n=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高斯是如何快速算出5050的答案的呢?高斯快速算出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问题一、1,2,3,4,…,98,99,100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么?共有几项?那么这个数列的和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如果a1,a2,a3,…an-1,an是等差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求?
归纳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例题教学:
例1.在等差数列{ an}中,a1=1,an=19,n =10,求Sn
变式训练一:在等差数列{ an}中,a1=100,d=-2,n =50,求Sn
变式训练二、.在等差数列{ an}中,a1=1,d =4,Sn=45,求n和an
例2: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一层都比它的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
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多少支铅笔?(提示:从等差数列的求和来考虑)
变式训练:在小于100的正整数的集合中,有多少个数是7的倍数,并求它们的和.(提示:考虑7的
倍数的整数的特点)
我的收获
作业布置:教材P126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