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法》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部分•总题数:21【单选题】 (2分)关于碳封存及利用以下正确的是A.碳封存不需要消耗能源B.可以长期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C.碳的工业利用不需要消耗能源D.由于碳可以封存,所以我们不用太担心空气中CO2的增加2【多选题】 (2分)碳封存的方式有A.地质封存B.玄武岩矿石固存C.工业利用固存D.海洋封存•第1部分•总题数:21【单选题】 (2分)垃圾发电主要利用垃圾中的A.热值B.塑料C.金属D.细菌2【多选题】 (2分)垃圾发电,有哪些好处A.污染环境B.处理了废物C.发电D.改善生活环境1【单选题】 (2分)为了践行身边的低碳生活,我们应该A.平时吃不完的东西就扔掉B.看到水龙头滴水不管C.以车代步D.电脑不用就关机,手机不要频繁打开2【多选题】 (2分)什么是低碳生活?A.绿色出行B.节约能源C.低碳就是刻意要过节俭的生活,尽量过原始的生活方式D.低碳生活并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只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第1部分•总题数:21【单选题】 (2分)我国的风电发展迅速,体量很大,往后不仅要注重装机容量,更加需要注重A.海上风力发电容量B.海上装机容量C.并网容量D.陆上风机容量2【多选题】 (2分)我国目前弃风弃光的主要原因在于a)可再生能源过剩;b)当地由于经济不发达,电力消纳能力不够;c)电网并网技术及容量不足,智能电网可以解决这种问题;d)风电及光电是垃圾电A.可再生能源过剩B.风电及光电是垃圾电C.电网并网技术及容量不足,智能电网可以解决这种问题D.当地由于经济不发达,电力消纳能力不够•第1部分•总题数:21【单选题】 (100分)我国是在哪一年的气候大会上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A.2014B.2013C.2015D.2012正确本题总得分100分1【单选题】 (1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A.可持续发展原则B.无悔原则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本题总得分10分2【单选题】 (10分)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科学研究的日程。
中国风电行业剖析和未来发展摘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府、社会民众的大力支持,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并网运行,有效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环保工作压力也大幅度减小。
但是风力发电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例如弃风率居高不下、风电稳定性较差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力发电项目的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细致地探究,找出风电项目当下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意见,最后对我国风电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精准地预测分析,为风电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风电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风力发电能够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变成电能,供人们的生产生活使用,是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在工业发展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电能紧张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力发展风电建设项目,保障风电并网运行,是解决电能短缺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将风电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这使得风电产业得到了充足有效的发展。
因此,从装机总量、政策背景、运行维护、市场结构、地域分布等多个角度入手,对风电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一)装机总量最近几年,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青睐,这使得风力发电的装机量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据GWE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风电装机总量达到了93.6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837GW,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12%。
该年度全球范围内新并网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1.9g,与2020年相比提升了三倍多,达到历史最高峰。
促进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政策研究王彩霞;李琼慧【摘要】近年来,为推动我国清洁能源战略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以大型风电基地为主要形式的风电迅猛发展。
但随着局部地区风电接入水平提高,风电消纳难题日益严峻。
在资源不太丰富地区发展分散式风电、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重,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结合我国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思路与特点,借鉴国外分散式风电开发相关经验,研究促进我国分散式风电科学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very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form of large wind bases.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clean energy strategy in China. However, with high penetrations of wind power in part areas, wind power integration is becoming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wind pow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Promoting decentralized wind power development in less rich wind areas has been proposed as future wind power development strategy along with large wind bases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haracterisics of decentralized wind power in China, this paper reference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decentralized wind power policies and studies policies to promote healthy decentralized wind 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期刊名称】《风能》【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分散式;风电;经验;政策【作者】王彩霞;李琼慧【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 100052;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 1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4近年来,我国风电迅猛发展,主要以大型风电基地的形式、按照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为推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风电场项目背景与意义分析目录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3)二、区域能源需求分析 (7)三、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2)四、项目实施方案 (16)五、环境影响评估 (2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各地政府也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风电产业发展。
例如,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风电企业投资建设风电场。
区域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风电场项目的落地与实施。
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本项目还将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通过引进风电技术、提升能源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升当地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繁荣。
因此,项目将着重考虑社会效益的实现,使其不仅是一个经济回报项目,也是一个社会责任项目。
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是评估项目可行性、确定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风电项目的经济性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投资方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成本、收益和盈利能力,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性分析不仅涉及项目的初期投资成本,还包括项目运行阶段的运营成本、发电收益、融资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及金融机构开始重视风电行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未来投资的战略方向。
风电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但稳定的现金流和较低的运营成本使得风电项目成为长期稳健投资的优选资产。
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直接增加地方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建设阶段,涉及的工程人员、技术工人、施工队伍以及供应链上的原材料采购、运输和安装等环节,都为地方提供了大量的短期和长期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风电场的维护与管理阶段,风电设备的日常运维需要高技能的专业人员,也可以为当地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
项目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也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9.08.24•【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9年8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草案)》说明如下:一、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各种配套规定相继出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各种可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风力发电连续4年翻番,2008年底全国风电装机达到125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农村沼气以及其他生物质利用也取得长足进步。
可再生能源法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也通过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多次反映。
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褚君浩等30位代表和王燕文等47位代表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和电价问题,提出有关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代表议案(第0086、 0486号议案)。
2008年有83位代表和西藏代表团提出了有关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完善有关法律和配套政策的20项代表建议,并被列为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督办的重点办理建议。
这些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内容详实,分析有据,国内外有对比。
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明确要求解决电网规划和建设不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机制不完善,配套优惠财税政策未能有效落实等突出问题,并建议通过修改完善和有效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分别加以解决。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风电发展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主要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支持风电机组研制。
二、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2003年):首次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逐渐增多。
但此时国产的风力发电机功率不稳定,效率低,国内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十分依赖进口,国产发电机占比仅有30%,国外如西班牙的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美国的通用电气这些外企进口的机组占据了当时国内70%的份额。
三、风电行业产业化高速阶段(2004-2010年):主要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通过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细则,建立了稳定的费用分摊制度,迅速提高了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
在国家政策和各类补贴的推动下,这段时间里风电行业实现了数年的高速增长,在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97GW,此时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o当时新生了比较有名的企业代表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华锐风电(由于当时激进的扩张已退市)四、弃风现象严重阶段(2011年2012)由于早期我国大部分的风电站集中建设在三北地区(远离用电量大东的南沿海地区),风电发电不稳定,发电量时大时小无法实现稳定供给,再加上当时储能设施配套和特高压输电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严重的弃风弃电现象。
与此同时,风机产品故障问题也开始显现,国内风电场后发生多起大面积脱网事故。
为此,政府监管趋严,电监会要求已经电网运行的风电场要通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核查,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由于风电电网检测资源不足,风电整机企业排队等待检测,影响电网速度。
五、弃风现象改善,装机量增长阶段(2013年2015)一方面,风电弃风率在2013和2014年出现下滑:2013年冬季气温同比偏高,供暖期电网调峰压力较小,风电消纳较好的夏秋季来风增加,同时全国电力负荷同比增速提升,弃风率呈现一定好转;另一方面,受2015年以后的网风电标杆电价下调影响,2015年出现较为强烈的抢装潮,推动2015年新增装机达30.75GW,为历年最高值。
xx风力发电xx风力发电设备总容量远超xx据日本《朝日新闻》7日报道,由各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风能组织“全球风能理事会”昨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全年中国新建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总容量为1650万千瓦,比第二名的美国高出3倍。
这意味着中国的装机总容量远超美国,是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掀风电设施建造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作为石油替代新能源,世界各国陆续掀起风电设施建造热潮,全球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较上年增长22.5%。
去年一年间世界各地新建的风力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为3580万千瓦,到2010年底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9439亿千瓦,直逼2亿千瓦xx。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
2007年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规模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
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19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到108%,累计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
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正式起步。
其中,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广东等地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发展较快。
风电装机容量20年达到现在十倍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国内的风能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
在《全球风能展望2010》的所有预测情形中,中国都是风能产业增长最快的单一国家,该报告预计,中国国内的风电装机容量在20年将达到现在的十倍。
2011年一季度xx风力发电量大增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188亿千瓦时,增长60.4%,比同期火电、水电、核电增速高出30到50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史立山说,一季度风电出力大增,是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突飞猛进的集中体现。
他介绍,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
截至2010年底,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其中3100万千瓦装机实现并网发电。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及风能发电浅论摘要: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对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是风能发电,它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风能发电事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风能资源风能发电面临困扰前景展望一、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风是气压不同而导致的大气水平运动,风中有丰富的动能。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内陆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沿海可利用风能资源,总量可达10亿千瓦。
但和其他资源一样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
该地区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以上,局部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辉腾锡勒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可达7000小时以上。
2.沿海、岛屿地区丰富带。
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至8000小时。
3.大陆内局部风能丰富地区。
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能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可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
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比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就大;湖南衡山、湖北的九宫山、河南的嵩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黄山等也较平地风能大。
但是这些只限于很小范围之内,不像前者那样大的面积,特别是三北地区。
二、我国风能发电的现状及困扰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其中以风能发电为主。
风能是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程度低,资源开发潜力大,将来必将成为能源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风能发电的有利条件。
我国风能发电虽然起步晚,但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所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
1.我国风能发电的现状我国的风能发电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能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才给予了重视与支持。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一、风能资源风能储量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亿kW,共计约10亿kW;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万亿千瓦时电量;风能资源分布我国面积广大,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km宽的地带;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场,但是当地电网容量较小,限制了风电的规模,而且距离负荷中心远,需要长距离输电;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km宽的地带,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加上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然而沿海岸的土地大部份已开发成水产养殖场或建成防护林带,可以安装风电机组的土地面积有限;内陆风能丰富点;在内陆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海上风能丰富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水深2m到15m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kW,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二、风电的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管理逐步规范1986年建设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风电场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4年底,全国建成43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1292台,装机规模达到万kW,居世界第10位,亚洲第3位位于印度和日本之后;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有关风电前期、建设和运行规程,风电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队伍和设备制造水平提高,具备大规模发展风电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其中,600kW及以下机组已有一定数量的整机厂,初步形成了整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截止2004年底,本地化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8%,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750kW定桨距定转速机型的能力,相当于国际上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与国外联合设计的1200千瓦和独立设计的1000千瓦变桨距变转速型样机于2005年安装,进行试验运行;风力发电成本逐步降低随着风电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发展,通过引进技术,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以及加强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管理,我国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的成本逐步降低,初始投资从1994年的约12000元/kW降低到目前的约9000元/kW;同时风电的上网电价也从超过元/kWh降低到约元/kWh;2003年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规定风电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3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风电开发商和上网电价,并与电网公司签订规范的购电协议,保证风电电量全部上网,风电电价高出常规电源部分在全省范围内分摊,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开发风电;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和“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将风电特许权项目中的特殊之处已经用法律条文作为通用的规定,今后风电的发展应纳入法制的框架;三、存在问题资源需要进行第二轮风能资源普查,在现有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近年来国际通用的规范进行资源总量评估,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编制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分布图,评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更重要的是应该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电网、道路、场址可利用土地,环境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经济可开发储量评估;风电设备生产本地化现有制造水平远落后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国内定型风电机组的功率均为兆瓦级以下,最大750千瓦,而市场需要以兆瓦级为主流;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着技术路线从定桨定速提升到变桨变速,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提升到兆瓦级的双重压力,技术路线跨度较大关;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阶段;目前国内引进的许可证,有的是国外淘汰技术,有的图纸虽然先进,但受限于国内配套厂的技术、工艺、材料等原因,导致国产化的零部件质量、性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国际水平;购买生产许可证技术的国内厂商要支付昂贵的技术使用费,其机组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在初期不明显;在研发风电机组过程中注重于产品本身,而对研发过程中需要配套的工作重视不够;由于试验和测试手段的不完备,有些零部件在实验室要做的工作必须总装后到风电场现场才能做;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尚未建立;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这样增加了整机开发的难度和速度;特别是对于变桨变速型风机,国内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如变桨距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双馈式发电机、变速型齿轮箱,交直交变流器及电控系统,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成本和上网电价比较高基本条件设定:根据目前国内风电场平均水平,设定基本条件为:风电场装机容量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折旧年限年,其他成本条件按经验选取;财务条件:工程总投资分别取4亿元8000元/千瓦、亿元9000元/千瓦和5亿元10000元/千瓦,流动资金150万元;项目资本金占20%,其余采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贷款期15年,年利率%;增值税税率为%,所得税税率为3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0%;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水平测算:按以上条件及现行的风电场上网电价制度,以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为标准,当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时,风电平均成本分别为~元/千瓦时,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范围是~元/千瓦时含增值税;成本在投产初期较高,主要是受还本付息的影响;当贷款还清后,平均度电成本降至很低;风电场造价对上网电价有明显的影响,当造价增加时,同等收益率下的上网电价大致按相同比率增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电场资源条件差别很大,甚至同一风电场址内资源分布也有较大差别;为了分析由风能资源引起的发电量变化对成本和平均上网电价影响,分别计算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400、1600、1800、2200、2400、2600、2800、3000的情况下发电成本见表1,上网电价见表2;如果全国风电的平均水平是每千瓦投资9000元,以及资源状况按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算,则风电的上网电价约每千瓦时元,比于全国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元高一倍;电网制约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在向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会给电网的运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风电装机在某个地区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些负面影响就可能成为风电并网的制约因素;风力发电会降低电网负荷预测精度,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影响电网的频率控制;影响电网的电压调整;影响电网的潮流分布;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电网的故障水平和稳定性等;由于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电网的可靠性可能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也可能增加;为了克服风电给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还会使电网公司增加必要的研究费用和设备投资;在大力发展风电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风电并网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四、政策建议1.加强风电前期工作;建立风电正常的前期工作经费渠道,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评估以及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满足年度开计划对风电场项目的需要;2.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细则,规定可操作的政府合理定价,按照每个项目的资源等条件,以及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确定上网电价;同时也要规定可操作的全国分摊风电与火电价差的具体办法;3.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通过技贸结合等方式,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掌握兆瓦级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引进国外智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开拓国际市场;4.建立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质量保证控制体系以及认证制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5.制定适应风电发展的电网建设规划,研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解决措施;五、“十一五”和2020年风电规划我国电源结构70%是燃煤火电,而且负荷增长迅速,环境影响特别是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资源丰富,能够大规模开发,风电成本逐年下降,前景广阔;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为2005年100万千瓦,2010年400~500万千瓦,2020年2000~3000万千瓦;2004年到2005年,“十五计划”后半段重点建设江苏如东和广东惠来两个特许权风电场示范项目,取得建设大规模风电场的经验,2005年底风力发电总体目标达100万千瓦;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60~80万千瓦,2010年底累计装机约400~500万千瓦;提供这样的市场空间主要目的是培育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年7月下发文件,要求所有风电项目采用的机组本地化率达到70%,否则不予核准;此后又下发文件支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与电源建设企业合作,提供50万千瓦规模的风电市场保障,加快制造业发展;目前国家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广东省沿海和近海示范项目31万千瓦;福建省沿海及岛屿22万千瓦;上海市12万千瓦;江苏省45万千瓦;山东省21万千瓦;吉林省33万千瓦;内蒙古50万千瓦;河北省32万千瓦;甘肃省26万千瓦;宁夏19万千瓦;新疆22万千瓦等;目前各省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均要求增加本省的风电规划容量;2020年规划目标是2000~3000万千瓦,风电在电源结构中将有一定的比例,届时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10亿千瓦容量的2~3%,总电量的1~%; 2020年以后随着化石燃料资源减少,成本增加,风电则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会发展得更快;2030年以后水能资源大部分也将开发完,近海风电市场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2006-2007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新的风电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达到2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
要实现这个目标,以及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恐怕还得着手海上风电,即近海风电场的研究和开发。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中国陆地上离地10米高度的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为2.5亿千瓦,海上储量约为7.5亿千瓦。
中国海上风能资源储量远大于陆地风能储量。
海上风速大且稳定,利用小时数可达到3000 小时以上。
同容量装机,海上比陆上成本增加60%,电量增加50%以上。
随着风电的发展,陆地上的风机总数已经趋于饱和,海上风电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海上发电是近年来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是“方向中的方向”。
《2006-2007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是在中心“十一五”海上风电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最新数据,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为企业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海上风电行业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大量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本报告主要面向海上风电相关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共十六章280页,22余万字,其中图表40个,2006年12月份出品)目录2006-2007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 (1)第一部分 2006-2007年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概述 (1)第一章海上风力发电概述 (2)第一节海上风力发电发展历程 (2)第二节海上风力发电的主要特点 (5)第二章世界近海风电场发展综述 (11)第一节欧洲近海风电场概况 (11)第二节北美海上风电现状和展望 (12)第三节风力发电机生产厂商综述 (14)第四节大型风力发电机 (20)第五节风力发电机基础 (21)一、单桩基础 (21)二、三脚架或多支架基础 (21)三、混凝土沉降基础 (22)四、钢沉降基础 (22)五、单气压沉箱 (23)六、三脚架气压沉箱 (23)七、浮运式基础 (23)第六节安装用船只的发展 (24)第七节海上风电场风机的发展 (25)第三章世界各国海上风力发电现状分析 (26)第一节丹麦海上风力发电分析 (29)一、丹麦海上风力发电的实践 (29)二、丹麦与海上风力发电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 (30)三、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31)第二节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分析 (32)一、英国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落成 (32)二、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场发展计划 (32)第三节法国兴建首座海上风力发电站 (33)第四节比利时海上风电场 (34)第五节美国将首次在墨西哥湾建海上风力发电站 (37)第六节德国海上风力发电 (38)第二部分 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分析第四章 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现状分析 (41)第四章 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现状分析 (42)第一节中国海上风电场发展简介 (42)第二节风能发电缓解电力供求矛盾 (43)第三节风电产业发展潜藏危机 (44)第五章风电政策现状 (46)第五章风电政策现状 (46)第一节我国风电政策分析 (46)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 (46)二、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56)三、我国的风电发展政策 (58)四、中外政策对比分析 (61)五、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激励政策 (66)六、配额制政策的基本特征 (66)第二节我国风电政策动态 (68)一、国家发改委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68)二、中国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出台 (69)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正式印发 (70)四、发改委力促风电设备国产化 (71)第六章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动态 (73)第一节中国海上风电场进展 (73)第二节广东拟在南澳建立中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厂 (77)第三节上海筹建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78)第四节浙江省三市海上风电项目 (79)第三部分2006-2007年我国海上发电相关行业分析 (80)第七章 2006-2007年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分析 (81)第一节我国的风能资源 (81)一、我国风能资源的形成过程及分布 (81)二、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有效地区 (84)三、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世界第一 (87)四、我国政府将加大风能建设 (88)五、我国风能资源利用现状 (90)第二节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92)一、历年装机概况 (92)二、中国风电发展步骤 (95)三、中国风力发电快速发展 (97)四、风电掀起中国再生能源建设高潮 (99)第三节风电产业发展的竞争环境分析 (101)一、进入威胁 (101)二、现有发电方式的利弊分析 (104)三、可再生能源中其他能源的发展趋势 (108)四、客户对风电的接受性分析 (112)第四节我国风力发电产业面临的问题 (114)一、风力发电产业化的困境 (114)二、风电商业化价格过高是推广障碍 (118)三、风电成本分摊问题亟待解决 (119)四、我国风电开发面临的困境 (120)第五节解决策略 (123)一、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 (123)二、风电开发宜大小机组并重 (127)三、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点 (129)四、本地化生产的普及 (133)五、要建立稳定的激励政策 (138)六、鼓励个人买卖风电的政策保障 (139)第六节我国风电政策分析 (142)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 (142)二、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152)三、中外政策对比分析 (154)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激励政策 (159)五、配额制政策的基本特征 (160)第八章国内电力设备行业总体现状分析 (162)第一节国内行业概况 (162)一、电力设备行业整体红火 (162)二、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实际情况 (163)三、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164)四、2004年发电设备产值增长突出 (169)五、2004年电力设备行业回顾与近年展望 (170)第二节电力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175)一、电力设备行业的鼎盛时期到来 (175)二、国内电力设备以市场换技术 (177)三、国内电力设备行业提升竞争力 (179)第三节电力设备市场状况 (182)一、发电设备行业定单饱和 (182)二、中国大量进口发电机组 (183)三、我国发电设备跻身世界先进 (184)四、2005年电力设备投资分析 (188)第四节国内输变电设备市场持续火爆 (189)一、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面临形势 (189)二、输变电设备行业景气时期来临 (190)三、电力供需与输变电设备的配比 (192)四、2005输变电市场可关注的热点 (197)五、国内输变电设备企业在特高压市场的分额 (200)第五节2001-2005年各种输变电设备市场动态 (207)一、高压电器设备市场分析 (207)二、高压开关产品市场分析 (209)三、中压充气开关设备市场分析 (212)四、我国低压电器市场分析及预测 (213)第六节电力产业对电力设备市场的影响 (216)一、电价上调刺激电力设备需求增长 (216)二、电力设备企业受益于电网扩容 (217)三、中国未来二十年发电预测 (219)第七节电力设备企业现存的问题与挑战 (220)一、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不能按期交货 (220)二、行业标准成为电力设备发展的瓶颈 (221)三、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现存的共性问题 (223)四、发电设备制造业应对入世挑战 (224)第八节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现状 (227)一、国内市场以进口设备为主 (227)二、国内整机厂商介绍 (228)三、风机零部件厂商介绍 (229)四、风电服务业 (230)五、国内风电设备业发展分析 (230)六、风电设备业发展新机遇 (233)第九节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动态 (237)一、中国风电设备市场逾七成为外商垄断 (237)二、风力发电行业兴起,风电设备市场风起云涌 (238)三、国产风电设备最大订单签约 (240)四、中国风电发展机遇,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前景光明 (242)第四部分 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前景及策略分析 (243)第九章 2006-2007年海上风电行业前景预测 (244)第一节2006-2007年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244)第二节2006-2007年我国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预测 (247)第三节2006-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预测 (249)第四节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前景分析 (256)第十章 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投资机会及投资建议 (258)第一节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258)第二节2006-2007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投资建议 (260)附录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266)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269)附录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272)附表表1.1 欧洲投入使用的海上风场 (3)表2.1 2005年世界最大十大风机生产企业 (16)表2.2 Vestas' V90-3MW and V100-3MW 系之Top head mass (25)表3.1 2005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地区及国家分布表 (26)表3.2 2005年世界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前十位国家 (27)表3.3 世界十大风电市场的增长率 (27)表3.4 欧盟风电机组安装量(MW) (35)表3.5 欧盟成员海上规划与目标 (36)表5.1 各国风电优惠政策 (61)表6.1 我国风电场装机统计 (73)表7.1 我国风电场装机统计 (93)表8.1 "十一五"期间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预测 (190)表9.1 国内生产风机叶片的企业为数不多 (248)表10.1 风电与常规发电方式比较 (262)表10.2 风电装机容量规划和市场规模 (262)附图图1.1 世界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MW) (4)图1.2 2005年世界各大洲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布 (4)图1.3 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5)图2.1 单桩基础 (21)图2.2 三角架基础 (22)图2.3 混凝土沉降基础 (22)图2.4 钢沉降基础 (23)图3.1 2004年世界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商所占市场份额 (28)图3.2 丹麦风力发展图 (30)图3.3 美国风力发展图 (37)图3.4 德国风力发展图 (38)图3.5 德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 (40)图7.1 中国大陆地区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MW) (94)图7.2 我国风电装机的增长情况 (95)图8.1 国产风电设备的累计市场占有率变化 (227)图8.2 近年来国产风机的年度新增数量(单位:万千瓦) (228)图9.1 2005年我国能源结构 (244)图9.2 风电装机容量走势 (245)图9.3 2005年新增风电市场份额 (247)图9.4 未来几年我国风电市场竞争格局 (247)。
我国风力发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科I技l论I坛科赢我国风力发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宋惠君(国华(齐齐哈尔)风电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研究分析了风电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关键词:风力发电;问题:措施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施工周术服务体系的建设.表1中国风电发展预测目标期短,维护费用低,清洁无污染和不消耗任何燃料2解决措施-艘昧f低){矬I{杯t 巾…:f的优点.随着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碳减排义务的承2l进一步明确中国发7-"…lll...一一…'一■一,0..m诺风力发电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威为未来能源展风电的远期和近期目的:一………一一''…'一':一.,+的重要来源.但凤r她有密度低值密度也很小),战略上看,2020年以前中国…:—,,F —A:'i"in;不稳定,地区差异大的弱点.风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尽快.t一k'.,¨n3'r.l风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育出本国的风电设备制造…~………….……,…………,涉及风能资源,风电设备制造,风电场运行,电网建设等诸多领域,虽然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后,中国风能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旧存在着一司题|,'主要有J_j可,风能资,电网规划及进行风能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目前所开展的资源评价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风电场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值模拟研究相结合的陆地和近海风能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包括风电场发电量短期预报和风电场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研究.12自主创新能力弱,完整的风能产业体系(产业链)尚未形成.当前中国大型兆瓦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和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还没有掌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技术.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支持,鼓励风电企业开展的技术仓嘶,增强企业的引进,消化再吸收能力,尽快建立完整的楚机,零部件产业链结构.l3电网建设和管理与风电发展不适应.目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不能完全与风电发展相适应,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期工作还没有规范化,风电还没有完全纳入电网建设规划,需要制定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划,规范风电开发,理清和电网的协调发展关系,确保大规模风电的可靠输送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l4上网电价有待调整.投资风电项目是否盈利,主要取决于电价水平.无论是实行政府制定指导价,还是采用招标的形式确定上网价格,在中国风电产业的起步阶段,都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风电发展加以支持.目前风电特许项目招标形成的上网电价过低,使得大多数项目不能盈利,同时也压低了风电设备和风电建设成本.影响了风电设备和工程质量,不利于整个砜电产业链的健康发展.l5风电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建立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有利于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进行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目前急需建立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国家风能技术中J,国家试验风电场,国家风电机组公共试验平台,国家风电信息中心,国家风能资源评价中心,国家风电检测和认证中心等.l-6风电技术标准认证等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尚需完善.应注重培养中国风能服务体系的能力,加快风电技术标准,规范和检测,认证等技产业,努力降低占风电项目投….,.一ll一ri--.……资70%的风电机组成本,拉!iL.…32.4…●'j一一264j.动相对贫困而风能资源丰富:ii0n'm,:.?.一'j'"地区的经济发展.一:¨JH)lI12{2¨:…'22总结特许权,风电场12…01~一I10…0■…11.6一,1l1…lO0一'-,r!...n开圣验教讥并在今年.j.,…_l|一,i,._l_l1.,一:...审批的项目电价的基础上,逐.ff_r一.,¨_II加',丰富的地区1,制定适用的区域电价.届时国内的设备制造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产品经23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抓住新增市场机遇,扩过运行实践不断改进,质量提高,机型成熟,产能也大现有产品生产批量的同时,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不断扩大.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满足市场对兆级机组的需2020ff--~'低目标"~-i4oookw 求,在积累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应该不是问题.参照过去lO年全球风能28.3%1~降低杌组生产成本.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不承担可平均发展速度,这一目标可能提前5年就可以实再生发电配额的义务.置于确保产品质量的义务和现.2015年后的增长参考目韵欧洲l9%的水平(全获得合理利润的权利.球j宙望李哙GWEG预测全球平均l4%),年均新24风电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和电网容增sooT~kw装机.则在202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量相适应.在经济电发展;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随着电网容量增长大规模开发风电.2-5充分利用国际气候变化形势下的各种机制.据统计.2005年后的非特许权风电项目中,有超过9∞嘟已经申请注册清洁发展机制.通过清沽发展机制得到的资金支持可以有效地激烈中国的风电发展.预计2012年后碳市场也会继续为中国风电发展提供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2.6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设想建立『1.个100万kw级超大型风电基地.分布式电源势,如德国虽然没有l0万kw规模的风电场,但是风电装机已经超过l800万kw.因而,也要因地制宜开发各地具有较好条件的中小型风电场,农村电网增强后可以考虑单机分散并网.3风电发展展望表l中包括了三种发展目标,其中"低速发展目标"表示"照常发展趋势情景",是一种较为保守的估计,按照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态势,可以确保实现;"中速发展目标"是"中等发展目标情景",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在产业扶持的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高速发展目标"是一种"乐观发展目标",需要在诸如固定上网电价,电网建设,分布式发电,海上疯颠颠研发等方面做出更多投入.三种目标的区别主要在2020年前发展速度的判断上, 之后每年的发展速度和增量基本保持—致.从2006年新增133万kw,增长105%的发展形势判断,预计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500万kw 的目标可以在2007年底或2008年初提前完成. 机可以达到7000万kw.届时风电在全国电力装机中的必烈接近,风电电量约占2'8%.如果风电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12亿kw,意味着2010年到2020年平均24%的年增长率.从2020年开始,风电和常规电力相比,成本优势已比较明显.根据"低速发展目标",即每年新装机以欧洲水平的8oo万kw来计算.那么至2030 年累计装机可以达到l2亿kw.根据"中速发展目标",每年新增装机超过1lO0万kw,约占全国每年新增装机的30%,即达到欧盟过去5年中风电占新增发电装机的比例,那么至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l亿kw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风电在全国电力容器中的比重超过1l%.可以满足全国5.7%的电力需求,根据"高速发展目标",2020年后年平均新增装机可以保持在1400万kw.至2030 在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7亿kw.在这种情境下,风电在全国电力容量中的比重超过16%,可以满足全国将近蝴6的电力需求.2030年后大部分的水能资源将已被开发,风电能够以其良好的}土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日渐成熟的技术,逐步降低的发电成本,成为中国电力建设的重要形式.中国在2050年的风电装机可以达到4亿~6亿kw,届时风电将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发电电源.参考文献[1】张新房,徐大平,吕跃刚,柳亦兵凤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若干问题『Jl现代.电力2oo3(gf2J乔君.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风电发展战略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O5.一l3一。
风能密度、地形划定四类风资源区,第Ⅳ类风资源区新增、累计装机最多 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将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
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万亿千瓦时电量。
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
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万亿千瓦时电量。
风能密度、地形划定四类风资源区 风能资源取决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根据我国风能密度及地形状况,我国风能资源区可分为四大类: 第I类风能资源区:内蒙古自治区除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以外的其他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 第II类风能资源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甘肃省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 第III类风能资源区: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黑龙江省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绥化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甘肃省除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以外的其他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IV类风资源区:除前三类资源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我国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学号:20101048 姓名:买迪乃木·那斯尔丁摘要:介绍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主要从风能资源、国家政策、融资环境、风机国产化等方面详细分析我国风电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阻力,并借鉴国外发展风力发电的经验,提出解决困难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我国风力发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风能资源;发电设备;政府扶持引言:到2010年底,中国新增装机18.9GW,累计装机达44.73GW,尽管未能再次翻番却也保持了73%的增速,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是继2009年新增装机位列全球第一后的又一发展里程碑。
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目标,力求非化石能源在2020年的能源供应总量中占据15%,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较高的排减目标和行动计划,到2010年底风电贡献电量为50.1TWh。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然十分可观: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 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 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多10倍[22]。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数千年来,风能技术发展缓慢。
但是,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才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
风能的开发利用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正在发展中的行之有效的绿色能源形式,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力发电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
截至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260万k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42%,发电装机规模已从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4位,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2位[9];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还将从2007年的605万kW增长至2 000万kW[6]。
我国的风能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风能资源季节分布与水能资源互补。
1 风能资源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中国陆上离地10 m 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43. 5 亿kW ,居世界第1位。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2. 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20万km ,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 900万kW。
另外,海上10 m 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 5亿kW。
全国10 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 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
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1. 1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 km 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200〜300 W /m 2 以上,有的可达500 W /m 2 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 亿kW , 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80% 。
另外,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中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
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 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1. 2 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峡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中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中国有海岸线约 1 800 km, 岛屿 6 000 多个,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
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 W /m2 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 W /m2 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麂、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年有效风速(4〜25 m /s)时数约在7 000〜8 000h。
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 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 km 之内。
《可再生能源法》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 1.我国发展风电的重要意义 1.1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4年煤炭产量接近20亿t,石油消费量达到2.75亿t,石油进口量超过1.2亿t,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己达到了4亿kW。但是,能源供应难以满足需求增长,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拉闸限电,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能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焦点问题。 1.2我国能源发展而临的问题 1)能源资源约束十分严重。我国常规能源探明总资源量约8 200亿tce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1 500亿tce,约占世界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的10%,从人均占有量来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 .10%和5%。从长远来看,能源资源不足是我国能源发展而临的最大问题。 2)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煤炭,目前煤炭消费占全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7%。这种大量消费煤炭,特别是大量以终端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费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初步统计,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约为3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3发展风电意义重大 风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过程不消耗矿产资源,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20多年来,风电已从孤立运行的小型机组发展成为可较大规模集中提供电力的大型机组,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风力发电得到了高度重视。到2004年底,全球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4 732万kW,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德国已达到1 663万kW o风能属于木地资源,其开发和利用过程都在国内开展,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国内丰富的风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丰富能源供应,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环境改善。
2我国风电发展的现状和而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04年底己经建成了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76.4万kW。200kW .250kW .330kW .600kW、660kW和750kW风力发电机组实现了国产化;但是,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在全球仅排名第十,与我国辽阔的国上、丰富的风资源状况不相称,与国外比较,尚有较大差距;到2004年底,进口机组仍占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2%以上;而现有国产化机组也大多是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型很少。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三个方而:第一是人才与技术;第二是融资;第三是机制与政策。 2.1人才、技术和能力建设 2.1.1人才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队伍,相当薄弱和分散,不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的风电产业,没有一个专门从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研发机构,全国从事风力发电政策研究、项目规划和技术研发的人员只有数十人,并且分布在10多个不同的机构中,难以形成支撑2020年实现风力发电2 000万kW战略目标的技术基础,无法在跟踪、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培养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应对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试验技术进行预先研究,从根木上保证中国风电技术与国际同步。 2.1.2技术障碍人才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风机制造的国产化或本地化己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开发的技术瓶颈。 我国风电产业化的技术障碍是多方而的:主要表现在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技术、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以及风机的检测和认证等方而。目前国内安装的风电机组有82%左右是从国外进口的。目前我国在兆瓦(MW)级风电机组的生产方而还是空白,不能满足风电场建设对大容量机组的需求。同时,由于生产批量小,机组价格难以降低,价格高又制约了生产批量的增加,二者之间形成了不良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除了需要生产厂家不断提高技术性能,内部挖潜降低成本外,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风电场开发商对国产机组的信心与支持。技术方而的第二个障碍是风的随机性造成风力发电出力的大幅度波动,加剧了电网的调峰负担,或者要求电网具有更大的各用容量。这是风力发电的固有缺陷,也是风电不受电网企业欢迎的根木原因。随着风电占电网总装机容量比例的增大,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技术方而的第三个障碍是资源评估问题。风能资源是风电场选址和风电场建设中最基木、最核心的因素,直接决定风电场建设项目的成败。风电发展快的国家都非常重视风能资源调查和风能资源评估工作。目前,我国在资源评估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资源探明度低。我国风能资源探明度低,缺乏足够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当前风能开发中最普遍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2)前期投入少。我国对风电前期投入少,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经费缺乏。政府风电规划工作经费没有正常渠道,造成风力发电前期勘查、规划、设计等工作滞后,项目储备少,给全国以及各省的风电发展规划带来困难。 3)海上风能资源评价尚属空白。我国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加之靠近负荷中心,海上风能必将成为今后我国风力发电的重点地区。因此,及时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2.2风电开发的资金和融资问题 2.2.1成本问题目前风电项目的焦点是电价。社会上对风电的印象除了环保以外,就是高电价。尽管自我国开始风电的商业化开发以来,风电的电价己经从1元//kW h降低到目前的0.550.65元//kW h,但若以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35元//kW h计,风电电价仍高出近50% o风电的成木较高,主要原因, 一是风电场单位投资高。在我国风电开发起步时期,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高达10 000元以上。随着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提高,成木逐渐卜降,目前新建风电场单位千瓦投资一般在8 000元左右; 二是国产化程度低,主要依赖进口,受汇率变化影响大。2001年,风力发电整机进口的价格一度下降到500美元//kW,最近又回升到630美元。 三是包括道路、接入系统等辅助工程的造价高。根据2000年对全国风电场建设情况的调查,我国风电场接入系统费用(包括风电场中心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占风电场总投资的比例平均约为12%,比丹麦麦大约高4%。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电网不够发达,许多风电场的位置距离主电网较远。风力发电的成木较高的状况,当风电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风力发电机组市场进一步发展或传统燃料价格提高例如加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后,这种情况才会改变。还有一点应引起注意,就是在目前计算比较千瓦时电费价格时,只考虑了直接的发电成木(如燃料费、装}J L费、运转费、维修费及为了减少排放物的技术投资费等),而没有把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效益,即“外部成本”计算在内,这就无法对风力发电成木与其他发电成木进行全而的对比,使风力发电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状态。 2.22融资问题 我国风电场开发融资条件差。风电项目一次性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金融机构投资信心不足。多年以来,风电的融资条件比较苛刻,缺乏优惠的长期贷款资金。商业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年限一般是5~8年,按照以前实行的还本付息电价,还贷期短会造成风电电价较高,一般要在0.70.8元/kW h左右。为约束电力成木上升,降低电价,原国家计委决定对核算上网电价的具体方法做适当调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还贷压力大,风电企业在还贷期内难以盈利,甚至需要借短期贷款来周转,更谈不上利润分配。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受到影响。如果银行能够提供15年期以上的商业贷款,并且在利率方而给予优惠,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还贷压力,降低资金成木,从而降低上网电价。风电和水电一样,不消耗燃料和其他原材料,所缴纳的增值税基本上没响进项抵扣。因此,风电的实际增值税负,尽管己经减半征收,比起常规电力仍然是偏重的,没有体现出国家对发展风电的鼓励。另外,其他如所得税、关税、进II环节增值税等方而没有明显的优惠。 2.3政策和体制障碍目前,我国风力发电企业的主体是电力公司的直属企业或独资子公司、电力公司控股的股份公司及与电力公司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完全独立的风力发电企业为数很少。这种现象与我国风电电价的体制密不可分。自我国开始风电的商业化开发以来,风电电价一直在不断降低,己经从最初的1元/kW h降低到目前的0.550.65元/kWh。尽管如此,风电电价仍高于平均上网电价。按照原电力部的规定,其差价应在网内分摊。但对于如何分摊,电网的范围是省网、区域电网还是全国电网,都未做出明确规定,致使该政策难以全而实施,造成哪里建风电场越多,哪里负担越重的不合理局而,给那些风力资源较好多数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风电发展规模又较大的地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造成风力发电的高电价全部由当地的电力用户负担,使较高的风电电价很难完全在网内消化,这是不公平的,制约了风电的发展。目前风电效益主要体现在全社会和全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方而,因而风电高出电网平均售价的部分由全社会来承担才是比较合理、公平的,因此,从政策上对于风电差价分摊的范围和办法做进一步明确是十分必要的。
3《可再生能源法》下的风电发展政策框架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解释,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体系可概括为: 1)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通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省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来具体体现和布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的实施; 2)电网公司必须以国家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和招标项目的中标电价全额收购经过行政许司或各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 3)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高出常规能源平均上网电价,由于强制上网,而产生的高出费用,由全国电网的终端用户分摊。另外,虽然《可再生能源法》中没有配额制的内容,但是根据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酬可再生能源法》一审后提出的修改意见,为了保证国家发展总量目标的实现,政府还将在适当时机,另行颁布给予大型发电企业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指标的实施管理办法。我国的风电发展目标为: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00万kW 。2020年达到2 000万kW《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通过国家的风电发展规划和省级的风电发展规划来具体体现和布置国家风电发展总量目标的实施,电网公司必须以国家颁布的风电分类固定上网电价和招标电价全额收购满足一定并网标准的风电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为了保证国家发展总量目标的实现,政府还将给予大型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