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全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90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其形状特点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经纬度和经纬线1.纬线和纬度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表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
自赤道向北向南各分90°,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经度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的度数向西增加。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
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应用:(1)定位置①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书写地理坐标时应将经纬度用小括号括起来,如(25°W,55°N)。
②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网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和大洋等区域。
(2)定方向①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看自转方向,定南北(北顺南逆);确定南北半球,定东西。
左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为南半球,D在E的正东方,C在E的西北方。
右图,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在A的正东方向,C在B的正南方,C在A的东南方。
②方格状经纬网A 确定南北方向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 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数值大的在西;分别在东经度、西经度的两点: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两者之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图中,A地位于B地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
2024年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一、教学内容1. 地图的基本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的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2. 等高线地图(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等高线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地形特征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和应用3.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地图在GIS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阅读、使用地图。
2. 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图,提高地形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制作与应用中的作用,培养地理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中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实践情景,如户外探险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要素、比例尺等。
复习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以等高线地图为例,讲解地形分析和判断方法。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其在地图制作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形特征,进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练习。
利用GIS软件,让学生体验地图的制作过程。
强调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基本知识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2. 等高线地图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地形特征判读与分析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基本原理、地图制作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GIS软件,制作一幅简单的地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旅游等。
建议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图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