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题目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

精神面貌,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2.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三部分。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现象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

过程,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嘴基本的心

理过程。

5.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它是借助言语

实现的,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

7.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地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与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

出新形象的过程。

9.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的提出各种各样异想

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的判断,这

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11.社会刻板效应: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

团体中的每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1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

物所发生的注意。

13.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

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收人欢迎的特征。

14.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

和继时对比。

1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6.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

觉差。

17.逻辑知觉:即在知觉过程中,能够把一般原理,规则和个别事物或问题联系起来。

18.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后再继续学习。

19.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

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20.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2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

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

22.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是知觉

的一种特殊情况。

23.知觉的选择性: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的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

把知觉对象优先的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4.程序性记忆:指对如何做事物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

忆,这类记忆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并且在回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25.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

志努力。

26.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8.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29.舌尖现象: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出来,这种现

象称为舌尖现象。

30.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

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3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

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32.抽象逻辑思维:也叫词语逻辑思维,它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程序

性的特点。

33.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4.灵感: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

状态,成为灵感。

3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

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36.抵消:一个人不能接受的行为象征性的而且反复的用相反的行为加以显示,以图解除

焦虑。

37.美感: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

生的情感体验。

38.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9.动机斗争: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自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

种动机,几种动机相互矛盾,就形成了动机斗争。

40.挫折承受力:指人在遭受挫折时,控制自己,使自己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

41.自我防御机制:是人体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42.升华:是一种罪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是指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

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社会说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

43.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44.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机遇,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

的意志品质。

45.逆反心理:中学生由于自身成熟而产生的独立或自重的要求与对长辈的不满,反抗情

绪相矛盾的心理。

46.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47.精神需要:指人对社会的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

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

48.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累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49.效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5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51.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讲的智力。

52.晶体智力: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升高。

53.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

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54.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55.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56.信度: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

57.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58.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

征。

59.自陈式人格测验:是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要求被试做

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