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之生产与成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8
第四章生产论成本理论和生产理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把生产函数和成本结合起来,就可以分析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或厂商的利润函数。
本章讨论的企业或厂商,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得其利润最大化,具体体现为利润最大化。
本章分析生产者行为,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对供给定理的理解,本章只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不涉及货币因素,因而是一种实物关系。
难点在于各种产量的变化规律、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一部分考查重点1、生产和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3、长期生产函数4、等成本线和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生产的经济区域6、规模报酬7、齐次生产函数与欧拉定理8、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解析一、生产和生产函数1、生产(1)厂商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
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2)生产要素生产中的投入程总生产要素。
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①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土地(N):包括土地和地上、底下的一球自然资源。
③资本(K):包括资本品(实物形态)和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④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1x ,2x ,…,n x 表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数量,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21n x x x f Q =假定生产者只投入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K L f Q =3、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①概念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的。
微观经济学作业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名词及专业术语解释:生产函数、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换率及其递减规律、生产的规模收益性(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规模经济性和规模不经济性二、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33.一种可变投入的平均产量由下列哪一项中的比率决定?a.总产量的变化与总产量之比。
b.一种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与所有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之比。
c.所有投入的总单位数与一种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d.总产量与一种可变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3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的是:a.任何一种投入的总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大,且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
b.任何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小,且随着所有投入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
c.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最终都会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
d.任何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都会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
35.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那么:a.总产量达到了最大并开始下降。
b.总产量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c.平均产量一定正在下降。
d.企业应该减少生产。
36.如果某种投入的平均产量高于它的边际产量,那么:a.边际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b.平均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c.平均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d.总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37.长期生产是指:a.企业生产时期的时间较长。
b.企业不断的再生产。
c.企业生产期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d.企业生产期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固定的。
38.生产函数是指:a.对应于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对应于一定数量的投入,实际的产出数量。
c.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投入要素,最大效率的产出数量。
d.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投入要素,合理的产出数量。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理论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教学目的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和规模报酬分析;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6、等成本曲线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
和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
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
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一)企业的定义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动的经济组织。
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
(二)企业的本质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引言生产与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通过研究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在面对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市场需求情况下,做出经济决策。
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区分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发生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无论企业生产多少产品,这些成本都会存在,但随着产量的增加会在单位成本上有所下降。
2.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随着企业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等。
这些成本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化,随着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三、成本结构成本结构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的比例和构成。
常见的成本结构包括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 总成本总成本是企业在一个特定期间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
2. 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比率。
可以分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比率,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比率。
3.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的比较是企业决策中的重要因素。
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利润。
四、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常见的生产函数包括线性生产函数、凹型生产函数和S形生产函数。
1. 线性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是指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函数。
例如,当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是恒定的时,可以采用线性生产函数描述。
2. 凹型生产函数凹型生产函数是指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
即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产量增加的速度逐渐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