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各市县规模一览表
- 格式:xlsx
- 大小:11.73 KB
- 文档页数:2
海南人口数据海南省人口数据概述海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海南省是中国的热带滨海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漂亮的海滩。
以下是海南省人口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人口总体情况截至2022年底,海南省的总人口为约900万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南省的人口向来在稳步增长。
人口增长主要受到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流入的影响。
二、人口分布情况1. 城市人口分布海南省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比逐年增加。
目前,海南省的主要城市有三亚、海口、三沙等。
其中,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约为300万人。
三亚是海南省的旅游城市,人口约为200万人。
2. 农村人口分布尽管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海南省仍有相当一部份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各个县区。
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占海南省总人口的一定比例。
三、人口结构情况1. 年龄结构海南省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海南省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同时,由于生育率的下降,海南省的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2. 性别比例海南省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男女人口比例接近1∶1。
四、人口流动情况1. 外来人口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海南省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他省份和国外。
他们来到海南省旅游、工作或者定居。
2. 人口迁移海南省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五、人口发展趋势未来,海南省的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人口将涌入海南省。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海南省的人口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总结:以上是对海南省人口数据的详细分析。
海南省的人口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外来人口和人口迁移对海南省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南省省情(一)一、概况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相对,东濒南海与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至底,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基层设置180个镇,20个乡,18个街道办事处。
二、人口民族1.人口总人口:826.3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9.56万人,增长5.03%。
预计,底全省常住人口将达828.00万人。
城镇居民373.49万人,占总人口的45.20%;乡村人口452.82万人,占54.80%。
与2000年比,城镇人口比增长了5.09%。
性别构成:男性433.65万人,占52.48%;女性392.66万人,占47.52%。
男女性别比为110.44:100年龄构成:0~14岁龄段为159.89万人,占195.89%;15~64岁年龄段为559.69万人,占67.73%;65以上年龄段为70.73万人,占8.56%。
65岁以上年龄段比重上升了1.98%。
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为678.70万人,占82.14%,少数民族人口14761万人,占17.86%。
其中,汉族人口增加了27.96万人,增长4.30%,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0万人,增长8.53%。
教育程度:大学及大学以上41.2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6.37万人;高中109.02万人,比2000年增加10.75万人;初中310.25万人,比2000年增加54.54万人;小学236.74万人,比2000年减少33.94万人。
家庭人口:全省家庭210.2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3.83人。
海南省情况介绍海南省情况介绍提纲一、海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最南端,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诸国,地处南海国际海运要道。
(二)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省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
●包括海南岛本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
全省设8市10县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
(三)具体情况介绍●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2-25℃,年均降雨量1000-2400毫米。
●2008年末常住人口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万。
海南是中国三大侨乡之一,3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森林覆盖率为58.9%,素有“天然氧吧”、“生态大花园”、“长寿岛”美誉,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是人们公认的最佳居住地之一。
二、经济现状(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1580亿元同比增长10.2 %。
●2009年预计各项经济指标图表●全省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人均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现状:2009年预计三次产业比例为:●2009年预计海南省产业结构图●2003年~2009年产业结构比例图(三)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1.工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一期、东方电厂一期、叉河一期100 万吨水泥、国投三期200万吨水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在建项目:金海160万吨造纸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海南航天发射场、中海油80万吨甲醇和精细化工、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继开工;60万吨PX、200万吨PTA、昌江核电等重大项目基本具备明年上半年开工的条件。
(以海南省地图形式标识出来项目的地点)2.旅游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8.1%●2003~2009年旅游收入图示3.农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省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南省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名录
根据《海南省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琼人社发〔2015〕177号),以下共有11个市县60个乡镇为艰苦边远地区乡镇:
(1)东方市:江边乡、天安乡、大田镇、东河镇、板桥镇;
(2)五指山市:毛阳镇、南圣镇、番阳镇、水满乡、畅好乡、毛道乡;
(3)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万冲镇、尖峰镇、大安镇、千家镇;
(4)临高县:南宝镇、调楼镇、和舍镇、博厚镇、东英镇、皇桐镇;
(5)定安县:岭口镇、富文镇、龙湖镇、雷鸣镇;
(6)屯昌县:南坤镇、新兴镇、乌坡镇;
(7)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本号镇;
(8)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七叉镇;
(9)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岭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
(10)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上安乡、什运乡、和平镇、中平镇、红毛镇、黎母山镇、湾岭镇、长征镇;
(11)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南开乡、金波乡、荣邦乡、细水乡、阜龙乡、元门乡、打安镇、七坊镇、邦溪镇。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五年六月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环办函[2003]408号),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结合海南的实际,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2005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目录一、概况 (1)(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二)社会经济概况 (6)二、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7)(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三、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三)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四)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五)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六)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七)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三)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四)、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五)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六)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六、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二)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3)(三)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 (40)(四)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7)(五)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9)七、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3)(一)严格保护生态区 (54)(二)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5)(三)资源开发利用区 (55)八、重要生态功能区 (58)(一)各类功能区的数量、面积与分布 (58)(二)重要生态功能区 (59)九、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61)(一)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61)(二)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2)(三)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4)(四)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5)附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附图: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一、概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1. 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约3.42×104km2,地处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之间,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海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分析摘要:海南岛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区域旅游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因地形及旅游资源劣势,经济发展较落后。
根据本文的研究表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海南;经济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2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海南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
近年来大量人口涌入经济较发达的海口、三亚等城市,导致海南人口畸形发展,阻碍了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海南正在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人口与经济的研究工作对海南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概况及经济现状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
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岛上气候宜人,矿产与动植物资源丰富。
2010年,全省各市县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该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052.12亿元[1],较2009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呈曲线分布。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7.8%、17.2%、15.7%。
表1 2010年海南各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注: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儋州市数据包含洋浦二、海南省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所包含的属性很多,所以人口分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口分布,包括人口各种属性的分布,如人口数量的分布、人口教育水平、行职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分布等等;狭义的人口分布一般仅指人口数量的分布。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海南基本信息所属数据项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提交时间:2005年12月12日01:19数据内容(海南省统计局)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4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省总人口为786.75万人。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55.8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0.94万人,增长19.97%。
平均每年增加12.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78%。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184.2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48.4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06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57人减少了0.51人。
三、总人口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11.70万人,占52.33%;女性为375.05万人,占47.6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77。
四、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16.14万人,占总人口的27.47%;15-64岁的人口为518.90万人,占总人口65.9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1.71万人,占总人口6.58%。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50.74万人,占总人口的82.7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6.01万人,占总人口的17.29%。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06.59万人,增长了19.5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4.35万人,增长了21.81%。
2021版海南省基本省情知识一、海南概览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隔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面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
省内的三沙市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含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级区划。
海南别称琼崖、琼州,西元前 110 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988 年 4 月,海南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 3.54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200 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地处北纬 18°10’~20°10’,东经 108°37’~111°03’,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长轴呈东北至西南向,长约 290 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 180 公里,面积 3.39万平方公里,是国内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岸线总长 1823 公里,有大小港湾 68 个,周围负 5 米至负 10 米的等深地区达 2330.55 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 6.8%。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 18 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从岛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约 220 海里,从岛南的三亚港至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航程约 650 海里。
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面约 300 海里的南海海面上。
中沙群岛大部分淹没于水下,仅黄岩岛露出水面。
西沙群岛有岛屿 22 座,陆地面积 8 平方公里,其中永兴岛最大(2.13 平方公里)。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广和暗礁、暗沙、暗滩最多的一组群岛,陆地面积仅 2 平方公里,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
海南人口数据一、概述海南省位于中国南海东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
海南省的人口数据是了解该地区人口状况、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以下是关于海南人口的详细数据和分析。
二、总人口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海南省的总人口为约900万人。
与上一年相比,人口增长率约为2%。
海南省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但在过去几年中人口增长较快,主要受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人口分布1. 城乡人口比例:海南省的人口分布相对不均衡,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不同。
约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3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2. 城市人口分布:海南省的主要城市包括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等。
其中,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人口约为400万人。
三亚市是海南省的旅游重点城市,人口约为200万人。
三沙市是中国设立的最新的市级行政单位,人口相对较少。
3. 农村人口分布:海南省的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内陆和山区地带。
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和相关服务业。
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在近年来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部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四、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海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在总人口中,15岁以下的人口占比约为20%,15-64岁的人口占比约为7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0%。
这一年龄结构反映了海南省的发展潜力和人口红利。
2. 性别比例:海南省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接近1:1。
3. 教育水平:海南省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大部份人口接受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在逐渐增加。
五、人口流动1. 外来人口:由于海南省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中国其他省份和国外,他们在海南省从事各种工作和经营活动。
2. 人口迁移:海南省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农村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选择到城市地区居住和工作。
2010年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情况2010年,全省各市县借助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东风,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工业生产明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加快4.1个百分点。
东、西、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7.8%、17.2%、15.7%。
在18个市县中,有12个市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次是:澄迈县增长25.6%、三亚市增长20.2%、五指山市增长18.9%、陵水县增长18.4%、定安县增长18.3%、万宁市和昌江县均增长18.0%、东方市增长17.8%、海口市增长17.5%、临高县增长17.4%、琼海市增长16.8%、屯昌县增长16.0%。
(详见表一)2010年文昌、澄迈、琼海3个市县新跨入百亿GDP 行列,全省共有6个市县生产总值超百亿元,有14个市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了15%及以上的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54.80亿元,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5%,西、中部地区增速分别为18.4%和5.6%。
在18个市县中,有9个市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8个市县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依次是:临高县增长1.8倍、屯昌县增长48.6%、东方市增长37.5%、乐东县增长29.5%、文昌市增长29.0%、昌江县增长25.1%、三亚市增长22.6%、海口市增长22.5%、澄迈县增长18.6%。
(详见表二)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增速(不含农户投资)达65.1%,西部和东部次之,分别为45.3%和35.4%。
海南市县名称的来历海南各市县名称的来历地名来历:海口市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原琼山县,今琼山区的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
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
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
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
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
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明洪武27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
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
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发展。
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
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
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
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
后琼山县并入海口市,成为现在的海口市。
地名来历:琼山“琼山”一名的由来,据《方与纪要》载“府南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
”就是说,因境内白石都的地方有一座白石头琼山,而县名取为“琼山”。
到了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旧制,建立新县。
在职的文武官员想起前年郊游白石山的奇遇,便纷纷提议,取城南白石山的白石洁润如玉的含义,取名琼山。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新建的县便取名为琼山县。
宋元明清和民国期间,琼山县建制一直不变,县府均设在府城镇。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建制亦依前。
1994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琼山市(县级市),后又并入海口市,成为琼山区。
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开设琼州府,直至清代,琼山县都为琼州府的所在地。
由此得名“府城”。
地名来历:儋州儋州,古称“儋耳”。
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
08年gdp个经海南省统计局对全省19个市县和单位2008年生产总值进行联审评估,各市县(单位)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如下:市县(单位)/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海口市/443.18/10.4三亚市/144.32/16.8五指山市/9.18/17.1文昌市/81.77/12.6琼海市/70.63/14.8万宁市/63.10/15.3定安县/26.23/14.5屯昌县/19.94/10.7澄迈县/66.26/13.9临高县/53.79/9.4儋州市/90.20/7.8东方市/67.46/20.1乐东县/34.61/11.7琼中县/9.31/10.8保亭县/9.46/13.9陵水县/30.56/16.1白沙县/10.90/11.4昌江县/42.05/14.9洋浦/95.80/6.1经海南省统计局对全省19个市县和单位2008年生产总值进行联审评估,各市县(单位)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如下:市县(单位)/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海口市/443.18/10.4三亚市/144.32/16.8五指山市/9.18/17.1文昌市/81.77/12.6琼海市/70.63/14.8万宁市/63.10/15.3定安县/26.23/14.5屯昌县/19.94/10.7澄迈县/66.26/13.9临高县/53.79/9.4儋州市/90.20/7.8东方市/67.46/20.1乐东县/34.61/11.7琼中县/9.31/10.8保亭县/9.46/13.9陵水县/30.56/16.1白沙县/10.90/11.4昌江县/42.05/14.9洋浦/95.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