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2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
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二)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3篇)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精选篇1)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 15 150 1500 15000因数 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第2单元位置单元分析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编写的,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教材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材在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包括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除法的相关性质。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题,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详细讲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购物、旅行等,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图形与几何(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教材介绍了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包括这些图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方法。
通过图形的绘制和识别,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图形的面积与周长教材重点讲解了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3)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材引入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并讲解了这些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通过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培养学生对立体空间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3.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材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使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形式展示数据。
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可能性(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抽签卡纸、盒子、塑料球、橘子、小礼品、转盘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测:可能是苹果,可能是香蕉,可能是橘子……教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在回答时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教师:老师为同学们提示一下,再猜一猜,“看着圆,摸着麻,包着一肚小月牙”。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橘子教师:能说得肯定一些吗?2.师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探索新知1.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1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3.师生模拟抽签活动:出示三张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的卡片,请三位同学上来抽签决定表演什么节目。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位同学抽一张,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版)全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
3.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的通分和约分:理解通分和约分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2. 小数的四则运算中的小数点移动: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
3.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中的单位换算: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练习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4. 数学工具:提供计算器、直尺、圆规等数学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和绘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小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这个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小数,了解小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小数的运算。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案例一:小明的小数排位赛成绩分析小明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小数排位赛,其中涉及到小数的比较。
小明获得了一个小数成绩0.75,而其他参赛同学的成绩有0.6、0.8、0.72等。
小明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是否好。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明对小数的比较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并提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数比较的规则。
例如,可以利用数轴来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进行比较。
案例二:小华的小数运算困惑小华在学习小数的加减运算时遇到了困难。
他计算了一个题目:0.9 - 0.12 = 0.78,结果却与答案不符。
小华不了解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计算小数的减法。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华对小数运算的规则理解不够。
为了帮助小华和其他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示例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减法运算是从小数的整体中减去部分,从而得到减法运算的结果。
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应用小数的减法进行解决问题。
案例三:小李的小数应用困难小李在应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解答时遇到了困难。
例如,他在解决一个关于距离的问题时,无法正确地将小数应用到计算中。
对于小李和其他类似情况的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改进建议:1. 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安排小数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2.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实际应用练习,例如将小数应用到日常距离、时间等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小数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案例既可以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也可以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案例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1. 案例背景本教学案例是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上教授整数加减法的一节课。
教师使用了具体的例子和操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整数的概念并正确运用加减法规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整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先思考一下负数和正数的关系。
(2) 操作实践:教师分发小纸条给每个学生,上面写有一个整数。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加减法运算,并在纸条上写下答案。
(3) 学习分享: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的做题过程和答案,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有关加减法的规则和技巧。
(4)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一些拓展练习题,加深对整数加减法的理解。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案例采用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规则。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教师在引入整数概念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图示,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教师给出的拓展练习题可能有些难度不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5. 教学改进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导入时使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用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整数概念;- 在操作实践环节,增加一些组合题或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拓展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这个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掷一掷教案新人教版(完整版)篇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掷骰子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掷骰子的实验,探究概率的规律。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彩票中奖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咱们之前学过了概率的知识,那今天咱们就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掷骰子,来更深入地理解概率!大家想不想玩呀?2. 背景介绍骰子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工具,在很多游戏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咱们今天就用它来探索概率的奥秘。
3. 作者介绍(略)4. 实验准备(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两个骰子和一张记录表格。
(2)向学生讲解实验规则:每个小组轮流掷骰子,每次掷出的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记录在表格中,共掷50 次。
5. 实验进行(1)教师巡视各小组,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鼓励学生认真记录,仔细观察。
(3)“同学们,加油啊!认真记录每一次的结果哦!”6. 数据整理与分析(1)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出不同点数之和出现的次数。
(2)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直观地展示数据分布情况。
(3)“来,咱们一起看看,哪个点数之和出现的次数最多呀?”7. 案例讲解(1)老师:“同学们,咱们来看看生活中的概率,比如说彩票中奖。
大家都知道彩票中奖的概率非常低,那到底有多低呢?假设一种彩票的中奖号码是从00000 到99999 中随机产生,那么中一等奖的概率就是1/100000。
第 1 页 共 3 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介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创设多种多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旨在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成功案例,以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案例一:认识整数 整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整数,例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中引导他们理解整数。 在一次课堂上,我列举了一个关于班级活动的例子:我们班有20个男同学和15个女同学,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的意义。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帮助学生理解了它们代表了一个集合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男同学增加了5个,女同学增加了10个,那么这时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是多少?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后,他们发现男同学有25个,女同学有25个,总共有50个同学,这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数字是一个整数,叫做50。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整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整数的存在,并理解它们代表的意思。 案例二:加减法口诀 第 2 页 共 3 页
算术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熟练的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记加减法口诀是十分必要的。 在一次课堂上,我以“久病成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例,让学生明白借位和进位的原理。之后,我采用口语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活泼有趣的歌曲,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口诀。例如“一十不进位,二十顶上一;十十进一位,二十三四缺一”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加减法口诀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能力。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口算能力后,我将注意力放在了练习。 案例三:分数求和 分数是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较为容易出错的部分。常见的问题是分子分母分别加起来或减去,算出的数字错误。为了提高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认知,我设计了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用图形表达分数数量关系。 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不同比例用标准的矩形纸折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将图形上部分染色,让学生分析颜色占总图形的数量关系,并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表示分数数量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分数大小的直观关系,感受到每个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为学生理解分数求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第 3 页 共 3 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一、复习铺垫
1. 0.09米=( )厘米 3.5元=( )角
150千克=( )吨 42米 =( )千米
2. 0.45扩大10倍是( ) 75缩小它的1/10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 ) 缩小它的1/1000倍是( )
3. 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 )倍
4. 13×12=156 13×120= ( ) 13×1200=( )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
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
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一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
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
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
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
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
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 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 45×1.9=
4.5 ×19 =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
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
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反思 :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
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
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
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
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
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
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
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