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论文:浅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护理专题报告范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简称PIH)是指在孕妇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仅会给孕妇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还可能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措施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以下因素相关:1. 孕妇体质因素:如年龄超过35岁、初次妊娠、婚龄过长、孕前患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等。
2. 遗传因素:有家族中有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较高。
3. 免疫因素: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压升高:孕妇的血压会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孕妇的血压水平。
2. 尿蛋白升高: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
3. 水肿:孕妇出现明显的水肿,尤其在下肢、面部和手部。
4. 头痛、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5. 肝功能异常。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1.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连续两次测量。
2. 孕妇尿液蛋白定量检查,24小时尿蛋白排量≥0.3g。
3.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孕妇的血压和保护胎儿的安全。
1. 降压治疗:应根据临床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如甲硝唑、氨茶碱等。
2. 预防并发症:如妊娠综合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
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论文一、引言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为了减少妇女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几率,以及降低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妊娠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
本文从妊娠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分类和危害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
二、妊娠高血压的定义妊娠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孕期14周后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常伴有蛋白尿,或无蛋白尿但伴有血小板减少(<100×10^9/L)、肝酶增高(ALT和AST>60U/L)或肾功能异常(血Cr>0.09mmol/L)等一种或多种综合征的患病状态。
三、妊娠高血压的病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有些妇女天生就存在血管壁的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孕期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二)孕期代谢紊乱:妊娠期间,孕妇需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因此孕妇的代谢和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如果代谢和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导致血压升高,由此引起妊娠高血压。
(三)孕期神经内分泌因素:孕妇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妊娠期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如果这种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就会导致孕妇的血压升高,从而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四)孕期内分泌紊乱:妊娠期间,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这些变化失去了平衡,就会导致孕妇的血压升高,从而引起妊娠高血压。
四、妊娠高血压的分类(一)轻度妊高征:孕妇血压升高,但一般不高于160/110mmHg,没有蛋白尿或蛋白尿较少(<3.5g/24h),血小板计数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胎儿不受明显影响。
(二)中度妊高征:孕妇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在160-179mmHg之间,舒张压在110-119mmHg之间,并出现蛋白尿、轻度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三)重度妊高征:孕妇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或者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出现严重蛋白尿、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血小板极度减少等表现,并且会导致胎儿产生各种不良后果,严重的可能导致孕妇容易发生晚期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的护理措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重度妊高征,易导致产妇发生子痫以及心、肾衰竭等,直接影响母婴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死因。
我院2006年6 月~2008年9月共收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48例,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年龄在21~39岁,平均28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1例;孕周28~41周,血压最高210/150mmHg,最低140/80mmHg;发生子痫13例,其中8例为初产妇;顺产10例,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34例,剖宫产率70%.2.心理护理2.1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过程高危孕妇住院时多有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因此,要正确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而这种做法必须是科学的。
患者入院后,要询问病史和实行各项产科检查,并注意倾听她们的陈述,耐心地解答她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使她们正确对待自身的高危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病情易发展甚至发生意外,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休息好、恢复体力,以便顺利分娩。
2.2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时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一产程的潜伏期产妇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时我们需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教产妇做深呼吸同时用手按摩下腹部。
及时提醒产妇大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适当减少检查次数。
第二、三产程也是各种异常情况多发生的阶段,一旦发生意外我们要沉着镇定、忙而不乱地配合医生,果断准确地提出意见以完成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
2.3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产妇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能否认,当今社会仍有一部分人存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不健康心态,致使生男孩的愿望强烈地影响着产妇精神状态。
每遇到这种情况,生的又是女孩,我们暂不将真实情况告诉产妇,待其分娩结束一般状态良好后,再告诉她们。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要性。
首先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入手,描述了该疾病的症状及特点。
随后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强调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的重要性。
最后再次强调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指出对孕妇健康和胎儿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高孕妇和胎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护理、临床表现、诊断与监测、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方法、重要性。
1. 引言1.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其中包括血压的波动。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子痫前期和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健康。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监测孕妇的血压和相关指标,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异常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还能帮助孕妇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孕妇和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 正文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1. 血压升高: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常常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包括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 g。
有时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头痛、眩晕等不适感。
2. 蛋白尿:蛋白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尤其是孕后期,可能会表现为蛋白尿量增多,尿蛋白+~+++不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此为合理有效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心理干预,最大限度的防止抽搐发生,必要之时终止妊娠,进行产前、产后的综合护理。
结果 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46例患者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17例患者为自然分娩,新生儿基本情况良好,产妇均治愈,未出现凝血、肾衰等不良情况。
对剖宫产初生儿进行阿氏评分,41例分娩后1分钟大于7分,5例小于7分;17例自然分娩初生儿评分均大于7分。
结论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结合心理干预,对于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73-02在临床当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较为多见的一种病症,为引发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妊娠晚期,往往导致产妇子痫及心、肾、脑血管损害,若病情较重,则可以引发产妇抽搐、昏迷,严重危害着母婴生命健康[1]。
我科室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防止抽搐发生,必要之时终止妊娠,产前、产后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44例;入院测量血压为155~180/115~155 mmhg,患者蛋白尿轻者为(+),重者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体征,同时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心悸、憋闷等多种临床表现。
内蒙古中医药*天津市咸水沽医院(300000)2012年9月8日收稿摘要:目的:回顾并总结19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92例患者的病史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
结果:192例孕妇中,分娩时间:孕足月174例,36+1~37周9例,35+1~36周5例,34+1~35周2例,32+1~34周1例,28+1~32周1例。
分娩方式:剖宫产76例(39.6%);阴道分娩116例(60.4%),其中,胎头吸引2例,底位产钳助产1例。
结论:专业细致的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4-0160-02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新体会高福*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组妊娠期妇女以血压病理性升高为共同特点的妊娠期特有疾病。
发病率我国为9.4%,子痫前期占2.2%。
子痫前期是妊娠高血压的一个危险阶段。
目前认为,子痫前期是由母亲及胎儿的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该病严重影响着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凝血机制障碍、头痛、视物模糊、胎儿生长受限。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92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9.3岁。
住院最长17d ,最短2d ,平均10.5d 。
子痫前期分类:轻度103例,重例89例。
分娩时间:孕足月174例,36+1~37周9例,35+1~36周5例,34+1~35周2例,32+1~34周1例,28+1~32周1例。
分娩方式:剖宫产76例(39.6%);阴道分娩116例(60.4%),其中胎头吸引2例,底位产钳助产1例。
2临床判断①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BP ≥140/90mmHg ;尿蛋白≥0.3g/24h 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摘要】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严重时可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本文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护理原则、护理策略和护理效果评估。
通过了解妊娠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讨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护理、护理策略、护理效果评估、分类、危害、护理原则、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妊娠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指的是孕妇在20周以后出现的血压升高和伴随的蛋白尿等症状。
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子痫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高,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危害、护理原则、综合护理策略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中如何科学有效地护理这部分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的重要性,为未来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经验和依据,更好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评估综合护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妊娠高血压的定义、危害及护理原则,结合现有的护理经验和护理理论,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病情的个性化综合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评估护理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中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妊娠高血压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妊高征影响着母婴健康,严重威协着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是导致孕妇早产和胎儿、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结论正确认识妊高症,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产妇的24小时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主要症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疾病,本病常在妊娠20周以后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严重者有眼花、头晕、头痛、昏迷、抽搐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母婴死亡[1]。
妊高征是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妊高症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妊高征孕产妇,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28.5岁。
其中37例妊娠期高血压,22例子痫前期,8例产前子痫,1例产后子痫。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恶、胸闷、视物模糊、头痛、心晕等,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出现蛋白尿和水肿。
1.2治疗方法对妊高征子痫前期患者进行扩容、强心、利尿、降压、镇静、解痉等治疗。
给予l0%葡萄液50ml中加25%硫酸镁20ml 静推,然后给予每小时l-2g硫酸镁静滴,每日20-25g。
如患者出现抽搐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
2.2护理2.2.1妊高征产妇入院后应安排在单间病室采取诊疗护理,光线不宜太强,避免一切光、声刺激,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和整洁,减少活动量,绝对卧床休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床边应置护架,多取左侧卧位,避免病人坠床,并安排专人守护[3]。
2.2.2部分产妇可能出现呕吐,需将将头偏向身体一侧,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并备好吸痰器,随时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理,防止窒息的发生,有发绀者因遵医嘱,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先兆子痫发生率、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先兆子痫发生率、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较低,新生儿apgar 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产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产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68-0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患者可见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临床表现,可能会发生头痛、上腹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全身小血管痉挛而导致昏迷,对母婴结局造成不利的影响[1]。
我院在围产期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32.14±10.28)岁;孕周23~41周,平均孕周为(35.21±6.24)周;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24例;轻度妊高征11例、中度22例、重度3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为(31.85±10.03)岁;孕周22~40周,平均孕周为(35.23±6.18)周;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25例;轻度妊高征12例、中度21例、重度3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护理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护理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选取样本为我院妇产科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入院治疗的48例高血压孕妇。
让其随机抽取单双号牌进行分组,其中单号患者为对照组共计24例,进行常规化护理疗法;剩余双号患者为研究组共计24例,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
例如,讲解相关病理常识、心理辅导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等等。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状态、健康护理依从性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根据最终研究数据得分显示,研究组成员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心理的焦虑状态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前后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成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病情发展趋势,得到显著治疗效果,降低了心理焦虑程度,提高了体验舒适度及满意度,提升了病患依从性。
关键字:妊娠期;高血压;观察护理;效果评价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妊娠期孕妇患有高血压并发症,这一症状使得患者伴随头晕、恶心、心慌、心率过快等情况[1]。
妊高症是准妈妈的特有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且多种多样,据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有免疫与遗传、慢性肾病或者糖尿病史、子宫胎盘缺血,以及高龄产妇等等[2]。
发病时间主要在冬季和秋季,发病人群常见于身材矮胖、贫血、营养不良、工作压力大的孕妇,要特别注意[3]。
一旦患病会给病患及家属带来严重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更甚者会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院的此次临床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心理疏导对病情的缓解是有积极作用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样本群体是从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中选出4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年龄26至38岁,平均年龄(32.03±1.42)岁。
随机将其中2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即日常的体位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将剩余2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人工干预,并进行了详细记录和严格的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论文:浅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措施。方
法 回顾分析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入院 2 h
至数天前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2例
患者有抽搐后入院,其余孕产妇无明显不适,经治疗和护理
后,均安全出院。结论 精心的产前检查及精心护理是妊娠
期高血压疾病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水肿、蛋
白尿为主要特征,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患者可出现
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
产科护理质量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回顾分析本科自
2008~2010年8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8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
者,初产妇69例,经产妇12例,年龄21~39岁;其中轻度子
痫前期41例,重度子痫前期39例,产前子痫3例;所有患
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孕周<37周者58例,
≥37周者23例;伴有内科合并症者3例,其中合并中度贫
血1例,合并糖尿病2例;有产科并发症者12例,其中胎
盘早剥2例,羊水过少4例,胎膜早破2例,过期妊娠4例;
32例患者入院 2 h至数天前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视
物模糊等不适,2例患者有抽搐后入院,其余孕产妇无明显
不适,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安全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
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患者大多有恐惧和焦虑的不良情绪,
担心治疗药物对胎儿不利,护士应详细说明治疗的安全性,
说明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治愈的关键所在;对于疾病不够重视
且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详细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
的危害,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做好家属工作,使家属做好孕妇
的思想工作;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其
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积极配合
治疗。
22 重视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若无异常发
现可继续妊娠,从确诊怀孕至20周检查1次。 妊娠28周
以前,每4周检查1次;妊娠28周以后,每 2 周检查1次;
妊娠 36 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根据孕妇情况,适当增加
检查次数;每次产前检查均需测血压及体重,每次测得血压
应与基础血压相比较;每次测体重应穿相同衣裤,每次产前
检查前留清洁尿查尿蛋白。
23 生活护理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需安排于安静
的房间,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操作应轻柔,病房内
放置好急救器材;指导孕妇进食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钙、铁的食物,水肿明显者应限制食盐摄入;保证患者
的睡眠时间≥9 h;嘱其取左侧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可减轻子
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下腔静脉的回流,
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供血。
24 妊娠期监护 定时测量血压,重症者每 4 小时测
量1次,注意舒张压的变化,舒张压的上升趋势提示着病情
恶化;记录出入量及测体重1次/d;24 h尿量不少于600 ml,
体重每周增加超过05 kg应给予重视;胎儿监护包括孕
妇胎动自我监护及非应激性试验和宫缩应激试验,注意胎
心,监测胎动,每次1 h,同时做好记录;胎动减少或是消
失,胎心变慢或加快,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5 产前观察及护理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
宫缩、胎心、胎动情况,注意患者神志是否清晰。使用硫酸
镁解痉应注意:滴速为1~2 g/h;定时检查膝反射是否减弱
或消失,呼吸≥16次/min,尿量每小时≥25 ml或者24 h≥600
ml;并准备好钙剂,以防出现中毒反应;如发现血压≥180 mm
hg,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应注意早期心力衰
竭,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应配合做好相应的护理。
26 住院期间的护理 备好急救用物,抢救车应有急
用药品,如 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杜冷丁(100 mg)、
地西泮、西地兰、呋塞米、缩宫素、20%葡萄糖及降压药等;
住院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抽搐情况,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次数,及时给予氧气
吸入;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尿量及性状;每小时测血压、呼
吸、脉搏;床铺应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同时按摩受
压部位,定期协助翻身,避免发生压疮。
27 子痫的护理 产妇一旦发生子痫,应动作熟练且迅
速地进行救治;吸氧,口中置开口器防止口舌咬伤和窒息,防
止坠地受伤,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抽搐控制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终止妊娠方式;如为
产后子痫,应按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
化。
28 出院宣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在产褥期及哺乳
期应加强治疗及随访,大部分患者在产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
但部分患者仍因产后中断治疗及随访,可导致遗留不同程度
的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及慢性高血压;故加强围生期随
访及治疗非常重要。
3 小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
易促发血栓形成,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脑血管
破裂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发生脑疝死亡。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
妊娠。同时,精心的产前检查及精心护理是妊娠期高血压疾
病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74.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97109.
[3] 苏玉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国医药导
报,2009,6(11):88.
[4] 朱锦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2010,4(1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