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学2-1
- 格式:ppt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36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其中渗透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植物生理、生态、保护、育种、遗传、土壤、肥料、气象、真菌、药用植物、中药化学、中药资源等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态学特点、规范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采收加工和贮运等。
三、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全国道地药材约有200种,约占常用药材的2/5。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药材生产的服务对象是中医院、中药制药企业等。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现在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质资源退化问题突出。
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3.中药材产地不同引起质量差异。
4.产地采收加工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5.野生或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破坏严重。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1、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AgriculturalPracticeforChineseCrude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
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以植物药为例,即指从种子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到形成商品药材(产地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的过程。
此过程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的前处理。
《药用植物栽培学》考试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分值18 24 10 10 18[分值] [分值] [分值] 100分得分阅卷人统分人复核人考试对象: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1、药用植物栽培学2、共生3、农业防治4、间作5、田间管理6、生物防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植物生长的周期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压条的方法很多,依其埋条的状态、位置及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4、真菌为__________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__________作用,常以共生、腐生或寄生等异养方式获得营养。
5、打破种子休眠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本药用物植修剪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扭梢、拿枝、环剥等。
7、合理施肥的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打“√”、错打“×”)1、不论那种类型的植物,给予光饱和点或高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植物光合积累多,生长发育健壮。
2、光照、温度、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相同,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
()3、药用植物有性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有的容易引起品种退化。
()4、全草类植物的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最旺盛而将开花前,或花蕾初放而未盛开前。
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现代化示范教材药用植物栽培学
郭巧生主编
编审人员
主编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副主编(按姓氏笔画为序)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平(广州中医药大学)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文全(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长林(南京农业大学)
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王朝梁(云南文山三七研究所)刘丽(南京农业大学)
刘合刚(湖北中医学院)
刘晓龙(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
孙启时(沈阳药科大学)
吴锦忠(福建中医学院)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李云翔(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陈建伟(南京中医药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
武孔云(贵阳中医学院)
徐德然(中国药科大学)
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
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董诚明(河南中医学院)
缪剑华(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
魏胜利(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1、具有 3 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各自的层纹外,在外面还被有共同的层纹,称()A、单核淀粉B、复粒淀粉C、半复粒淀粉D、糊粉粒答案: C2、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组织是()A、基本薄壁组织B、同化薄壁组织C、贮藏薄壁组织D、吸收薄壁组织答案: B3、凯氏带或凯氏点存在于根的()A、外皮层B、中皮层C、内皮层D、中柱鞘答案: C4、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的是()A、上表皮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D、下表皮答案: B5、拉丁学名中变种的缩写是()A、 subsp.B、 ssp.C、 var.D、 f.答案: C6、紫萁的孢子叶卷缩成()A、球形B、针形C、线形D、扁圆形答案: C7、下列植物特征中除哪一项之外,均是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A、植物体(孢子体)B、胚珠裸露,产生种子C、具有多胚现象D、形成果实答案: D8、地肤子的果实为()A、荚果B、蒴果C、坚果D、胞果答案: D9、五加科的花序为()A、伞形花序B、伞房花序C、轮伞花序D、聚伞花序答案: A10、甘草的解毒成分是()A、甘草苷B、甘草甜素C、甘草黄酮D、异甘草苷答案: B11、下列属于分泌道的是()A、树脂道B、油管C、筛管D、粘液道答案: ABD12、与根的不断伸长有直接关系的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答案: BC13、器官内部构造上通常具有髓部的是()A、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B、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C、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D、双子叶植物的草质茎答案: AD14、叶片质地的类型包括()A、膜质B、纸质C、草质D、革质答案: ABCD15、合生心皮雌蕊形成的胎座有()A、边缘胎座B、侧膜胎座C、中轴胎座D、特立中央胎座答案: BCD16、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生药品种质量(鉴定真伪优劣)和()。
答案:开发保护生药资源(或合理开发资源);17、菊科植物的典型特征是头状花序,瘦果。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指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要求,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均可入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中。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土壤要求、种植季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首先,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品种的药用植物,在生长特性、耐逆性和药用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施栽培时,应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以提高栽培效果。
其次,药用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是栽培的关键。
土壤的质地、酸碱度、水分保持能力及养分状况都会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和药用成分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药用植物喜欢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因此,在栽培药用植物时,需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改良和施肥。
第三,合适的种植季节也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温度和光照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一些药用植物喜欢温暖的环境,而另一些则适应寒冷条件。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种植,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药用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药用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经常施肥是必要的。
施肥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量来确定。
浇水也是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药用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总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中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土壤要求、种植季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才能保证药用植物的生长和产量,进而提高其药用价值。
所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含生物活性成分能用于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
地道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产生的药材,其品质优产量稳定疗效可靠。
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所有植物的绿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6-10)花芽分化:由叶芽的生理组织转变为花芽的生理组织状态的过程。
(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周期性:植物受自身的制约,环境节律的影响而产生周期性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
年周期:甚植物每年都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出周期性生长发育规律。
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
(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结实、植物产品的品质)临界温度:气温低于植物所能适应的最低温度而使植物受害的温度。
临界时间:临界温度或更低温度使植物受害最短的时间。
春化作用:由低温诱导而促进植物开花的现象。
有效0-10℃,最适1-7℃。
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支习性、地下器官的形成)临界日长:昼夜周期诱导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最短日照时数。
蒸腾耗水量:植物生理需水量(蒸腾系数表示,每形成1g 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分配系数:生物产量转换成经济产量的比值。
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的能力。
休眠: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使吸收一定水分并臵于适宜温度通气条件下也不能发芽的现象。
后熟:处于自然休眠的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使种子能够发芽的过程。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植物结构与配臵的总称。
配臵:种植植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复种: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2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熟制:一年为单位,表示种植季数)。
休闲:复种的反义词,指耕地在可种季节不栽种。
立体种植:同一块土地上多种作物以平面、时间上多层次的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茬口:植物在轮作中给予后植物影响的前茬植物及茬地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