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文明和文化的含义是不同的。
在词典中,两个词语的释义都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具有规则性、具有历史承继性与稳定性、具有可变性。
如果细究下来,“文明”的涵义大于“文化”的涵义或者说“文明”包括了“文化”。
“文明”“文化”均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但:“文明”所指的即包括“精神财富”也包括“物质财富”;“文化”一词则特指“精神财富”,不包括“物质财富”。
两者的区别为两者关系主要方面,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
(3)从空间上来看,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而广义的文化泛指全人类的文化,相对性的文化概念是指某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
(4)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5)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而文明却不同,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如西方文明,包括众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6)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是历史上建立过国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明,而未建立过国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文明。
(7)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
(8)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围较窄。
文化与文明的对比与交流文化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文化指的是一种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灵魂。
文明则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物质、技术、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程度。
文化和文明之间既存在着对比,又需要进行交流与融合。
一、文化与文明的对比文化和文明之间存在着辨析和对比的关系。
文化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强调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等;而文明则更注重于物质层面,强调科技发展、社会组织以及现代化建设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和历史;文明则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文化和文明在发展方向上也存在差异。
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人们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基于历史和传统的精神进步;而文明的发展则是以科技、经济、社会制度等为基础,更侧重于现代化的进程和现实需求。
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文化和文明的对比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与文明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首先,文化与文明的交流可以带来东西方的互补。
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差异可以促进人们的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通过交流,东西方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互补优势,推动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其次,文化与文明的交流对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文明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减少误解和隔阂,增进人们的相互信任。
文化的交流可以通过传播文化的精髓来推动文明的进步,从而为世界和平提供坚实基础。
再次,文化与文明的交流能够推动社会的多元发展。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中获取新的思想和观念,拓宽自身的眼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结论文化与文明的对比与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文化和文明的对比,强调了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不同;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则表明了相互借鉴、包容和融合的态度。
文化交流与文明对比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成为了各国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与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明,拓宽视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交流是一种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过程。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明,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建筑等等。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例如,欧洲的文化注重个人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不同,而在与欧洲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的创造力和个人主义精神,从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
同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太极、中国绘画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西方国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视野。
文化对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观察和评价自己的文明。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追求,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共同体意识。
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明的长处与短处。
当我们对比西方自由主义与东方的社群主义时,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个人主义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而东方的社群主义更加强调集体的责任与互助。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和平与友好的国际关系。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念,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和平,通过传播中国的文化,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明古国形象,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同时,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文化摩擦和冲突,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社会。
然而,在进行文化交流与对比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尊重和包容。
文明与文化的界定
文明和文化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将这两个
概念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文明主要指的是一种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包括其生产力、科技水平、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文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可以通过各种指标来衡
量和评估,如国家的GDP、人均寿命、教育水平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明是一种具有普
遍性的概念,可以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及其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相比之下,文化则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方面。
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
主观体验,它不易被统一测量或评估。
尽管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它们在具体表现形式和内涵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文化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建筑、历史等方面,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某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从这个角
度来看,文化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概念,难以被用来进行跨国比较。
总的来说,文明和文化都是描述人类社会的重要概念。
然而,它们的重心不同,文明
更注重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而文化则更关注某个社会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娱乐。
在现代社会中,文明和文化两个概念也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共同构建出丰富多彩的人类
社会。
浅析“文明”与“文化”联系与区别【摘要】:“文化”和“文明”既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又是两个多元的概念,要想获得一个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的文明与文化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总结各种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解释,将两者加以比较,明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并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和文明的理解。
因此,本文只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文明化与文化的概念进行初步的概括,并以此为视角来对文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明文化联系区别“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 ,“文明”的英文是civilization,要想深入细致的了解它们,我们首先要对它们的概念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总结。
一、文明的基本概念及特性1、基本概念对于“文明”一词的出现时间,国内外学者莫衷一是,但从整体上看,西方学界对文明的概念内涵有着基本相通的理解,即都将文明理解为与蒙昧、野蛮相对的,表征人类历史进化状态的概念。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文明的解释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的标志。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表述,文明就是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
这里我们主要采用马克思的说法。
2、特性(1)从创造性方面而言:文明象征的是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打下的印记,是人类自己创造活动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
(2)从进步性方面而言,文明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结果,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文明成果,具有能够推动社会和人自身朝积极方面转化的功能,如果人类所创造的成果对于自然和人是一种消极成果的话,那就不是文明。
(3)就变化性方面而言,我们说文明是一种进步状态,也就是说,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而且这种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综上所述,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个特质,正是这些特质推动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浅谈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文化和文明是两个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但它们却有明显的区别和异同。
在了解这两个概念之前,需要先明确它们的含义。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习俗等非物质的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集合。
文明则是指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科技、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取得的高度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标志性阶段。
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概念定义不同。
文化更注重于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的非物质传承,而文明侧重于一个社会或民族在伦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文化更注重人的传承,而文明注重文化在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
文化的发展是文明的基础,一个民族或社会团体的文化传承是构成此民族或社会团体文明的基础。
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会推动文化的进步,因为文明的进步引领着文化的发展。
在实现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中,我们也需要发掘文化和文明发展中的共同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产物。
文化的传承可以衍生出更高的文明,而文明的进步必定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
然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也构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文化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宗教等方式逐步传递下来的,而文明的发展则需要政府、科技、经济等机制的推动。
而对于文化和文明的关系,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大致得知它们的不同。
文化的体现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而文明则更多的是在实际的产品和技术中体现出来。
文化和文明完成了各自的社会职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文化和文明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扶持。
文化代表了人类的内在精神,并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文明则代表了人类外在的物质文化,并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技术、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在发展历程中,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民族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和文明两者区别文化与文明二者概念的区别?:王汝良、侯传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文化与文明二者概念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王汝良、侯传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文化和文明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范畴,也是一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关系复杂的术语。
对于两者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或视角不同,或取其一的立场,没有形成相对一致和清晰的认识。
笔者尝试从综合的角度来区分。
界定:广义与狭义从语源学角度考察,“文化”(culture)的本义是栽培、耕作,相对于自然(nature)而言,凡是经过人的加工创造的事物都属于文化。
因此,关于文化的一个最广泛的定义是“文化即人化”,也就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他将文化与文明看作同义语,指称作为人类活动的整体成果。
广义的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习俗、精神等层面:物质文化,指手工劳动创造的成果;制度文化,包括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行政制度和微观层面的规则准则、规定约定;习俗文化,指约定俗成且历代传承的风俗传统、习惯做法等;精神文化,指以文艺、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美学等为主要内涵的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也就是上述广义理解中的第四个层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将文化视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即属于狭义的理解。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古拉丁文civis和civilis,其本义是城市居民,引申为罗马人的公民身份,含有较之当时的外乡人特别是蛮族的生活状态更为优越之意,因此“文明”是相对于“野蛮”(savage)或“原始”(primitive)而言的。
文化与文明的异同点文化和文明这俩词儿啊,听起来有点像,但其实差别还真不小呢。
咱先说文化吧。
文化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杂货铺,啥都有。
从咱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个传统节日,像春节,热热闹闹的,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这就是文化。
还有那些地方特色的东西,比如说四川的变脸,那变脸的演员手一挥,脸就变了个样儿,神奇得很,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还包括我们平时说的话,写的字儿,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像画画啊、唱歌啊。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一样。
那文明呢?文明更像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些好习惯。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就是文明的表现。
要是有人在图书馆里哇啦哇啦地打电话,那大家肯定都会皱眉头,觉得这人不文明。
还有不随地吐痰啊,排队的时候不插队啊,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情,但其实都是文明的体现。
文明就像是一个温柔的小天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文化和文明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文化里有很多内容其实是在传播文明的理念。
就拿那些传统的故事来说吧,像孔融让梨,这故事从小就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在弘扬文明的美德。
而且文明也能让文化更好地发展。
一个文明的社会,大家才会更尊重文化,愿意去学习、去传承那些优秀的文化。
不过有时候啊,文化和文明也会有点小摩擦。
比如说有些古老的文化习俗里,可能有一些不太符合现代文明的观念。
像以前有些地方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在现代文明看来是不对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把整个文化都否定了,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更好地适应文明的发展。
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啊,文化和文明就像两个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
我们要好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这样才能既传承好文化,又做一个文明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爱和温暖呢。
文明与文化概念异同的理解文明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讨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文明和文化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明和文化在定义、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之处。
首先,文明和文化在定义上有所不同。
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意为“城邦的”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指的是人类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高度发展。
文明强调的是社会的组织和发展程度。
而文化则更强调的是人类的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发展,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表现。
文化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艺术、文学、音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更加综合和包容的概念。
其次,在内涵上,文明和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明更多地涉及社会组织、制度、法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文明的提升表现为社会的制度健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方面。
而文化则更强调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
文化是人类对生活、社会、宇宙的认识和理解,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文化的提升表现为价值观念的提升、思想觉悟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
此外,文明和文化在影响方面也有所不同。
文明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如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它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而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在人的精神和文化领域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多地是在文学、艺术、音乐、传统习俗等方面展开的,它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
综上所述,文明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更多地强调的是社会的组织和发展,文化更多地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文明的提升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文化的提升则关乎一个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
文明和文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是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它们的和谐发展将为人类的和平、和谐、进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简述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区别
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各种知识、信仰、价值观、习俗、艺术和技能等。
它包括了人们所遵循的规范、信仰体系、语言、宗教、道德、符号和象征体系等。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财富,通过教育和社会交往传承给后代。
文明则是指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成就。
它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法律和社会组织等。
文明是一种社会的外在表现,反映了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成就。
文化可以看作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源泉,是社会形态和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
而文明则是对文化的利用和发展,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创造和积累形成的成果。
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注重个体和群体的内在精神追求;而文明注重的则是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和制度上的发展和进步,更关注社会的外在表现。
简而言之,文化是社会群体的内在精神财富,文明是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组织方面的发展成果。
文化和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1、内涵上:文化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
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
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时间上:文
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
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词义上:文化是一个中性词。
文明是褒义词。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就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发扬,缔造,发展的
总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
是群
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内容人类文化内容所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精神图腾等等
这里把非人类的智慧群族的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比较恰当一些。
虽然它们具有人类文化
的共同点,但是一个本质区别是人类的自主价值与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与其他智慧群族的。
2.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文化的概念《迈尔百科辞典》: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裁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亦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物质文化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工具和机器。
通过人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食物、衣服和房屋等精神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包括世界观——哲学思想、科学、艺术、道德、教育、社会的风俗习惯、民族和阶级。
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因此,文化有一个起源、发展和传播的过程。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同时文化的内涵比文明要丰富的多,可见文化的概念要涵盖文明。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
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以及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某些因素形成了文明,可能激励文明,也可能阻碍它的发展。
文明的条件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伦理条件。
心理条件。
地质条件。
地理条件。
种族条件文明的内涵物质文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属性政治文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属性精神文明:人与自身的关系;思维属性3、法律文明《苏美尔法典》巴比伦最早的居民之一是苏美尔人,几年前美国学者发现并破译了苏美尔人原始法令的一小部分,这个法令大约于公元前2400年刻写在1.5平方英尺的泥版上,其中的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法典文字.其内容这有关分析家产的法令.、汉穆拉比法典的发现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
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
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坐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穆拉比。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 ,“文明”的英文是civilization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如下3种意见:其一,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
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在19世纪,英法两国把“文化”与“文明”视为同义词,认为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把文化与文明连在一起,他说:“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
”其二,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
如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的《社会进化》(Social Evolution,1951)和克拉克(G. Clark)的《从野蛮到文明》(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1946)均持这一观点。
在最近几十年里,在英法这两个国家——英国更甚于法国,有以…文化‟取代…文明‟的倾向。
”文明“似乎指一种较高级的,较发达的文化形态,或者较特殊地指城市文化。
”在英法等国,比较喜欢使用“文化”一词,虽然他们也曾经使用“文明”一词。
其三,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在20世纪之前,德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
如德国文化社会学家艾尔夫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认为:“文化与文明的分别,便是文明是…发明‟出来的,而文化是…创造‟出来的。
简述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明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且紧密相关的概念。
它们既有相互联系的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探讨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明和文化的定义。
从字面上看,文明意味着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文化则代表着一个社会群体所共同创造、传承和分享的一套知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文明和文化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然而,文明和文化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文明更加注重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
而文化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和传统习俗,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基础和凝聚力。
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在于,文明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支撑。
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性因素,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社会习俗,从而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没有文化的支持,文明将无法存在和发展。
同时,文明的进步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推动文化的更新和变革。
然而,文明和文化也有一定的区别。
文明更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改进和社会进步的指标,追求高效、便利和先进;而文化更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和意义的寻找,强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培养。
文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而文化更着重于个体和集体的精神认同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文明和文化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文明的发展需要有文化的支持,而文化也会受到文明的影响和推动。
只有在文明和文化相互促进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内容安排。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引言部分旨在引出本文的主题,提供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 概述:简要介绍了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1.概念不同,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
而文明是指经历历史的沉淀,
人们所进步的精神物质的总和。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
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则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4.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明显区别的各种文明,比如华夏文明、西方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文化与文明
文明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ivis”(市民之意)和“Civilitas”(都市之意)。
文明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有文雅之意;其二,有政治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
就一般意义上讲,文明即文化。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首先,从起源上来看,文化与人类产生同步,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为开端,或以金属工具的发明、冶金术、文字和大规模的建筑相结合为起源的标志。
因此,文化与人类一起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而文明从文字诞生开始,至今最多不过六七千年。
其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
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程度。
最后,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功方式、活动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表现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总之,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47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7N o .22024年3月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M a r .2024收稿日期:2024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综论 (21b z x 074)作者简介:周家洪(1965-),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楚国历史与文化研究㊂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7(2):114-118.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周家洪(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 要: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间㊁内容㊁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㊂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㊂从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看,文化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为主,偶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文明只有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没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看,很多甚至绝大多数受众接受文化时并未理解,只是采取从众的行为;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接受㊂从结果看,文化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文明则创造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关键词:文化;文明;区别分类号:G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24)02-0114-05文化和文明是当今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两个词,它们有相同之处,都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因此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如物质文化可以说成物质文明,但有的情况下却不能互换,如原始文化就不能换成原始文明,因此,文化与文明也存在区别㊂截至目前,学界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众说纷纭㊂如林剑认为: 文化是文明的精神灵魂与内核,文明是文化的对象化,是文化外显的载体㊂ [1](P 19)宋斌认为: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文明特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文化倾向于表征人类印迹和种族风格等,而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类满足需要,实现发展所达到的程度㊂ [2](P 315)他们的说法似是而非㊂即便有的著名学者也对文化和文明的区别说得不准确,如易中天认为: 文化与文明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文化表现为方式,文明体现着价值㊂ [3](P 87)钱穆认为: 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㊂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㊂ [4](弁言一)有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林坚认为: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㊂ [5](P 5)他指出了文化比文明早,且文明是进步状态,这是部分正确,但不全面㊂祝西莹㊁徐淑霞认为: 从词义上看,文化是大于文明的概念㊂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成果,不分好坏,只要是人类创造的,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明则仅仅是人类创造的进步成果,不是进步的成果是不能称之为文明的 文明是文化的升华㊂文明以文化为基础,但又高于文化㊂ [6](P 4)他们指出了文化大于文明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升华等,也是部分正确,不全面㊂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㊁系统㊁准确地论述文化和文明的区别,以抛砖引玉㊂本文认为: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第47卷第2期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间㊁内容㊁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㊂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㊂从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看,文化以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为主,偶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文明只有说理㊁宣传㊁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没有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方式方法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看,很多甚至绝大多数受众接受文化时并未理解,只是采取从众的行为;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接受㊂从结果看,文化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文明则创造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一㊁文化和文明产生的时间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一个区别就是产生的时间不同㊂这是文化与文明最显著的区别㊂这个区别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公认㊂根据现有考古成果,人类文化至少产生于280多万年前,最早产生于800多万年前,[7](P63~66)而人类文明则产生于8000年前,两者产生的时间相差很大㊂人类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㊂在人类脱离动物界开始变为人类的时候,文化就产生了㊂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人猿的最初分离是从距今1400万年前的印度腊玛古猿开始,经历了南方古猿(埃及) 直立人 智人 现代人(已接近今天的人类)等几个阶段,最终演变为人类㊂[8](P1)在猿人演变为人类的过程中,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㊂人类进化的原因是劳动,人类文化产生的原因也是劳动㊂劳动促进猿人和人类大脑的发育和脑容量的增加㊂如中国古人类的脑容量从距今65万年至80万年前蓝田人的780毫升增长到距今1.8万年前山顶洞人的1400毫升,逐渐逼近脑容量约1300~1500毫升的现代人脑容量㊂这表明,古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智力稳步增长㊂[9](P33)因此,人类智慧的产生和增加是劳动的结果,这是人类文化产生的前提㊂截止目前,人类能够找到的最早由动物变为人类的证据是800万年前的,这表明人类至少在800万年前就产生了文化,人类的文化史至少有800万年㊂当然,全世界各个文化产生的时间和能够找到的证据都不同㊂如中国文化目前能够找到的证据是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㊂[10](P679~680)因此,截至目前,中国文化产生在200多万年前,中国文化史有200多万年㊂文化产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脑容量缓慢增加,人类智慧随之继续缓慢增长,人类文化也缓慢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文明㊂那么,文化发展到那个阶段,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文明的产生呢截至目前,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准也是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文字的使用㊁城市的初现㊁青铜器的使用㊁宗教性礼仪中心的产生㊁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等方面㊂[9](P48~49)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学术界认为人类文明最多也只有七八千年,远远少于至少800万年的人类文化㊂中国把原始公社(部落联盟)解体和国家的建立㊁发明和使用文字㊁城市初现㊁使用青铜器㊁产生宗教性礼仪中心等作为文明产生的标志,确定夏禹建立夏朝为中国文明的开始㊂其距今只有约5000年历史,远远晚于距今200多万年的中国文化㊂因此,文明是人类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远远后于文化的产生㊂二㊁文化和文明的内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二个区别是内容不同㊂这是文化与文明的根本区别㊂尽管学界还没有公认的文化概念,但文化是人类所做的事,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㊂这就是文化的内容㊂文明的内容则是文化中能够证明其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部分㊂文化是人类当下的活动及其结果㊂人类当下的活动是指在某个同一时间段和地点,当时的发明者用其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教化民众㊁民众接受的活动㊂这里的发明者泛指世界各地从人类形成到现在有某种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㊂发现是指某一事物已经在自然界产生或存在,被发现该事物对人类具有某种作用,这就是发现,如打雷或火山爆发时产生火,某人发现火对人类的巨大作用就是发现㊂发明是指原来没有某物而某个人发明了某物㊂创新是指某个人或某一团队在原有某物基础上进行了革新㊂按照活动目的来看,人类林林总总的活动归纳起来就是生存和发展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发明者及其信奉者把发明者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教给民众,民众接受后形成新事物,这就是人类当下的活动,是文化㊂一旦民众学会该活动,再进行该活动就㊃511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不叫文化了,而是重复性活动㊂人类当下活动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即某一地方不同时间段的人正在学习该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或者该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被另外一个地方的民众接受时,也属于人类的当下活动㊂人类活动的结果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当下活动的结果,一个是过去活动的结果㊂人类在某一时间段正在进行的活动结果就是当下活动的结果㊂历史总会向前发展,等该时间段结束,这个结果就成为过去活动的结果㊂过去活动结果以物质㊁神话传说㊁风俗习惯㊁文字记载㊁考古发掘等方式保存㊂文明的英文单词是c i v i l i z a t i o n㊂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学人注意了C u l t u r e和c i v i l i z a t i o n的区别,借助汉字文明一词对译英语c i v i l i z a t i o n㊂19世纪末文明一词也逆输入中国,其多半在与 野蛮 半开化 相对的意义上使用㊂汉语 文明 中的 文 和文化中的 文 含义一样,文明中的 明 是昌明㊁明白之意, 文明 意为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尤其是对火的利用)引申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也有将文明视作进步状态,与 野蛮 对应的含义㊂[9](P11)因此,文明的内容是文化内容中能够被证明能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那部分㊂文化内容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只有接受检验才能得到证明㊂文化内容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就是文明㊂文化内容的检验工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㊂自然科学检验的标准较好确定,就是现有科学发展水平,其难点在于如果科学技术水平没发展到那一步就无法检验㊂如托勒密的地心说直到1400余年以后才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检验为假㊂当然,日心说现在也被检验为假㊂人文科学检验的难度主要在标准难以确定㊂有的人文科学内容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如文学中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象等㊂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因为个人学识㊁认知能力㊁境界㊁民族情感㊁家国情怀等因素有时候对是否认同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起很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因此,有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被民众广泛接受以后,却无法证明其是否符合人文社会发展规律㊂不能证明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都是文化,如果能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就是文明㊂三、文化和文明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三个区别就是文化和文明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㊂这个不同是文化与文明非常重要的区别㊂文化教化者以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为主,也有武力(暴力)㊁欺诈和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而文明则只有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文化中的 文 作为化的手段时,其字义就是与武(武力㊁暴力等)相对立的 温和 之意,[11](P702)此时 文 的涵义就是文化教化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教化民众㊂文化传播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在没有被理解和接受之前不可能产生很强大的力量,更不可能借助政府㊁军队㊁法律等强制力量迫使大众接受㊂文化是改变人类心灵或灵魂的教化活动,是让大众口服心服的行为,强制一般达不到目的㊂因此,文化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原始社会是以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传播的,尤其在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早期更是如此㊂民众之所以接受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除了内容的实用性㊁新异性外,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温和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㊂这是文化区别于军事㊁政治㊁法律等强制性或带有一定强制性活动的关键㊂但是,当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到私有制阶段后,文化的传播完全靠温和的手段就不一定行得通,人们于是就逐渐地采用不是很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尤其是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及其信奉者居于强势地位甚至是统治地位时,文化传播就逐渐出现强制㊁粗暴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或者欺诈㊁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然,绝大多数文化的传播还是以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的㊂因此,文化传播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很复杂㊂当文明中的 文 作为明的手段时,其字义也是与武(武力㊁暴力等)相对立的 温和 之意㊂此时文 的涵义就是文明教化者用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教化民众㊂文明作为文化中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其教化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只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排除武力(暴力)㊁欺诈㊁诱骗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文明一般在文化的实用性㊁新异性基础上靠真理性吸引民众,采用大众乐于接受的宣讲㊁著书立说㊁艺术作品熏陶感染等温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对民众进行春风化雨㊁雨露滋润般的教化,让大众逐渐了解理解,最终口服心服㊂大众理解了,思想改变了,觉悟提高了,才会自愿或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㊂因此,文明要排除诸如战争㊁黑恶势力和其他㊃611㊃第47卷第2期周家洪: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武力或暴力等带有强制性或一定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排除诸如政府权力或行政权力㊁法律法规㊁权威人物的命令等强制性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㊂文明温和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也隐含了其不能采用欺诈和诱惑等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教化或传播之意,因此,文明要排除欺诈㊁过度的功名利禄引诱㊁色诱以及潜规则等手段和方式方法㊂当然,教化者在保障受众生命㊁自由㊁人格尊严等前提下,通过设置一定的功名利禄条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尤其是信奉者从事传播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也可以算作文明传播正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如汉武帝在西汉中央政府设置儒家五经博士以便让当时信奉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广儒家思想㊂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对传播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作用极大,如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与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以及后世帝王采用科举制等各种适当的功名利禄措施就是分不开的㊂四㊁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四个区别就是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不同㊂这是文化和文明不易为人们认识到的区别㊂本文的受众是指包括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的弟子㊁门徒或学生等在内的所有接受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㊂发现者㊁发明者或创新者及其信奉者传播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一定要得到某一时间段和范围内受众的接受才能使其发现㊁发明或创新发挥作用,达到传播的目的,实现传播的价值㊂因此,受众的接受是文化和文明活动的另一方面,和文化㊁文明的传播结合成完整的教化活动㊂受众接受文化时主观状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同,受众接受文明时的主观状态则是自觉自愿的㊂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来看,文化的受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状态不同㊂在原始社会,只有极少数受众是理解后接受,绝大多数受众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㊂一定范围内文化受众由于知识㊁智慧水平低,不一定能够理解㊁明白发明者的发现㊁发明或创新,这时受众就只好被动接受㊂这种情况在人类进入文明前的漫长时间里是普遍现象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理解后接受的受众人数增加,但仍旧是少数;私有制和专制主义逐渐形成后,一定范围内众多的一般受众没有权利㊁没有渠道和胆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不被采纳,因此,大多数受众仍旧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㊂从近代到现代,由于教育的普及,人类智慧显著的提高,绝大多数个体的知识㊁智慧水平较高,受众接受文化时能够理解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人显著增加,一定范围内的受众在理解后主动接受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教育普及程度高㊁范围广的国家等甚至超过半数㊂从现代到当代教育更加普及,绝大多数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一定范围内的受众接受文化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某一发现㊁发明或创新的受众更多,超过半数的也多,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绝大多数㊂因此,受众接受文化时的心态趋势是在无知和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的逐渐减少,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的逐渐增加㊂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自愿接受的㊂人类接受教化的结果有被动接受和主动接受两种情形㊂文明的接受则属于后一种情况㊂人类历史上很多接受都是被迫的,如战败者接受投降就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实力不济之后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㊂文明则不然,文明一定要受众自愿甚至心甘情愿地接受㊂接受文明的受众希望教化者或者传播者尊重自己,不希望教化者或者传播者把自己不了解㊁不喜欢的任何东西强加给自己㊂因此,文明受众的接受不是被军事等武力或黑社会等暴力强制接受,不是被政府部门或行政权力等强迫执行,不是被法律判决强制执行,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无可奈何地接受,没有被他人威胁,不被过度的功名利禄驱使或引诱,不是被色情引诱,没有被欺诈,没有被套路,没有被潜规则等,而是在人身安全和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格尊严与传播者平等㊁自愿甚至心甘情愿地接受㊂五㊁文化和文明的结果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第五个区别就是文化和文明的结果不同,文化的结果是促成人类的各种事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路径;文明的结果则是创造了人类的各种成果,促进了人类社会直接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受众接受发现㊁发明或创新后就会形成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新事物,以及群体思想观念㊁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指明了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生存和发展路径,客观上推动了该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社会的发展㊂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结果会不断推动世界各地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及其群体思想观念㊁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以及生存和发展路径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客观上不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螺旋式发展进步㊂这种教化㊃711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或传播)和接受活动不断出现,永不停止,客观上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发展进步㊂当然,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范围内及其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既有先后之分,也有地域之别,其中可能还有反复和曲折,但最终都会在整体上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螺旋式的发展进步㊂这是文化的结果,是人类创新能力的最主要表现之一㊂正是有了这种结果,人类才不断创造出各种新事物,延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路径㊂由于文明是文化中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自然规律的部分,因此,文明的结果就是文化中符合一定时间段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的那部分,是人类各种成就,促进了人类社会直接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㊂以上从产生的时间㊁内容㊁传播者的手段和方式方法㊁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和结果等方面论述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文明都是文化中优秀的部分㊂文明既能避免文化中的战争这种方式带给人类的巨大伤害㊁损失和倒退,又能避免文化中的科技越来越有可能带给人类的不可预知和无法掌控的巨大风险㊂当然,文明也存在无法及时强有力地制止人类各种罪恶和暴行之弊,因而其屡屡败于野蛮之手,对此则需要认真加以改进㊂参考文献:[1]林剑.文化与文明之辨[J].学术研究,2012(3).[2]宋斌.文化与文明概念辨义[J].法制与社会,2009(2).[3]王旭.因理而教为礼而学以成果为导向的礼仪教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0.[4]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林坚.文化与文明:界定㊁联系㊁区别[J].文化学刊,2014(5).[6]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7]吴新智.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J].自然杂志,2010(2).[8]冯辉.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9]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王巍.中国考古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责任编辑韩玺吾 E-m a i l:s h e k e b a n@163.c o m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e a n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Z h o u J i a h o n g(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N e w M e d i a,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z h o u H u b e i434023)A b s t r a c t:T h e r e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c u l t u r e s 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i n t e r m s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t i m e,c o n t e n t,m e t h o d s a n dm e t h o d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b y e d u c a t o r s,s u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e o f a u d i e n c e a c c e p t a n c e,a n d r e s u l t s.I n t e r m s o f t h e t i m e o f i t s c r e a t i o n,c u l t u r ew a s p r o d u c e dm u c h e a r l i e r t h a n c i v i l i z a t i o n.F r o m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o f c o n t e n t,c u l t u r e i s a l l t h a t h u m a n b e i n g s d o,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s t h e p a r t o f c u l t u r e t h a t h u m a n b e i n g s c a n p r o v e t o b e t h e t r u t h o r c o n f o r mt o t h e l a w s o f n a t u r e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s o c i e t y.F r o mt h e p o i n t o f v i e wo f t h ew a y s a n dm e a n s o f 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 b y t h e i n d o c t r i n a t o r s,c u l t u r e i s d o m i n a t e d b y m i l dm e t h o d s s u c h a s r e a s o n i n g, p r o p a g a n d a,a n d i n f e c t i o n b y w o r k s o f a r t,a n d o c c a s i o n a l l y t h e r e a r em e t h o d s a n dm e t h o d s s u c h a s v i o l e n c e,f r a u d, a n dd e c e p t i o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n l y u s e s g e n t l em e t h o d s s u c ha s r e a s o n i n g,p r o p a g a n d a,a n d i n f e c t i o no fw o r k s o f a r t,a n d t h e r e a r en o m e t h o d s a n d m e t h o d s s u c ha sv i o l e n c e,f r a u d,a n dd e c e p t i o n.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s t a t e o f t h ea u d i e n c ew h e n i t i s a c c e p t e d,m a n y,o r e v e nt h ev a s tm a j o r i t y o f t h ea u d i e n c e,d o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w h e n t h e y a c c e p t i t,b u t c o n f o r mt o t h eh e r d sb e h a v i o r,a n dw h e nt h ea u d i e n c ea c c e p t s 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t i s c o n s c i o u s l y a n d v o l u n t a r i l y a c c e p t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r o mt h e b e g i n n i n g.J u d g i n g f r o m t h e r e s u l t s,c u l t u r e p r o d u c e sa l lk i n d so ft h i n g s i nh u m a ns o c i e t y,p r o m o t e st h ef o r w a r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o c i e t y,a n d f o r m s t h e p a t ho f h u m a n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 p r o d u c e s a l l k i n d s o f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 h u m a n s o c i e t y,p r o m o t e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h u m a n s o c i e t y,a n d f o r m s t h e c o r r e c t p a t h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u m a n s o c i e t y.K e y w o r d s:c u l t u r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d i s t i n c t i o n㊃811㊃。
文化与文明的比较
一:文化的理解
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出现了文化在文化学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我认为文化的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文化是以各种各样民族的、区域的、世界的文化形体出现的,是自然地文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形式,它反映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打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从狭义上,文化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文化最一般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体质、力量尺度方面及其成果。
简而言之,文化即人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的那一方面。
二:文化的本质及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文化的本质与人的发展做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
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所创造的物质和精
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合。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一类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具体来说,精神文化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社会心理指人们在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成俗的习惯行为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一定的行为文化是一定的精神文化,尤其是观念文化在人们在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反映。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以及组织形式在内。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活动要求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否则,社会就会陷于无序。
制度文化是解决与规范协调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调适性,因此,制度文化又称为调适文化。
一:文明的理解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
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
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
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文明是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精神。
文明是靠大家的,它是一种团体提现的一种状态;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
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
表现出来的状态。
二:文明的本质
野蛮与文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概念。
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后,一直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
从野蛮到文明是人类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消除愚昧,提高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不平等到平等的人类持续发展的状态。
从动物向文明人的进化是无止尽的。
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
就文明的内容来说,文明精神开始于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对立;文明,就是使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相对立的一系列权利界定和义务规定。
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这是文明的结果,剥削的出现又说明了文明程度不充分,消灭剥削有待于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就文明的标准来说,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质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状态平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平等。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明指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的总和(名词)或程度(形容词)野蛮指破坏文明的行为(名词)或程度(形容词) 比如,一个社会保括各种形式体力脑力劳动者管理人员等等)都在以各种形式按照社会分工创造财富,符合文明社会要求的都是文明行为。
而杀人,抢劫等严重破坏了创造财富,可称野蛮行为。
人类古代由原始到文明发展过程非常相似,都是大量农业技术生存,建立固定居所,有社会分工,财产分配由有序社会管理而不是武力、出现文字帮助交流超越时间空间,使得技术发展有保障,社会没有杀人抢劫行为也完全可以生存等待等等。
进入这个时代就可成为文明社会。
英文文明一词(civilization)由拉丁文定居而来,中文“文明”也指有秩序社会管理,都和上述定义不矛盾。
古希腊对附近抢劫文明地区的民族称作babarion,和古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称没定居、经常抢劫民族为蛮族。
在现在中文通称野蛮行为,符合上述定义。
雅斯贝尔定义古代文明四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
这些显然是外部特征的定义,且不完全。
如:印加文明没有文字,玛雅文明没有青铜器,印度非雅利安史前文明没有城市。
这些外部特质,都是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
文化与文明的比较
姓名:杨兆杰
班级:建筑071
学号:200722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