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公共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8
[键入文字]公共管理部分董裔单"P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伦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的新策輅,公共部门的角色巷涵舉"P公共管理导丨它,公共管理者,公共组织,公共领导,公共财政,危机管理曰通単13电子化政府、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战輅管5里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梳理:★★★:公共管理的定义、特征;公私部门管理区别与联系;新公共管理的含义与特征;公共管理研宄的P/B途径;公共管理发展的学科发展与时代背景;公共管理学科特质;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考题列举:公共管理(2005);公私部门区别(2006);新公共管理(2006);复习指导: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公私部门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重点梳理:★★: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的技能;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一般管理着的角色、面向未来、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考题列举:公共管理者(2010);领导者THC技能(2009);明茨伯格管理者十大角色(201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的素质(2005)复习指导: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公共管理者的含义与技能;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角色重点梳理:★★:公共部门意涵;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治理工具及其选择;政府失灵原因与表现;矫正双失灵的策略;市场失灵的含义与表现考题列举:政府失灵原因与类型(2005);政府失灵(2006);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2005、2010);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政府治理工具及其选择(2006、2009等年份);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矫正策略(2011);复习指导:公共部门的含义与特征;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治理工具相关问题;政府失灵原因与表现;矫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策略,及各策略的意涵;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重点梳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过程;战略规划的过程;战略管理优缺点与矫正考题列举: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200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2007);SWOT分析名词(2007);复习指导:战略管理的含义、特征与原因;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规划含义及过程;战略管理正面与负面效果及治理策略。
第二章:政府改革与治理十五、论述治理理论研究途径(2012论述)由于分析角度和对象的不同,学者们对智力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定义上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治理理论主要有三种途径: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
1)新公共管理是罪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总结。
随着西方国家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科层制难以适应迅速变化,不稳定的社会环境,甚至日益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行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了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
2)“善治”:合法、效率、负责、透明、开放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根本要求。
2、“公民社会”途径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部门(或称第三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穿凿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的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
公民社会的自治组织网络是一种“没有政府的统治”,是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由个人组成的多元且自主的领域。
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通过不受国家支配的公民团体或民间组织,社会的各个部分完全可以自我建设、自我协调、自我联系、自我整合和自我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制度化的,不需要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也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通过公共讨论和公共对话,自主地治理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
这既是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参与的途径,也是制衡政治权力、防止国家威胁的机制。
“自组织的网络”主要从公民社会部门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将治理看成是横向联合联合的“公民参与网络”,是一种“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3、合作网络的途径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
“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
公共管理学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创新:1、主体方面,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主体;2、内容方面:由缺乏竞争和监督,缺乏绩效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到有效监督、绩效管理,机构精简和高效率。
3、手段方面:由单一行政手段到行政、市场、法律、经济多手段;4、对象方面:由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对象,内部管理到不断产生的新管理对象加传统管理对象和外部管理。
P、B、途径的区别:(1)B途径的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P途径则依循公共行政学院的传统;(2)B途径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P途径则特别重视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B途径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P途径则想要摆脱公共行政,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4)B途径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P途径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5)B途径主张采用量化分析,P途径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
2、非营利性、3、合法性。
4、组织性。
5、服务性。
主要表现在把客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少考虑,甚至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和企业相比:目的、运作基础、性质、物质基础、限制因素、对人的要求、评估的标准不同。
2、和行政管理相比:主体、对象和范围、方法和手段、理念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产生时间和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危机、效率危机,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