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本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一节日本(首都:东京)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属大洲):东半球,北半球,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纬度位置:23.5O N—45O N,属北温带。
(3)海陆位置: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2、组成:由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3、日本海岸线特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4、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地形:(1)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2)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3)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
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6、气候类型: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7、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
8、日本经济特点:加工贸易9、工业发展的特点?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以“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模式10、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答:①日本地域狭小,②矿产资源贫乏(但森林、水力资源丰富),③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
11、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地域狭小,②资源贫乏,③国内市场有限。
12、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①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②劳动力素质高;③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13、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①问题:土地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污染、土地供应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发展速度放缓。
②对策: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4(1)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2)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1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①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新课学习㈠东亚岛国1、学生看课本、地图,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2、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㈡多山的地形1、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最高的山峰是(),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点拨: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2、分组讨论: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3、分组讨论: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4、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点拨: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