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综合平台系统建设方案共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44
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思路一、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
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中国”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监管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整合各部门的数据信息,推进数智治理创新,重构数字政府底座,提高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建立统一的城运系统整体推进改革,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二、建设目标晨华一网统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建立统一的城运系统整体推进改革,强调基础设施的统一性、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提高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在线实时数据和算法,帮助城市管理者精准发现问题、综合研判形势、提前预防风险,围绕“一件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建设内容郑州晨华一网统管综合信息平台总体设计为十个一平台,主要包含:一网格、一张图、一事件、一门户、一用户、一中台、一张网、一朵云、一张屏、一中心等。
1、一网格治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
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
2、一张图共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把全区人、物、事、地、机构等要素承载起来,实现各级各部门业务数据全部数字化,可视化呈现。
同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共用一个地理系统,集约化使用。
3、一事件流转通过整合各类事件来源,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智慧管网综合平台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满足这种需求,智慧管网综合平台的建设方案正在逐步完善。
该方案将大大提高管网运营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能源供需的有效匹配,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一、方案的意义智慧管网综合平台建设方案将为能源行业各个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该方案可以提高管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二、方案的内容智慧管网综合平台建设方案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大数据技术,在全面收集能源消耗数据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另外,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能源并网、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连接,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
三、建设方案的实施步骤该方案的实施步骤分以下七个步骤。
1. 系统规划:建立智慧管网综合平台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和技术架构,并确定平台的发展方向。
2. 系统设计:根据实现业务目标,确定软件开发接口、数据需求、硬件选型等信息。
3. 数据采集:获得包括全国能源消耗数据、能源市场交易数据、管网生产数据等在内的所有有价值的数据。
4. 数据处理: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在管理和决策中得以应用。
5. 平台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和数据处理的结果,开发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管网综合平台。
6. 平台测试:对智慧管网综合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7. 平台应用:将智慧管网综合平台应用到管网的监督管理、资源规划等各方面中,提高管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能源供需匹配的实现。
四、建设方案的预期效果智慧管网综合平台建设方案的预期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管网运营,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成本。
2. 实现能源供需的有效匹配,为国家提供更好的能源服务,并推动社会发展。
3. 在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能源上下游各环节的连接和协调,形成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
网络管理平台集成方法及搭建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管理的任务也变得日益繁重。
为了高效地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网络管理平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旨在介绍网络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及搭建方案,以帮助企业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网络管理平台集成方法1.需求分析在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目标。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公司规模,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定制化的需求分析,以确保管理平台能够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
2.选择合适的管理平台软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管理平台软件。
可以根据功能、性能、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适合的平台软件。
3.基础设施准备在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基础设施。
包括网络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选购和配置。
同时,也需要进行网络拓扑规划和安全策略的设置,以确保管理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4.集成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将企业已有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集成到管理平台中,以实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的SNMP协议、API接口等方式,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采集和报警功能。
对于应用系统的集成,则可以通过日志和事件的采集,实现对系统性能和安全的监控。
5.数据分析与展示通过网络管理平台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以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可以通过数据报表、图表、仪表盘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帮助管理员进行问题定位和性能优化。
二、网络管理平台搭建方案1.硬件设备选择在搭建网络管理平台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
首先,服务器的选择要考虑到对于大规模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支持能力。
其次,数据库服务器要具备高可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运行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来支撑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网络系统管理平台方案第一章网络与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3)1.1总体需求 (3)1.2功能需求 (3)1.3建设目标 (4)第二章、网络与系统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 (5)2.1网络管理 (5)2.1.1自动拓扑发现 (5)2.1.2配置管理 (6)2.1.2.1设备面板管理 (6)2.1.2.2网络IP地址与MAC地址 (7)2.1.2.3链路信息 (7)2.1.2.4配置工具 (7)2.1.3故障管理 (8)2.1.3.1故障管理策略 (8)2.1.3.2故障管理功能 (10)2.1.3.3事件报警管理 (11)2.1.4性能管理 (12)2.1.4.1性能公式自定义 (13)2.1.4.2性能记录 (14)2.1.4.3性能阈值 (14)2.1.5报表生成功能 (15)2.1.6系统权限管理 (16)2.1.7客户及资源管理 (16)2.2系统及应用的管理 (17)2.2.1主机服务器管理 (17)2.2.1.1主机、服务器的基础管理 (17)2.2.1.2主机、服务器性能的管理 (18)2.2.1.3主机、服务器进程的管理 (19)2.2.1.4主机程序组的监控 (19)2.3面向服务的管理 (19)2.4面向应用的流量分析 (21)2.5RMON有效的远程监控 (21)2.6日志分析 (22)2.7友好易定制的用户界面和平台展现 (22)2.8集中的门户管理 (24)2.9安全和可靠性 (24)3.10实施规划 (25)3.10.1项目阶段划分 (25)3.10.2实施进度安排 (26)3.10.3对服务的表态 (26)3.10.4项目组织结构 (27)第一章网络与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1.1总体需求网络系统的特点反映出它对网络与系统运行管理的总体需求如下:一、能够满足信息建设未来三到五年的网络发展的需求二、具有管理大型、多节点网络的能力,适应多厂商平台设备、多操作系统的混杂环境三、网络管理信息不占用过多的网络宽带四、系统本身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五、中文界面易于使用,同时提供GUI和Web中文界面六、支持对所需管理项目的定制七、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便于网管功能的扩展八、本身具有健壮的安全可靠性1.2功能需求结合贵公司网络系统的特点反映出它对网管的功能需求如下:一、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包括网络拓扑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性能管理。
综合平台建设方案第1篇综合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和机构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业务处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本方案将结合现有技术和市场需求,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 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
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合法合规运营。
三、项目内容1. 平台架构设计本项目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各层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数据交互,确保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
2. 业务流程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梳理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业务申请与审批流程;(2)业务执行与跟踪流程;(3)业务反馈与评价流程;(4)业务分析与决策流程。
3. 数据资源整合对企业内外部数据进行梳理和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内部数据:包括企业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2)外部数据:包括行业数据、市场数据、政策法规数据等;(3)第三方数据:如社交媒体数据、地图数据等。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企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供以下决策支持:(1)业务趋势预测;(2)客户画像分析;(3)风险预警分析;(4)资源配置优化;(5)市场营销策略。
5. 系统安全与合规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满足以下要求:(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稳定性;(3)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4)定期进行系统审计和风险评估,确保系统合规运营。
四、实施步骤1. 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预算,成立项目组,进行项目立项。
密级文档编号:项目代号:Alphachn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2018年10月目录1 概述 (5)2 体系架构 (8)2.1 安全运行中心的建设目标 (8)2.2 安全运行中心建设的体系架构 (10)2.2.1 全国soc —省级soc二级架构 (10)2.2.2基丁层次模型的体系结构 (11)3 功能模块 (15)3.1 SOC核心系统 (15)3.1.1 接口层 (15)3.1.1.1 企业数据收集 (15)3.1.1.2 安全数据收集 (15)3.1.1.3 配置中心 (15)3.1.1.4 响应中心 (16)3.1.2数据分析层 (16)3.1.2.1 资产管理 (16)3.1.2.2 漏洞分析 (16)3.1.2.3 威胁分析 (16)3.1.2.4 风险分析 (17)3.1.2.5 安全信息库 (17)3.1.2.6 任务调度 (18)3.1.3应用层 (18)3.1.3.1 角色和用户管理 (18)3.1.3.2 风险管理 (19)3.1.3.3 分析查询 (23)3.1.3.4 系统维护 (23)3.1.3.5 安全设备管理 (24)3.2 SOC外部功能模块 (25)3.2.1 人员组织管理 (25)3.2.2 企业资产管理 (25)3.2.3脆弱性管理 (26)3.2.4事件和日志管理 (26)3.2.5配置收集 (27)3.2.6安全产品接口 (27)3.2.7安全知识系统 (27)3.2.8工单系统 (28)3.2.9 响应工具及API (31)4 实施方案 (32)4.1 WEB界面定制方案 (32)4.1.1 仪表板组件 (32)4.1.2资产信息管理组件 (33)4.1.3 异常流量监控组件 (33)4.1.4安全事件监控管理组件 (34)4.1.5脆弱性管理组件 (34)4.1.6安全策略管理组件 (34)4.1.7安全预警组件 (34)4.1.8安全响应管理组件 (35)4.1.9 网络安全信息 (35)4.2 二级结构实施方案 (35)4.3 部署方案 (36)4.3.1 全国中心部署方案 (36)4.3.2江苏省中心部署方案 (36)4.3.3 安全数据采集方案 (37)4.4 其他 (38)4.4.1 安全评价 (38)4.4.2配置收集和审计方案 (39)4.4.3 扫描器解决方案 (40)5 优势概述 (42)附录一:事件管理支持产品一览 (43)1概述随着的网络规模庞大、系统复杂,其中的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器、工作站、业务系统、支撑系统都存在着超常的复杂性、多样性。
城市综合管线管网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背景 (1)1.1我国城市管线管理现状 (1)1.2XXX市市管线管理现状 (1)2需求分析 (1)2.1目标用户 (1)2.1.1决策层与应急防灾部门 (2)2.1.2地下管线建设、维护管理部门 (2)2.1.3城市管线工程规划与市政设计部门 (2)2.1.4各管线权属部门 (2)2.1.5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部门 (2)2.1.6城市建设部门和广大公众 (2)2.2功能需求 (2)2.2.1管线业务管理功能需求 (3)2.2.2管线应用服务功能需求 (3)2.2.3管线数据处理功能需求 (3)2.2.4应急辅助决策功能需求 (3)2.2.5管线监控预警功能需求 (3)2.2.6海量数据管理功能需求 (4)2.2.7权限访问控制功能需求 (4)2.2.8平台应用服务功能需求 (4)2.2.9数据安全应用功能需求 (4)2.3数据需求 (4)2.3.1基础数据 (4)2.3.2管网数据 (4)2.3.3三维管网数据 (4)2.3.4SCADA数据 (4)2.3.5元数据 (4)2.3.6系统运维数据 (4)2.4性能指标需求 (4)2.4.1性能指标 (5)2.4.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2.4.3伸缩性 (5)2.4.4可靠性 (5)2.4.5可管理性 (5)2.4.6开放性 (5)3项目建设可行性 (5)3.1技术可行性 (5)3.2管理可行性 (5)3.3应用可行性 (5)3.4安全可行性 (5)4总体设计方案 (5)4.1指导思想 (5)4.2建设原则 (5)4.3建设目标 (5)4.4应用模式 (5)4.5建设内容 (6)4.6总体架构 (7)4.7业务流程 (7)4.8内外部接口 (10)5管网数据管理服务分系统 (10)5.1系统架构 (10)5.2系统组成 (11)5.3系统功能 (11)5.4性能指标 (14)5.5内外部接口 (15)5.6数据流程 (16)5.7管线业务管理子系统 (16)5.7.1概述 (16)5.7.2组成 (16)5.7.3性能 (17)5.7.4功能 (17)5.8管线应用服务子系统 (20)5.8.1概述 (20)5.8.2组成 (21)5.8.3性能 (21)5.8.4功能 (22)5.9管线数据处理子系统 (54)5.9.1概述 (55)5.9.2组成 (55)5.9.3性能 (55)5.9.4功能 (55)6管网信息监控分系统 (74)6.1分系统架构 (74)6.2分系统组成 (76)6.3分系统功能 (77)6.4性能指标 (77)6.5内外部接口 (77)6.5.1内部接口 (78)6.5.2外部接口 (78)6.6数据流程 (80)6.7信息采集与发送子系统 (80)6.7.2组成 (81)6.7.3性能 (81)6.7.4功能 (81)6.8信息实时展示子系统 (95)6.8.1概述 (95)6.8.2组成 (95)6.8.3性能 (96)6.8.4功能 (96)6.9预警智能分析子系统 (100)6.9.1概述 (100)6.9.2组成 (100)6.9.3性能 (101)6.9.4功能 (101)6.10事故应急处置子系统 (102)6.10.1概述 (102)6.10.2组成 (102)6.10.3性能 (102)6.10.4功能 (103)6.11系统管理子系统 (104)6.11.1概述 (104)6.11.2组成 (104)6.11.3性能 (105)6.11.4功能 (105)7云平台分系统 (108)7.1系统架构 (108)7.2系统组成 (108)7.3系统功能 (109)7.3.2数据管理功能 (109)7.3.3报警网关功能 (109)7.3.4分布式流程管理 (109)7.3.5GIS基础服务 (109)7.3.6访问控制 (109)7.4性能指标 (109)7.5内外部接口 (109)7.6数据流程 (113)7.7接入网关子系统 (114)7.7.1概述 (115)7.7.2架构及组成 (115)7.7.3性能 (118)7.7.4系统功能 (118)7.8数据管理子系统 (118)7.8.1概述 (119)7.8.2架构及组成 (119)7.8.3性能 (120)7.8.4系统功能 (120)7.9报警网关子系统 (120)7.9.1概述 (121)7.9.2架构及组成 (121)7.9.3性能 (125)7.9.4系统功能 (125)7.10分布式流程管理子系统 (126)7.10.1概述 (126)7.10.2架构及组成 (126)7.10.3性能 (128)7.11GIS基础服务子系统 (128)7.11.1概述 (129)7.11.2架构及组成 (129)7.11.3性能 (130)7.11.4系统功能 (130)7.12访问控制子系统 (132)7.12.1概述 (133)7.12.2架构及组成 (133)7.12.3性能 (138)7.12.4系统功能 (138)7.13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138)7.13.1分布式文件系统 (139)7.13.2分布式数据库 (140)7.13.3关系数据库 (142)7.13.4实时数据库 (143)7.13.5MongoDB集群 (144)7.14硬件资源部署方案 (144)7.14.1存储资源部署 (145)7.14.2计算资源部署 (147)7.14.3虚拟化建设方案 (147)7.14.4网络建设 (157)8软硬件配套表 (159)9实施进度 (167)9.1建设步骤 (167)9.2项目进度计划 (167)9.2.1项目建设期 (167)9.2.2实施进度计划 (167)表目录表4-1 智慧管网信息化建设内容 (6)表5-1 管网站点属性表单 (74)表5-2 附属设备设施表单 (74)表7-1云平台内部接口列表 (110)表7-2云平台外部接口关系表 (112)1项目背景1.1我国城市管线管理现状1.2XXX市市管线管理现状2需求分析2.1目标用户图2-1需求分析2.1.1决策层与应急防灾部门2.1.2地下管线建设、维护管理部门2.1.3城市管线工程规划与市政设计部门2.1.4各管线权属部门2.1.5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部门2.1.6城市建设部门和广大公众2.2功能需求2.2.1管线业务管理功能需求2.2.1.1计划管理功能需求2.2.1.2报建管理功能需求2.2.1.3政务审批功能需求2.2.1.4施工监理功能需求2.2.1.5竣工验收功能需求2.2.1.6沉降监测功能需求2.2.1.7日志管理功能需求2.2.2管线应用服务功能需求2.2.2.1空间分析功能需求2.2.2.2管线三维展示功能需求2.2.2.3二三维联动功能需求2.2.2.4空间信息发布功能需求2.2.2.5三维信息查询统计功能需求2.2.2.6门户网站服务功能需求2.2.3管线数据处理功能需求2.2.3.1数据入库功能需求2.2.3.2数据质检功能需求2.2.3.3编辑制图功能需求2.2.3.4数据更新功能需求2.2.3.5资源管理功能需求2.2.3.6设备管理功能需求2.2.4应急辅助决策功能需求2.2.4.1事故态势分析功能需求2.2.4.2抢修应急预案功能需求2.2.4.3事故信息发布功能需求2.2.4.4事故损失评估功能需求2.2.5管线监控预警功能需求2.2.5.1信息采集与发送功能需求2.2.5.2预警智能分析功能需求2.2.5.3信息实时展示功能需求2.2.5.4系统管理功能需求2.2.6海量数据管理功能需求2.2.6.1海量数据接入功能需求2.2.6.2数据管理功能需求2.2.7权限访问控制功能需求2.2.7.1角色授权管理功能需求2.2.7.2身份认证授权功能需求2.2.8平台应用服务功能需求2.2.8.1并行计算服务功能需求2.2.8.2GIS基础服务功能需求2.2.8.3流程调度服务功能需求2.2.8.4报警网关服务功能需求2.2.8.5平台一体化管理功能需求2.2.9数据安全应用功能需求2.2.9.1终端安全防护功能需求2.2.9.2网络安全通信功能需求2.2.9.3数据安全服务功能需求2.3数据需求2.3.1基础数据2.3.2管网数据2.3.3三维管网数据2.3.4SCADA数据2.3.5元数据2.3.6系统运维数据2.4性能指标需求2.4.1性能指标2.4.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4.3伸缩性2.4.4可靠性2.4.5可管理性2.4.6开放性3项目建设可行性3.1技术可行性3.2管理可行性3.3应用可行性3.4安全可行性4总体设计方案4.1指导思想4.2建设原则4.3建设目标4.4应用模式图4-1XXX市智慧管网应用模式4.5建设内容表4-1 智慧管网信息化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建设子项成果形式云平台分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利旧)城市云平台管网云平台虚拟化建设数据管理子系统建设分布式流程管理子系统建设GIS基础服务建设访问控制子系统建设接入网关子系统建设报警网关子系统建设管网业务应用分系统建设业务管理子系统管网应用平台数据处理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 管网信息监控分系统建设信息采集发送子系统建设 管网监控平台信息实时展示子系统建设预警智能分析子系统建设 事故应急处置子系统建设 系统管理子系统建设4.6 总体架构通信卫星移动、2G/3GRFIDM2M 终端压力变送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关遥感/导航卫星无人机PC 机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变送器有线网络数据采集传输基础设施平台服务虚拟化存储资源池计算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访问控制数据管理GIS 服务流程管理接入网关报警网关云平台管网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管网信息监控系统采集发送实时展示预警分析应急处置系统管理数据处理业务管理应用服务图4-2 XXX 市智慧管网系统架构4.7 业务流程社会公众市政管理公安、应急管线办档案馆权属单位相关局委市建委权属单位YN调整位置同意同意更新制定计划方案批复施工监理报建规划资料存档确定参数方案比选共享推送竣工验收数据检查会签竣工数据中心核对位置施工审批设备设施监控应急指挥查询、浏览政务流程信息查询、浏览公开信息图4-3业务流程图普查(原始库)权属单位(临时库)管线办(现状库)档案馆(档案库)数据整理分析完整性检查逻辑检查属性检查原始底图入库质检数据编辑内业质检临时成果数据数据质检数据更新数据编辑制图专业管线图综合管线图档案存档否入库转换退改属性对照、图层对照提交成果退改退改图4-4数据处理流程图云平台管网信息监控分系统产权单位管线办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库信息实时展示子系统信息采集与发送子系统阈值故障告警阈值故障告警预警智能分析子系统用户点击选择监控点用户点击选择监控点用户点击选择趋势显示用户点击选择趋势显示事故应急处置子系统告警信息信息展示信息展示趋势信息显示趋势信息显示用户点击统计分析功能用户点击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统计分析结果输出事故信息发布事故信息发布图4-5管网信息监控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图4.8内外部接口图4-6XXX市管网云内外部接口5管网数据管理服务分系统5.1系统架构管线MDB数据库图4-7 系统架构图5.2系统组成管线MDB数据库图4-8 系统组成图5.3系统功能1.管线业务管理子系统(1)计划管理:系统提供输入年度管线建设计划录入,计划拆分、资源分配、计划监控、计划查询、计划管理、计划导出、方案生成等功能,实现了权属单位从计划的创建到生成计划方案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