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花卉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30 MB
- 文档页数:51
花卉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教学内容以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特点及技术技能需求为依据,设置花卉识别、花卉生产、花卉养护、花卉应用和花卉经营5大模块,花卉繁殖技术、花卉栽培新技术等11个项目,花卉杆插繁殖技术、花卉花期调控技术等5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高职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特点及其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和德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具备从事园林花卉及苗木生产与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1、一、二年生花卉。
1年生花卉一般在春季无霜冻后播种,于夏秋开花结实后死亡(不耐寒,多是短日性植物),如千日红、一串红、百日草、鸡冠花、凤仙花、万寿菊、孔雀草等。
2年生花卉在上年秋冬播种,到翌年春夏才开花结实,有一定的耐寒力,但不耐高温,常见的有三色堇、金盏菊、石竹、紫罗兰、桂竹香、虞美人等。
2、球根花卉。
均为多年生草木,有由地下茎或根变态形成的膨大部分,可以度过寒冬或干旱炎热的夏季(呈休眠状态)。
球根花卉种类很多,如水仙、百合、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小苍兰、君子兰、仙客来、朱顶红等。
3、宿根花卉。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通常具较大或呈块状的主根,主根可以数年至数十年不死。
常见的有菊花、非洲菊、文竹、芍药、蜀葵、桔梗、金光菊、萱草、玉簪、鸢尾类等。
4、多浆及仙人掌类花卉。
此类花卉具有早生、喜热等特点,植物体内含水分多,茎或叶特别肥厚。
常见的有玉树、石生花、霸王鞭、芦荟、十二卷、仙人指、令箭荷花、昙花等。
5、室内观叶植物。
指以叶片为主要观赏对象并盆栽供室内装饰的植物,大多喜温暖,较耐荫蔽。
如鸟巢蕨、肾蕨、铁线蕨、南洋杉、印度橡皮树、棕竹、绿萝、马拉巴栗、鹅掌柴等。
6、水生花卉。
包括水生和湿生观赏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1.引言1.1 概述山木香作为一种珍贵的树种,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观赏价值。
然而,山木香的生长速度较慢,因此采用老桩种植技术来培育山木香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山木香树苗的幼苗或侧芽通过嫁接的方式移植到成熟的木本植物上,利用其成熟的根系和庞大的茎干为山木香提供养分和支撑。
这种种植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能够提高山木香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效率,增加树根的吸收面积,提高植株的抗风能力等。
在进行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时,我们需要首先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山木香树苗,并进行必要的修剪和管理工作。
接着,选择合适的木本植物作为砧木,并进行砧木与山木香树苗的嫁接工作。
在嫁接后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修剪和摘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合理施肥等,以促进山木香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无论是在家庭花园中还是商业种植园中,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多健壮的山木香树苗,实现山木香的高效种植和利润回收。
综上所述,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种植方式。
它能够提高山木香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效率,增加树根的吸收面积,使植株更加抗风能力强。
通过合理运用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多健康的山木香树苗,并进一步推动山木香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这一技术的优化方法,以提高其应用的效果和稳定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言部分将概述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我们将介绍山木香这一植物的特点和作用,并说明为什么研究和掌握其种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部分还会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组织,以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详细介绍山木香老桩种植技术的要点。
一、专业评审组林业二、项目名称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三、推荐单位国家林业局四、推荐单位意见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主持的“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项目,针对梅花、山茶和紫薇三种中国特色木本花卉缺乏突破性品种、产业技术落后等问题,依托7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历经20余年系统研发,在种质资源挖掘、基因组学研究及重要性状解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品种培育、繁殖和栽培技术优化、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45个,获国家新品种权16项、国际品种登录29项,转让新品种或生产授权5项,获新产品奖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转让专利2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或行业标准9项;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研究论文,梅全基因组测序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2)上以亮点论文发表,为2003—2015年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Web of Science)。
近三年示范推广11.1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
34亿元。
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4770人次.提升了我国木本花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花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我国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项目在三种特色木本花卉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经审核,材料真实可靠。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五、项目简介梅花、山茶和紫薇是栽培历史悠久、园林应用广泛的中国传统名花.本项目以改良品种、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经过20余年系统研发,在基因组学研究及重要性状解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培育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45个,获新品种权16项,培育的梅花品种占授权梅花品种的87%,转让5项,获国际品种登录29项,获新产品奖15项,新品种在10省区及美、德、法等9国得到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转让2项;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9项;发表论文120篇(SCI 32篇,3篇IF>9).近三年示范推广11。
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张君艳1,黄亚刚2*(1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2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甘肃天水741020)摘要:专业课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德育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本研究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日常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提出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确定每一教学单元具体的思政主题,并提出了思政融入策略,设计了课程思政融入点,概括了该课程的思政总体目标,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铺垫。
关键词: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理论教学是指导生产实践的基础,尽管职业院校普遍将实践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50%以上,但完全没有忽视、取代理论教学的意思。
而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实践性课程理论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存在教师投入和学生产出比严重失衡的问题。
教师越投入,学生越无效。
尤其对于花卉分类、繁殖技术等花卉生产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学脱节严重,60%以上学生对于繁殖、栽培的操作仅凭感觉,没有依据、没有章法,也不钻研理论。
殊不知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生搬硬套的、是没有创新的。
因此,开展课堂翻转改革,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才能成为真正的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1.3学生墨守成规、创新意识薄弱学生习惯于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做,缺乏创新与变通,归根到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技能操作只知怎么做,不知为何那样做;二是缺乏钻研精神,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用心做事。
在校期间的实践与学习和实际生产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距离,在学校学习接手之后,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逐渐适应岗位需求。
因此,继续融入思政教育,融入科学精英典型事迹,将钻研、创新精神根植于内心深处,作为成就自我的基本能力。
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课程编码:101556学分:3.5学分学时:80学时=50+30(1周实习)适应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先修课:森林植物、土壤肥料、气象学、森林生态学等。
并行课:经济林栽培、种苗生产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管护实务等。
后行课: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经营技术、森林经营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概论等。
(二)课程性质林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林业及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部门就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花卉生产与应用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符合专业总体的发展需要,是具有独立体系的课程,课程教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和花卉行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是在专业开发调整的基础上设置的,针对当前林业行业发展现状,以当前企业需求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企业调研,调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学习成果,依次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已确定职业岗位为:卉生产技术岗位;花卉企业管理岗位;花店经营岗位;花卉苗木营销岗位;花卉管理养护岗位等,使学生掌握常见花卉生产与应用技术,包括花卉育苗、露地花卉生产、温室花卉生产、鲜切花生产等职业专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制定生产计划,并加以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价;培养学生与同行合作、交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全力促进学生“花卉园艺师”职业能力养成,教学贯彻以生产任务为引导,以实训项目为模块,以强化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努力更新、补充和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真实生产性的教学设施为保障,开展以做为主、双向互动、实践优先、的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探索。
花卉生产与应用技术标准(DOCX 56页)…核心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花卉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花卉生产与应用》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识别、繁殖、栽培养护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产业化生产栽培和经营管理、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配植、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花卉种植、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获得国家高级花卉园艺工(或园林植物保护工、园林设计员、盆景插花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胜任园林植物繁育、栽培、花艺设计以及中小型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城市园林景观养护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逆向设计课程模式。
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模块。
在实践教学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加强技能培养。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繁殖、栽培养护方法等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园林花卉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300种以上常见的园林花卉,掌握主要花卉繁殖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包括播种和繁殖;掌握花卉的栽培养护,包括修剪整形、盆花养护等;初步掌握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
该门课程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也能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园林企业及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还为学生通过花卉园艺工、盆景插花工和园林植物保护工等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另外通过课程中对方法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和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具体目标与能力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
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灵活适应能力。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习题集绪论一、填空1.花卉栽培形式有和两大类。
2.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有、、、、、、、、、。
3.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世界最大花卉出口国为。
4.我国花卉资源极多,品种纷繁,享有的称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2.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是形成全国中、高档盆花生产中心和全国花卉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等。
3.我国花卉生产是以大规模、百花园式的生产方式占多数。
三、选择题1.花卉生产技术研究的内容是()A.花卉的种类、形态、产地B.花卉的繁殖、习性C.花卉的栽培D.花卉的园林用途2.广义的花卉是指()A.花朵美丽的草本观赏植物B.可用以观叶、观果为主的草本植物C.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木类D.盆景3.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是在()A.欧洲B.澳洲C.北美洲 D.亚洲4.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是()A北京 B 天津 C 沈阳 D 西安5.世界花卉生产的特点包括()A.区域化B.专业化C.大规模化 D.周年化6.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A 专业化B 现代化C 系列化D 周年化四、名词解释广义花卉五、简答题1.简述世界花卉的发展趋势。
2.花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章花卉分类一、填空1.花卉的观赏部位主要有、、、等。
2.常见的一年生花卉播种期在;二年生花卉播种期在。
3.球根花卉按形态不同分为:、、、和。
4.以观花为主的花卉有、、、和。
5.以观果为主的花卉主要有、、、和。
6.夏季开花的花卉主要有、、、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年生花卉的生长周期为1年,二年生花卉的生长周期为两年。
2.宿根花卉有常绿、落叶之分,都是多年生草本花卉。
3.室内观叶植物大多是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并具有一定的耐荫性。
4.菊花、万寿菊、紫罗兰的自然花卉都在秋季。
5.岩生植物的耐旱性较强.6.仙人掌科植物和景天科植物一般都较耐旱和耐低温。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总9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花卉生产技术》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涉及花卉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技术。
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花卉生产管理和花卉应用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艺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专业能力花卉识别的能力;常见花卉繁殖育苗能力;露地花卉、盆栽花卉和鲜切花栽培养护管理能力;在园林中灵活应用花卉的能力。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花卉繁殖方法、生产管理与应用等职业技能,成为园艺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花卉的分类与识别、生态习性、繁育、生产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高级花卉园艺工、绿化工职业资格相关要求,为花卉产业化生产、经营和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按照花卉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具体目标为:1、职业技能目标熟练进行花卉繁殖育苗操作;能进行花卉组织培养快速育苗;熟练进行花卉周年生产种植设计及种植操作;熟练根据花卉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熟练进行花卉定植、间苗、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熟练进行花卉设施栽培管理;熟练进行鲜切花栽培、养护管理、采收、包装、保鲜运输等工作;熟悉花卉租摆业务;掌握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