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临床应用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91.61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娩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4万名妇女因产后出血导致死亡,其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对保障妇女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益母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产后出血的防治中。
益母草具有收缩子宫血管、增强子宫收缩力以及提高凝血功能的作用,因此被认为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对剖宫产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效果尚未有充分研究和报道。
本研究旨在观察剖宫产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保障娩产妇的安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益母草注射液的作用机制、临床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讨论和对临床意义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希望能够为剖宫产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指导,促进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上,采用益母草注射液来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其效果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估。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剖宫产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效用益母草(科名:Lamiaceae)是一种珍贵的药草,名字取自其在治疗妇女疾病和促进子宫健康方面的功效。
益母草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足、消化不良、头痛、眩晕、肝硬化、心绞痛和血癌等疾病。
此外,它还在外用和养生中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活性成分按主要类型可分为有机酸、多糖、香豆素、类黄酮和其他类型。
(一)有机酸:益母草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氨基酸、苯甲酸、乙酸、维生素C等。
氨基酸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有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等。
维生素C不仅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而且可以抑制炎症和免疫抑制,为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衰老及延缓病变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此外,苯甲酸和乙酸也是益母草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是抗氧化、止血、抗菌等。
(二)多糖:多糖是益母草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有半乳糖苷、半乳糖、葡聚糖、多糖糖苷等。
它们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促进胃肠蠕动,平衡肠道菌群,对抗病毒、对抗肿瘤等具有潜在作用。
(三)香豆素:益母草中含有多种香豆素,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三萜苷等。
其中,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咖啡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症。
三萜苷具有抗细菌、降血脂、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
(四)类黄酮:益母草中含有多种类黄酮,主要包括黄酮素、黄酮衍生物、二萜醇、黄酮二萜等。
其中,黄酮素可抑制发炎反应和血管扩张,具有抗炎、抗癌等作用;黄酮衍生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二萜醇具有抗病毒、抗炎、通便等作用;黄酮二萜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作用。
(五)其他类型:益母草中还含有氨基酸萜、鞣质酸、苯乙醇等其他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
以上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科的临床应用钟月平【摘要】益毋草为妇并临床治疗月经不调和产后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经现代化提取纯化技术可制成多种剂型,善于治疗产后出血、原发性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期偏头痛、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及子宫腔良性病变等病.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10【总页数】3页(P69-70,81)【关键词】益母草;妇科;临床应用【作者】钟月平【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西,钦州,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全草,中医认为它有活血、法瘀、调经、消水的功效,是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的常用药物之一。
从益母草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益母草具有子宫兴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中枢抑制等作用,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就益母草及其制剂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益母草对子宫有直接兴奋、活血化瘀的作用,作用于子宫下段和宫颈,作用明显。
田宁等[1]采用益母草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明显效果,剂量为40 mg,肌注,结果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显著减少,且无明显血压升高或副反应症状,显示出良好的作用。
张静等[2]于胎儿分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针2 mL,观察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益母草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较催产素组明显减少(P<0.05)。
表明益母草对产后出血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安全有效。
另有报道[3]将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益母草组术后立即子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与对照组注射缩宫素2 U比较,结果益母草组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名称】:益母草【英文名】:HERBA LEONURI【拼音】:Yì Mǔ Cǎo【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等【药材类别】:全草类【性味】:味辛;苦;性微进①《本草拾遗》:寒。
②《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味辛微苦,无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微辛。
微寒,性滑【归经】:归肝;肾;心包经①《本草汇言》:手、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包络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入药部分】: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和采制】:益母草生于山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溪边等处。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陕西西北部、甘肃等地。
细叶益母草生于石质及砂质草地或松林中。
夏季植株生长茂盛,3—4月采收幼苗,称童子益母草;6—8月开花期以及9—10果熟期采割地上部分,晒干。
【形态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一120cm。
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浅裂,叶交互对生,基生叶叶片卵圆形,叶缘5-9浅裂,基部心形;有柄,叶柄较长;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裂片再分裂,基部宽楔形稍下延,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疏柔毛及腺点;中部叶为菱形,全裂,中央裂片再3裂,两侧裂片再1-2裂,最终裂片线形,最上部叶线形,两面均被短柔毛。
苞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
轮伞花序腋生,具8-15朵花,小苞片针刺状,花萼管钟状,萼脉5条稍突出,外面贴生微柔毛,萼齿5裂,裂片三角形,中央有尖刺;花冠淡紫红色,长l一1.2cm,冠筒,内有毛环,外被柔毛,冠檐二唇形,下唇与上唇约相等长,3裂,中裂片较大,上唇长圆形,全缘;雄蕊,二强,花缘疏被鳞片状毛;子房4裂,花柱超出上唇,柱头2裂。
;前期茎呈方柱形,轮伞花序腋生,华紫色,多脱落。
花萼内有小坚果。
小坚果扁圆三棱形,长2.5mm,直径1 一1.5mm,淡褐色,光滑。
妇产科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及部分中药药理作用初探1.2 “妇科经产要药”――益母草益母草辛散苦泄,功善活血化淤调经,为妇科经产病之要药,故曰“益母”,多用于妇女经闭、痛经及产后淤血、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临床注意的是益母草有活血祛淤作用,故孕妇忌用或慎用。
现代药理作用机制证实[2]:①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益母草中有效成分益母草碱(leonurine)和水苏碱能降低血液粘度;体内、体外实验都观察到益母草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高,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益母草能减少血小板数、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和促进纤溶,从而抗血栓形成。
②能兴奋子宫平滑肌。
其兴奋成分是益母草碱,它使子宫不规则自发性收缩变成有规律的收缩,且使收缩幅度增大,此兴奋作用与兴奋子宫平滑肌上的H1和a受体有关。
所以,益母草易致流产;③西医对益母草有较大兴趣,常用益母草汤、益母草膏或益母草冲剂来用于妇女产后调理:治疗产后子宫出血、恶露不尽、子宫复旧不全、月经不调和月经过多等症收到明显疗效。
1.3 “妇科之主帅药”――理气药香附香附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为理气佳品。
其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临床常用于妇女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来乳胀胁痛、结节块及小腹作痛等症。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2]:香附流浸膏对狗、鼠等离体子宫,不论有孕未孕均有抑制作用,使子宫平滑肌松弛、肌张力不降、收缩力减弱;香附挥发油皮下注射或阴道给药可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完全角化,对去卵巢大鼠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在香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附烯Ⅰ和Ⅱ(cyperene Ⅰ、Ⅱ)中以香附烯Ⅰ作用最强。
1.4 “回乳之首选药”――麦芽麦芽味甘性平,主入脾胃经,兼入肝经,能回乳消胀,妇科临床常用此药煎汁,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所致的乳房胀痛和乳溢症等症。
现代药理证明:生麦芽含的麦角类化合物麦角毒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正常人或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服生麦芽汤(200 g)一日后,其血中催乳素基础浓度下降,催乳素释放反应显著受到抑制。
益母草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王瑞芹天津西青医院妇产科(300380)关键词:益母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用与剂量有关,对在体子宫经快速静注,0.5min后即出现兴奋作用,强度与作用随用量加大而增长[1]。
个别应用益母草后出现剧烈宫缩痛,导致子宫肌组织缺血而引起疼痛[2]。
给大鼠ip益母草水煎液,对其子宫肌电活动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给药后大鼠子宫肌电的慢波频率加快、平均振幅增大、单波频率加快、最大振幅增加,益母草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一些与电活动有关离子的浓度,使起步细胞活动加强及动作电位去极化加快所致[3]。
细叶益母草甲醇浸膏可促进小鼠妊娠依赖性乳腺瘤(PDMT)和由之引发的乳腺癌的发生。
但抑制由增生性泡状瘤(HAN)引起的乳腺癌,使HAN数目减少,体积缩小[4]。
1.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原比粘度低切部分和粘度指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液及血浆黏度,预防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6]。
益母草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大鼠血管壁PGI2样活性物质无影响。
研究发现前益母草素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剂,能竞争性抑制血小板上的PAF受体产生抗凝作用[7]。
益母草有体外抗血栓形成作用,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重量减轻,并使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提示其活血化瘀作用主要与抗血小板聚集性和降低血小板含量、抑制凝血过程、促进纤溶系统有关[8]。
2 益母草的临床应用2.1.2 治疗痛经:益母草对子宫似有双向调节作用,能缓解由缩宫素及15MPGF2α所致小鼠子宫痉挛,即当子宫在正常状态下表现为引起兴奋收缩,而当子宫在痉挛状态时则引起松弛。
实验显示益母草能明显减少炎症子宫PGE2的含量,同时也能减少平滑肌上PGF2a含量。
PGE2本身又是强炎症介质, PGF2a及PGE2均能引起子宫强烈收缩。
光明中医2006年2月第21卷第2期 CJGMTCM February 2006.Vol 21.2 1 1 益母草的临床应用 王宜梅 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 关键词:益母草,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9l4《2(x】6)O2.0011-02
益母草原名茺蔚,载于《神农本草经》,义名益母。 来源于唇形科(Labiatae)植物益母草Leonum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苦、微寒。 归心、肝、膀胱经。功善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妇 女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 等症。现代研究证明,益母草除以上应由外,在临床上
桂枝人参汤是仲景为太阳病误下而成太阳虚寒兼 表证所设之方。《伤寒论》163条云:“太阳病,外证未 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 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方桂枝与干姜,性味辛 温,桂枝善走表,而干姜专走里,两者合用通得表里双 解之旨。且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 参得桂枝能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桂枝得参姜之 助,而奏温中解表之功。 l2桂枝配葛根解肌舒筋 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 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之证而设。《伤寒论》l4条云: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 之。”本方是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为君,取其 桂枝汤解肌发表,葛根生津舒筋之功。张志聪评述认 为:“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表邪,而经气 不舒,故项背强而几几然也,是当无汗,反汗出者,肌腠 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桂枝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 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13桂枝配朴杏温肺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 息,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而兼喘咳之方。《伤寒 论》l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其方是 桂枝汤解肌祛风,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消痰导滞,方为 表里兼治。吴谦评述桂枝汤认为:”凡中风、伤寒,脉浮 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 证即是,不必悉具。”黄元御云:“平素喘家,胃逆肺阻, 作桂枝汤解表,宜加朴、杏降逆破壅也。” 14桂枝配细辛温化痰饮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是治疗阳虚阴凝,水饮 不 肖,积留心下,痞结而坚,如盘如杯的气分病而设。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3l条云:“气分,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 辛附子汤主之。”其方以桂枝通阳化气,振奋卫阳;细辛 温肺化饮,两药相合通彻表里,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 水饮自消。唐容川评述该方云:“桂枝……以攻其上, ……细辛攻其下,……庶上下之气交通而病可愈。所 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尤在泾云:“然不直攻其气, 而以辛甘温药,行阴以化气,……云当汗出如虫行皮中 者,盖欲使既结之阳,复行于周身而愈也。” 15桂枝配饴糖甘温建中 小建中汤是治疗伤寒里虚之方。《伤寒论》105条 云:“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中 以饴糖为君,甘温建中,更得桂枝相配,而通心脾之阳, 共奏温中健脾,补虚缓急之功。尤在泾评述认为:“伤 寒里虚则悸,邪扰则烦。二三日悸而烦者,正虚不足, 而邪欲入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 气,中气立则邪自解。” l6桂枝配桃仁行气活血 桃核承气汤是仲景为治疗蓄血证而设之方。《伤 寒论)loo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 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 中桂枝配桃仁,行气通经,活血化瘀。尤在泾谓桂枝辛 温,桃仁辛润,擅逐瘀血。桂枝桃仁二辛相合,辛能行 气,气行则血行,而使经通瘀去。 l7桂枝配薤白 通阳宣痹 枳实薤白桂枝汤是治疗阳微阴盛,心中痞气,气结 在胸之胸痹证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九》云:”胸痹心中短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 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方中辛温之桂枝与辛苦温 之薤白同用以通阳宣痹,此乃养阳逐阴之法也。《金匮 要略心典》云:“养阳之虚,即以逐阴。” 本文仅择诸方中有代表性者加以论述,其它兼治 之方中有桂枝者,当不赘述。 (收稿日期:2005.07.29)
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缩宫止血中的临床应用作者:庾艳华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缩宫止血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益母草组及对照组,各160例。
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差异。
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2h出血量益母草组组平均为46ml,对照组为61ml,差异有显著性(P【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益母草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71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72-01当前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对产妇危害严重。
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子宫收缩力。
益母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益母草碱、水苏碱和益母草啶,其中益母草碱和水苏碱是其主要成分。
药理学研究证明,益母草注射液具有收缩子宫、减少产后出血、对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脑肾等血管微循环、提高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量及利尿降压等作用,可用于产科临床。
我院采用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防治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同意行剖宫产分娩产妇共计3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益母草组160例及对照组16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20~34岁的住院孕妇;②孕龄≥37周0.05)。
1.2研究方法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操作同新式剖宫产术。
给药方法:益母草组: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ml(40mg)。
对照组: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壁注射缩宫素20U。
1.3观察指标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术中破膜后,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改用干纱布蘸吸手术野中出血,直至子宫全层缝合完毕,将此阶段所有蘸血的纱布称重,术毕按压子宫后会阴垫称重,将称重的纱布和会阴垫相加,得出手术中出血量(血液密度:1.05g/mL)。
益母草
概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别名:益母、茺蔚。
药性类别:活血调经药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与用量:孕妇禁用。
贮藏:干益母草置干燥处;鲜益母草置阴凉潮湿处。
临床应用:
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
水煎服。
方中益母草活血利水,有利于肝阳之平降,为佐药。
2.益母草单味捣烂,调醋烘热敷,又方用鲜品益母草打烂,同
白糖调匀,包扎患处,治家犬咬伤。
3.益母草单味,擂井水服,治血瘀喉蛾。
大剂量益母草配合药物流产200例疗效观察米非司酮配合前列腺醇终止早孕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终止早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但也有一些缺陷,如胚胎组织残留排出不全,阴道流血多,阴道流血时间长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大剂量益母草用于药流对减轻上述症状起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资料来自本院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自动要求采用药流者,随即分为两组,中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周无明显性差异。
1.2 用药方法中药组:先在家用米非司酮片25 mg口服(上海华联),2次/d,1片/次,空腹或进食后2 h服,连续3 d,每次服药后禁食2 h,3 d内不服用其他药物,第4天清晨空腹来院口服200 μg含量的前列腺醇(英国西尔公司)3片,卧床2 h,门诊观察6 h,腹胀痛伴阴道少量流血后即开始服用益母草100 g,熬水300 ml,分3次服,3次/d,连服3 d。
1.3 统计学方法记录两组孕妇服药后胚胎排出情况,阴道流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等,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孕妇用药后胚胎组织排出情况比较中药组完全排出例数80例,对照组50例,中药组不完全排出例数20例,对照组48例,未排出中药组无,对照组2例。
由此可见,大剂量益母草煎服液用于药物流产,完全排出率为80%,不完全率为20%,对照组完全排出率为50%,不完全率为48%,中药组胚胎完全排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组不完全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阴道流血量比较阴道流血量<50 ml者,中药组21例,对照组10例,阴道流血量在50~100 ml之间,中药组68例,对照组53例;阴道流血量在100~300 ml之间者,中药组11例,对照组37例。
由此可见,服用益母草后,阴道流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益母草注射液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谢晓芳陈冠儒彭成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09期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益母草注射液是防治产后出血的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和应用丰富。
本文基于研究团队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同行近3年的研究成果,探讨益母草注射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
结果显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西药对不同分娩形式均能有效降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且不良反应减少,但需进行更高质量的临床随机试验提供更有力证据。
形成的应用共识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母草注射液;产后出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Meta分析Abstract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aternal death,and Yimucao Injection (YMC-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jection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PH with rich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eam′s understanding of PPH an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YMC-I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counterparts over the past 3 years,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YMC-I on PPH is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hildbirth,YMC-I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ood loss,lower the risk of PPH as well as adverse events.However,high-qualit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needed to give more powerful evidence,and and to form application consensus,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promoted.Keywords Yimucao Injecti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 Meta-analysis益母草素有“經产良药”之称,在传统上是治疗妇产科病证的常用药,如《本草蒙荃》载“总调胎产诸证,故加益母之名”,《本草述钩元》谓“主胎前胎动下血。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特别是在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时,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不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也会给医疗工作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非常重要。
目前,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中。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药物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益母草注射液的作用原理益母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益母草注射液是从益母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孕产妇的相关症状。
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中,益母草注射液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 促进子宫收缩。
益母草注射液可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加快子宫内膜的脱落,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2. 提高血小板计数。
益母草注射液还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提高血小板计数,增加血液的凝血性,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二、缩宫素的作用原理缩宫素是一种天然的激素,在人体内由垂体分泌。
它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从而减轻子宫内膜撕裂和出血。
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中,缩宫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2. 改善子宫肌肉弹性。
缩宫素还能够增加子宫肌肉的弹性和张力,改善子宫的恢复能力,预防产后出血和子宫脱垂。
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是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常见药物,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都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风险。
因此,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报道了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1]。
研究分别将4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另一组接受单独缩宫素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2%,而单独应用缩宫素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8%,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益母草临床应用汇总
【药材名称】益母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药性】辛、苦、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归经】入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应用】
1.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
2.水肿尿少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功能主治】
①《本经》:"主瘾疹痒。"
②《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
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
③《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④《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⑤《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
⑥《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
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⑦《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血少者忌服。
①《经效产宝》:"忌铁器。"
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难湿者宜之;着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北乡医话中记载
益母草,又名坤草根据历代方书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化瘀生新,二是利水消
肿,三是散风解毒。班老在妇科临床实践中,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常加入益母草一味,
取其直达血海之功,例如
1.经行错后,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者,此属血虚之变,常用圣愈汤加益母草治之,或用简
便方黑豆、鲜嫩益母草各等量,同煮烂熟加油、盐服用,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2.带下色白质稠而夹血丝者,此属脾失健运,不能统摄血液所致,常用异功散或补中益气
汤加益母草治之
3.孕妇胎漏出血,治之当着眼于安胎止漏,如阴虚火动而胎漏,常用两地邪补水制火以治
本,加益母草、旱莲草以止血化淤
4.产后之妇,是又虚又瘀之体,如恶露不绝偏于虚者,以益母草加入佛手散或生化汤治之,
偏于淤积者,则以桃红四物汤加入益母草治之
5.孕妇临产受惊以致郁结难产者,常用保产无忧散加益母草治之,则撑开催产之力加强
6.婚后多年不孕,症属阳虚寒凝,胞脉不通者,常用少腹逐瘀汤加益母草、制附子治之,
曲其温化通行之功。
7.小便短赤涩痛的血尿,属下焦湿热,损伤络脉,用龙胆泻肝汤加益母草治之
8.长夏之时,湿热交蒸,小儿全身肌肤痒疹难忍,或疮疖痈肿,以益母草配忍冬藤各适量,
同煮水外洗,或配一点红共捣烂外敷,能祛毒消肿,清热止痒。
班老说年轻时见其老师用大承气汤加益母草治死胎不下,往往服药一二剂就收到满意效果;
有一产妇临盆三日,气虚乏力,胎儿不下,经西医诊为宫缩乏力,后经一老中医辨为气血虚
弱,载运乏力论治,以鲜益母草半斤,土黄芪半斤,同煮乘温热频服,药二剂后,气充胎出,
母子平安。
上海中医李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前馆长贾福华副教授论述了益母草
膏的功能和主治。
益母草治疗荨麻疹:祝xx,男,40岁,工人。1979年来诊,两个多月来,头面以及遍体时
发风疹疙瘩,奇痒不堪,按脉弦数,苔薄、舌质红,风热也。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论
治。益母草膏60克,每天两次,每次30克,开水冲服,连服五天。服用第二天后,风疹疙
瘩隐退,瘙痒亦除,如法再服五天,又经两月后随访,从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