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28
初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探索初中生物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达式》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生物里特别有趣的两个东西,那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这两个表达式可就像是生物世界里的秘密密码一样,掌握了它们呀,就像拿到了打开生物奥秘大门的钥匙。
我记得我们生物老师第一次讲光合作用的时候,那表情就像是在给我们分享一个超级大宝藏。
老师说,光合作用就像是植物的魔法。
绿色植物啊,它们可厉害了。
那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啥呢?就是二氧化碳加上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变成有机物和氧气。
哇塞,你想啊,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工厂。
二氧化碳和水就像是原料,光就像是魔法的能量来源,叶绿体呢,就像是工厂里的特殊机器。
植物就这么把二氧化碳和水吸收进来,经过叶绿体这个神奇的小机器,再加上光的魔法力量,就制造出了有机物和氧气。
这有机物可是好东西啊,就像是植物给自己做的营养大餐,还慷慨地把氧气释放出来给咱们动物呼吸。
这植物是不是超级无私呀?我就想啊,如果我是一棵植物,那我肯定每天都可自豪了,能制造这么有用的东西呢。
我同桌当时就问老师:“老师,那这有机物到底是啥呀?”老师就笑着说:“有机物就像是一个大集合,里面有糖类啊、淀粉啊这些东西。
你看咱们吃的米饭,那里面的淀粉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哦。
”我当时就想,哎呀,原来我吃的每一口米饭,背后都有这么神奇的过程呢。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要收集各种材料才能合成厉害的装备,植物也是收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这个超级“装备”。
那呼吸作用呢?这可和光合作用有点相反啦。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加氧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还有能量。
咱们动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呢。
你看,咱们呼吸的时候,吸入氧气,氧气就像个小客人,跑到咱们身体里的细胞里去。
然后呢,身体里的有机物就和氧气一起,就像两个小伙伴在细胞这个小房子里开派对,最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还有能量。
这能量可重要啦,就像是咱们身体的电池,没有这个能量,咱们就没力气跑啊跳啊学习啊。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并讲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能量转换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和作用。
3.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3.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教具: - PowerPoint课件: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示意图。
- 生物实验装置:用于进行实验演示。
- 相关实验材料:如水、光源、植物等。
- 教学素材:如图片、文字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和激发兴趣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和作用等内容。
2.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步骤三: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1.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中可以使用水、光源和植物等材料,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亲自体验光合作用的现象和过程。
2.教师在实验演示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步骤四:讲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包括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呼吸作用的发生地点和作用等内容。
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6篇)数学阅历沟通发言稿篇1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日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
说句实话,要我在此向各位介绍阅历,那简直就是班门弄斧。
在座的各位都是数学专家,阅历者比我丰富。
作为中青年老师中的一员,我把个人的教学想法跟大家沟通沟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判指正。
我是XX年聘请到长沙,被安排到xx学校。
身为xx的老师,我们都很清晰学校自身的特点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前身是黑石铺肉联厂子弟学校,大部分同学是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
成果好一点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的同学都到邻近的明德中学就读。
生源少且质量低是目前我们学校面临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以来我都是两个班的数学加一个班的班主任,任务也算不轻。
由于之前是教了四年高中,所以我上课的风格基本形成,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同学练得少,其实这是很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刚教学校,遇到了许多的困难,通过外出培训和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在区进修学校老师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渐渐地转变了许多,也摸索出一些套路。
首先对初一、初二的同学,我尽量做到讲得少,同学活动得多。
由于初一、初二基本上都是学习新学问,新概念。
让同学参加进来,他们才会有爱好,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哪怕他答错了,也是有收获的。
尽量把课堂还给同学,让课堂焕发诞生命活力,引导同学主动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我一般都鼓舞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商量,使讲台成为同学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愉悦的学习气氛把同学带进乐学的大门,到达学习学问的的最正确状态。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表现,他们回答下列问题一般都很主动。
一般地,我尽量让每一个举手的人都有问问题或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去喧闹。
否则,你一旦长时间不叫他表现,或者老师长时间在讲个不停,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受挫。
究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留意力只能保持那么十几分钟。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 (储存能量)+(场所)()()3、意义:⑴为植物自身的、、提供有机物;⑵为生物圈中的提供基本的来源⑶为生物圈中的的生活提供所必须的来源⑷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也即维持和的相对平衡。
4、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效率。
5、相关实验:(1)P1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A、目的要求:一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二是探究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B、方法步骤:①暗处理:处放置。
目的:让叶片内的运走或。
②遮光照射:用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两面遮盖,阳光下照射(时间)。
同一叶片形成对照:和,变量是。
照射时间过短,形成的量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照射时间过长,,影响实验结果。
③摘下叶片④用脱色,水加热。
叶绿素溶解在中,叶片变色。
⑤干净,滴加,再次后,观察。
C、实验现象:见光部分:,未见光部分。
D、结论:绿叶在下制造()(2)银边天竺葵的实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呈白色,其他部分呈绿色,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暗处理、光照、脱色、漂洗、滴碘液等实验步骤后发现,叶片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这是因为:叶片的边缘部分没有,不能进行,不产生(色素)。
该实验证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3)P127《演示实验:金鱼藻在光下产生气泡》: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这说明产生的气体是,该实验证明植物在下进行,可以产生。
(4)P128《普利斯特利实验》①第一个实验,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是因为:②第二和第三个实验能够成功,不可缺少的非生物因素是。
③普利斯特利当时的实验结论是:。
④用现在的观点总结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
(5)P129《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否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①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 夜,然后 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 时,从甲装置 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 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装置 中的叶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前天,我主讲了公开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是一节中考生物复习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复习导学练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不是新授课,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和质量,我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实际,根据复习课的特点,课前精心设计复习导学练案,通过基础知识点回顾、探究实验分析、典型例题剖析、过关练习检测等环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无论是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比较,还是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概括说明及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很顺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抓住复习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我要求学生阅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内容,自主完成复习导学练案中的基础知识点回顾部分,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从原料、条件、场所、产物等方面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回报交流。
通过比较、概括以及充分的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例1、例3、例4,学生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化教材知识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景,鼓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如在探究完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后,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例2、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为什么?在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适时提出:你认为这个实验选取怎样的材料较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避免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考虑)。
讨论生产、生活实际:隆冬时节,有一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冬暖式大棚内,放置了三个大煤球炉,以便提高棚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使黄瓜早日上市。
植科(白)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试题及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物生产者,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
[单选题] *A.绿色植物(正确答案)B.动物C.细菌D.真菌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单选题] *A.叶绿素、水、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答案)C.淀粉和氧气D.光、叶绿素和水3.绿色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单选题] *A.白色体B.叶绿体(正确答案)C.线粒体D.有色体4.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是()。
[单选题] *A.二氧化碳B.光C.水D.氧气(正确答案)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单选题]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正确答案)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6.光合作用的产物中不可能有() [单选题] *A.氧B.脂肪和蛋白质C.酒精和丙酮酸(正确答案)D.葡萄糖7.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蓄积的太阳能约为全人类所需能量的()倍。
[单选题] *A.5B.10(正确答案)C.15D.208.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不能生成的产物是() [单选题] *A. NADPHB.糖类(正确答案)C. ATPD.O29.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是() [单选题] *A.糖类(正确答案)B.蛋白质C.脂肪D.核酸10.光合作用必须在()下进行。
[单选题] *A.光(正确答案)B.二氧化碳C.水分D.适宜的温度11.下列条件中,属于暗反应阶段所必需的是() [单选题] *A.叶绿素B .ADPC. ATP(正确答案)D.光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答案)B.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C.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13.光合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 NADPH被称为()。
区别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H]
1、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H++NADP+(氧化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即光合作用中的[H]。
2、在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NAD+(氧化型辅酶Ⅰ)+H+→NADH(还原型辅酶Ⅰ),即呼吸作用中的[H]。
当然,尽管[H]类型不同,其作用对象也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强还原性物质,从这个角度又可将它们统称为[H]。
在中学阶段,当试题中给出[H]时,它既可表示光合作用中产生的
[H],也可表示呼吸作用中产生的[H]。
3、[H]的用途
在光合作用中,[H]在暗反应阶段为还原剂还原C3;
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H]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汇总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zhi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下面店铺整理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欢迎阅读。
(一)知识点要求1.植物的光合作用(B)(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3)光合作用的实质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注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条件产物2.植物的呼吸作用(B)(1)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减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总体认识,还只是停留与单个知识的拼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审题能力较弱,答题不够规范,答题速度偏慢等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说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能量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3、科学探究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4、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四、教学过程必备知识·自测诊断考点1.完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1)物质转变过程:物质名称:a:叶绿素,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3)能量转换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1)光照强度变化:(2)CO2浓度变化:1.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过程不能生成ATP(2019·全国卷Ⅱ,T2C)(×)(2)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2018·全国卷Ⅱ,T5A)(√)(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019·天津高考,T2D改编)(×)(4)高等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C改编)(×)(5)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2017·海南高考,T7B)(×)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6)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A改编)(√)(7)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8)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9)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1.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产生的[H]和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吗?其成分是蛋白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1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1 mol 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只释放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