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表格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7.51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作用。
2. 探究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3. 认识构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4. 学习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特点。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编写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构造、使用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版初三)(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明白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爱好,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乐于制作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此节的重点,又是此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味的物体.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复原原先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复原原先的形状、样貌.请同学们依照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能够复原形状?哪些物体不能复原原貌?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介绍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新课教学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我想明白自己使出的力多大,或一个物理受到多大的重力,如何样才能测出来呢?可不能够利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变长,不受力能够复原原先形状即弹性去制作出一种工具来测量呢?学生摸索、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明白得,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夸奖学生的讨论,并鼓舞学生利用手上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归纳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弹簧测力计还需要些什么?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参考课本P47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内容.)并使用测力计.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并用此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学生依照自己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积极回答.启发并引导学生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师指出市场上用的各种测力计及秤差不多上利用在弹性范畴内,弹簧受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能够运用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测量力的大小;2.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3.理解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及其原理;2.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解释,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弹簧的弹性特点,体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弹力?2.知识讲解(20分钟)(1)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教师通过实验或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的原理。
并引导学生发现,当外力撤去后,弹簧会恢复原状,这就是弹簧的弹性特点。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形变,并不断积累能量,恢复原状则是指物体释放能量,恢复原来的形态。
(2)弹力的概念弹力指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教师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3)弹簧测力计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
4.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总结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是此次教学重在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知识,理解弹力的定义。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1.2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1 弹簧的弹性特性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弹性系数、形变与力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成正比。
2.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即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来测量力。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设定、分度值的确定等制作过程。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维护3.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校准、测量、读数等。
强调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超量程、防止损坏等。
3.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与保养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
教育学生正确存放、清洁、检查弹簧测力计,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章: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4.1 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验和科研中的重要性。
4.2 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引导学生关注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章: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探究5.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的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
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2 弹簧测力计的探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教案: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分析6.1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学习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讲解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出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合实物,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弹力大小。
6.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数据处理,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实物。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其他测量力的工具,如电子秤、拉力计等。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弹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测量1.1 弹力的定义与特性解释弹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探讨弹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的确定。
1.2 弹簧的弹性特性介绍弹簧的弹性特性,包括胡克定律。
讲解弹簧的弹性系数,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1.3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机制。
探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1 弹簧测力计的选择与校准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能够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详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包括测量范围的确定、测力计的固定、测力计的零位调整等。
强调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拉伸或压缩弹簧测力计。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与应用3.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3.2 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应用介绍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重量、制作弹簧秤等。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局限性,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四章:弹簧测力计的创新与拓展4.1 弹簧测力计的改进与发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改进与发展,如电子测力计的出现。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潜在改进方向,如提高精度、扩大量程等。
4.2 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讨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领域中的特殊需求和解决方案。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评估5.1 弹簧测力计的综合练习提供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对弹簧测力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 弹簧测力计的学习评估设计学习评估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积极探索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2.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定量关系【教学准备】臂力器,体重秤,弹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气球,钩码,自制课件等【教学过程】、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跳板有什么变【结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提出问题】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这种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叫做弹【情境设置】观察两个对比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塑料板上压的重物越重、塑料板弯曲得越_______。
(大/小)【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提出问题】怎样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室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结论】【情境设置】(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弹簧的【反馈练习二】【板书设计】13.1弹力弹簧测力计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看、调、测、读【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本节课的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要学习。
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板尺,橡皮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