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新序》二则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古人高义流风近日讲析《新序二则》,浅显易懂,然其中深意还需慢慢品味,特意找来选文,一起共勉: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确,其取弥确。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致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订。
书中将先秦到西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议论,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是借历史故事,劝诫君臣如何为君为臣为士民,匡救时弊,治理百姓。
现存的10 卷本,分为《杂事》5 卷、《刺奢》1 卷、《节士》2 卷、《善谋》2 卷。
所举历史故事与《左传》、《史记》等虽有出入,但文辞简洁,语言生动,议论透彻。
此外,收集了大量的遗闻轶事,使许多古籍资料得以保存。
刘向生于动荡的西汉后期,是继孔子、荀子之后对中国的文献整理和流传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由于他敢于直言进谏,议论批评时政得失,故屡遭谗谤,仕途非常坎坷。
《新序》一书是刘向针砭时弊的力作。
2、关于延陵季子和子罕:(1)、延陵季子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病重将卒,因季札贤能,想传位于他。
《新序二则》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二)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完成,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精(1)其知弥精:精深(2)其取弥精:精妙4、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5、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修饰,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6、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三)通假(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四)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歌颂(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或解为“诺言”)3、名词作状语(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1)宋人有得玉者2、介词结构后置(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翻译参考: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
〈世说新语〉两则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柳絮.( ) 无奕.()差.可拟( ) 尊君在不.() 谢太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 (2)俄而(3)撒盐空中差可拟. (4)与人期.行(5)未若..柳絮因风起 (6)相委.而去(7)元方入门不顾.(8)下车引.之3.指出下列加红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今义:(3)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4)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4.填空。
(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 (人名)《》。
(2)《世说新语》是____ 文学家____组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____ 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____ 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称为“____ ”。
《世说新语》是六朝____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运用能力提升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6.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1)敝人(2)卑职(3)陛下(4)令尊(5)寡人(6)足下 (7)令郎 (8)老朽 (9)麾下 (10)君 (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当客人骂元方父亲时,元方的回答很是技巧,请品析其妙在何处。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ﻫ课内同步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赠黎安二生序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序》二则翻译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
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
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
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
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
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
”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
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
”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
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
子罕不接受。
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
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现在拿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来给贤德的人看,贤德之人必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之言。
人的知识愈精妙,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粗陋,他所选择的也愈粗陋。
子罕所当作宝的东西真是到了极致的境界了。
苏教版《送董邵南序》《曾黎安二生序》送董邵南序[唐]韩愈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以”“为”“适”“谢”“恶”等词在文中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下)《新序》二则
一、常识
作者 , 时期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还有《说苑》、《列女传》等。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 )
2.
带宝剑以过徐君 (带: )
(过: )
3.
不言而色欲之 (色: )
(欲: )
4.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为: )
5. 然其心许之矣 (许: )
6. 致使于晋 (致: )
7. 致使于晋,顾反 (顾: )
8.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脱: )
(致: )(嗣君: )
9. 从者止之曰 (止: )
10. 非所以赠也 (所以: )
11. 先日吾来 (先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虽然 (虽然: )
13. 今死而不进 (进: )
14. 爱剑伪心 (伪: )
15. 廉者不为也 (廉者: )
16.
先君无命 (先君: )
(命: )
17. 孤不敢受剑 (孤: )
18.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以: )(带: )
19.
徐人嘉而歌之曰 (嘉: )
(歌: )
20.
献诸司城子罕 (诸: )
(司: )
21. 以示玉人 (示: )
22. 若与我者 (与: )
23.
不若人有其宝 (不若: )
(人: )
24.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搏
黍: )(儿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 (鄙
人: )
26.
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至
言: )
27.
其知弥精 (弥: )
(精: )
28. 其取弥精(精: )
29.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至: )
三、分析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内容概要:通
过 ,赞颂
了 的高尚行为。
2.《宋人有得玉者》内容概
要:
,展现了 的精
神境界。
(高二下)《新序》二则
一、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序》作者 刘向 ,西汉时期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代表作还有《说苑》、《列女传》等。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30.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指诸侯与诸侯之间遣
使通问)
31. 带宝剑以过徐君 (带:佩带)(过:拜访)
32. 不言而色欲之 (色:神色,表情)(欲:要)
33.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为:因为)
34. 然其心许之矣 (许:答应,许诺)
35. 致使于晋 (致:达,达到)
36. 致使于晋,顾反 (顾:还)
37.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脱:解下)(致:奉献)(嗣
君:继位的国君)
38. 从者止之曰 (止:劝阻)
39. 非所以赠也 (所以:用来……的)
40. 先日吾来 (先日:先前)
41. 虽然 (虽然:即使如此)
42. 今死而不进 (进:进奉)
43. 爱剑伪心 (伪:欺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廉者不为也 (廉者:方正、刚正的人)
45. 先君无命 (先君:已故的国君)(命:命令)
46. 孤不敢受剑 (孤:国君自称)
47.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以:把)(带:
挂)
48. 徐人嘉而歌之曰 (嘉:称许,赞许)(歌:唱)
49. 献诸司城子罕 (诸:之于)(司:掌管)
50. 以示玉人 (示:给……看)
51. 若与我者 (与:给)
52. 不若人有其宝 (不若:不如)(人:各人,各自)
53.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搏黍:黄鹂的别名)
(儿子:婴儿)
54. 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 (鄙人:鄙俗的人)
55.
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 (至言:极
其高超或高明的言论)
56.
其知弥精 (弥:益,更加)(精:深,精深、精
湛)
57. 其取弥精(精:深,精妙、精粹)
58.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至:极致,至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内容概要:通过季札实践心
中许下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赞颂了季子以诚信为
贵的高尚行为。
2.《宋人有得玉者》内容概要:子罕在他人献玉之宝
物时,不以物质的“玉”为宝,而是以精神的“不
贪”为宝,展现了子罕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