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真好》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7
《这儿真好》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这儿真好》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美好感知和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好》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
3. 讨论课文所传达的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主题。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美丽的自然环境。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这儿真好》,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并提出保护环境的行动建议。
四、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景模拟: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五、教学资源1. 课文《这儿真好》的文本。
2. 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指导。
六、教学材料1. 课文文本打印份数:每名学生一份。
2. 图片或视频资料:投影仪或电视等播放设备。
3. 分组讨论指导:教师准备讨论问题和记录表格。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以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附近的自然景观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热爱。
2. 艺术创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绘画或手工艺品,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这儿真好》描写了一只居住在荒岛上的孤独小熊,为了寻找朋友,在白云的指点下植树造林,使荒岛变成美岛,终于吸引了许多朋友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3.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教前准备: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教学理念: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特点: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
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
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
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
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这儿真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并能正确认读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座、空、连、忙”等4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荒岛图”。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座岛上你能看到什么?你觉得这个岛怎么样?2、这是一座荒岛,上面光秃秃的,四周都是海水。
在这座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贴上小熊图)。
小朋友想一想,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小岛上,他的心里会感到怎样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学“孤零零”。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小熊的故事。
第15课《这儿真好》。
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课题的揭示是有创意的。
创设了情景,然后揭示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这个小岛很荒凉,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1、范读。
2、提问。
后来,小岛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说一说。
出示“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图画。
教学这两个词语。
3、“这儿真好”。
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小动物们的图。
4、再读课题。
5、小结。
这个小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得多么美丽啊!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这里,居住下来,和小熊成为好朋友。
小熊再也不会感到孤零零了。
(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很明确,而且是有步骤的,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
感知的目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多。
)三、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对照田字格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且圈出来,多读读,读准确。
(让小朋友自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应该让小朋友自学。
)2、检查自读情况。
(1)同桌帮助。
把生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互相提提意见。
(这也很好,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2)出示生字卡片。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出示词语: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连忙飘来飘去两年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划着船不停地①开火车读一读。
②齐读。
(字和词语的教学的形式有变化,而且有层次。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
(2)学会生字词,能正确书写“评、论”等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以及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美景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美景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美景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描述了哪些美景和资源?(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看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醒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短文。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感受美景,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这儿真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这儿真好》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这儿真好》的文本,提前让学生预习。
2. 准备相关的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这儿真好》,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4. 品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配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热爱大自然。
6. 小结: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否成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八、家长沟通:九、课后延伸活动:组织一次课后延伸活动,如环保主题活动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环保的理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十、教学更新与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环保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在爱护环境和保护大自然方面有所成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
2.读懂课文,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2.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出示:一座荒岛天空梦见高兴极了小猴说话连忙不停地小象明白指名读齐读二.学文1.(1)有一只小熊生活在一座小岛上,看课件,这是一座怎样的岛?这是一座荒岛,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出示:这是一座荒岛,岛上没有,没有,只。
指名说(2)假如你一个人生活在这座荒岛上,感觉怎样?相机出示:孤零零师:孤独的小熊,你会想些什么?(3)有谁来做做小熊,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1)这时,天边飘过来一朵云,小熊看到了,连忙问,指名读,指导朗读师:小熊多着急呀,书上用了哪个词表达了它急切的心情?(2)引读:云儿不说话——,小熊————,小熊明白了什么?(3)小熊明白了云儿的意思,它是怎么做的?轻声读第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相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熊种得很辛苦?指导朗读(4)一年,两年,现在的小岛是怎样的?读课文,交流。
看图,想象一下,小岛上还会有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座美丽的小岛说些什么?师:是呀,看到这么美的小岛,老师也想说:这儿真好(指课题,加!)3.“这儿真好”还有谁也这么说?生自读4---6小节(1)小鸟这么说,你来演一演小鸟,指小鸟的话。
相机:小鸟,小鸟,你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心情怎样?如果能配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指名表演读(2)小鹿、小象、小猴也这么说。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美好和战士们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岛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实际情境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小岛的了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岛。
2.提问:你们觉得小岛美吗?为什么?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小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战士们对小岛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战士们为小岛带来的变化。
四、生字词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理解词义。
2.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提问:课文中小岛有什么特点?战士们为什么喜欢这里?二、课文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第四段,理解战士们对小岛的依恋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五段,理解课文主题。
三、朗读指导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四、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小岛欢迎你”为主题,编写一段话。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2.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
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
七、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岛的美好和战士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这儿真好》的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这儿真好》这篇课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美好情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1.2 教学内容《这儿真好》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森林,以及森林中各种动物的生活。
课文通过描绘森林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森林的认识和印象。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动物有哪些?它们在森林中是如何生活的?”(4) 小组分享: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3.2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课文《这儿真好》、森林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
4.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共安排4个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导入新课,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2课时:问题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第3课时:小组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安排(1) 第1课时:引导学生谈论对森林的认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第2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第3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保护环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瞧,这只小熊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有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熊的烦恼吧!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仔细听(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小熊住在哪里吗?想象:岛是指大海中的一块陆地,那荒岛会是什么样的啊?(没有树,没有花,光秃秃的。
简笔画:荒岛)(3)是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这个荒岛上,没有树,没有花,多寂寞、多孤单呀!书上哪个词讲小熊很寂寞很孤单的?出示“孤零零”(齐读词语)什么样子叫“孤零零“呢?你们有过孤零零的时候吗,你当时怎么想的吗?问:小熊孤零零的,真孤单啊,它想做什么呢?(找朋友)(4)是呀,小熊孤零零的,真想找朋友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小熊特想找朋友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1)小熊这么想找朋友,这时候,它看到什么了?(“云”)(2)齐读第二自然段。
(3)瞧,天空飘来一朵云,小熊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4)“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小熊为什么要连忙问?3、学习第3自然段(1)多着急找朋友的小熊啊!那云儿是怎么说的呢?(2)生自由读,指名读读云儿怎么说的?(3)师演示:把白云变成一棵树,那云儿这是什么意思啊?谁来告诉大家?(云儿的意思是小岛太荒凉了,一棵树都没有,这样的环境谁喜欢呀?它是让小熊种树啊。
)小熊明白了吗?它是怎么做的?(4)出示:“小熊明白了,它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熊种的树多吗?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5)那么种了这么多小树,小岛怎么样了?出示:“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这儿真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熊猫和其它小动物们的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采用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3)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实物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视频,引发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朗读水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强调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1 / 7
【教育资料】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儿真好》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儿
真好》。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
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白云启示下植树造林,终于迎来了
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
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二、案例描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唤起学习欲望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在黑板下方用粗
线条几笔勾勒一座小小的荒岛: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
你们喜欢这儿吗?(相机板书:这儿)为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只
有几块大石头,其他什么也没有。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这儿没有
漂亮的花草树木,没有可爱的小动物
孩子们说了许多不喜欢的理由,既为学习下文体会后来小岛的好
埋下伏笔,同时也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感受小熊的孤单
2 / 7
引入:在这个人烟稀少,毫无生气的小岛上住着一只小熊(相机
出示:小熊画,贴在荒岛上)。引导观察:
生活在荒岛上的小熊是什么样?看看它的表情,学学它的动作,
用一个词儿说说:这是一只____的小熊。
书上用了一个词,也写出了小熊的感受,找一找。
孤零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有没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呢?
能不能说一说。
现在,你就把自己当成这只小熊,孤零零的,心里会怎么想?
通过看看、学学、演演、说说,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
系实际,在不经意间,感受了小熊的孤零零,走进了小熊的内心世
界。
3、朗读感悟体会小熊的急切
(我随手在小熊的上方画了一朵云)小熊怎么问的?
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急多难过呀!你能把小熊的这种着急的心
情读出来吗?
4、读书想象小岛变了模样
3 / 7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随手把云儿换成树),云
儿为什么要变成树呢?
看着我寥寥几笔就画成的云儿、绿树,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
兴趣高涨,对于云儿为什么要变成树?轻轻松松就理解了。[
于是,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呀,种了许多小树苗。一
年,两年,过去了,这儿会变的怎么样呢?
生学习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重点词语,我在整座荒岛上勾画了一大
片树林,孩子们个个目不转睛,无需多讲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其义自
现。
顺势,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们能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
更丽吗?顿时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各种其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在
这儿种上绿油油的小草,栽上五颜六色的花儿、我想在这儿盖上一幢
幢漂亮的楼房
[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小脸,听着这一句句创造性的话语,我不
禁想起了李吉林老师说过的话:情境教学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
且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
4 / 7
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而兴趣恰恰
又是最好的老师。]
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此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营造一个优
美的环境,融入其中,充分体验。于是,我抓准时机,让学生用自己
喜爱的方式打扮、美化小岛。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彩笔、贴画
等,有的剪,有的贴。不一会儿,小岛上变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座荒岛建设的多么漂亮呀!这么美的环
境吸引了一只小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小鸟贴画)你愿意做小鸟吗?
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
学生纷纷举手,兴致盎然,一名学生接过我手中的小鸟,做小鸟
状轻快地飞上了小岛,并对着美丽的小岛高兴地说啊!这儿真好!我
们就住在这儿吧!说完,把小鸟贴上小岛。
还有许多小动物来了,都是谁?看看图,读读第五自然段,你最
喜欢哪只小动物,你就学着它的样子,模仿它的动作,在小组里演一
演。
许多小鸟飞来了-(找四五个喜欢小鸟的学生飞上台,一起说啊!
这儿真好!我们就住这儿吧!并贴上小鸟贴画。)
5 / 7
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请三名学生手
持小鹿、小象、小猴的贴画上台,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
儿吧!并贴上贴画。)[
这时,小岛的主人:小熊看到这么多的小动物愿意跟他做朋友,
高兴极了,不停的说(引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如今的小岛环境优美,再加上这么多小动物的居住,真是生机勃
勃呀!(相机板书:真好)让我们再来读题!
孩子们富于创造又激情高涨的表演,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情境体验
魅力,眼前的这一切,不正体现了情境教学的核心实质:以生动直观
的乐学形式,充分调动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很好的诠释了
带入情境的含义:就是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理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孩
子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明确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同学们把课题读得这么好,老师知道,你们已深深的喜欢上了这
个地方,如果,你看到有人在这儿乱砍树木,破坏房屋,你会对他们
说些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我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乱砍树木,要美化我们的环境
以后我会多植一些树,多栽一些花,把世界变得更美丽。
6 / 7
孩子们踊跃发言,大多数都表达了美化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思
想感情。
三、案例反思
1、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
在以上案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去体验:上课伊始,几笔勾勒出一
座荒岛,问:你们喜欢吗?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进入
小熊的角色之中,你有过孤零零的感受吗?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会
想什么?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学生通过亲自美化环
境,深入体验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孩子情感得以尽情的释
放,态度得以轻盈的体现。同时,我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方
法,让孩子潜下心读书,让孩子自由交流,让孩子动手画一画,贴一
贴,让孩子演一演
2、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7 / 7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但对于学生来
说,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我能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手段
的力量巧妙地将荒岛搬到黑板上,把绿叶成阴的小岛移到了孩子面
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器官,使
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身临
其境。这样的教学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且与他们的思
维、想象能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
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
释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