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
- 格式:docx
- 大小:140.08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言文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解析。
1.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说“晋太元中”,给我们设定了一个时间。
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他顺着溪水划船,结果就开启了一段神奇的旅程。
- 你想啊,他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渔夫,每天就是在溪水里捕鱼,结果一不小心就闯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2. 桃花林的描写。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一段描写特别美。
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岸都是桃花树,几百步长的桃花林里没有别的树,地上的草鲜嫩翠绿,桃花花瓣飘落下来,就像下花雨一样。
这个渔夫看到这样的景色肯定觉得很奇怪啊,所以“渔人甚异之”,就想继续往前走,看看这片桃林的尽头是什么。
3. 桃花源的景象。
- 他穿过桃林,到了山的一个小洞口,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的。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解释+翻译,建议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汇总《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年级⽂⾔⽂⼤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年级⽂⾔⽂⼤全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翻译 元丰六年⼗⽉⼗⼆⽇夜晚,我正准备脱⾐⼊睡,恰好看到这时⽉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兴地起⾝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起游乐的⼈,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就⼀同在庭院⾥散步。
⽉光照在庭院⾥像积满的清⽔⼀样澄澈透明。
⽔中⽔藻、⽔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和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亮?⼜有哪个地⽅没有⽵⼦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罢了。
赏析 ⽂章对⽉夜景⾊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个⽣活⽚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甚少的⽆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态度。
全⽂情感真挚,⾔简义丰,起于当起,⽌于当⽌,如⾏云流⽔,⼀⽓呵成。
本⽂可分为三层来赏析 第⼀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光照⼊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遂动⾝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样,亦是被贬⾄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起来到院⼦中间散步。
这⼀层叙事,朴素、淡泊⽽⼜⾃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层写景:描绘庭中夜⾊ 作者惜墨如⾦,只⽤⼗⼋个字,就营造出⼀个⽉光澄碧、⽵影斑驳、幽静迷⼈的夜景。
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茫茫⼀⽚好似积⽔空潭⼀般,更妙的是,“⽔”中还有⽔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般了。
人教版初中八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1. 《观刈麦》 - 白居易-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2. 《望岳》 - 杜甫-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3.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赤壁》 - 杜牧- 杜牧的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5. 《悯农》 - 李绅-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6. 《出塞》 - 王昌龄-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7. 《游子吟》 - 孟郊- 这首诗以游子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8. 《滕王阁序》 - 王勃- 这是一篇著名的骈文,通过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9.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范仲淹的这篇散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10.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这篇散文以醉翁亭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的游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1.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散文,通过描写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2. 《陋室铭》 - 刘禹锡-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峰, 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岳像屏障同样 , 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假如不是中午或子夜 , 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 , 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 顺水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隔断了。
假如有时皇上的命令重要急传达, 清晨从白帝城出发, 夜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 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 驾着风 , 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天, 白色的急流 , 盘旋着清波 , 碧绿的潭水 , 映出了 ( 山石林木 ) 的倒影。
高峰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实在是有很多兴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 树林山涧一片清冷沉寂, 常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喊声不断 , 声音悲凉独特 ,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 , 悲痛委婉 , 很长时间才消逝。
因此捕鱼的人唱道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酬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风景的漂亮,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赏识赞美的。
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 , 明亮的溪流清亮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 交相辉映。
青翠的林木 , 葱绿的竹丛 , 四时常存。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文言文汇总: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上文言文全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雪浪千重”,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文言文《三峡》注音自z ì三sān 峡xiá七q ī百bǎi 里l ǐ中zhōng ,两liǎng 岸àn 连lián 山shān ,略lüè无w ú阙què处chù。
重chóng 岩yán 叠dié嶂zhàng ,隐yǐn 天tiān 蔽b ì日r ì。
自z ì非fēi 亭tíng 午w ǔ夜y è分fēn ,不b ú见jiàn 曦x ī月yuè。
至zhì于y ú夏xià水shuǐ襄xiāng 陵líng ,沿yán 溯s ù阻z ǔ绝jué。
或huò王wáng 命mìng 急j í宣xuān ,有yǒu 时shí朝cháo 发f ā白bái 帝d ì,暮m ù到dào 江jiāng 陵líng ,其q í间jiān 千qiān 二èr 百bǎi 里l ǐ,虽suī乘chéng 奔bēn 御y ù风fēng ,不b ù以y ǐ疾j í也y ě。
春chūn 冬dōng 之zhī时shí,则z é素s ù湍tuān 绿l ǜ潭tán ,回huí清qīng 倒dào 影yǐng 。
绝jué巘yǎn 多duō生shēng 怪guài 柏bǎi ,悬xuán 泉quán 瀑p ù布b ù,飞fēi 漱shù其q í间jiān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的古诗文言文哈。
先来说说古诗吧,《野望》那可是一首很有意境的诗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你看这几句,多美的画面呀,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眺望,心里那种迷茫和孤独的感觉就出来啦。
还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读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象那古老的传说和悠悠的白云。
文言文也很精彩呢!《三峡》那可是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描写得多壮观呀,山连着山,把天都遮住啦。
《答谢中书书》也很棒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哇,仿佛眼前就出现了那美丽的山水画面。
怎么样,这些必背的古诗文言文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咱们可得好好背下来,感受其中的美哟!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来聊聊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的那些古诗文言文。
你知道《使至塞上》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简直绝了,广阔的沙漠中直直的狼烟,还有那圆圆的落日挂在长长的黄河上,太美啦!还有《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那山川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江水奔腾流入广阔的原野,多壮观呀!再说说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可有意思啦。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哎呀呀,这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想想都觉得美。
《与朱元思书》也超棒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那风停了,烟雾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想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多自由呀!。
www.xinghuo100.com 知人善教 培养品质 引发成长动力 1 第1篇 桃花源记 一、文学(文体)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 ,字 ,东晋著名诗人。自号 ,世称 。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等,有“ ”之称。他也是 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
2.词类活用 (1)林尽.水源( )
(2)渔人甚异.之( ) (3)复前.行( ) (4)欲穷.其林( ) (5)处处志.之( ) (6)未果.( ) 3.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
(2)豁然开朗..(古义: 今义: ) (3)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今义: ) (6)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今义: ) (8)遂与外人间隔..(古义: 今义: ) (9)屋舍俨然..(古义: 今义: ) (10)后遂无问津.者(古义: 今义: ) 4.一词多义 (1)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 (2)其:①欲穷其.林(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www.xinghuo100.com 知人善教 培养品质 引发成长动力 2 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寻.病终( ) (4)舍:①便舍.(shě)船( ) ②屋舍.(shè)俨然( ) (5)中:①中.无杂树( ) ②晋太元中.( ) ③其中.往来种作( ) (6)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 ) ②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③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 ) (8)闻:①鸡犬相闻.( ) ②闻.有此人( ) 5.多词一义 (1)缘.溪行 便扶.向路( )
(2)便要.(yāo)还家 延.至其家( ) (3)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 (4)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5)便.扶向路 遂.与外人间隔( ) 6.成语积累
7.四个带“然”的短语: ①豁然开朗( ) ②屋舍俨然( ) ③怡然自乐 ( ) ④欣然规往( )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所从来。( ) 2.省略句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 (2)(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 ) (3)林尽(于)水源。( )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四、主题思想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
五、理解默写 www.xinghuo100.com 知人善教 培养品质 引发成长动力 3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 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 , , 。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 , 。 , 。 B. , 。 6.表现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 , 。 第2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一、文学(文体)常识 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宾客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具有篇幅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来源:Zxxk.Com]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4.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二、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3)无丝竹之乱.耳 ( ) (4)无案牍之劳.形 ( ) (5)不蔓.不枝. ( ) (6)苔痕上.阶绿.。( ) (7)香远.益清.。( ) 2.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 (3)可以调.素琴 (古义: 今义: )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 3.一词多义 (1)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④何陋之.有?( ) (2)清:①濯清.涟而不妖 ( ) ②香远益清. ( ) (3)远:①香远.益清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www.xinghuo100.com 知人善教 培养品质 引发成长动力 4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2.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 ) 3.判断句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四、主题思想 1.《陋室铭》这篇铭文,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绘,极力突出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爱莲说》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厌恶和批判。 五、理解默写 1.《陋室铭》 (1)用比兴引出所托之物——陋室的句子是: , 。 , 。 (2)点明主旨的句子,也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用对偶句写出陋室环境幽雅(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 。 (4)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纵情谈笑的情景,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也是与陋室相类比的句子,或以古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 , 。表现了莲高洁、质朴的品质,以示作者洁身自好。 (2)从体态、香气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是: , , 。表现了莲的正直,通达事理,美名远扬的品质,以示作者(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3)从风度方面描写莲的清高的品质,又有端庄仪表,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 (4)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的名句是: , 。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第3篇 三峡 一、文学(文体)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 )
2.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回清.倒影。 ( ) (3)晴初霜.旦。 ( ) (4)空谷..传响。 ( ) www.xinghuo100.com 知人善教 培养品质 引发成长动力 5 (5)素湍.绿潭。 ( ) 3.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 (3)泪沾裳. (古义: 今义: ) (4)飞漱.其间 (古义: 今义: ) 4.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 ( )
②绝.多生怪柏 ( ) ③哀转久绝. ( )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 (3)清:①回清.倒影 ( ) ②清.荣峻茂 ( ) 5.重点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 )
(2)则素.湍绿潭 ( ) (3)良.多趣味 ( ) (4)不见曦.月 ( )) (5)沿溯..阻绝 ( ) (6)不以.疾也 ( ) (7)绝·多生怪柏 ( ) (8)重.岩叠嶂. ( )
(9)林寒涧肃. ( ) (10)属引..凄异 ( ) 三、文言句式 省略句 (1)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 (2)(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 四、写作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如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侧面烘托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 2.抓住景物最有特点的时间进行描写(如写水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象:夏水—湍急;春冬—清悠;秋—凄婉); 3.动静结合(如“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4.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先写山,再写水,水又分四季写)。 五、理解默写 1.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是: , 。 2.从侧面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 , , 。 3.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