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京邮电大学的高校节能管理规划方案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度“嘉环杯”获奖论文二等奖)南京某数据中心机房热管背板空调系统改造方案研究黎春鹏郑重李海峰刘乾恒张江中通服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南京某数据中心热管背板空调系统改造设计方案,并通过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改造后的热管背板空调系统设计方案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数据中心建设中热管背板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热管背板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PUE ;经济性〇引言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迅速发展,未来5G 时代的到来将会导致更快更密集的数据流,趋势下必然会推动更多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目前来看,我国在数据中心的布局建设上不遗余力,从标准、规划以及鼓 励扶持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 出践行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巨头,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以及经济 运行,成为通信行业内关注的研究领域。
数据中心全年均需要制冷,空调制冷能耗约占数据中心 能耗的40%,而且传统的数据中心供冷方案存在空调气流紊 乱、局部过热、加湿除湿同时进行、冷冻水供水温度偏低等 多种问题。
本文结合南京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改造应用的典表1原机房空调配置情况型案例,分析了热管背板空调系统在数据中心运营中的节能经济性。
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年 平均温度15.4T ;,年极端气温最高为39.7T :,最低为-13.l t 。
通信机房主楼地上五层,其中丨〜4层为百度机房,5层为 监控中心,冷冻站设计包含1000RT 冷水机组4台,冷冻水供 回水温度为7/121。
本次节能改造仅涉及4楼的两个原空调设计方案,均为风冷精密空调地板下送风供冷的机房,建筑 面积700 rrf 。
机房设计参数为:机房温度23±l t ,相对湿度 40°/p 50%。
原机房空调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基于矿井中LEACH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改进算法【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节能;簇首0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及通信功能于一体的分布式自组织网络。
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以数据为中心,能够实时监测、感知、采集、融合和处理各种环境参数,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把信息发送到基站,然后再传给用户。
它的这些优势在我国的煤矿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部分,它的电源采用的是电池供电。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电源是不能充电、不可更换的。
因此,如何高效节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国内对传感器网络节能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基于mac协议节能策略、基于路由协议节能策略和基于网络拓扑控制节能策略三大类。
1 leach协议分析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路由协议的研究主要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两大类。
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chy)是第一个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出的层次路由协议,它是层次路由协议分析的典型代表。
该协议首先提出了“轮”的概念,每一轮包含簇的建立和稳定运行两个阶段。
在簇的建立阶段,每个节点分别随机产生一个0-1之间的数,若该数小于某一阈值,则此节点成为簇首并及时向周围广播其当选消息,其它节点根据收到信号的强弱选择要加入的簇,并通知所选簇首;在稳定运行阶段,簇内节点将监测数据直接传送给簇首,簇首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然后通过一跳通信发送给基站。
由上可见,leach协议具有以下优点:运用分簇式路由协议减少了数据量的发送;减少了参与路由计算的节点数目;簇首节点周期轮选等。
尽管leach具备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簇首选择具有随机性。
簇首与簇首之间相距过远或过近,都增加了节点的传输消耗;2)leach协议要求簇首与基站一跳通信。
一跳通信就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簇首加大了能量消耗;3)簇内簇首管理的节点数目不同。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新一轮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新一轮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的通知(苏教科﹝2014﹞10号)各有关高校: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优化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结构,提高层次,完善布局,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4年新一轮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审认定工作。
在对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对各高校申报的重点实验室评审论证和公示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继续培育和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1个(具体名单见附件1)、新建省重点实验室38个(具体名单见附件2)、新建省重点建设实验室8个(具体名单见附件3),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论证工作请各有关高校认真开展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论证工作,主要围绕重点实验室名称是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研究方向是否明确,主要任务目标是否可行,建设计划进度和具体考核指标是否可实现,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可行等内容。
同时,提前将论证专家组名单报送我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核准。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论证专家组长原则上由同领域院士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担任,其他类型重点实验室论证专家组长原则上由领域内院士或有关高校领导担任。
发展规划的论证工作应在8月31日前结束。
二、做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的编制工作请各重点实验室在发展规划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规定格式要求编制《2014年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见附件4),并于9月15日前将《2014年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报送我厅科技与产业处,我厅将对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计划任务进行审核,正式下达建设计划任务。
智能化建筑论文参考文献一、智能化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制造业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期.赵学锋.[2].大型智能化建筑中的照明设备光调节设计方法.《计算机仿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7期.苗长芬.炎士涛.[3].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技术.《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32期.赵翔.[4].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孟宪全.[5].浅析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性.《低压电器》.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4期.牛盛楠.杨现国.[6].智能化建筑中电气施工的技术综述.《硅谷》.2013年21期.曲志亚.[7].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10期.宋鋆.王月月.[8].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中华民居》.2013年9期.梁自刚.[9].智能化建筑工程监理的研究.《低压电器》.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4期.彭巨光.[10].智能化建筑的建设项目管理探讨.《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年3期.茅于戈.二、智能化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智能化建筑的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被引次数:16作者:黄春辉.建筑与土木工程中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2].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周师师.软件工程南京邮电大学2013(学位年度)[3].项目管理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A小区为例.作者:郝文勇.项目管理南京邮电大学2011(学位年度)[4].智能化建筑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作者:张明.软件工程山东大学2004(学位年度)[5].智能化建筑及相关软件技术研究——移动分布式网络中的中间件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任远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西北工业大学2003(学位年度)[6].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胡国彪.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2009(学位年度)[7].北京会议中心智能化项目风险管理.作者:陈跃东.工业工程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8].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及其项目管理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李飞.项目管理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2009(学位年度)[9].基于现场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被引次数:1作者:薛建斌.电气工程江苏大学2008(学位年度)[10].中国智能化酒店的建设实践和发展策略.被引次数:1作者:张静.旅游管理复旦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相关智能化建筑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fluencesofintelligentevacuationguidancesystemoncrowdevacuati oninbuildingfire.RanHaichaoSunLihuaGaoXiaozhi《Automationinconstr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May[2]ECAbased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forintelligentbuilding. ThinagaranPerumalMdNasirSulaimanChuiYewLeong 《Automationinconstr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May[3]Microsourcesdesignofanintelligentbuildingintegratedwithmicrogr id^.ZhengZengRongxiangZhaoHuanYang《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Feb.[4]Intelligentmultiagentsystemforbuildingheatdistributioncontrolw ithcombinedgasboilersandgroundsourceheatpump. MaizuraMokhtarMatthewStablesXiongweiLiuJoeHowe《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Jul.[5]Evaluatingthesystemintelligenceofthe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s Part1:Developmentofkeyintelligentindicatorsandconceptualanalyticalfra mework.JohnnyWongHengLiJenkinLai《Automationinconstr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3[6]Modelingofactiveholoniccontrolsystemsforintelligentbuildings. R.M.SilvaJ.ArakakiF.JunqueiraD.J.SantosFilhoP.E.Miyagi 《Automationinconstr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Aug.[7]Developmentofasimplifiedmethodforintelligentglazedfacadedesign underdifferentcontrolstrategiesandverifiedbybuildingsimulationtoolBSi m.MingzheLiuKimBjarneWittchenPerKvolsHeiselberg 《Buildingandenviron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Apr.[8]Evaluatingthesystemintelligenceofthe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s Part2:Constructionandvalidationofanalyticalmodels. JohnnyWongHengLiJenkinLai《Automationinconstruc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3[9]Multisensorbasedsecurityrobotsystemforintelligentbuilding. RenC.LuoTungY.LinKuoL.Su《RoboticsandAutonomous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3[10]IntelligentBEMSdesignusingdetailedthermalsimulationmodelsands urrogatebasedstochasticoptimization.GiorgosD.KontesCesarValmasedaGeorgiosI.GiannakisKyriakosI.Katsigaraki sDimitriosV.Rovas《JournalofProcessContro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6四、智能化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应健,2012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年会暨2012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论坛[2]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接地.雷磊,2011西南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情报网2011年年会[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节能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吴品堃,2013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成立10周年暨2013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4]关于能效管理系统在广州西塔的现场应用.李艳雄,2013'2013中国(国际)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论坛[5]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物节能评测.宗风良,2004中国建筑业协会2004建筑节能与智能化技术高层研讨会[6]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和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诸建华.上海九海金狮物业管理公司,20002000中国建筑智能化论坛[7]智能化建筑从理论到实践.胡裕华,20002000中国建筑智能化论坛[8]智能化建筑中的新技术应用.盛爱国,2001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年会[9]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2008第五届绿色数字化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高峰论坛[10]浅谈综合布线在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中的应用.李文江,2007第二十一届中国(天津)'2007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
第十四届“创新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成绩公示
[日期:2012-11-30 ] 来源:校团委作者: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字体:大中小] 经各学院预选、网上申报、审核,本届竞赛全校共72件作品进入决赛,其中论文类17件,科技发明制作类55件。
根据《“创新杯”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一等奖作品7件,二等奖作品11件,三等奖作品19件,优秀奖作品21件,入围奖作品15件。
现将《第十四届“创新杯”竞赛获奖名单》、《第十四届“创新杯”竞赛组织奖名单》,公示如下:
第十四届“创新杯”竞赛获奖名单
第十三届“创新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奖名单
公示期为11月30日至12月3日。
组委会联系方式:tuanwei@。
备注:
1、决赛一等奖:100分
决赛二等奖:70分
决赛三等奖:40分
决赛优秀奖:20分
决赛入围奖:0分
2、“+”表示校科协项目的分数加到第一作者所在院系。
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智能收费系统
闻豪;顾春宁;李慧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6(32)1
【摘要】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战略,介绍了高校智能收费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所有该收费的项目进行收费,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着重介绍了淋浴控水智能收费系统。
【总页数】2页(P341-342)
【关键词】智能收费系统;PHILIPS射频卡;POS机
【作者】闻豪;顾春宁;李慧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基建处,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高校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探析——以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为例 [J], 冯小桓
2.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的数字化模式构建 [J], 冯小桓
3.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主体育场看台挑篷屋面施工技术 [J], 张沂
4.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空调系统设计 [J], 秦卓欢
5.小议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污水处理系统 [J], 闻豪;顾春宁;李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南京邮电大学的高校节能管理规划方案探讨作者:王佼佼叶晴芬辛欢骆公志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27期摘要: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通过对现有的节能管理制度及节能措施的实证分析,从校园节能服务对象的节能满意度和认知度,以及节能服务对象为出发点,给出南京邮电大学的节能措施建议,并据此设计一个适用性较广的高校发展的节能管理规划方案。
Abstract: Tak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through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nergy saving system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 and starting from the satisfaction and recognition degree of college energy saving service object and the energy saving obje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energy sav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based on this, a widely applied college energy saving planning scheme is designed.关键词:高校;节能管理;规划方案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ergy saving management;planning scheme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14-040 引言现阶段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及由此引发的节能减排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更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伴随高校的扩招,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教职员工人数急剧增多,在公共费用支出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校园能源建设费用近年来呈倍增长,造成学生培养成本加大,学校资金紧张,财政矛盾不断增加。
本文在对南京邮电大学现有的节能管理制度及节能措施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有效措施。
从节能相关责任方角度,分析南京邮电大学节能潜力,最终建立节能效益评价体系和系统性节能管理方案,理论上能为加快实现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1 南京邮电大学节能管理工作现状近年来,科学的管理手段实施和节能产品的不断更新使用,对南京邮电大学能耗降低已经产生了客观效果。
节水方面,智能水控系统、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装置、雨水收集再利用以及中水处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南京邮电大学用水量降低成效显著。
节电方面,自2010年起南京邮电大学对教学区灯具进行改造,采用T5灯管替代传统的T8灯管,安装智能控灯系统,根据红外线装置统计教室人数,控制灯光开启数目和光度,做到人走灯灭。
2011年南京邮电大学自建一个能耗监控管理网络平台,实时监控校园各建筑楼宇的用电情况,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对1号-3号教学楼监测,反馈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南京邮电大学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在二级管理制度指导下,各二级单位纷纷采取有效手段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以图书馆为例,图书馆走廊、大厅及各个阅览室内灯光控制完全由物业管理人员负责,根据作息时间和天气情况人为控制照明设备。
同时图书馆的中央空调也是根据温度情况适时开启。
综上所述,以2号教学楼为例,智能科学管理软件和工具的运用使得南京邮电大学节电效果取得显著提高。
虽然南京邮电大学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改造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资源浪费。
以教室为例,教室全天候开放,除有课的教室外其余闲置教室均可供学子自习,但学生自习偏好不同,造成了教室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一现象,对教室走访调研,本次调研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非考试期间和期末考试备考期间,每次调研时间持续两个星期,每次根据学生普遍自习的时间选取了18:30~19:00和21:00~21:30两个时间点,进行教室利用率统计。
教室利用率=■■/n×100%根据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南京邮电大学教室规模57人~234人不等,在调研期间,所有规模的教室利用率都低于15%。
在18:30~19:00有教学任务的教室,在21:00~21:30的自习利用率较少,此类教室易发生第二时间段无人自习,但是照明设施和风扇设施未关的现象;在非考试期间,调查发现除了选修教室、集体自习教室学生人数稍多外,其余教室自习人数偏少。
特别是9点过后教室学习人数更少,个别教室没有学生;21:00~21:30阶段,学生偏向于低楼层自习,较高楼层的教室人数相比低层人数要少。
通过此次教室利用率调查可知,南邮师生节能主动性较差,对节能缺乏主观认识造成学校现有资源浪费的现象。
2 南京邮电大学节能潜力分析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不只与校方相关,更与学校的师生息息相关。
师生作为节能服务的对象,节能管理的效果的满意程度将作为评价校园管理者行政绩效的间接反映。
师生的节能意愿、知识和行为对学校有效节能改造工作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为此我们以南京邮电大学的师生为研究对象,向南邮全体师生发放400份名为《南邮校园节能管理现状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的问卷。
以了解师生的节能科学素养作为设计行动方案和管理机制的依据,对问卷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反馈给节能服务提供方,使得高校在开展节能管理工作时能以节能服务对象的特性为前提,提升节能服务的质量。
2.1 师生对节能工作的认知度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南邮师生对于本校已经开展的节能工作的认识度有限。
具体结果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师生对“教学区采用节能灯具”和“教学区教室使用智能控灯系统”这两项措施的认知度较高,均达到了65%以上。
而对于其他措施认知度不及30%。
再结合小组聚焦访谈,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对于日常接触较多的节能措施比较熟悉,教学区作为师生日常学习办公的场所,使用率很高,因此师生对于教学区的节电措施相对熟悉。
但是对于平时接触较少,影响范围较小的节能措施不太熟悉,在“开展节能减排相关环保课程”方面,南邮在全校任选课中开设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相关节能减排课程,但因为任选课的局限性,影响力较小;另一方面,校方对于节能措施的推广力度不够,虽然“节能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和“采用二级节能管理制度”使这两项措施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校方管理层,但其有效开展需师生的积极配合。
2.2 节能工作的满意度分析问卷还对教学楼、图书馆的节电巡查工作,以及宿舍熄灯制度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教学楼方面,52.5%的调查对象对教学楼的“物业专人巡查灭灯”的制度表示“满意”;45.5%的调查对象表示“虽然降低了一些服务质量但在可承受范围内”;图书馆方面,调查对象中对图书馆的“巡查熄灯”,“空调适时开启”和“借阅查询电脑视人数开启”等节能措施,表示“满意”的比例在63.4%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在“满意”和“虽然降低了一些服务质量但在可承受范围内”,合计比例均在94.3%以上,但“满意”比例均在65%以下。
该结果表明,对于师生的节能认知和节能意愿引导,仍需加强,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用电本身的刚性需求。
2.3 师生日常行为节能潜力分析我们将日常节能行为分为“有利于节能的行为”和“不利于节能的行为”两组,如表2。
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有利行为和不利行为分为五个量度“总是,经常,偶而,很少,从不”,并对每种量度加权值,对有利行为来说“总是”为5分,“经常”4分,“偶尔”为3分,“很少”为1分,“从不”为0分;不利行为则相反,“总是”为1分,“经常”为2分,“偶尔为3分”,“很少”为4分,“从不”为5分。
最终结果将调查数据整理成折线图,以加权均值表现集中趋势,如图3所示。
根据均值的集中可知,把个人日常行为分为有利与不利两组。
两组的个人态度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有利组:随手关灯、低碳出行、手机充电完成会及时拔下插头、使用环保袋、使用节能灯具、双面打印、买二手教材。
不利组:就餐时不合胃口的饭菜直接丢掉、寝室里看完的小杂志和周刊嫌乱会直接扔进垃圾桶。
将有利组的前三名划分为高分组:随手关灯、低碳出行、手机充电完成会及时拔下插头。
后三名划分为低分组:使用节能灯具、双面打印、买二手教材。
由此可知学生在节电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是在节材、节粮等方面行动甚微。
如在纸张、教材的使用上相对不环保。
总之学生的行为节能总体上做的不够好,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学校应在学生的节能行为潜力开发上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以上对节能工作主要服务对象的节能认知度满意度和节能行为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节能工作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对学校的节能措施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
节能管理工作运营方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减少学校能耗服务于全校。
而学校在节能措施的宣传上力度不够,没能提高学生对高校节能的认同度,学生等节能服务对象由于对节能工作的不了解,节能主动性较差,出现学校现有资源浪费的现象,如水电、教室自习资源的浪费。
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的节能素质与学校现有的节能措施不同步,减慢了学校节能减排的进程。
3 节能管理规划方案设计3.1 建立节能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节能管理成效评价指标,可以更客观检验每项节能管理措施的成效。
节能管理成效评价指标的设立应当以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为指导。
评价指标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目标层,包括能耗水平、资源利用率。
能耗水平具体指校园年用水量、校园年用电量、校园年碳排放量等;资源利用率则包括教室利用率等指标。
能耗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最能直接反映节能工作成效,是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学校节能工作印象与评价的首要因素。
二是反馈层,主要指节能服务对象对节能工作的反馈信息,节能服务对象对节能工作的感知来自两个方面,分别可以从节能满意度、节能认知度两方面着手设立指标。
3.2 创建“技术管理教育”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规划方案3.2.1 加大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的用能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建立全方位的水、电、气、(油)等的监测机制。
科学管理手段和节能产品的不断更新使用,对南京邮电大学能耗的降低已经产生了客观效果,但在一些数字平台还未覆盖校园区域,仍存在测量表具坏损、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前后不一致等现象,导致一部分用能数据缺失。
同时,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个人能耗平台建设,实行信息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