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27.00 KB
- 文档页数:9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26.“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27.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8.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29.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30.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内部模拟测试(一)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A. Attend the concert after his exams are finished.B. Stay home to prepare for his exams.C. Go to the concert with the woman.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A. Windy.B. Hot.C. Foggy.3.What does the man mean?A. They should decide by Friday.B. They’d better decide r ight now.C. They have another week to decide.4.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A. $300B. $260C. $1205.Where is the TV guide?A. On top of the television.B. By the telephone.C. Under the sofa.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speaker?A. They are opening 500 new stores.B. They work for a coffee company.C. Their business is not going well.7.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House of Coffee?A. It is growing rapidly.B. It has the best drinks.C. Its business isshrinking.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带解析)1.Wallet BackThis is a story about a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had a big effect on the way I live my life.The ______in the story did not give me tests or even grade me on my work.I was taught by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___ ___ of teaching,one that only people with lots of love can do.“My wallet! Where is it?” were my first words ______ I found my wallet was missing.I ______ my memory for a few good seconds, then realized that I had left my precious wallet in the libr ary’s public ______ ! Because the library was now ______, I had to wait until the next morning to look for it.When I got there the next day, all I found was a clean restroom.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could remember ever___ ___ to see a clean restroom.As I walked out,I looked at myself in the mirror and shook my head at the ______ fool in front of me.I politely ______ the librarian at the front desk and asked her if a wallet had been found in the restroom yesterday.“No.”That was that.I walked off with a sense of ______.I ______ what I would do if I had found a wallet with sixty dollars,a phone card and other irreplaceable ______ things.Finally,I ______ accepted the fact that my wallet was gone.A week later,I received a ______ in the mail.It was my wallet! And most ______ ,nothing was missing! But there was a letter folded up in one of the wallet pocket that had not been there before.I slowly unfolded the letter,which ______ something like this:When we continue to help people around,we will live in a larger and more rewarding world.This person didn’t even leave a return address.So I couldn’t ______ whoever it was.But from that day on,I ______ myself that l will follow this ______ and help others and make them as ______as I was when I opened that parcel!【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B【小题4】A【小题5】C【小题6】A【小题7】B【小题8】C【小题9】A【小题10】D【小题11】B【小题12】A【小题13】D【小题14】C【小题15】B【小题16】A【小题17】B【小题18】D【小题19】D【小题20】C【解析】试题分析:作者讲述了一件在上学的时候发生的对他有很深的影响的事情,作者将钱包丢在图书馆的公共洗手间,第二天去找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后来居然收到一份包裹,里面就是他的钱包,而且附上了一张纸条写着:当我们继续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是更大更有回报的地方。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际单位制(缩写SI )定义了米(m )、秒(s )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基本物理量和物理公式导出。
例如,由m 和s 可以导出速度单位-1m s ⋅。
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
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
1967年用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9192631770Hz v ∆定义s ;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1299792458m s c =⋅定义m 。
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s 对应v ∆,m 对应c )。
新SI 自2019年5月20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B.用真空中的光速c (1m s -⋅)定义m ,是因为长度l 与速度v 存在l vt =,而s 已定义C.因为普朗克常量h (J s ⋅)的单位中没有kg ,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D.用基本电荷e (C )定义安培(A ),是因为电荷量q 与电流I 存在I q t =,而s 已定义2.甲、乙两质点同时从0x =处出发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甲、乙运动速度v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该抛物线顶点在坐标原点且关于x 轴对称),乙的图线为与x 轴平行的直线。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加速度为21m 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两质点相遇时,甲速度大小为6mC.两质点在3m x =处相遇D.出发后1s ,甲速度大小为3m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正三棱柱横放在两根固定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平行光滑杆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为12Mg B.两根杆对棱柱的总的作用力为2MgC.若稍微减小两杆的水平距离,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的大小都将增大D.若稍微增大两杆的水平距离,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的大小都不变4.2020年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组网部署最后一步完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3.《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圉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8.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9.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铅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10.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1.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四调考试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巻(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小題,每小题2分,共4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莽出土情祝,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D.私人占有财务和商品交换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上的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投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将该事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6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
相反,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曾五聘于鲁。
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4.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再次复兴5.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与政治中心的转移密切相关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6.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儒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7.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四)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
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
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
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
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
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b2高考语文2014-05-21 1501()五语言题(15分)18、(6分)2014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的征程,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请你仿照下面例句,再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
例句: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的30年。
19.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以志远中学高2014级16班班委会的名义,向学校的李校长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的格式已拟好,请你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填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限90字。
(5高☆考♂资♀源€网分)①高中三年以来,志远中学高2014级16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②该班学生要举行“放飞梦想”的文艺晚会。
③文艺晚会于2014年5月4日晚7点开始。
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⑤仅有40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
邀请函尊敬的李校长:高20 2014 级16 班班委会20 2014 年 5 月24 日20下面是关于人的社会价值的一个著名公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组成这个公式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内涵。
(4分)人的自我评价/人的贡献总值﹦人的社会价值六作文(60分)21 请以“”为题,写一篇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北衡水中学三模语文试卷A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答案B(A项笑靥(yàn)——笑靥(yâ)间(jiàn)不容发——间(jiān)不容发;C项自怨自艾(ài)——自怨自艾(yì);D项强(qiáng)词夺理——强(qiǎng)词夺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题文】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帝(“)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分解】D分解: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
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
A、B、C三项无从体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2.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
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发展【答案分解】D分解: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2.“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 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5.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Ⅰ卷
1、《孙子兵法》说:“非力不动,非不得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表明作者
A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 慎战,但不畏战
D.避实击虚,攻其不备
2、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
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持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贿赂,割损正令”等行为。
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3、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 .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 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
4、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
这说明的是
A .浪漫主义的灵动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6、右图中能正确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排序时
A ③②①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7、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中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胜利。
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是指
A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8、中国学者你学用解读雅典民主时说:“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 广泛影响社会生活 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C. 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D.代表这绝对真理
9、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生活相当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
这种观点
A 认为文艺复兴的实际影响有限 B.肯定是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
革命
C. 指出文艺复兴的内容脱离群众
D.强调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色彩
10、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占50%的工业产品销往外国。
可见
A 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 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家霸主的地位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11、读下表:可以得出最佳结论是
A.自由放任政策的回光返照 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
12、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一文中提到“这种思潮在批判现代化弊端的工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
其基本特征是“渴望不能达到的、已经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
这种思潮应该是
A.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华侨观念及华侨政策的演变。
(10分)(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演变的原因。
你怎样理解上述现象?(1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利条件,民主党人总统奥巴马推行医改法案。
并在国会获得通过这一惠及民生的法案遭到来自共和党人、各州地方政府、大学个人团体的反对。
相继有26个州发出对联邦政府的“违宪诉讼”。
最后只得交由联邦最高法院做司法裁定。
2012年3月26日至28日,最高法院一连三天开庭审理医改案,控辩双方争辩激烈。
结果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通过了奥巴马的医保改革法案。
事情并未就此了结。
医改法案在实际执行中依然遭遇来自地方的重重阻力。
例如,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人佩里就坚称:“德州不会按照奥巴马医改法案扩大医疗补助覆盖范围或建立保险交换系统”,因为这两项举措“代表了对德州州自主权的无耻干涉”。
2012年7月11日,被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表决废除医改方案,但因参议院仍被民主党控制,所以同样的结果几乎不可能在参议院通过。
原因就是一方面,参众两院有不同的议事程序,如参议院历史学家里奇说:“参议院的议事程序给了少数派更大的权利,可以是少数党,也可是多数党内的少数派别。
任何一个参议员都可以阻挠议事日程。
而在众议院是多数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即使获得参议院通过,总统也可否决众议院的废除议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构建和运作的特点,并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12分)
请考生在15、16、17、18两道历史中任选一道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道题计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历史作用. (9分)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9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兰西共和国之路的艰难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17、(15分)20实际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9分)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创立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
(6分)(2)阅读材料你能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9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选择题 1.C 2.B 3.C 4 .B 5 D 6.B 7.D 8C 9.A 10.D 11.D 12.B
非选择题
40.(25分)
(1)观念转变:由敌视到同情,最后承认为合法公民。
(6分)政策转变:由弃侨转向护侨。
(4分)
(2)原因:华侨影响的扩大;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开明人士的推动;发展经济的考虑;维护统治的需要。
(8分,四点即可)理解:符合国际惯例;顺应了民主潮流;有利于保护华侨;体现了国家进步。
(7分)
45.(15分)(1)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确立;西藏叛乱被平息;西藏人民要求民主改革。
(6分)
(2)特点: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相结合;没收和赎买相结合;对农奴主区别对待。
(6分)作用: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迅速开展,使西藏通过民主改革直接步入社会主义阶段。
(3分)
46.(15分)(1)内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人民不满;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浓厚;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外因:周边多是君主制国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武装干涉。
(9分)
(2)启示: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坚持不懈的精神;充实、壮大自身。
(6分)
47.(15分)(1)理由:媾和条约是美国等国单方面发起;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收到邀请;一些相关国家拒绝参加会议;条约中的一些内容违背了国际协定。
(6分)(2)影响: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日美由对抗走向结盟;加剧了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9分)
48.(15分)(1)时代形势: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壮大、斗争及其理论需要。
思想理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9分)
(2)感悟:志存高远;顽强意志;创新精神。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