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习题精选新人教版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5.2019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7.请根据右图中某节目主持人的提示回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A.扁鹊B.屈原C.商鞅D.齐桓公8.“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 B CD10.农历5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
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A.文天祥B.司马迁C.孔子D.屈原1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2.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C.秦朝 D.西汉13.“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睢》)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二、非选择题14.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2)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有何特点?(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1-13 BCBDB CCADCBD14.(1)甲骨文。
商朝。
(2)龟甲或兽骨。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二、材料题:10.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D 5 A 6 D 7 B 8 A 9 A10(1)屈原(2)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俄人民的激情。
(3)端午节,因为屈原为国为民而死。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答案【篇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答案】txt>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4、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5、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相同。
6、北京人过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群体叫。
7、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种植,住。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种植,住房子。
3、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私有财产与贫富分化。
4、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和,也是最早种植的国家。
5、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主要使用的工具是。
第三课华夏之祖1、炎帝、黄帝是古老传说中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继黄帝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3、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4、尧、舜、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
5、黄帝被誉为“”。
6、炎黄战蚩尤中著名的战役是。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者是禹,建立的时间是,与此同时其身份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于时期。
9、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华夏子孙的共同祖先是()。
a、黄帝 b、女娲 c、盘古 d、夸父10、“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是赞扬的黄帝。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开始于启。
2、填表34、“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能举出夏、商、西周时期反面的史实映证吗?(举二例)夏桀残暴,失民心而失天下;商纣残暴,失民心而失天下;周幽王昏庸,失民心而失天下。
5、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6、下列制度中不属于西周的是( c)a、世袭制b、等级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7、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入新课:播放有编钟音乐的幻灯片(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和的哪一个属和?2.同学们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3.老师小结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才猜的丁二屈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
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
今天,我们就从文字的演变來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
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板书: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工字的演变:(老师讲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板书:文字的演变(提问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演示幻灯片)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冇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强调)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屮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小结)结绳记事都只能是作为一种治史的参考。
那么,我国的文字究竟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过来的呢?(引导学生看书P41《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强调)这些还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
(幻灯片,甲骨文)板书:甲骨文(什么叫甲骨文?)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提问二)请同学们注意它的书写材料,笔画结构,以及从中你能会意到什么?书写材料是龟骨和兽骨,所以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它的笔眩结构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
(提问三)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都写的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P45自由阅读卡卬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事项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提问四)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板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提问五)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呢?(请一位同学讲王懿荣的故事)(幻灯片,猜一猜甲骨文)(提问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答案一:说明了我国文字的时间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冇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素养·时空观念】1.古代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刻录下来。
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时代极有可能是()A.西周B.商朝C.汉朝D.南北朝【答案】B【解析】题中的材料提到将事件写在龟甲上,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在商朝比较盛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
甲骨文主要对于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新素养·历史解释】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已出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后来经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定于《太初历》历法,沿用至今。
这说明A.农业生产重理论轻实践B.中国精耕细作的技术依靠历法的发展C.农耕文明不断积淀传承D.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系统的农业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春秋战国出现主要节气,经过秦汉农业生产实践积累完善,最终定型于《太初历》,并沿用至今,这体现出农业文明的延续和传承,C项正确;农业生产理论、实践并重,中国精耕细作的技术是从农业实践中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四个主要节气,以后不断完善,这说明春秋战国没有已形成系统的农业,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3.《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A.临床医学B.顺应自然C.经验传承D.高超医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和所学可知,《黄帝内经·素问》强调的是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说明《黄帝内经》推崇顺应自然,B项正确;临床医学是研究基础医学、手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推崇顺应自然,未体现出经验传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黄帝内经》医术的描述,不能说明高超医术,排除D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答案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答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答案】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ABBAB6-10、DAACB11-14、ACAB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
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16、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
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
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答案】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ACDDB6-10、DCCCC11-15、CCDAD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陶器上的这些动物图案,说明这些动物与原始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过着原始渔猎生活。
问题二: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制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业的进步;陶器上的纹饰反映了他们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
17、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半坡人、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人工建筑,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进步。
问题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题三:由于两地自然环境不同。
半坡遗址处于北方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
启示:人类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研究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广东境内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封开垌中岩人牙齿化石、马坝人头骨化石等。
思考二:不能删除"已知"二字。
因为,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可能发现现在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
【第3课华夏之祖答案】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ADBAC6-10、DCADC11-13、CDA二、非选择题14、问题一:禅让制(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首领制度);没有;大禹传子启后,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整理成的一种样式。
4.竹帛书: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天文:夏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
2.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
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文学: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2.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问题】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古代文字发生了哪些变化?探究:(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笔画纤细,字形像图画。
(2)金文因大部分都是范铸的(把字先刻在范上),可以细细加工,所以笔画宽而粗,用的是“肥笔”和“圆笔”,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
(3)篆是字体加长、引长的意思,篆书有大篆、小篆两种,大篆又称“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笔画圆匀,结构繁复,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由它演化而来。
(4)总的来说,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方形和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降低。
一、选择题2011年暑假,马小虎同学参观了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据此完成1~3题。
1.马小虎同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看到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答案:A2.来到第二展厅,马小虎同学欣赏了“金文”,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初中一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中华文化的勃兴初中一年级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A.甲骨文B.金文C.原始符号D.大篆3.我国古书上最早记载的日食发生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我国历法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6.扁鹊生活的时代是A.夏商之际B.西周C.春秋战国之际D.秦朝7.战国整套编钟出土于A.北京西南周口店B.浙江余姚河姆渡C.陕西西安半坡村D.湖北随州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C.金文比甲骨文规范D.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比商朝的多9.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录的日食B.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有确切日期的记载是在我国C.我们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商朝D.24节气的测定是战国时期我国历法上的重大成就10.如下图,请你判断它属于A.原始文字B.甲骨文C.金文D.现代文字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被誉为华夏之祖的是A.黄帝B.蚩尤C.尧D.禹2.黄帝、炎帝大败蚩尤的战役地点即今天的A.北京B.河北涿鹿东南C.河南洛阳D.河南荥阳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4.下列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的是①建造宫室②制作衣裳③发明舟车④兴修水利⑤养蚕缫丝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5.如下图,此人的主要贡献是A.发明人工取火B.发明文字C.用蒸的方法制作熟食D.治理洪水6.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的爱戴的原因是①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河姆渡文化B.炎帝部落C.黄帝部落D.夏朝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一万八千年B.七千年C.四五千年D.公元前2070年9.我们今天文字的发明者据传是A.神农B.黄帝C.嫘祖D.仓颉10.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是①拓展地盘,巩固本部落的地位②掠夺对方的人口和财产③显示本部落力量的强大④部落之间仇怨所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关于甲骨文,最准确的解释是A.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总称B.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C.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二、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2)请说出他的主要贡献。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整理成的一种样式。
4.竹帛书: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夏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
2.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
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文学: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2.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问题】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古代文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笔画纤细,字形像图画。
(2)金文因大部分都是范铸的(把字先刻在范上),可以细细加工,所以笔画宽而粗,用的是“肥笔”和“圆笔”,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
(3)篆是字体加长、引长的意思,篆书有大篆、小篆两种,大篆又称“籀文”,是春秋战国
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笔画圆匀,结构繁复,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由它演化而来。
(4)总的来说,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方形和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降低。
一、选择题
2011年暑假,马小虎同学参观了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据此完成1~3题。
1.马小虎同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看到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
答案:A
2.来到第二展厅,马小虎同学欣赏了“金文”,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答案:B
3.参观完中国文字博物馆后,马小虎同学感慨道:“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请你告诉他,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答案:B
4.小华和小红同学在争论我国的历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请你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答案:A
5.xx年10月29~30日,首届“中国·内丘扁鹊文化节”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隆重举行。
扁鹊生活的时代是()。
A.夏商之际B.西周C.春秋战国之际D.秦朝
答案:C
6.2010年6月16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在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开幕。
你知道屈原的诗篇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A.《离骚》B.《楚辞》C.《诗经》D.《论语》
答案:A
7.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用现代科技声光技术展现了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A.湖南B.安徽C.湖北D.陕西
答案:C
二、读图简答题
8.观察下列图片,请完成:
图1 图2
(1)根据所学知识对图1文字作简要介绍。
(2)图2中文字分别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字?
参考答案:(1)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①是早期甲骨文上的图画文字“马”字,②是晚期甲骨文上的“马”字,③是金文中的“马”字,④是大篆体的“马”字。
29407 72DF 狟7[f35296 89E0 觠Eh32702 7FBE 羾(%25473 6381 掁
}A23687 5C87 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