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力学ch4-1
- 格式:ppt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50
环境水力学1.环境水力学的主要研究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输移规律及其在各种水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2.水域的污染物质:1示踪质:是一种理想物质,它在水中扩散移动时,⑴不与水体发生生化或化学反应;⑵它的存在不会改变流场的力学性质。
2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⑴保守物质不会与环境水体发生生化、化学反应,不会在水体中发生生化降解,即这类物质的数量不会因在水体中扩散输移而发生改变。
⑵非保守物质能与环境水体发生生化、化学反应或生物降解,其总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3动力惰性物质和动力活性物质:⑴动力惰性物质:不会改变环境水体的密度及流场的力学性质,这类物质的密度通常与环境水体相同或相近。
⑵动力活性物质:能改变水体环境的密度,进而改变流场的力学性质。
3.反应水体受污染的指标:浓度、相对浓度(无量纲浓度)和稀释度。
4.浓度C表示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
5.相对浓度P(无量纲浓度)表示样品中污水体积所占的比例。
P=样品中污水的体积/样品总体积。
当P=1时表示样品全为污染物,当P=0时表示样品为净水。
6.稀释度S=样品总体积/样品中污水的体积。
当S=1 时表示样品全为污染物,当S趋近于无穷时表示样品为净水。
7.分子扩散是指物质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过程(即存在浓度梯度是分子扩散的必要条件)。
8.菲克第一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质通量q与该面积上的溶质浓度梯度?c/?x成正比。
9.随流扩散方程与分子扩散方程相比,相同点:两者都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扩散问题上的体现;不同点:多了一些随流项。
10.紊流扩散与分子扩散的不同点:分子扩散符合马尔科夫过程,紊流质点连续而分子扩散不连续。
11.随流作用:由于时均流速的存在使污染物质发生输移,这时的流速作用称为随流作用。
12.由时均流速引起污染物质发生的输移称为随流扩散,由脉动流速引起污染物发生的输移则称为紊动扩散。
13.紊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均匀各向同性紊流和剪切紊流。
14.分析紊动扩散的方法: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环境水力学1水库的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海域的污染指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3有哪些为特为河口区“避咸”,能举例。
4三种净化: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积化学净化:氧化分解、凝聚(悬浮物沉淀,淤泥吸附)生物净化: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
5污染的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6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外来物质;对环境造成非预期的影响,或影响资源的质量外来物质进入水体、且造成了水质的破坏污染分类:❝Point source (点源);Nonpoint source (线源,面源)❝瞬时源、持续源(恒定、非恒定)❝I类水体;II类水体水体?❝毒?有机?金属?放射性?细菌?热?•污染物分类:无毒有机物(降解消耗溶解氧水体富营养化)•无毒无机物(盐水入侵)•有毒有机物(农药/化工产品难分解在生物体累计)•有毒无机物(剧毒无机盐,氧化分解)•重金属(微量即有毒)•放射性物质(各种射线,危害显然)•细菌(动物排泄物)•热污染(热废水-破坏水生生物生态环境)7 浓度(描述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定义为:在单位体积的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质量常用单位(mg/l、ppm)8 S稀释度样品总体积与样品中所含污水体积之比、相对浓度:P=1/S,样品内的污水体积率9 分子扩散、随流输运、紊动扩散、剪切扩散的定义与区别。
10分子扩散:分子的布朗运动引起的物质迁移。
污染物由于分子扩散作用,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方向通过一定面积的污染物质量与该方向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条件:物质有浓度梯度,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
特点:分子扩散与温度和压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分子扩散不可逆意义:对于自然水体环境,分子扩散可以忽略,因为其量级远小于其他因素引起的物质迁移的量级。
但对其研究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1随流输运:含有物质随水流质点的流动而产生的迁移。
12紊动扩散:水体在紊动状态时,随机紊动作用引起的物质扩散。
第三章水流的紊流运动水流的紊流运动1、紊流的形成2、层流向紊流的转变3、紊流脉动与时均法4、紊动强度5、紊流的半经验理论6、紊流的扩散机理7、天然河流的紊动观测★ 1、紊流的形成紊流(turbulence)又称湍流,自然界和工程中所涉及的水流,大多都是紊流。
例如天然江河,人工渠道,运河等。
什么叫紊流?根据施里希廷的总结:把不规则的涡旋运动称为紊流。
, , ,1、紊流的形成雷诺曾预言:-对于各种管径的管子和不同种类的液体,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总是发生在雷诺数Re为同一个数值之时。
-在某种形式的扰动过程中,能量是从主流传递给扰动流,如果流体的粘性很大,这个扰动会被粘性作用阻尼掉。
2、层流向紊流的转变从雷诺实验可知:-涡体的形成和形成后的涡体脱离原来的流层混入邻近的流层,是从层流转变成紊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涡体的形成是以两个物理现象为前提的,一是流体具有粘性。
另一个是流体的波动作用受边壁扰动作用形成流体波动。
观测实验绕旋转圆柱体的流动。
●受脱流涡体作用形成流体波动。
2、层流向紊流的转变其次是雷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值。
- 此时促使涡体横向运动的惯性力超过粘性力,涡体脱离原流层混入新流层,从而变为紊流流态。
观察紊流中涡的最好去处是天然河流!河流中的大涡6、紊流的扩散机理小涡扩散机理小涡在某一时刻在有染料层中被染色,下一个时刻被带到染料窜到另外的流层,从而使另外的流层染色。
6、紊流的扩散机理大涡扩散机理☺大涡不仅通过随机窜动输运染色物质,而且其旋转输运物质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w v u 0='='p ρ3、紊流脉动与时均法- 紊流脉动产生的原因可以用涡旋迭加原理来解释。
▪ 在层流转变为紊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大小不等、转向不同的涡体。
这些涡体的运动和主流运动迭加就形成了紊流的脉动。
- 由于紊流的脉动,所以运动要素,例如瞬时点流速具有随机性。
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来看,它们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四章灌水方法(1)施坰林z主要内容灌水方法分类适用条件基本要¾一、灌水方法分类、适用条件、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¾二、地面灌水方法(1-2)喷灌法¾三、喷灌法(3)四微灌法¾四、微灌法(4)z教学要求:了解灌水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其适应条件;了解对灌水方法的基本及其适应条件了解对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灌水质量的指标;掌握地面灌水系统、喷、微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z教学重点:改进地面灌水技术与喷灌、滴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滴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4-1灌水方法分类41z灌水方法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水分要素的方法,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水分要素的方法亦即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z灌水技术包括从田间渠道网或管道向灌水地块配水,向灌水沟、畦、格田或灌水设备灌水机械内供水分水与灌水水设备、灌水机械内供水、分水与灌水等技术。
§4-1灌水方法分类z一. 灌水方法分类:z根据灌溉水向田间输送与湿润土壤的方式不同把灌水方法分为四大类:¾1.地面灌水方法;¾2.喷灌灌水方法;¾3.微灌灌水方法;4渗灌灌水方法¾4.渗灌灌水方法。
z 或根据土壤湿润情况分为全部灌溉、局部灌或根据壤润情况分为部灌溉局部灌溉。
z地面灌水方法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有毛细管作用下渗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又称重力灌水法。
z地面灌水方法是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
全世界现有灌溉面积中约有90%左右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我国地面灌溉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98%以上。
根据灌溉水向田间输送的形式或湿润土壤的方式不同,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可分为畦灌、沟灌、块灌、漫灌、串灌和淹灌畦灌沟灌块灌漫灌串灌和淹灌,除上述几种之外的方法均在《节水灌溉技术》课中讲授。
环境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20070课程中文名称:环境水力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ydraulics学分:1.5 周学时:1.5-0.0面向对象:预修要求:高等数学,流体力学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环境水力学》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现代工业经济对航道、海岸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水力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涉及污染物在各类水体中的扩散、混合和输移规律;射流理论;分层流理论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期望学生理解环境水力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掌握各种污染物在不同水体环境的扩散、混合和输移规律,提高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航道、海岸等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河流动力学》这一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重要必修课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这是因为,河流动力学所讲授的水沙运动过程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混合和输运规律本质上符合相同的物理规律。
然而,传统《河流动力学》课程偏重对泥沙特性、起动、沉降速率,水流挟沙力等概念和知识的讲授,对于泥沙本身在水体中的扩散和输运过程则着墨较少。
(二)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Hydraulics》is an important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Ocean Colleg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This subject was originally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polluted water environments, which challenges the social safety. By this program, the students are hop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know the main issues in water environm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water pollution issues using comprehensive methods. Specifically, this course is about in a quantitative way howpollutant is diffused, dispersed, and mixed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s. What is also important is that by taking this course, it is very useful for students to get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river dynamics. It is because essentially sediment transport obey the same physical laws as pollutant. While the course of river dynamic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 settling, transport capacity etc,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sediments.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