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研究动态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佚名
【期刊名称】《国外科技动态》
【年(卷),期】2001(0)11
【总页数】1页(P21-21)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小鼠试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1
【相关文献】
1.抗鸡IgA单克隆抗体的研究Ⅲ.抗鸡IgMμ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 [J], 钱建飞;毛洪先
2.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Ⅰ单克隆抗体制备、亚类测定及免疫沉淀反应 [J], 涂正金
3.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实验研究—第二部分晶体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J], 汤欣
4.抗人Ig轻链系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1.抗人λ轻链亚型/亚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J], 赵蓉;郑志竑;谢捷明;包少佳;吴国华;邱文萱
5.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实验研究──第二部分晶体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J], 汤欣;袁佳琴;马湮笕直;葛谷博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3.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二、核心素养目标1. 生命观念: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认识到生命科学技术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通过学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兴趣。
4. 社会责任: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 教学难点(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过程缺乏直观的理解,难以掌握其技术要点。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领域缺乏清晰的认识,难以理解其制备技术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具体的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生物实验器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相关教学软件。
2. 课程平台:生物学教学网站、生物学教学论坛。
3. 信息化资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相关视频资料、网络教学资源。
4.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引导、互动教学。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一、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1. 细胞染色的概念细胞染色是指利用染色剂将生物细胞的各种器官、细胞核和细胞质等成分着色,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的一种实验技术。
2. 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化合物有选择地着色,从而突出目标结构,使之能够被观察。
3. 细胞染色的目的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各部分或特定结构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并且可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基本染色技术基本染色技术主要包括HE染色、Giems染色和PAP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其他不同的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的观察到,是细胞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特定的抗体将被检测的分子或结构着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
3. 分子生物学标记法分子生物学标记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标记分子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标记,如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情况,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
4. 着色体分析着色体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着色,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变化等,包括有丝分裂图像分析、FISH法、G带分析法等,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5. 细胞动力学标记法细胞动力学标记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特定结构或分子进行标记,如微管标记、细胞骨架标记等,可以研究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形态变化等过程。
6. 变性染色法变性染色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变性后着色,如石蜡切片染色、单克隆抗体法等,能够实现对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和研究。
三、细胞染色的应用领域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细胞内各种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医疗保健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创新药行业周报—贝达药业2目录一、行业药闻 (3)(一)国内动态 (3)1、PD-L1 (3)2、ALK抑制剂 (3)3、ADC药物 (4)4、CAR-T (4)5、VEGF融合蛋白 (4)(二)国外动态 (5)1、恩格列净III期里程碑临床证明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5)2、吉利德HIV-1衣壳抑制剂lenacavivir达到II/III期主要临床终点 (5)3、Alnylam创新RNAi疗法用于高草酸尿症于欧盟获批上市 (5)4、Dicerna公布RNAi疗法RG6346治疗乙肝的I期最新结果 (6)5、ViiV整合酶抑制剂Cabotegravir用于HIV暴露前预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6)二、药品审评 (6)(一)新药注册申报动态 (6)1、临床申请动态 (6)2、临床试验动态 (7)3、新药上市动态 (8)4、优先审评审批动态 (8)三、风险提示 (9)图表目录图表1:本周国内企业临床申请动态 (7)图表2:本周国内上市公司新药临床试验动态 (7)图表3:本周国内上市公司新药申请上市动态 (8)图表4:本周获得上市批件的药品列表 (8)3一、行业药闻(一)国内动态1、PD-L1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针对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线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RATIONALE 303临床试验的事先计划的中期分析中,在意向治疗患者人群中达到了总生存期(OS)这一主要终点。
试验的主要终点为在全部患者(意向治疗患者人群)中以及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的O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ORR、DoR、PFS及安全性。
该试验共在10个国家入组了805例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至替雷利珠单抗试验臂或多西他赛试验臂。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默沙东:帕博利珠单抗国内第六个适应症——单药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NMPA 的状态变更为“在审批”。
andmetabolicdiseases[J].ChinaJournalofMedicine,2019,16(18):25-29.[13] 陈秀清,杨立勇,沈喜妹,等.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6):3934-3937.CHENXQ,YANGLY,SHENXM,etal.Correlationbetweenmet abolicsyndromeanditscomponentsandrecurrenceofmetastasisafterradicalresectionofcolorectalcancer[J].ChineseJournalofGerontology,2019,39(16):3934-3937.[14] TAKAFUMITAMURA,SATOSHIINAGAWA,KATSUJIHISAKURA,etal.Evaluationofserum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evelsasaprognosticfactoringastriccancerpatients[J].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2012,27(10):1635-1640.[15] 张建,杜依青,刘苗雨,等.脂质代谢异常与肾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8,33(5):413-417.ZHANGJ,DUYQ,LIUMY,etal.Advancesinthe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bnormallipidmetabolismandRenalCellCarcinoma[J].JournalofClinicalUrology,2018,33(5):413-417.[16] 王俊.高脂血症与结直肠肿瘤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365-368.WANGJ.Researchprogressofhyperlipidemiaandcolorectaltumor[J].LaboratoryMedicineandClinicalMedicine,2017,14(Z1):365-368.[17] FLISS-ISAKOVNAOMI,ZELBER-SAGISHIRA,WEBBMURIEL,etal.Distinctmetabolicprofilesareassociatedwithcolorec taladenomasandserratedpolyps[J].Obesity(SilverSpring,Md.),2017,25Suppl2:72-80.[18] WANGY,SUNXQ,LINHC.Correlationbetweenimmunesignatureandhigh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evelinstageII/IIIcolorectalcancer[J].CancerMedicine,2019,8(3):1209-1217.[19] MATTEOPIRRO,BIAGIORICCIUTI,DANIELJRADER,etal.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andcancer:Markerorcausa tive[J].ProgressinLipidResearch,2018,71:54-69.(编校:蔺癑)造血器·淋巴系肿瘤?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刘 锋,杜明珠,高 飞,戴进前,杨锦才,宋艳萍ClinicaleffectoflenalidomidecombinedwithrituximabanddexamethasoneregimeninthetreatmentofrefractoryrecurrentmantlecelllymphomaLIUFeng,DUMingzhu,GAOFei,DAIJinqian,YANGJincai,SONGYanpingDepartmentofHematology,Xi'anCentralHospital,ShaanxiXi'an710004,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lenalidomidecombinedwithrituximabanddexamethasoneinthetreatmentofrefractoryrecurrentmantlecelllymphoma.Methods:25patientswithrefractoryre currentmantlecelllymphomatreatedwithlenalidomideplusrituximabanddexamethasoneregimenwereretrospectivelyanalysed.Lenalidomidewas15mg/(m2·d),days1~21,thenwasstoppedfor7days.Rituximabwas375mg/m2perweekfor4weeks,anddexamethasone10mg/dfor2weeks,28daysforacourseoftreatment.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untilMarch2019.Results:After3coursesoftreatment,8patientsachievedcompleteremission(CR)(32.0%),6patientswithpartialremission(PR)(24.0%),7patientswithstabledisease(SD)(28.0%),and4patientswithdiseaseprogression(PD)(16.0%).Thetotaleffectiveratewas56.0%.Thetotaleffectiveratewas64%aftertreatment.25patientshada1-yearoverallsurvival(OS)rateof70%,andthe1-yeardisease-freesurvival(DFS)ratewas45%.Notreatment-relateddeathsoccurredinallpatients.Adversereactionsweresafeandcontrollable.Conclusion:Lenalidomidecombinedwithrituximabanddexamethasoneissafeandeffectiveinthetreat mentofpatientswithrefractoryrecurrentmantlecelllymphoma.Thetreatment-relatedsideeffectsarewelltolerated.Thischemotherapyregimencanbeusedasasalvagetreatmentforrefractoryrecurrentmantlecelllymphoma.【收稿日期】 2020-04-09【修回日期】 2020-06-10【基金项目】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05095YX3SF29)【作者单位】 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4【作者简介】 刘锋(1986-),男,重庆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七年级生物《动物细胞》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动物细胞》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动物细胞》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动物细胞》教学反思 11、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我还挺得意设计了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希望借此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或定义,这样可以对整个所学的知识有个更深刻的记忆,但是没有想到学生前面学的基础知识很多都忘了或者不能很好的迁移到这一章节里,导致很多问题还是我自问自答,没有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这让我充分意识到要结合学生的实情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2、没有认真参透教参教参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没有认真思考,只是简单的参考教参的几句话,没有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攻破重难点。
如本节的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是重难点,如果能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看插图,再逐个跟学生去分析每一个图解,那样的话学生对整细胞培养过程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来解决重难点,看完过程之后再适当的给些习题对此处内容做个小检测,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这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刻意识到备课的中心应该放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去攻破重难点这个中心上来。
3、有些地方讲解不到位例如在对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概念进行介绍时学生知识参照书本说原代培养就是消化后初次培养,传代培养就是重新处理后的分瓶培养,这只是对书本上文字的一个解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代’的含义,有学生就理解为细胞分裂的次数,应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此处的‘代’应是分瓶培养的次数而不是细胞分裂的次数。
在介绍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时,在营养条件中提到了一个的血清,添加血清的作用是什么呢,从上文去找答案就是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没完全搞清楚,所以要添加血清,其实可让学生自己通过正文旁边的小知识来体会血清的用途,里面含有一些促进细胞生长和增值的物质,这样不仅对知识了解更透彻还训练了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刘闯、魏巍、乔艳、苏瑞锐摘要:SPR技术作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成熟的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
对SPR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最新进展作出阐述,并对其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引言: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ology, SPR)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技术,是基于SPR检测生物传感芯片(biosensor chip)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作用的一种前沿技术,在20世纪初,Wood观测到连续光谱的偏振光照射金属光栅时出现了反常的衍射现象,并且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公开描述。
1941年,Fano用金属与空气界面的表面电磁波激发模型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解释。
1957年,Ritchie发现,当电子穿过金属薄片时存在数量消失峰。
他将这种消失峰称之为“能量降低的”等离子模式,并指出了这种模式和薄膜边界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了用于描述金属内部电子密度纵向波动的“金属等离子体”的概念。
2年后,Powell和Swan用实验证实了Ritche的理论。
随后,Stem和Farrell给出了这种等离子体模式的共振条件,并将其称为“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SPR)”。
1968年,Otto和Kretschmann等人研究了金属和介质界面用光学方式激发SPR的问题。
并分别设计了两种棱镜耦合方式。
此后,SPR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0年,国际上第一台商业生产的生物传感器在瑞典的Biocore公司诞生。
实践证明,SPR传感器与传统检测手段比较,具有无需对样品进行标记,实时监测,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
所以,在医学诊断,生物监测,生物技术,药品研制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本原理1 消失波,在波动光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菲涅尔定理很好地描述了光在介质表面的行走路径。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 生物科学3个阶段以及细胞的发现●(1)三个阶段:形态描述阶段、实验室生物阶段、现代生物学阶段。
●(2)1665年胡克第一次发现植物细胞;1674年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第一阶段●1838~ 1839年,施莱登(德国)和施旺(德国)提出“细胞学说”●①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每个细胞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③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新细胞●第二阶段●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一细胞来自于细胞●细胞学说的意义●推进了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化论和遗传学共称为生物学三大基石●二、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 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基本共性●①化学组成相似●②细胞质为膜脂-蛋白体系●③遗传装置相同●④分裂方式为一分为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繁殖的基本单位,遗传的桥梁●⑤生命起源的归宿,生物进化的起点●细胞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细胞大小●高等动植物,同一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之内,与物种差异无关●细胞内蛋白质与核糖体RNA的量决定细胞的大小●影响因素●信号通路中心的蛋白激酶一mTOR●细胞所处的时期●细胞核DNA的含量●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特点●①体积小,繁殖快,适应环境能力强●②没有生物膜系统●③基因组很小,主要遗传物质仅为一个环状DNA●④基因表达简单,没有复杂的细胞分化●⑤进化地位低●举例●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细菌●蓝藻●(2)真核细胞●3大基本结构系统●生物膜结构系统●①选择性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②双层核膜将细胞分成细胞质与细胞核,使基因精确表达:●③各细胞器相互独立,协调功能行使:●④膜上附着大量酶,催化大部分化学反应●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组分: DNA. RNA和蛋白质。
92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2021年第23卷第1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尤燕打牟卫伟2(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62; 2.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264670)摘要: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
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R4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21)01-0092-06DOI:10.3969/j.issn.l672-979X.2021.01.019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YOU曲,MOU Wei-wei2(1.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Lianyungang222062,China;2.Yantai Centre f or Food andDrug Control,Yantai264670,China)Abstract:Angiogen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and retinopathy. With the gradual disclosure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new breakthrough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Currentl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anti-angiogenic targeting drugs successfully approved for marketing,mainly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multi-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macromolecular single-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and endogenous pan-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ngiogenesis;anti-angiogenic drug;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drug;monoclonal antibody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在已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综述·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Δ孙雪林1*,郑丽2,李鸿升1,胡欣1,张亚同1 #(1.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74)中图分类号 R979.1;R44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4-0506-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4.23摘要化疗相关性腹泻(CRD)可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甚至危及生命。
除传统化疗药物外,许多分子靶向药物也可导致CRD,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抑制剂、BCR-ABL1和KIT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点抑制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肠黏膜损伤或肠炎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大便频率增加和/或松散不成形,患者常伴有产气过多和/或肠绞痛。
不同药物引起的CRD发生率不同,临床应重视病史采集和鉴别诊断,积极干预并进行动态评估,加强患者教育,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肠毒性的发生。
关键词化疗相关性腹泻;肿瘤;靶向治疗;肠毒性;不良反应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related diarrhea induced by molecularly targeted anti-tumor drugsSUN Xuelin1,ZHENG Li2,LI Hongsheng1,HU Xin1,ZHANG Yatong1(1. Dept. of Pharmacy,Beijing Hospital/ National Geriatrics Center/Institute of Geriatric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730, China;2. Dept. of Pharmacy,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 731 Hospital, Beijing 100074, China)ABSTRACT Diarrhea caused by chemotherapy is called chemotherapy-related diarrhea (CRD). CRD can lead to reduce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compliance, affect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tumor patients, and can be life-threatening in severe cases.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drugs,many molecularly targeted drug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CRD,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inhibitors,anti-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inhibitors,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BCR-ABL1 and KIT inhibitors,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target inhibitors,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nd other molecularly targeted drugs.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 or enteritis caused by molecularly targeted drug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increased stool frequency and/or loose imposition,and patient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excess hyperproduction and/or colic. The incidence of CRD varies with different drugs.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collecting medical history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actively intervening and conducting dynamic evaluation,strengthening patient education, and timely detecting and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intestinal toxicity.KEYWORDS chemotherapy-related diarrhea; tumor; targeted therapy; intestinal toxicity; adverse drug reactions化疗引起的腹泻称为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related diarrhea,CRD),是发生率仅次于皮疹的常见毒性反应。
IP实验步骤基本实验步骤(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 12,000g离心30 min后取上清;(2) 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
一、样品处理: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
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是否处于天然构象状态。
所以制备高质量的样品以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对免疫沉淀实验是否成功非常关键。
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控制所有操作尽量在冰上或者4?完成外,最为关键的是裂解液的成份。
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样品一般是原代培养细胞裂解液或者细胞系裂解液。
我们以常用的RIPA裂解液为例(主要含有pH7.4左右的离子缓冲液,接近生理浓度下的NaCl,一定比例的去垢剂和甘油以及各类蛋白酶抑制剂等)来说明其各主要成份的用途,进而帮助我们如何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和不同的蛋白质特性来选择最佳的裂解液。
a( 缓冲液:离子缓冲液常采用pH7.4的Hepes或者Tris-Cl。
b( NaCl浓度一般习惯用150 mM,这主要是因为150 mM接近生理浓度,不会破坏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细胞内部的NaCl浓度并不是均一的,局部NaCl 的浓度可以低到50 mM,150 mM的NaCl有可能会破坏这个区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单克隆抗体药物国内注册动态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国内注册的单克隆抗休药物,绝大多数为国外厂家,国内厂家较
少仅有7家。
表1 2010~2011国内单抗药物注动动态
药品名称 生产厂家 申请类型 注册类型 审请状态 状态日期
重组全人源抗人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新药 1临床 在审请 2011-11-8
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
克隆抗体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复审 在审请 2011-9-23
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
克隆抗体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新药 2临床 在审请 2011-8-24
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
克隆抗体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新药 2临床 在审请 2011-7-20
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
克隆抗体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药 2生产 在审请 2011-7-15
注射用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
抗体 江苏先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新药 1临床 在审请 2011-4-7
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
(CNTO 148)注射剂 Centocor B.V. 进口 临床 在审请 2010-12-16
人源抗白介素12单克隆抗体
(CNTO 1275)注射剂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进口 临床 在审请 2010-9-14
注射用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新药 1生产 在审请 2008-4-11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德国默克公司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11-18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德国默克公司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1-11-18
注射用贝那利珠单抗 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10-31
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10-19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 Abbott Laboratories Ltd.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1-9-23
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9-21
帕妥珠单抗注射液 F.Hoffmann-La Roche Ltd.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8-8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7-26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7-26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7-26
注射用帕利珠单抗 Abbott Laboratories Ltd.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7-18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德国默克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7-11
注射用帕利珠单抗 Abbott Laboratories Ltd.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6-25
帕尼单抗 安进有限公司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5-12
雷珠单抗注射液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3-31
托珠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1-3-17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1-5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1-1-5
塞妥珠单抗注射液 UCB, Inc.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12-30
人源化抗CD6单抗注射液 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新药 2临床 在审评 2010-11-18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Centocor B.V.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0-11-2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0-9-15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0-9-15
托珠单抗注射液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0-9-15
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9-8
狄诺塞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9-8
狄诺塞单抗注射液 无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8-26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8-3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8-3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8-3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7-14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7-14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 临床 在审评 2010-7-14
注射用巴利昔单抗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6-30
注射用巴利昔单抗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补充申请 在审评 2010-6-30
雷珠单抗注射液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 生产 在审评 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