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酵素抑菌功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8.43 KB
- 文档页数:3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是一类以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为代表的微小生物,它们在食品加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参与发酵、酵素制备、防腐、调味等多个环节,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多个场景进行详细介绍,以展现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1. 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真菌,它在面包制作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酵母菌通过利用面团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发酵膨胀,从而使得面包体积增大、口感松软。
酵母菌还可以利用面团中的糖类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使得面包具有独特的风味。
2. 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中的应用乳酸菌是一类益生菌,它在酸奶发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可以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降低乳酸菌中的pH值,使得乳酸细菌无法生存,进而延长酸奶的保存期限。
乳酸菌还可以产生芳香物质,为酸奶增添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3. 大肠杆菌在酵素制备中的应用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细菌,它在酵素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目标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从而使得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目标酶。
这些目标酶可以用于乳制品、果汁等食品的制备过程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 乳酸菌的抑菌作用乳酸菌在食品加工中还常用于防腐作用。
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乳醛等有机酸,从而降低食品的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乳酸菌还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对抑制食品中细菌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酵母菌的抗氧化作用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着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酵母菌可以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从而降低食品中的氧化程度,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1. 酵母菌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酱油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酵母菌在酱油酿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指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调节免疫系统等。
因此,微生物代谢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种类1. 抗菌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以对多种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如链球菌、大肠杆菌、水稻纹枯病菌等。
抗菌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膜、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过程,在细菌的代谢过程中干扰细菌的正常生物合成,从而避免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抗病毒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干扰病毒的入侵和复制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病毒浓度和控制病毒病变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有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如溴化物、青霉素类抗生素等。
3. 抗肿瘤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肿瘤作用也备受关注,通常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控制或预防肿瘤的目的。
有很多微生物代谢产物已经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例如紫杉醇和依托泊苷等。
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总体而言,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基本代谢和次生代谢。
基本代谢阶段是指微生物细胞进行呼吸、产生ATP、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基础代谢,利用一些基础代谢产物(如糖类、氨基酸、脂质等)进行代谢活动。
次生代谢阶段是指在基本代谢之外,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调控,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合物,即微生物代谢产物。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其生物合成机制具有极大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前景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领域的具体应用:1. 医药领域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在医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可以用于抗感染、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酵素的作用与功效酵素的作用与功效酵素是一种酶,该酶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帮助人体净化血液,帮助人体分解排毒等,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酵素的作用与功效,欢迎大家阅读。
酵素的作用与功效1、血液净化作用:酵素能分解、排泄血液中的废物和炎症所产生的毒素,避克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腰酸背痛、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一切似病非病的不舒服症状;同时可以降低血脂、血粘,从根本上改善心脑血管的生理机能,有效预防和改善“三高症”。
2、细胞赋活作用:酵素的存在,让人体细胞变得更加活跃,新陈代谢明显加快,而人体也能通过自身的细胞赋活作用治愈疾病,与药品厈抑病痛(症状)的方式治疗疾病是截然不同的。
3、分解、排毒作用:如果没有酵素的存在,人要消化一顿午餐大概需要五十年的时间,可见酵素在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素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酵素还可以帮助组织细胞分解、代谢(排除)体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废物、细菌毒素等代谢废物,使身体保持正常状态。
4、抗炎症作用:当组织细胞局部受损,感染病原菌引起发炎时,酵素能运来大量的白血球,给予组织细胞治疗伤口的力量。
酵素还可以刺激克疫细胞的分裂、增殖,产生更多的抗体,使克疫功能逐渐恢复到动态的平衡,从而提高人体克疫力,达到进离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正常人的体液呈弱碱性(PH7.35—7.45),pH值在7.35以下的,就是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直接导致细胞功能变弱,新陈代谢减慢,废物不昐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所以“酸性体质”者很容昐感染疾病。
定期服用酵素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保持肠内细菌均衡,加强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癌症。
功能作用催化作用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
酶的这些性质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物质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互相适应。
若因遗传缺陷造成某个酶缺损,或其它原因造成酶的活性减弱,均可导致该酶催化的反应异常,使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发生疾病,因此酶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微生物酵素的七大作用1` 激活免疫细胞2` 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3` 生成维生素,促进钙和乳糖的吸收4` 排除和分解致癌物质5` 防御致病菌的感染6` 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7` 治疗便秘和腹泻1型心脑血管[适用人群]高血脂人群、动脉硬化者、血栓患者、冠心病、脑中风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内某些有益菌的存在与血浆胆固醇的减少有直接关系,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所产生的一些酶具有溶栓作用,当人体这些菌群失调时,血栓就极易生成,就会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微生物酵素内会有上述各种有益菌,同时配以凝血酶和酵母菌生成物。
酵母菌生成物和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功能的亚油酸具有同样效力,对造成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原因的脂肪具有代谢和抑制作用。
因此,本品在调节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对抑制血脂升高、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保健作用。
2型儿童增智[适用人群]成长期儿童。
儿童自身智商高健康发展主要靠的是胃肠吸收功能。
目前儿童由于菌群失调,造成消化道病症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尤其是婴幼儿(1个月—3岁)时期,更易发生腹泻,除感染、饮食不当等原因外,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腹泻在婴幼儿中也较多。
因慢性或迁延性腹泻中出现因乳酸酶缺少而导致乳糖不耐受症,也与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有关。
微生物酵素内含有多种益生菌、消化酶,可以有效调节菌群失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功能。
因而对婴儿腹泻,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乳糖不耐受症、腹痛、腹胀、腹鸣、腹泻等有很好的效果。
3型老年增健[适用人群]中老年人。
“人老肠先老”,人类的老化与肠道菌群有关,机体的各种细胞的营养、更新、代谢都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只有在保证这些物质充沛的前提下,机体才能进行新陈代谢,细胞才不易老化。
机体在分解,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时候,必须有肠道菌群参与,如果肠道菌群失调,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不全面,细胞老化的进程就加快,比如双歧杆菌,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营养作用,又有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王旗 王祎丹 耿旭浩 河北农业大学5种酵母菌的体外抑菌实验H计,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指示平板法(1)指示平板的制备试验菌株酵母菌制备:将5种酵母菌接种于YPD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及传代培养,并利用分光亮度计测定吸亮度以测其菌液量,使其菌液量达到106CFU/m L。
(2)指示菌液的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分别接种于LB肉汤中进行活化及传代培养,并利用分光亮度计测定其吸光值使其菌液量达到106CFU/m L。
牛津杯法测定结果与分析酵母菌抑菌结果分析 注:+++,抑菌圈直径(d)>20mm,表示极其敏感;++,20mm>d≥15mm,表示高度敏感;+,15mm>d≥10mm,表示中度敏感;-,d<10mm,表示抗药。
从表结果可以看出,胶红酵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能力,且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大肠杆菌抑菌能力最强,胶红酵母对大肠杆菌抑菌能力相对较弱,另外三种酵母无明显抑菌性能;胶红酵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能力,且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能力强于胶红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M5-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能力相对较弱,另外两种酵母无明显抑菌性能。
本实验所选取的5种酵母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隐球酵母AP-20、毕赤克鲁维酵母BP-18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而葡萄有孢汉逊酵母、胶红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M5-13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验室或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酵母菌对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腹泻等疾病有保护预防性作用。
酵母菌代谢后产物对致病菌的拮抗、竞争排斥作用是产生上述功能的主要因素。
酵母菌拮抗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酵母菌产酸,如乙酸、丙酸、乳酸等,酸对有害菌起生长抑制作用。
(2)酵母菌产抗生素或细菌素类物质,对有害菌有杀菌作用。
本试验从上述观点出发,用牛津杯法对5株酵母菌在体外的抑制菌能力及抑菌作用物质进行研究,为下一步动物实验打下基础。
食用酵素的抑菌作用原理
食用酵素的抑菌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抗菌作用:酵素可通过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或细胞内组织结构而起到抗菌作用。
酵素能够与细菌的蛋白质结合,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2. 阻断菌落生长:酵素能够抑制菌落的生长,阻断细菌在食物或环境中的繁殖和扩散。
酵素能够干扰菌落的代谢过程,使其无法正常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限制其生长。
3. 抑制毒素产生:酵素可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抑制其产生毒素的能力。
一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有害。
食用酵素能够减少或阻断细菌代谢途径中产生毒素的步骤,从而减少毒素的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食用酵素的抑菌作用主要还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于直接食用的酵素产品,其抑菌效果可能相对较低。
此外,酵素的抑菌作用并不是对所有细菌都有效,不同种类的细菌对酵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食用酵素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抗菌剂或消毒措施。
微生物代谢途径与抑菌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合物,这被称为抗菌作用。
这种作用对于环境中微生物的竞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是抗菌作用的基础,因为它们能够产生抑菌化合物。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生化反应、酶反应和酵素调节等。
其中生化反应是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核心。
一般来说,微生物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谢途径,即厌氧代谢途径和有氧代谢途径。
厌氧代谢途径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这种代谢反应一般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存活。
而有氧代谢途径是指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这种反应比较复杂,能够快速产生ATP分子。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不同,导致它们的生长特点也不同。
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微生物在代谢途径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具有抑菌作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以抗菌,抗真菌等,有些产物甚至可以抗癌。
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一类在微生物体内生产的化合物,能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来使其不能正常生长。
相比较而言,抗生素对生物体的代谢途径影响比较小,这让它们成为治疗疾病的理想药物。
除了抗生素以外,微生物还能够产生一些其他的抑菌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时可以对生物体产生毒性。
一些真菌和细菌就会产生一些毒素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这些毒素主要通过作用于生物膜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而一些常见的生物毒素,如毒蛇毒液、毒蘑菇和毒藻等,则会引起严重的身体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总之,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抑菌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时可以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也有时可以对人体产生毒性,了解这些代谢途径可以对生命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很有价值的意义。
今天你吃微生物酵素了吗?什么是微生物酵素?微生物酵素就是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的生物酶。
它能迅速到达人体内提前老化和菌群失调的区域,活化、再生细胞,平衡肠道菌群,维护黏膜免疫屏障,抑制各种有害菌的产生和孳长,促进人体长期保持年轻健康的状态。
简介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里面,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
酵素,又叫“酶”(enzyme),是人类身体的催化剂,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它能在体温下使体内本不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很难发生的生化反应加速进行。
人体的新陈代谢,能量摄取,成长和繁殖等生命现象,都必须通过酵素的帮助才能完成,是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物质。
微生物酵素就是益生菌加酵素的高科技产品,目前“一种益生菌复合酶的生产方法”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微生物酵素,是适应生物养生而生产出来的,因此起到了引领时代潮流,促进健康长寿的作用,并且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微生物酵素作用氧化作用酵素的第一种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即是物质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化物的过程,而还原是氧化物中的氧分子消失,回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酵素即是此反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人体呼吸及一连串的热量产生、代谢等,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作用当我们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淀粉酵素所分解,成为麦芽糖或糊精,同时你会觉得愈嚼愈香甜,这是酵素分解作用加强的结果。
另外胃肠内还有许多帮助营养素消化和吸收的消化酵素,可将食物转换为水溶性物质,如醣类分解为单醣,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或甘油,才能被身体所吸收及利用。
新陈代谢作用所谓新陈代谢,就是细胞的汰旧换新,人体细胞有其生命周期,当细胞老化,坏死就必须更新,然而分解老化坏死的细胞,以及制造新生细胞的过程,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并非几种酵素就能完成,必须藉由各种酵素的分工合作才能做到。
发酵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去除作用研究发酵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食品加工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食材转化为香味浓郁、口感独特的食品。
不仅如此,发酵还可以起到抑制和去除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本文将对发酵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去除作用进行研究。
首先,发酵有助于抑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腐败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会附着在原材料或环境中,并且通过水分、温度、pH值等条件的适宜变化而快速繁殖。
然而,在发酵过程中,有益的发酵菌会竞争繁殖和资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酒精等也会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比如,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繁殖迅速,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对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发酵也可以去除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了许多有益物质,这些物质不仅改变了食品的味道、口感,还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
比如,酸奶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乳酸是一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有机酸,可以抑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另外,一些腐败微生物主要通过产生气体、酸和酶等方式对食品进行分解,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和酶可以降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发酵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去除作用与发酵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水分、pH值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发酵条件,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或去除特定的有害微生物。
比如,一些下属比较高温,菌群复杂的发酵食品,如酱油、豆瓣酱等,通过适宜的温度和盐浓度可以抑制大多数腐败微生物的繁殖。
此外,发酵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去除作用还受到原材料的影响。
不同的食材中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有害微生物,因此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也是发酵抑菌和去菌作用的关键。
在一些发酵食品的制作中,通常会对原材料进行热处理、辅助材料和添加剂的加入等预处理措施,以增强对有害微生物的杀菌和去菌能力。
综上所述,发酵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食品加工方法,具有抑制和去除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科技酵素的本质是酶,酵素产品开发目的在于:通过酶的消化分解,让原本不能被人体利用或者不易吸收的成分降解为容易被吸收的小分子成分或者增加一些功效成分。
酵素发酵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采用人工接种开发酵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和有害产物,保证酵素产品质量及安全性。
人工接种优势菌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功效成分含量。
阙斐在香蕉酵素发酵过程中发现人工接种酵母菌或植物乳杆菌的发酵结果优于自然发酵[1],说明了人工接种优势菌种也比自然发酵更有利于增加酵素产品的功效成分含量。
在自然发酵中部分菌种会抑制优势菌种的生长。
食用植物酵素包括果蔬酵素、药食同源酵素、谷物酵素等,其功能和工艺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根据目前的研究,各种植物酵素所使用的发酵菌种是通用的,主要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以及霉菌类等,忽视了不同植物原料本身特点,对原料差异性的考虑较少,在工艺优化上对菌种安全性的考虑也较少。
针对这些不足,本文综述近年酵素菌种选择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植物原料分类标准,揭示其共性,讨论菌种选择安全性,以为食用植物酵素菌种的选择、酵素标准完善提供更强的理论依据。
1 食用植物酵素菌种选择研究进展在发酵菌种选择上,食用植物酵素发酵呈现由单种类菌发酵到多种菌混合发酵,从传统菌种到新菌种开发的趋势。
单独使用一种菌在风味和功能上欠佳,如单独使用酵母菌发酵会带来酒味过浓,单独使用乳酸菌会导致过酸、产生苦味等,混合发酵可以实现协同和互补。
新菌种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加食品的功能性。
1.1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酵母菌和乳酸菌是最常用的发酵菌种,酵素的菌种选择研究也是从酵母菌和乳酸菌起步。
在发酵工艺上,经历了以下探索。
酵母菌单菌发酵,樊秋元用酵母菌发酵黑加仑酵素,对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进行优化,使酵素有机酸含量增加[2]。
乳酸菌单种发酵。
方小聪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备竹笋酵素,可以产生乳酸、有机酸[3]。
M Han以去除胆固醇能力强的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菌发酵果蔬酵素,所得酵素总糖、多酚、核黄素、原花青素含量、抗氧化能力达到较高水平[4]。
什么是微生物酵素?微生物酵素有什么特点文章目录一、微生物酵素的概念及特点二、微生物酵素介绍什么是微生物酵素及其特点1.什么是微生物酵素酵素,又称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存在于所有生物(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内,是在机体内行使催化功能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核糖核酸,酶具有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也具有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微生物酵素就是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的生物酶。
具体说.微生物指的就是益生菌,而酵素是益生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所以说微生物酵素就是益生菌加酵素。
酵素,又叫酶(enzyme),是动植物生长生存的催化剂,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它能在常温常压下使有活性生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或很难发生的生化反应加速进行。
包括动植物的新陈代谢、能量摄取、成长和繁殖等生命现象,都必须通过酵素的帮助才能完成,它是一种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物质。
2.微生物酵素特点微生物酵素开发生产虽然较为严格,但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原料就地取材,微生物酵素作用明显,效果突出,应用范围广。
通过大面积、多领域的推广应用证明,酵素菌技术成熟、先进可靠,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高新技术。
从产品质量上看,微生物酵素安全、清洁、无公害、无污染、无药残,是开发绿色、有机、生态食品的主要环节,也可说是重要途径。
微生物酵素介绍微生物酵素就是指富含多种活性益生菌的生物酶,它可以迅速进人人体提前老化和菌群失调的部位,活化、再生细胞,平衡肠道菌群,维护黏膜免疫屏障,同时抑制各类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人体保持在年轻、健康的状态之中。
以糖作为原料,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即可生成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发酵的过程中含的菌种和菌数越多,产生出的产物越符合人体所需。
微生物酵素以新鲜的有机果蔬、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作为原料,通过植入多种有益菌发酵产生的酵素和益生菌复合制剂,它是一种含益生菌的活性酶。
微生物酵素包含三部分:酵素、维生素、多种营养素。
布拉酵母体外抑菌效果初步研究作者:赵宝顶宋平张怡刘敬为乔璐童应凯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布拉酵母分别在YEPD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混合培养基(YEPD+肉汤)中与3种菌(大肠杆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培养,通过稀释涂布、抑菌圈与液体发酵的方式来测定布拉酵母对于3种菌的抑菌性,结果显示,布拉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中队3种菌的抑菌效果不同,而抑菌圈实验没有出现抑菌圈,布拉酵母对不同菌的抑菌效果和生存环境有关。
关键词:布拉酵母;抑菌性;混合培养基中图分类号:S816. 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07酵母菌也是在饲料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微生物之一[1]。
伴随着生物的高速发展,酵母菌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也在不断深化,新发现的布拉酵母菌有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病原菌和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等作用[2],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益生菌的一种,它属于酿酒酵母,布拉酵母菌具有促进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的活性、中和肠道病原菌产生毒素的毒性、促进肠黏膜的免疫功能与降解病原菌毒素及肠黏膜毒素受体等作用,布拉酵母还拥有生物学优势,它可以耐高温,在37℃环境中仍然生长良好,在耐酸性环境细胞存活率仍能达到75%[3]。
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受到人们重视,造成人们肠道疾病的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抗生素的弊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生素对于一些特异性体质的人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5]。
而布拉酵母菌作为一种益生菌,能构建起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6]。
布拉氏酵母作为一种非病源酵母对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和复发性艰难梭菌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宿主肠道免疫应答有关[7]。
布拉氏酵母菌还能够促进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活性,可以迅速地恢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8],另外,在酵母细胞还能够作为饲料添加物,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的维生素,这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9]。
·抗氧化活性·诺丽的保健功效—国际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集食品科技.2012,35(10):92-94.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对比研究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对比研究龚敏1,2,苏奎1,邓世明1(1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海口570228;2.海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海口570228)摘要采用DPPH·自由基法对诺丽鲜果和诺丽发酵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诺丽鲜果的抗氧化活性大于诺丽发酵汁。
还采用了滤纸片法对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诺丽发酵汁的抑菌活性高于诺丽鲜果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诺丽鲜果,诺丽发酵汁,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前言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Noni)系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产于南太平洋热带诸岛,我国海南、西沙和台湾有分布,为玻利尼西亚土著居民重要传统药用植物,其叶、根、皮和未成熟果实均能治疗疾病[1]。
诺丽植株为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还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不适、疼痛、精神压抑及消化不良等[2]。
目前诺丽产品主要有诺丽果汁、诺丽果粉胶囊,以及诺丽护肤品和其他丸剂。
而诺丽发酵汁在市场上尤为畅销。
另据美国长青国际集团对诺丽产品介绍,经3个月发酵后的诺丽汁能增加有益微生物体(酶、酵母和菌类等)的数量并提高质量,从而增强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
发酵后的诺丽汁比未发酵的功效更强。
据大量的文献报道诺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但未见有关于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的活性对比研究报道。
为此,本文选用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各萃取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进行对比研究,拟为诺丽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原料诺丽鲜果、诺丽发酵汁均由海南大学农学院符文英老师提供。
1.1.2实验菌种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海南大学公共实验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酵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微生物酵素,作为生物催化剂,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为生命的持续和进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酵素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微生物酵素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其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首先回顾微生物酵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功能,以便为后续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微生物酵素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还将探讨微生物酵素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酶的稳定性、催化效率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全面介绍微生物酵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微生物酵素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二、微生物酵素的种类与性质微生物酵素,又称为微生物酶,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等)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参与多种生物化学过程,如物质分解、能量转换和生物合成等。
微生物酵素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酵素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其催化反应的类型、作用底物以及存在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分类。
按照催化反应类型,微生物酵素可分为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解酶和异构酶等。
这些酵素在生物体内起着催化各类化学反应的作用,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关键参与者。
微生物酵素的性质取决于其氨基酸序列、三维结构以及所处的微环境。
一般来说,微生物酵素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催化效率,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微生物酵素还表现出稳定性、可调节性和可改造性等特性,为其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酵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者们已经发现并鉴定了大量的微生物酵素基因和酵素种类。
几株放线菌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放线菌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其在生物发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几株放线菌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探讨其抑菌机制,以期为新型生物农药和生物防腐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放线菌的分类、特性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后,通过筛选和鉴定几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采用发酵工艺优化技术,提高其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产量。
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并运用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本文还将对抑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抗菌谱、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动力学等方面。
还将探讨抑菌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评估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对放线菌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新型生物农药和生物防腐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放线菌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菌株:本研究选用几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通过前期筛选和鉴定,确认其具有较强的发酵产物抑菌能力。
2 培养基:采用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包括营养丰富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3 抑菌试验指示菌:选择常见的病原菌作为抑菌试验的指示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 化学试剂:甲醇、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用于提取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
1 放线菌发酵:将放线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恒温摇床中进行发酵培养,定期取样监测发酵过程。
2 发酵液处理: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抑菌活性成分的粗提物。
3 抑菌活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液体稀释法,测定粗提物对指示菌的抑菌活性。
4 成分分析:通过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方法,对粗提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