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
- 格式:ppt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26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一、从学生爱好、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二、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三、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五、留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把握一些简单的方法。
方法的把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
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等。
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第三层次——意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运动、声、光、热、质量与密度等内容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生疏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爱好。
1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质量与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熟悉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质量是“质量和密度”一章的第一节,是初中物理关于“物质属性”学习的开始。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质量概念的建立,质量单位和估测,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质量的含义非常抽象,对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解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测量工具,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较多,要让学生逐一掌握,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质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活中也常使用质量及其单位,但在学生头脑中对“质量”“重力”的概念是混淆的,并在生活中常使用“重量”一词,这对“质量”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需要在教学中着重加以澄清。
关于质量的单位换算,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数学课上已进行了一些练习,学生较易掌握。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质量估测可能成为本节学习的另一个难点。
初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对新工具的使用充满探索热情,可在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讨论、多实践,从而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了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4)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列举大量实例,总结出质量概念的特点,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实践,自学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体验新事物的探索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常见物体的估测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2)在自学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中,感受对新事物的探索乐趣。
2018《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试题汇编(附答案)最新2018《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试题汇编(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自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练法)2、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物理复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平时复(2)阶段复;物理复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复法)、(提纲复法)、(复现复法)、(组题复法)、(知识结构复法)、(归类复法)、(实验复法)。
4、教材分析的依据是:(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研究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5、教材分析一般有(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三种形式。
其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先进行(整体分析)再进行(各部分、各章分析)最后进行(每节教材分析)。
6、物理研究过程的基本方法有预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复的方法;练的方法;总结的方法。
7、中学物理教室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新授课)、(题课)、(实验课)、(复课)、(测验课)、(综合课)。
8、物理研究进程的基本环节为(预)、(上课)、(复)、(练)、(总结)。
9、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进程的本质联系;在肯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规律性的反映。
10、教学事情计划应包括(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目的请求)、(课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进程)、板书设计;课后教学研究。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班级(学生情形)分析;②总的教学目标请求;③教学进度安排;④(实验教学)安排;⑤学生(成绩考核)安排;⑥其他教学活动安排。
统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主要涉及力学、声学、光学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力学知识体系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本册教材中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学现象的本质,掌握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声学知识体系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本册教材中的声学知识主要包括声波的基本性质、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吸收与反射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的测量和噪音控制等实际应用技能。
四、光学知识体系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的学科,本册教材中的光学知识主要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光学实验的设计等实际操作技能。
五、电学知识体系
电学是物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本册教材中的电学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交流电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安全用电和电工技能等实际应用能力。
六、电磁学知识体系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学科,本册教材中的电磁学知识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磁场、电磁波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掌握电磁测量技术和电磁波的应用等实际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