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及其用于药物包装
- 格式:ppt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7
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结构,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外。
在细胞内,脂质体主要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
而在细胞外,脂质体则起到了保护、运输和调节的作用。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脂质体是由脂质分子组装而成的微小结构。
脂质分子由一个疏水性尾端和一个亲水性头端组成,这种分子结构使得脂质可以在水中形成自组装结构,形成双分子层。
脂质体由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双分子层包裹而成,形状通常是球形或椭圆形。
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而外部是亲水性的,这使得脂质体可以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变化。
脂质体的组成除了脂质分子外,还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其他生物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与脂质分子相互作用,进一步改变脂质体的特性。
例如,脂质体表面的蛋白质可以使脂质体与细胞膜结合,并进行特定的细胞内传递;而与核酸结合的脂质体则可以用于基因传递和治疗。
由于其丰富的组成成分,脂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脂质体的结构对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它们能够包裹水溶性药物分子,形成稳定的药物载体。
这使得脂质体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分和结构,可以调控脂质体的稳定性、药物释放速度和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除了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脂质体还在食品、化妆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脂质体可以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增强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在化妆品中,脂质体能够提供皮肤保湿、滋润和抗氧化的功能。
在农业领域,脂质体可以用于农药的传递和释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环境领域,脂质体可用于吸附和分解有机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尽管脂质体在各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也面临着挑战和限制。
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应用近年来,脂质体在制药领域里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初期的制备到现在的技术逐渐成熟,脂质体已经成为制药工业中最热门的制剂载体之一。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脂质体的制备1. 胆固醇和磷脂共混法该制备法是最早的脂质体制备方法之一,实现较为简单。
只需将胆固醇和磷脂以特定比例共混,并使用水或其他溶剂进行溶解,即可制备出脂质体。
2. 薄膜法该制备法是制备脂质体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将磷脂及其他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在热水浴中加热搅拌,并持续将其挤压,形成薄膜,薄膜会自行聚集形成脂质体。
3. 超声波法该制备法利用超声波的力量将水相和油相分散均匀,从而形成脂质体。
简单易行且可重复性良好,所以是制备脂质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脂质体是一种非常好的药物传递载体,由于其构成和细胞膜相似,因此可有效载药物,并快速进入人体细胞。
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和炎症。
2. 增强药物传递的稳定性很多药物容易被分解,但是通过使用脂质体,这些药物可以被稳定传递,并防止药物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
对于某些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药物,如RNA、DNA和酶,脂质体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3. 疫苗传递最近几年,脂质体在疫苗传递方面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将疫苗包裹在脂质体中,可呈现出更好的抗原肽处理,并取得良好的抗体反应。
这让脂质体成为了一种非常良好的疫苗传递载体。
4. 脂质体在饮食保健品中的应用还有一些饮食保健品在其制备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脂质体。
例如,脂质体可用于保护鱼油或其他有益成分的品质和稳定性,并让它们更方便地传递到人体内。
总的来说,脂质体已成为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未来必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述题
论述脂质体的含义及特点。
答:脂质体的含义及特点
〔1〕脂质体的含义:脂质体又称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是将药物包藏在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得到的超微
型球状小囊泡。
根所含双层磷脂膜层数,脂质体可分为单室和
双室脂质体。
单室脂质体只有一层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分为
大单室脂质体〔简称LUVs,粒径~1μm〕和小单室脂质体〔简称SUVs,粒径~μm,又称为纳米脂质体〕,水溶性药物被一层类脂质双分子层囊壳所包藏,脂溶性药物那么被双分子层膜的
夹层中;多室脂质体是由多层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组成,水溶
性药物被各层脂质双分子层膜分隔包藏,脂溶性药物那么分布
在各层脂质双分子层中。
经超声波分散制备的脂质体中,大局
部是单室脂质体。
〔2〕脂质体的特点
1〕靶向性:脂质体进入人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而吞噬,静脉给药时,能集中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70%~89%聚集在肝、脾中。
2〕缓释性:脂质体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延长药物在血中的滞留时间,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效。
3〕降低药物毒性:脂质体大局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集中在肝、脾及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较丰富的器官,药
物在心、肾中累积量比游离药物明显减少。
4〕提高药物稳定性:由于脂质体中双分子层膜对药物的封闭作用,使药物的稳定性提高。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脂质体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篇一:《脂质体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明亮的实验室里,年轻的研究员小李正皱着眉头,对着一堆瓶瓶罐罐发愁。
旁边的导师王教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怎么啦,小李?看起来像是被什么难题困住了似的。
”小李无奈地抬起头,说:“教授,我在研究这个脂质体的制备呢,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完全找不到方向。
”那脂质体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脂质体就像是一个个微小的“泡泡”。
这些“泡泡”是由脂质分子组成的。
就好比我们吹泡泡的时候,泡泡水在空气的作用下形成了泡泡的形状,脂质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形成这种类似泡泡的结构。
不过,这个脂质体的制备可不像我们吹泡泡那么简单。
小李和他的团队在制备脂质体的时候,要精确地控制各种条件。
比如说,脂质的种类和比例就像做菜时各种调料的搭配一样重要。
如果脂质的比例不对,那脂质体可能就没办法形成理想的结构。
他们得小心翼翼地把脂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里,这个过程就像在调配一种神秘的药剂,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然后,还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比如超声或者挤压等方法,让这些脂质分子乖乖地组合成脂质体。
小李每次操作的时候,眼睛都紧紧盯着仪器,手也不敢有丝毫的颤抖,心里默默念叨着:“小脂质体啊,你可一定要好好成型啊。
”那脂质体制备好了又有什么用呢?这可就厉害了。
在生物医学领域,脂质体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快递员”。
它们可以把药物包裹在里面,然后准确地送到需要治疗的细胞那里。
比如说,在治疗癌症的时候,很多抗癌药物就像一群莽撞的士兵,如果直接注入人体,不仅会伤害健康的细胞,还可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早早地消灭掉。
但是如果把这些药物包裹在脂质体里,脂质体就可以带着药物悄悄地找到癌细胞,然后把药物释放出来,给癌细胞来个“致命一击”。
这就好比是给药物穿上了一层隐身衣,让它可以偷偷地接近敌人。
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呢。
基因就像是人体的“密码本”,如果这个“密码本”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
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
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377639A[43]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21]申请号02114768.X [21]申请号02114768.X[22]申请日2002.01.22[71]申请人韦怀新地址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同和南方医院呼吸科共同申请人罗支农[72]发明人韦怀新 罗支农 [51]Int.CI 7A61K 9/127A61K 47/00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54]发明名称一种脂质体包裹药物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质体包裹药物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用一或两种液性分散介质按一定比例将空白脂质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介质中,之后抽入一或两个注射器内;(2)将一盛有上述溶液的注射器与另一相同的空注射器或两个盛有溶液的注射器同时接于一医用三通管或微孔三通管上;(3)使两注射器相通,通过进行往复运动来振动两注射器,直至其内的脂质体与药物混合均匀,此时载药脂质体制备完成。
本发明简单、经济、实用,使用前就能制备较高包裹率的载药脂质体。
02114768.X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1、一种脂质体包裹药物的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a、用一或两种液性分散介质按一定比例将空白脂质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介质中,之后抽入一或两个注射器内;b、将一盛有上述溶液的注射器与另一相同的空注射器或两个盛有溶液的注射器同时接于一医用三通管或微孔三通管上;c、使两注射器相通,通过进行往复运动来振动两注射器,直至其内的脂质体与药物混合均匀,此时载药脂质体制备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包裹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一或两种液性分散介质按一定比例将空白脂质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介质中的步骤可为:用液性分散介质先将药物后将空白脂质体溶解或分散于该介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质体包裹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一或两种液性分散介质按一定比例将空白脂质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介质中的步骤可为:用液性分散介质先将空白脂质体后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该介质中。
药物载体-脂质体项目介绍脂质体项目简介前言:脂质体是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有研究资料表明:脂质体的皮肤穿透能力是传统物质的14-29倍,可以提高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几倍到几百倍,甚至更多。
最近一期英国著名的《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明了一种150纳米的“鸡尾酒脂质体”,其疗效提高了数百万倍,目前该项目已获得美国药品食品监督局(FDA )许可,预计3-5年后商业化应用。
一、脂质体的定义:超细微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发形成一种类似于细胞结构的球状囊泡,就像一个中空的球体,包含有内水空间,内水相被脂质分子构成的双层膜分隔,具有双极性、靶向性和缓释功能,可生物降解,是药物的理想载体,被人们誉为“生物导弹”“人工细胞”“人体垃圾清运工”“美白黄金”和“抗衰老皇后”。
二、脂质体的价格:由于脂质体的制备困难,加上西方国家对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所以价格昂贵,目前国际市场上脂质体的价格为100-400美元/克,因此脂质体只能运用到一些高科技尖端行业。
比如:生物制药、免疫试剂、基因转载、人造代血浆、甲肝疫苗和高端化妆品。
2019年底,瑞诚国际有限公司(香港)实验室传来喜讯:“ROOTIFE 纳米脂质体”项目研发成功,脂质体最小粒径31.7纳米(1纳米=1百万分之一毫米),药物包封率超过90%,20℃常温下可保存60天以上(部分产品常温下可保存一年)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脂质体项目的垄断,其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甚至更低。
三、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90年代初,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些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先后投入巨资,进行脂质体护肤品的研究。
尽管脂质体价格昂贵,但因功效卓越,仍然受到消费者青睐。
1、脂质体护肤品的功效:强力抗皱,淡化色斑,祛黑头,去眼袋、防晒抗辐射,预防青春痘的产生。
2、脂质体护肤品的作用机理:能否通过皮肤角质层屏障,是决定化妆品功效的基本要素。
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组成的纳米级仿真的细胞膜结构。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以及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目标的药物传递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研究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质体的构造和形成机制上。
随着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在细胞内部局部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脂质体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
首先,脂质体可以包含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其次,脂质体与细胞膜相似,能够与细胞融合,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释放。
此外,脂质体表面可以修饰,使其具有特异性,从而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脂质体的应用广泛涉及医药、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脂质体被用作传递和传递药物的载体。
通过调整脂质体的成分和结构,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靶向输送。
脂质体还可以用于传递基因、蛋白质和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实现基因治疗和蛋白质疗法。
此外,脂质体还被用作疫苗运送系统,通过将抗原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生物学研究中,脂质体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研究、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
通过制备具有不同脂质组分的脂质体,可以模拟细胞膜的特性,并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改变脂质组分,可以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通过包裹信号分子,可以模拟细胞内信号的传递路径和机制。
在材料科学领域,脂质体被用作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反应器等纳米材料的载体。
脂质体可以用来封装纳米材料,使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得到改善,并实现纳米材料的靶向输送。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人工细胞,通过将脂质体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可以模拟细胞的组织和功能。
总结起来,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生物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中的应用与展望发表时间:2019-11-05T09:09:14.7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作者:褚岩凤张文霞孙欢欢蒋佳文[导读] 脂质体药物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靶向性优势,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保护药物活性基团,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减少药物的血管刺激性。
褚岩凤张文霞孙欢欢蒋佳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25)摘要:脂质体药物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靶向性优势,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保护药物活性基团,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减少药物的血管刺激性。
本文对脂质体的上市药物进行汇总,简单介绍脂质体的技术分类以及工业化难点,对未来更多进入临床应用之中的脂质体药物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技术类型;工业化;前景一、前言脂质体由磷脂组成,磷脂由亲水头部与亲脂尾部组成,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自身形成脂质双层球。
脂质体外部是亲水部分,里面是水核,中间夹层为亲脂性部分。
亲水药物可以在水核中存在,而脂溶性药物则可以出现在由磷脂尾部组成的脂质夹层中。
特殊的构造使得脂质体早在1970年代已是纳米医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
目前已经上市的脂质体药物如表1。
二、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特性1.具有一定靶向性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以及肿瘤等病变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缝隙远大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
当粒径较小的脂质体循环运输至肿瘤所在部位,其进入肿瘤病变部位的机会增多,且更容易进入肿瘤组织内部。
另外,脂质体进入体内后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故脂质体更容易在肝脏、脾脏、肺和淋巴等器官(组织)中聚集,有利于药物到达肿瘤及其扩散组织发挥抗肿瘤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器官(组织)靶向性。
2.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脂质体包裹药物后,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较未采用脂质体包裹的药物明显延长。
这是因为质体包裹以后,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仍然以脂质体形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才逐渐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而被肝、脾、肺和淋巴等器官中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的脂质体,其中也有一部分会返回循环系统,从而使得体内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的治疗药物浓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脂质体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脂质体的分类1拼音zhī zhì tǐ2英文参考Liposome3概述脂质体亦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
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剂型。
1971年英国莱门(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作药物载体。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而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产生药物的定向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该剂型在抗癌药物中应用比较广泛。
4脂质体的分类根据脂质体的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三类:(1)单室脂质体(Unilamellar or Single Compartment Liposomes)。
球径约为≤25μm,水溶性药物的溶液只被一层类脂双分子层所包封,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双分子层中。
凡经超声波分散的脂质体混悬液,绝大部分为单室脂质体。
(2)多室脂质体(Multilamellar or Multiple Compartment Liposomes)。
球径约为≤100μm,有几层脂质双分子层将被包含的药物(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成不均匀的聚合体,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几层双分子层中。
(3)大多孔脂质体(Macrovesicle)。
球径约0.13±0.06μm,单层状,比单室脂质体可多包蔽10倍的药物。
我国应用唐松草堿,鹤草酚、喜树堿等中药有效成分制成脂质体,在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尤其是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包裹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双分子包围的中心室包蔽水溶性药物,可制备中西医结合的处方。
如将5氟脲嘧啶与猪苓多糖组成处方,包成脂质体,由于猪苓多糖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力,5氟脲嘧啶能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环节对癌细胞予以打击,中西药同时发挥作用,使药物疗效显著提高,由于载体的定向作用使毒性也显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