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月沼
- 格式:doc
- 大小:3.71 KB
- 文档页数:2
宏村月沼
我又来到宏村,带着与世界进行了一场盛大婚宴所感到的幸福的疲惫来到这里。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夜晚降临,白天芳香植物浓郁的气味直刺嗓眼儿的酷热,随着月沼盛满月色而渐渐散去。满身的尘埃和城市的喧嚣,随着走近月沼而被水波荡去。月沼里的水懒懒地躺着。此时,已经看不到沼水的颜色是清是浊,是蓝是绿,潋滟之间,几只水鸟立在水中的木桩上,有的歪着脑袋,有的定定地凝视着平静的沼水,彷佛在清算一天的劳作与收获。
举目望去,远处山岚在渐渐淡下去的余辉中显露着自己的轮廓,而林中的宏村却只能隐约地露出一点边边角角和一丝丝若明若暗的灯火。
漫步在沼堤上。一阵阵滤过水气的风吹过,给人们带来丝丝凉爽。月沼中的水波充满柔情地抚摸着沼堤,此时,月亮像一个温柔的少妇,以她美丽的圆眼睛凝视着沼水,柔柔的。宁静的月光下,我慢慢地踱步,脚步在湿润的林间小路上轻移,脚步轻轻,话语轻轻,惟恐打破这份恬静。夜色中,柳树细柔的枝条伸入水中,在水里摇曳着,彷佛是月亮垂下的长发。而小径两边原本就很大的树木则显得格外高大,树的枝桠悄悄地耸立在银灰色的夜空,那些树郁郁葱葱,使小径深处到处都写着“神秘”二字。远处,山丘嵌在树间,再远些,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被写意成一个剪影,象是抛锚的帆船,安详而温柔。星星眨着和善而又顽皮的眼睛,穿透夜幕,天地间构成立体的星座。黄庭坚“车弛马逐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写得大概就是这种情景吧。我在一处小桥上驻足,凭栏静望,聆听大自然深沉而舒畅的呼吸。
此时,我彷佛进入了一个无比静谧的童话世界,又彷佛进入了一幅神奇的画卷,在这里,能感到一种宏大的美与宁静。这时,天地间的精灵最活跃,时而,有一条鱼跳出水面,宁静的沼滨响起一声愉快的“噗啦”,使夜色有了几分灵性。
我曾久久地立于燕子矶,凝视滚滚江水东去。那时,江阔天远,胸襟随之一振,产生出无限慨叹。而此时,俯身于月沼的小桥上,凝视着一片安宁的沼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人也极平和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只有这片温柔的沼水,白日里的那些浮躁、功利都不自觉地淡去了,剩下的是心与自然的交流。于是,人最能放下阳光下的威严与面具,甚至会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成了树的朋友,鱼的伙伴,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此时,人什么都可以不想,很容易就感受到那种发自心底的轻松,感到一种舒畅,一种温暖,很容易就满足了。
月沼,这样一片恬静的水面,宛若人长了明亮的眼睛,真是一种幸福。
水色如月。有这样一个夜晚,邀月色沼光,闹中取静,放长思于天地之间。人们常说中国画有一种深远的构图方式,画面通常由小桥流水人家组成。而宏村流水潺潺,远山朦胧,蓝天下青瓦粉墙,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其实,宏村本无这幅画,宏村内部的活水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村民们后来修建的。
据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宏村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村落初期,只有山前那一条溪水。明朝永乐年间,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划。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经过十年的探索,何可达确定了把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
规划方案。
根据何可达的设计,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他们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称为“月沼”。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再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这样,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如果这是一幅画,那么,月便是画中精灵;如果这是一段旋律,那么,人便是旋律中的音符。追古抚今,我所领略的是一种哲学,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我轻轻地走下石桥,回头眺望,一弯明月留在银光素裹的月沼中,露出一分微微的笑……
那天,我在宏村住了一晚,夜间竟下起了雨。
那一晚,我站在窗前,很久未睡。
窗外的雨,悄悄的扑向窗子。
我凝视着一片幽怨而浓重的云,却想起一个水淋淋的清晨从纯净的海上升起,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