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与相关补偿政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33.70 KB
- 文档页数:6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张宁第一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简介一、基本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essential drugs or medicines)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我国对基本药物的定义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基本药物的制定对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满足广大消费者基本用药需求、引导公众合理用药、指导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障基本药物的充分提供也是基本卫生保健的要素之一。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其成员国倡议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以降低医疗费用,并促进合理用药。
按照我国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整体设计,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应包括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遴选调整、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以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并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及零差率销售、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7个基本政策框架。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出台一项药品目录,而是通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一系列政策,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二、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及其意义1.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中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80年代初出版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遴选基本药物,到2004年为止,基本药物目录共进行了五次调整,但由于以往重目录轻制度的原因,使得基本药物目录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直至2008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在政策方面明确了方向。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30•【字号】明政文[2013]22号•【施行日期】2013.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通知(明政文〔2013〕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节约医疗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决定自2013年2月1日起,在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各级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重大意义,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本地区本单位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管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
各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特别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把手”要负总责,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确保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
从2月1日零时起,我市将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以上医院务必按照要求取消药品加成,绝不允许变相或片面解读政策,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确保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顺利实施,省物价局、卫生厅专门批复同意我市对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就诊项目、护理项目、治疗项目、手术项目等80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项目详见附件1~附件4)。
从2月1日零时起,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调整后的价格执行。
三、要迅速做好衔接。
各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特别是医保中心、新农合办以及县级以上医疗服务机构,要在1月31日24时前完成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后药品价格调整和有关系统更新,确保2月1日零时起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顺利实施。
第十五章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第十五章卫生经济政策分析 (1)第一节卫生经济政策 (1)一、卫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1)二、卫生经济政策的种类 (2)三、卫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4)四、卫生经济政策的目标与价值体系 (1)第二节卫生经济政策分析 (6)一、卫生经济政策分析概述 (6)二、卫生经济政策分析步骤 (9)三、卫生经济政策分析方法 (10)第三节国内外卫生经济政策分析 (11)一、国外卫生经济政策分析 (11)二、中国卫生经济政策分析 (13)三、中国卫生经济政策的展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卫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目标与价值体系、种类,以及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概念、基本范式、主客体、目的、分析步骤、分析方法,对国际、国内卫生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
第一节卫生经济政策一、卫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卫生经济政策(health economic policy)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规定卫生事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方向,是关于卫生资源筹集、配置、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法令、条例、计划、方案、规划和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与卫生事业有关的政府经常性预算投入、基本建设投资、机构运行以及卫生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政策。
它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政府发展和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二、卫生经济政策的种类(一)宏观卫生经济政策宏观卫生经济政策包括卫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卫生发展的战略重点,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医疗保健制度等。
(二)微观卫生经济政策卫生相关财政与金融政策。
卫生相关财政与金融政策包括公共卫生筹资、预算补偿政策、税收政策、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卫生总费用核算与医院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等。
卫生相关价格政策。
卫生相关价格政策包括关于药品定价、药品加成定价、药品流通环节的加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等。
新卫药政发〔2012〕2号
关于印发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标准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卫生局,各地、州、市卫生局:
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我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和考核机制,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要,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标准》,现印发你们,望各地认真按照考核标准,对本辖区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进行自查验收,确保制度执行顺利开展。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此页无正文。
抄送: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景海燕,自治
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春阳,卫生部药政司,自治区发
改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编办,自治区人社厅,自
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自
治区纪委监察厅,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治区
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办公室2012年3月20日打字:贺思思校对:李静印数:45份
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标准(100分)
备注:80分(含80分)以上为考核合格。
80分以下为不合格,须限期整改。
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标准(100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备注: 1、目录内药品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治区新农合增补目录》、《自治区增补目录》(城市社区部分)
2、门诊输液治疗比例=输液处方数/门诊处方数×100%
3、65分(含65分)以上为考核合格。
65分以下为不合格,须限期整改。
贵州省物价局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实行差别差率政策的通知正文:---------------------------------------------------------------------------------------------------------------------------------------------------- 贵州省物价局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实行差别差率政策的通知(黔价医药[2012]237号)各市(州)物价局、安顺市发改委,各县(市、区、特区)物价(发改)局(办):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84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对我省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实行差别差率政策,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按“零差率”执行。
二、贵州省内由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含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县级及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按照“差别差率、顺加作价”的原则执行,即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顺加规定的差率执行(详见附表)。
三、国家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有最高零售价格的,顺加作价确定的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国家或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
四、本通知规定的药品差别差率为最高加价率,医疗机构可按低于规定的差率加价销售。
五、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单位,要依法严肃查处。
六、本通知从2012年11月1日起执行。
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相抵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附表:药品差别差率表二○一二年十月九日附表:药品差别差率表序号价格区间最高差价率备注110元以下(含)25%210元至50元(含)15%350元至300元(含)10%4300元以上7%最高70元——结束——。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5.04•【文号】发改价监[2015]930号•【施行日期】2015.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药政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的通知发改价监[2015]9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904号)精神,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保障药品价格改革顺利实施,现就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的重要性药品价格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药品价格改革必须坚持放管结合,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综合监管,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深刻认识到,在改革后绝大多数药品价格水平由经营者自主制定的同时,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是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和保障药品价格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价格主管部门推进职能转变、工作重心加快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的必然要求,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二、立即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整治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药品价格专项检查。
检查对象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等单位,检查重点是竞争不充分药品和特殊患者的特殊用药价格,检查内容是上述单位是否存在借药品价格改革之机实施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以下违法行为。
(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二)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药品的行为;(四)虚构原价、虚假标价、先提价再打折、误导性价格标示、隐瞒价格附加条件等价格欺诈行为;(五)集中采购入围药品擅自涨价或者变相涨价的行为;(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改革试点公立医院不按规定执行药品零差率政策的行为;(七)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不按照规定执行药品加价率政策的行为;(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不按规定执行低价药价格管理政策,突破低价药日均费用标准的行为;(九)政府定价药品突破最高零售价格销售的行为;(十)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与收费公示制度的行为。
2022年医改政策最新医改政策1.“两票制”要推行国医改办发〔2022〕4号《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指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
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争取到2022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这一政策,必定会成为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对药品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将会出现重大的洗牌,医务人员价值承认靠社会补偿机制(回扣)调动积极性的渠道被切断,对医院绩效管理提出的挑战更高。
2.分级诊疗试点范围扩大2022年,国家启动在70%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22年,试点地区将扩展到85%的地市,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包,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
分级诊疗的试点范围明显要大增了。
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对各级就医导向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加强与医保政策衔接,对各家医院的绩效管理必将带来影响。
3.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2022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且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还要推进委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继基层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之后,城市公立医院大面积迎来各项改革新政,特别是实行零差率、医疗机构应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不得限制处方外流,对医院的冲击必然不可小觑,医院从以前的徘徊观望,到现在的突然袭击,医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和经济财务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去编制推动医生“自由执业”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选取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中组部出台《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这其实就是从三甲医院开始去编制化,也意味着三甲医院医生将最先变为“自由人”。
门诊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发布时间:2022-03-11T07:35:58.9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月10期作者:陈霞[导读]陈霞(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12)【摘要】本次调查分析整理了现阶段我国基本药物使用的情况相关文献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基本药物政策的执行提供依据。
我国的基本药物使用相关文献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增加,涉及到各个医疗机构、药物品种、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基本药物使用的激励措施。
建议可以很好的扩大使用范围,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基本药物政策的完善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关键字】基本药物;门诊用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Abstract】This survey analyze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 in my country at this stage, and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ssential drug policy.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 in my country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over time, involving the impact of various medical institutions, drug varieties, and drug us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arried out to propose incentives for 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 The suggestions can expand the scope of use,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se of essential drugs, and provide a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y country's essential drug policies.【Keywords】 essential drugs; outpatient medication; usag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基本药物是能够保证国家医疗卫生的基本需要,在价格方面更加亲民,质量方面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供应量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药物。
取消药品加成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及建议摘要:自2009年起,国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推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随政策不断推进,药品零加成已经见得成效。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公立医院主要收入途径在医改政策推行之前有三种来源,分别是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药品加成费用。
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收入来源口径仅有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费用两部分。
而我国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公立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自身来创造经济效益来收回医院运营、发展、升级所产生的成本。
进而造成了公立医院虽然取消了药品加成,但是患者支付的总金额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同时,公立医院作为国家承办的医疗机构身上同时兼具公益属性和市场效益属性。
两种属性本质互相矛盾,在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占比不够的情况下,由于生存和创收的需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会减弱而市场性会增强,即公立医院产生逐利现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医改政策实行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研究,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在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理论储备。
关键词: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新医改引言:公立医院作为由国家出资承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属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其财政拨款方式一般以差额拨款的方式来进行补助,因其差额拨款的特性就要求公立医院有一部分经济效益需要自身创造。
这就造成公立医院市场营收属性与公益属性同时具备,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以及公立医院的发展问题需要多元视角去进行探讨。
1.公立医院补偿的必要性药品加成指的是医院在对药品销售时对药品加价销售的一种手段。
取消药品加成意味着着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减少。
公立医院要维持其自身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
公立医院同时具有创造盈利和公益服务两种需求。
当公立医院收入难以维持自身运转以及业务发展成本时基于医院生存需要其公益属性会被弱化而创造盈利动机则会增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作者:丁振姣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确保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必要条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工程。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大部分疾病使用基本药物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加上基本药物价格低廉,疗效稳定,因此政府倡导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期望能以此遏制过快上涨的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但由于基本药物利润低,在现实诊疗行为中其使用率一直不高,而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已被认为是基本人权和健康权的一部分,扩大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是国际社会已经承诺的与卫生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实施程度和状况,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制度更好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和可行方案。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策研究1 前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为保护城乡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遴选基本药物,结合我国基层用药特点和水平,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防止药物滥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以来,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的影响如何呢?为此本人参考并学习了有关资料和书籍,并对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2.1 基本药物价格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结构发生改变药品价格有所下,药品费用降低,群众受益,就医积极性提高。
此外,基本药物按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药品加成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收入模式。
2.2 医生用药习惯改变,用药合理性增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一方面,基本药物的品种数规定了用药的范围和要求,医生不能再按照自己的利益或习惯开处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张宁第一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简介一、基本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essential drugs or medicines)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我国对基本药物的定义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基本药物的制定对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满足广大消费者基本用药需求、引导公众合理用药、指导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障基本药物的充分提供也是基本卫生保健的要素之一。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其成员国倡议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以降低医疗费用,并促进合理用药。
按照我国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整体设计,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应包括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遴选调整、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以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并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及零差率销售、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7个基本政策框架。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仅是出台一项药品目录,而是通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一系列政策,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二、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及其意义1.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中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80年代初出版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遴选基本药物,到2004年为止,基本药物目录共进行了五次调整,但由于以往重目录轻制度的原因,使得基本药物目录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直至2008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在政策方面明确了方向。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6篇调研报告可以作为知识管理工具,记录和传播组织内部的最佳实践,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书面表达,是执行一项项目的书面说明,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疗卫生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篇1为推动XX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并做好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相关工作情况的审议准备工作,彭戌兰副主任率教科文卫工委,以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村居卫生室(服务点)建设等工作情况为重点,先后与上钢、陆家嘴、惠南、万祥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听取了塘桥、潍坊、金杨、XX、康桥、大团等6所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工作报告,实地调研了塘桥、潍坊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乡村医生代表等座谈。
在调研中,我们对去年主任会议听取相关议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也进行了跟踪,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动:一是南片各镇二元并轨改革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基本明确;二是对于南北片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利用率不均衡得到充分重视,相关部门已制定具体规划逐步改善;三是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各项工作流程基本形成;四是部分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上钢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改造项目已列入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但同时,关于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不完善、医技人才匮乏等瓶颈问题仍需进一步推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果(一)XX新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两区合并以来,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间和南北的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正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遍及全区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网络格局已基本形成,满足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镇村一体化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基于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医疗和卫生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使社区卫生服务逐步从以医疗为重点向以健康管理为重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