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智慧城市打造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品牌

城市,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是融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有效载体。智慧城市,同时是城市经营的新理念。将智慧城市品牌化,是高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和实施的城市战略,应规避低效的品牌设计、强化跨界的创新融合、突出比较性的优势亮点,致力于将智慧融入城市发展的核心,并成为基因,突出聚焦行业创新,以此为着力点,做大做实做强相应的宣传推广,促进智慧城市成为城市新动能的软实力。

一、“智慧城市”与城市品牌

(一)“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是近几年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二)城市品牌建设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一种感知,是城市本性的某种表现,并区别于其它城市。城市品牌是城市比较优势的具体表现,城市品牌可以产生生产力。

世界上城市形象良好、城市文化活力强的城市,无不具有特定的文化构成关系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概念。城市文化的特质、类型和模式,成为一种或多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而存留在人们的心中,便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形象。不管是人工化的城市,还是自然风景型城市都要打出文化牌。如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杭州的江南风韵、上海的海派时尚、北京的古朴之风、南京的民国建筑、包头的草原文化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智慧开封”城市品牌宣传和打造

(一)坚持跨界融合,传播有效的品牌内涵

跨界创新,将其作为今后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思维之一,已经具备条件。在智慧城市基础研究当中,注重多学科的跨界融合,特别是公共管理、法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学、交通与车辆工程等;在智慧城市落地建设当中,注重各委办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协同和杠杆机制的形成。

(二)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定向传播城市品牌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尽管媒体变革速度很快,但是传统媒体依然有稳定受众和独特的优势。

(三)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互联网+城市品牌”

相较于其他城市,开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开封“智慧”品牌的现代体现。开封城市品牌传播亦可搭乘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APP等新型媒体进行传播,构建“互联网+城市品牌”,以新媒介和新技术更好地传播和展示开封城市品牌。

(四)精心策划节事活动,形成品牌传播引爆点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传播城市品牌,都需要策划相应的活动,以活动聚人气、以人气创造造新闻价值、以新闻价值提升关注度,既直接传播城市品牌,还可推广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后续推广做好准备。如开封万岁山春节大庙会、菊花花会等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经成为开封的一张张城市名片。2016年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暨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八朝古都开封精彩开幕。智慧节会首次亮相本次菊会,5大创新实现了一部手机玩转会议,来自各个国家、城市的嘉宾体验到了现代智能会议的魅力。

1、告别纸质签到,智能识别参会嘉宾

开封菊会全面导入了腾讯智慧节会平台系统,所有的参会嘉宾信息都被提前录入了智能节会平台系统,只要参会嘉宾到达会场附近50米内,智能签到系统就可以即时感应。智能签到系统让不少与会嘉宾倍感贴心。

2、丢掉厚重文件,会务手册精准推送

此次菊会,实现全程电子化信息推送,使每一位参会嘉宾告别纸质化的会务手册和笨重的文件资料,全面开启了电子化办公新时代。精美、专业的设计页面,让整个会议信息一目了然。智慧会议将厚厚的文件资料一键搬进手机,所有参会嘉宾都可随时随地查询会议安排,避免混淆会议时间、会议安排等繁杂工作。

3、互动式直播办会,推介城市品牌

通过第一时间与主办方互动,参加开封节会还体会到了特别的魅力。此次会议,结合了时下最新颖、互动最大化的直播,让参会嘉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生动的会议现场。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封菊花文化节,让开封菊花文化节通过直播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4、定制化服务,嘉宾体验更贴心

此次菊会,定制化办会,让服务更人性化。所有的参会嘉宾,只要在后台输入个人姓名,就可以收到专属自己的定制服务信息,例如住宿房间号、接送车辆车牌号、对接工作人员等详细信息,减

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反复对接、核对工作,使得节会的服务更体贴、更人性。

5、大数据实时掌控,让会议更智能

此次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开封,体验八朝古都开封的现代魅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以往不可能的场景成为了现实。主办方领导在开会发言的同时,可以实时掌控多个会场的嘉宾到会情况、节会推介效果等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杨雪.特色美食旅游开发[J].知识经济,2011,(1):99

[2]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7(04)

[3]叶明海:品牌创新与品牌营销--现代企业管理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7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加快智慧城市重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政务云中心、“云海”、“食海”、“福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畅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管综合平台、智慧小区、天网、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等十一个重点工程,到2015年形成一批重点先行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 (一)政务云中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服务中心,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建成公共、安全、灵活的供政府及部门广泛接入和使用的平台系统架构;优化云服务中心数据仓库配置,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应用支撑软件,构建应用支撑软件服务;统一开发通用型应用程序、应用功能组件,构建应用功能服务;构建逻辑集中、实时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共享体系;完善政务云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可靠性、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等优势,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应用率,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孤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

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电子政务运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服务化、数据一体化。 (二)福海工程。福海工程是通过整合关乎民生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为市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平台。福海工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学、医、业等,为每个市民提供定制化的“幸福人生”个人网页,记录个人从生到老整个人生历程中的健康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信息、生活消费信息,以及摄影、写作、兴趣爱好等各种个性化创作信息等,最大限度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出生:提供生育证办理、孕妇产前检查、孕妇围产保健、孕产院预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疫苗免疫接种、出生申报入户等的办事服务流程和信息查询;同时,推送早期健康教育、孕妇及新生儿用品等社会化服务信息。 ——教育: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对外交流与留学服务、教育救助等全过程教育信息服务,包括学区划分、入学转学、休学办理、学历认证、专业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收费、教育救助金申领、成绩分析报告等基本信息服务;同时,推送高校创业、留学中介、学校信息查询、教育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工作:提供招聘信息、劳动就业、人事招考等信息。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1、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 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

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 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主线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主要手段包括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等;其宗旨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 复杂巨系统。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系统。通过将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形成的“系统的系统”,其复杂度将随着构成系统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3T10:30:50.8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王雯[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基于现代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朝着新型智慧型方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市科学化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着手,进一步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并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望对我国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特征趋势推进策略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健康城市,对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性能以及商务行为等多样化的城市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提出,智慧型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也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因此,加强推进新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志在必行。 1 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价值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核心主要涵盖六个方面,概括来说可以称之为“六个一”工程,即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开放的体制结构、共性基础一张网、一个共用性能系统、一个信息资源网络、一个高效运行的指挥中心、一台统一的规范体制。总结来说,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务必要将为人民服务、城市监管整治、高效有秩序运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城市经济发展、绿色开源节流以及公共网络安全作为总体任务,利用体制设计、信息主导、改革创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高度融合,从而实现国家和各地区城市的统一协调发展与前行。从发展观念上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彰显着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新思维和新趋势,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提高城市监管整治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行,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创造城市新型发展产业,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服务感受更快捷的智慧化科技营造现代城市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城市的良好稳定发展。 2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特征 2.1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更重视城市内部生存动力 城市发展要具备可持续创新前行的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围绕这一内部生存发展动力,城市各部分组成要素之间务必要自行进行适应调整和优化升级,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更在变更重视城市内部的生存发展,整体规划建设规划管制更注重科学性、开放性以及服务性的开发创建,对提高城市监管工作水平、完善城市资源环境、健全城市基础实施配备、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升级城市产业架构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标准。 2.2 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云计算从Iaa S朝着Paa S不断发展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结合,让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得到了高效处理,凭借现代移动互联网的覆盖,有效构建了横向纵向互通的数据信息网络,并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并面向城市内各行业领域协调合作的发展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跨界整合、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新动力。 2.3 新型智慧城市更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 新型智慧城市体制更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并在确保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关注创建惠民利民的资源生态工作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城市的公众感染力,加强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工作能力,更重视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职能,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综合地考虑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不断加强提升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率先促进城市信用、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务工作。 2.4 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更加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制较为庞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等多样化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向成为市场多元化的投资建设工程,创新发展过程中,PPP模式逐步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投资、融资的主要模式,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特征,可以拓展城市建设途径,有利于整合利用社会有效资源,盘活社会资本存储量,能够带动民间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以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2.5 信息安全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信息安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辅助支撑体制,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构建信息安全全面监管工作体系,完善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务必是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就城市基础设施分门别类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及数据资源方面的监管维护,同时联合城市企业,促进产业强强联盟,从而促进城市信息安全的发展与前行。 3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项目,需要城市中各方面构成元素均纷纷加入,为城市建设献言献策,才能够确保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就实际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进策略: 3.1 构建城市顶层设计方案和整体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融合城市主体对智慧型城市的建设要求,有效结合城市持续发展战略,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根本和城市资源的顶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顶层设计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新型智慧城市构成元素体制、运行监管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技术支持体制、法律保护体制以及目标评价体制等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 3.2 加强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的有效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2017年最新《智慧城市》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1、考试结果 智慧城市 试卷总分:100 考试时长:60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有详细的步骤和方法,逻辑性强,主要是针对\n一个复杂组织的完整架构开发,但很难裁剪的EA框架是哪项??答案错误 TOGAF FEA DODAF Zachman 2.FEA的五大参考模型中,可以用来分析每个IT项目支持的具体业务域、业务线和业务子功能,从而避免针对同一业务功能的重复建设的是??答案正确 绩效参考模型 业务参考模型 服务构件参考模型 数据参考模型 3.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的原因不包括??答案正确 建设目标不同 业务应用不同 建设阶段不同 实现技术不同 4.下列关于城市数据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正确 政府各部门既需要各类数据资源,又产生各类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来源于社会,新产生数据仅输出给社会 城市数据资源产生并流转于城市运菅的各个环节和部门 数据资源来源于社会,新产数据不仅输出给社会,还输出给其他协同的政府部门 5.“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此内涵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答案正确 范围 主线 程度 宗旨 6.“更多地从用户业务出发,实现IT系统与用户业务的密切结合”,此体现的SOA技术特点是??答案正确 重用IT资源 以业务为中心 灵活适应变化 更强调标准 7.智慧城市建设中,涉及各横向层次,指导和规范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保证体系是??答案正确 安全保障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 建设管理体系

运营与运行体系 8.下列选项中,有关智慧制造系统“深度互连层”的表述,错误的是??答案正确 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对多个工厂实现分散管理 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 为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9.关于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济政字〔2016〕113号)文件,其中关于其指导思想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正确 围绕建设市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核心目标 坚持以智慧城市应用为导向 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 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关键 10.根据关于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济政字〔2016〕113号)文件,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不包括??答案正确 突出特色,量力而行 资源整合,开放共享 政府引导,市场为主 需求导向,惠及民生 11.“创新治理方式,行政权力和行政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是济宁市哪个具体目标的体现??答案正确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着增强 智慧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智慧城市推进机制更趋完善 12.济宁市“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相关内容,错误的是??答案错误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 发挥通信运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城市扩大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 全面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公共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构建智慧社区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中广泛的业务协同建立基础是??答案正确 数据交换 简化流程 数据共享 互连互通网络 14.基于SOA构建的服务支撑体系不具有的特征是??答案正确 集中的 标准化的 开放的 分散的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基础标准的是??答案正确 智慧城市术语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基础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5) 1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5) 2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5) 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6) 3.1 建设目标 (6) 3.2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 (7) 3.2.1 总体功能 (7) 3.2.2 基础平台 (8) 3.2.3 智慧应用 (13)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项目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智慧城市”整体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一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二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三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顶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7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造“智慧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和效能

打造“智慧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和效能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一、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概述 形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目前该指标体系仍为“1.0”版本,主要针对“十二五”发展阶段,未来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 关注民生是该指标体系的一大特色。指标体系五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和市民生活感知密切相关,充分考虑了百姓衣食住行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的幸福感,比如“网络资费满意度”、“城市

就医方便程度”、“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等都以市民直接参与打分的形式纳入了指标体系的考量范畴。 三、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创新性举措 浦东新区在国内率先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了系统疏理,并提出量化指标,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无疑将更好地发挥浦东在全国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目前浦东已制定完成了《智慧浦东建设纲要》和《智慧浦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光网和无线宽带双轮驱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力打造“数字高原、智慧浦东”,力争建设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导区,为各地作出良好示范。到2015年,浦东新区主要信息化指标将达到并争取超过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形成“智慧浦东”框架雏形。 四、上海:实施“3935战役”工程推动“智慧浦东”建设 作为全国先行先试地区,浦东新区利用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的优势,大力实施“3935战役”,首推“中国版”智慧城市64项标准。重点任务归纳为“3935战役”: 1、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三大计划) (1)城市光网升级计划 (2)无线城市完善计划 (3)三网融合加速计划 2、提升高效惠民的应用示范体系(九大工程)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智慧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西安市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西安城市一卡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马敏 项目责任人:陈凌霞 1.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 1.4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1)《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 (3)《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文); (9)《GBT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11)《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题会议纪要》(第7次,2012年7月24日); (12)《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成立西咸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区筹建工作组的通知》(陕工信发〔2012〕339号) (13)《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14)《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 (15)《陕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 (16)《沣西新城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17)《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18)《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1.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5.1建设目标 依托西安城投集团及下辖一卡通、燃气、供水等18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先期以西安城市一卡通为基础面向集团18个子公司的现有各类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归集,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1 概述 1.1 背景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1.2 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特征: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 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 管理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 服务功能智慧化: 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这样,对于一个现代化园区来说,智慧园区管理及服务平台,就是园区现代化管理的灵魂,平台整合园区所有的原有智能软硬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搭建统一强大的管理网络覆盖和服务器群组组成的平台,对提高管理效率、丰富决策依据、提高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园区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互动、促进园区更通畅的和周边社会、社区联接,展示、塑造、突出高科技园区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 效益分析 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致力建设智慧化的办公园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表所示: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战略选择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战略选择分析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有效产物,是实现智能化城市、数字化城市的有效融合,是结合工业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城镇化建设对先进城市建设的有效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基础、工业基础、技术支持,更加便于快速有效的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方针,此外, 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所给予的政策支持、资金帮助等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尚明确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同时也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因此,要落实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针,必须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具备可靠的理论支持,进而,逐步进行技术创新、资金链完善,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性。 一、有效融合市场、政府的支持力量 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方针的过程中,为确保建设进程的稳定发展,必须维护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推动市场转型时,重视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帮助,有效利用市场的调节能力和政府的法制保障力度,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扎实基本支持。市场调节作用:市场发展的过

程中,为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有效利用资源配置的价值,通过供求量控制、价格变动、市场竞争等因素,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市场价值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扎实市场基础。政府支持:通过产业转型的规划,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政策制度的持续完善,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引导教育部门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有效培养,同时也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来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和资金保障,在企业发展方面加大智慧城市的相关产业建设力度。 二、重视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 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人员一定要重视技术创新、资金保障的重要地位,确保两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共存发展关系,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金融创新与技术发展的有效融合。首先,要确保相关企业(民营、国营)正确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的政策安排,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系统,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一旦出现技术创新的风险,导致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受到影响。引导企业正确看待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价值,重视政府的政策引导,积极构建融资机制,积极主动的进行融资建设,进而提升融资效率;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重要力量,就是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质量评估等相关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部门的合作,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积极、有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融合典型模型常用算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信息融合典型模型 A.1 DFIG2004 模型 DFIG提出了作为第三代信息融合系统雏形的DFIG2004和作为第三代信息融合系统典型代表的 “用户-融合”模型。 信息融合传感器人工显式融合隐式融合5级和级0级2/3级1判定信息源知识机器描述级4推理资源管理 平台级6地面站规划任务管理 附图1:第三代信息融合的DFIG2004模型 DFIG2004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a)将场景感知资源和任务管理纳入信息融合范围(称“6级融合”),从而将场景感知管理与感 知信息处理纳入一个整体结构中,更易于场景感知的统一控制和优化以及与场景应用的紧密耦合; b)将人的认知判定纳入信息融合范围,由人负责解决机器自动融合显示出的判定、选择与优化 问题(称5级融合),由人负责感知任务的规划并推断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称6级融合),即从“人在其外”迈向“人在其中”的信息融合。 DFIG2004模型对于人在信息融合中的作用并未描述清楚,仅为初步考虑。如将第5级融合仅表现为知识描述,即机器融合呈现给人的问题与人的思维判定采用统一的知识表述形式,以利于人与机器的一致理解。 A.2 用户-融合”模型 价值

级:预处分用户精过程精本优先级:对象估情人机界面设人机界面设周边关SI信号级:态势估I影像光电E意团队交团队交级:影响估.....传感度性能估/声纳效用流量有效性风险雷达高分辨雷达-数据库管理系统4级级:过程精炼:过程精炼4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源动目标指示-传感器管理融合数据库支持数据库...... 附图2 第三代信息融合的“用户-融合”模型 用户-融合模型中的5级融合在融合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指人在人机界面上对系统的认知交互功能。交互的依据是融合系统显示界面提供的融合信息、人(情报员、操作员和控制员)的经验与知识及其他来源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人的头脑思维与用户任务联系起来,对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修正、判断和选择,使融合信息质量和应用效能得以提升。由附图2可见: a)用户精炼向0级融合提供数据价值信息,支持0级融合优先收集和处理价值较高的数据,提高0级融合对后续级别的支持效能。 b)用户精炼向1级融合提供优先级信息,指人对1级融合对象提供处理优先级,提升系统对任务的支持度。 c)用户精炼向2级融合提供周边关系信息,是态势估计不可或缺的信息。态势估计实质上是关系估计。无论是实体内部、实体间还是实体与外部环境关系,甚至实体属性的识别,都需要外部信息。如时空上聚集在一起的实体一般具有相同属性,例如增加道路信息后,在公路内的目标是汽车,而在公路外的目标可能是坦克,尽管它们距离很近。 d)用户精炼向3级融合提供意图信息,将己方场景意图或判断对手意图提供给融合系统,可修正系统自动产生意图估计的不足或错误。 e)用户精炼向4级融合提供精炼效用信息,该信息指用户基于任务需求与融合系统(经与用户交互)产生的诸级融合结果的差距,确定每一级别的融合规划需求,作为相应融合级别需达到的性能指标。有文献将该点作为资源管理对信息融合的多级控制功能来表述,反映了用户在融合过程精炼中的作用。 用户-融合模型未包含融合管理功能(感知资源和感知任务管理),以及用户精炼/过模型对其进行了弥补。DFIG2004程精炼与融合管理功能的关系,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信息融合常用算法 城市信息融合常用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算法: a)贝叶斯网络:宜用于不确定知识表达和推理领域,贝叶斯网络是Bayes方法的扩展; b)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是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通过系统输入输出观测数据,对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的算法; c)D-S证据理论:宜用于需要综合考虑来自多源的不确定信息以完成问题求解的场合,属于人工智能范畴,最早应用于专家系统中,具有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能满足比贝叶斯概率论更弱的条件; d)神经网络: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采用典型的黑箱学习模式,具有泛化能力强、稳定性高、容错性好、快速高效等优势。 e)模糊集合理论:建立在被广泛接受的产生式规则“if then”表达方式之上的计算方法,宜用于需要进行模糊逻辑推理的应用场合; f)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集合理论相结合:使用神经网络来实现系统的模糊逻辑推理,为传统的神经网络中没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权值赋予模糊逻辑中推理参数的物理含义,提高整个系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信息融合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g)遗传算法:一种能够较好地解决多参数优化问题的并行算法,并且针对算法的特点采用了某些新的算子,具有良好的处理性能; h)遗传算法和模糊集合相结合:遗传算法所采用的某些算子能很好地模拟模糊关系,可以使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