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的意义和用途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魏氏砖雕感悟心得在宁夏隆德普通人家的宅院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艺术。
尤其是在大门楼子两边的墙壁上,常常看到这样两幅砖雕图案:一边是“耕读人家”,另一边是“书香门第”。
古朴典雅,喜庆祥瑞。
曾经陪几位南方朋友到中国书法之乡的隆德走了几天,他们为隆德县独具特色的民居而大为感叹,有苏州风范。
《红楼梦》中描绘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石路、阊门所在的七里山塘地区,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的苏州七里山塘街古迹芸芸,有“姑苏第一名街”之誉,在那里,砖雕是不可不赏的艺术精粹。
在苏州深宅大院寺庙园林见到的砖雕艺术,在隆德照样可以看到。
据《隆德县志》记载,隆德民间建筑中盛行砖雕艺术,起源于唐宋年间,成熟于明、清两代。
在隆德县城南门建于宋代的广济禅寺遗址就有许多精美的砖雕。
经过漫长的发展,隆德砖雕逐步形成了以隆德地域文化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砖雕艺术,并且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手法,形成了多元性的艺术特征,呈现出质朴、简约的艺术风格。
隆德民间砖雕构图生动,雕工精细、色彩古雅,图案体裁广泛,有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花异草;有松鹤、喜鹊、百鸟、松鼠、柏鹿、鸽子、孔雀、龙;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檩椽以及卷草、花纹、祥云、人物图案等,蕴含了许多典故和传说。
砖雕制品在建筑中一般用于天井、墙垣、影壁、障壁、廊心壁、丹墀、券门、台阶、下槛、墀头、须弥座、门楼、屋脊等处,最初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衙署、园林及名门望族、达宫贵人的宅院,后来逐渐应用于普通的民间建筑。
或气势雄伟,或精致玲珑,或素雅大方,都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这些用途广泛的砖雕制品,让人们感受到匠人绝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所以精美的砖雕制品既是仿古建筑和民间建筑装饰材料中吉祥的象征,也是民间艺术精品。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周秦。
那时候砖瓦已是当时宫廷建筑的重要材料。
秦代的砖上常饰以龙纹、凤纹等浮雕,亦有绘画式的山林狩猎等细线浮雕。
老青砖的用途老青砖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许多用途。
它是由黏土经过制作、干燥和烧制而成的,通常具有深蓝灰色。
这种砖块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领域。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老青砖的用途。
首先,老青砖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建造各种房屋的外墙、内墙和隔墙。
老青砖由于其特殊的颜色和质地,能够给建筑物带来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与普通的红砖相比,老青砖的质感更加自然和原始,使建筑物在外观上更加独特和吸引人。
同时,老青砖还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
其次,老青砖在室内设计和装饰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瓷砖、地板和墙壁的铺设。
老青砖不仅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而且质感独特,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老青砖的深蓝灰色与其他装饰材料搭配使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使室内空间更加具有个性和艺术感。
此外,老青砖还可以用于建造花园和庭院的围墙、护墙和路面。
老青砖作为一种传统的材料,能够给花园和庭院增添古朴和典雅的氛围。
通过使用老青砖,可以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花园景观和室外空间。
同时,老青砖的质感和颜色还可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整个花园更加和谐和有序。
此外,老青砖还可以用于制作砖雕和装饰品。
老青砖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质感,非常适合制作雕塑和装饰品。
通过对老青砖进行雕刻和加工,可以创作出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品可以用于室内装饰,也可以用于户外景观和公共艺术。
最后,老青砖还可以用于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
由于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老青砖常常被用于修复和保护古建筑。
通过使用老青砖,可以维持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风格,使其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老青砖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建筑材料。
它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和文化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老青砖,可以给建筑物、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带来独特的美感和韵味。
因此,老青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物装饰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被称为“中国建筑之魂”的是()。
A. 斗拱B. 彩画C. 木雕D. 石雕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主要材料?()A. 木材B. 石材C. 金属D. 玻璃答案:D3. 明清时期,中国建筑装饰中常用的彩画技法是()。
A. 沥粉贴金B. 镶嵌C. 雕刻D. 绘画答案:A4. 以下哪种装饰手法不属于中国古代建筑装饰?()A. 砖雕B. 石雕C. 木雕D. 马赛克答案:D5.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的装饰是()。
A. 琉璃瓦B. 木雕C. 石雕D. 砖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
A. 彩画B. 砖雕C. 木雕D. 石雕E. 琉璃瓦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材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用的?()A. 木材B. 石材C. 金属D. 陶瓷E. 玻璃答案:ABCD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哪些是用于屋顶的装饰?()A. 斗拱B. 琉璃瓦C. 脊兽D. 彩画E. 木雕答案:BC9.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图案?()A. 龙凤B. 莲花C. 牡丹D. 云纹E. 几何图案答案:ABCDE1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哪些是用于墙面的装饰?()A. 砖雕B. 石雕C. 壁画D. 彩画E. 木雕答案:ACDE三、判断题11.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斗拱是用于支撑屋顶重量的结构部件,同时也是重要的装饰元素。
()答案:√12. 马赛克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装饰手法。
()答案:×13.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屋顶的装饰,具有防水和装饰的双重功能。
()答案:√14.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木雕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而石雕主要用于室外装饰。
()答案:×15.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用于墙面和梁柱的一种装饰手法。
()答案:√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古代砖的种类范文古代砖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材质、形状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古代砖的主要种类。
1.黄土砖:黄土砖是最早被使用的砖种之一,主要由黄土制成。
黄土砖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还能吸湿调湿,使室内湿度得到控制。
这种砖种的制作工艺简单,因此在古代的土砖建筑中广泛使用。
2.瓦当砖:瓦当砖是一种由黄土制成的切割砖块,通常用于制作墙体。
瓦当砖上有一侧开槽,可用于嵌入梁或木质结构。
这种砖种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和装饰性能。
3.石砖:石砖是一种由石材制成的砖块,通常用于构建建筑的基础和墙体。
石砖坚固耐用,具有优异的抗压性能。
根据石材的种类不同,石砖可以分为青石砖、花岗岩砖、大理石砖等。
4.砖雕砖:砖雕砖是一种通过雕刻工艺制作出图案或文字的砖块。
这种砖种在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于装饰墙体和屋脊等部位。
砖雕砖通常采用精细的切割和雕刻技术,形成各种精美的花纹和浮雕。
5.灰砖:灰砖是一种由粘土制成的砖块,具有灰色的外观。
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和其他添加剂,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湿能力和抗压性能。
灰砖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制作地板和墙体。
6.红砖:红砖是一种以黏土和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砖块,通常具有红色的外观。
这种砖种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装饰性能。
红砖还可以进行搭接砌筑,形成独特的墙体效果。
7.釉面砖:釉面砖是一种由粘土制成,表面覆盖釉料的砖块。
釉面砖制作工艺复杂,美观大方,常用于制作装饰墙面和庭院石板。
根据釉料的颜色和纹样不同,釉面砖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8.烧面砖:烧面砖制作工艺与釉面砖类似,但不覆盖釉料。
它常用于制作上层建筑的墙体,具有天然颜色和质朴的质感,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9.木纹砖:木纹砖是一种模仿木材纹理的砖块,通过采用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表面呈现出木质纹理和色彩。
木纹砖常用于室内地面装饰,既具备了实木地板的触感和质感,又克服了实木地板易变形和难于保养的问题。
故宫中最高工艺的建筑手法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瑰宝。
在故宫中,最高工艺的建筑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故宫的建筑物采用了精细的砖雕技术。
故宫中的殿宇、墙壁和门窗等部分都装饰有精美的砖雕,这些砖雕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在砖雕的制作上,不仅注意各个部分的比例和形状,还注重细节的处理。
例如,在角的处理上,常常采用立体雕塑的方式,使得建筑物更加立体感强,更加美观。
其次,故宫的建筑物采用了精湛的木构建筑工艺。
故宫中的大门、支撑横梁、廊柱等部分都采用了精心挑选的上等木材,经过精细加工,然后使用榫卯结构进行组合。
这种构造方式不仅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还能够使得建筑物更加灵活,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同时,在木构建筑的饰面上,也采用了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使得建筑物更加华丽精致。
第三,故宫的建筑物利用了瓦工艺进行装饰。
故宫中的建筑物多采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面,这种琉璃瓦色泽鲜艳,光滑细腻,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保温性能。
在瓦的制作上,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材、制胚、制剪、上釉烧成等,才能保证瓦的质量和美观。
同时,故宫中的建筑物屋脊也采用了精致的瓦当进行装饰,这些瓦当造型各异,雕工精细,给建筑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另外,故宫的建筑物还利用了精湛的彩绘工艺。
故宫中的大红、蓝、黄等鲜艳的颜色,以及丰富多样的图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绘制的。
在彩绘的制作上,需要选择优质的天然矿物颜料,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要求,进行绘制。
对于大面积的彩绘,需要进行多次上色和烧制,才能够保证颜色的鲜艳和持久性。
总的来说,故宫中最高工艺的建筑手法主要包括精细的砖雕技术、精湛的木构建筑工艺、精美的瓦工艺和精细的彩绘工艺。
这些工艺手法在故宫中得以充分展示和应用,使得故宫成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通过这些工艺手法的运用,故宫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享受。
古建筑修缮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古建筑修缮中,“偷梁换柱”是指()A. 更换大梁和柱子B. 偷偷更换梁柱C. 巧妙地更换受损的梁和柱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偷梁换柱”在古建筑修缮中指巧妙地更换受损的梁和柱,是一种修缮技术。
2. 以下哪种木材常用于古建筑的梁柱?()A. 松木B. 杨木C. 柳木D. 桦木答案:A解析:松木材质较好,强度较高,常用于古建筑的梁柱。
3. 古建筑屋顶中,等级最高的是()A. 庑殿顶B. 歇山顶C. 悬山顶D. 硬山顶答案:A解析:庑殿顶是古建筑屋顶中等级最高的。
4. 中国古代建筑中,“开间”指的是()A. 房屋的宽度B. 房屋的进深C. 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开间是指相邻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
5. 斗拱在古建筑中的主要作用是()A. 装饰B. 承重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斗拱既有装饰作用,也有承重作用。
6. 古建筑修缮中,“打牮拨正”主要用于处理()A. 墙体倾斜B. 柱子倾斜C. 屋顶变形D. 基础下沉答案:B解析:“打牮拨正”主要用于处理柱子倾斜的问题。
7. 以下哪种彩画等级最高?()A. 和玺彩画B. 旋子彩画C. 苏式彩画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8. 古建筑的台基主要作用是()A. 防潮B. 承重C. 装饰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台基具有防潮、承重和装饰等多种作用。
9. 明清时期,官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是()A. 抬梁式B. 穿斗式C. 井干式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官式建筑主要采用抬梁式结构。
10. 以下哪项不是古建筑修缮的原则?()A. 修旧如旧B. 尽量使用新材料C. 保持原状D. 最小干预答案:B解析:古建筑修缮应尽量使用原材料或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而不是尽量使用新材料。
11. 古建筑墙体修缮中,“干摆”砌法常用于()A. 山墙C. 围墙D. 重要建筑的正面墙答案:D解析:“干摆”砌法常用于重要建筑的正面墙,工艺要求较高。
雕刻通常用于什么目的?一、艺术创作雕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艺术家们通过雕刻将自己的创意与想法传达给观众,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作品。
雕刻作品可以展示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激发观众的感受和思考。
无论是雕塑、木刻还是岩石雕刻,艺术创作都是雕刻的重要用途之一。
二、历史文化的传承雕刻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古代雕刻常常被用来纪念英雄人物、宗教信仰或重大历史事件。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的浮雕、中国的石刻石窟和欧洲的雕塑纪念碑等都表达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雕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时期的艺术风格、信仰和文化特点,从而丰富了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工艺品制作雕刻也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品制作技术。
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如木雕、石雕、象牙雕等。
这些工艺品通常具有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
雕刻工艺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也能够传达出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四、装饰与建筑雕刻在建筑和装饰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雕刻花纹和装饰图案。
这些雕刻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还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建筑的柱子上的雕刻、墙面的浮雕还是室内家具的雕刻装饰,都能够使空间更加精致和富有艺术气息。
总结:在艺术创作、历史文化的传承、工艺品制作以及装饰与建筑等领域中,雕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表达艺术家的创意,还是传承文化遗产,亦或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和美化建筑空间,雕刻都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雕刻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美的力量,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辉煌。
因此,雕刻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门艺术,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雕刻艺术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意义雕刻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在古代建筑中,雕刻艺术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形式,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信仰、文化、历史的追求和铭刻。
雕刻艺术在古代建筑中通过雕刻的形式,表达出了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文化带来了日益浓重的艺术气息。
古代建筑中的雕刻艺术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不同时期人们的文化形态和审美观是不断变迁的,雕刻在其中往往会及时体现出来。
比如,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人们喜欢采用石头、木材、青石等材质,并通过人物、动物、植物等具有生命力的形象来进行雕刻。
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雕刻逐渐衍生出更细腻、生动的艺术形式,例如砖雕、石雕、铁雕等技艺越来越成熟。
其中,在北方的建筑中,“三彩”彩绘陶瓷的出现,同样使得雕刻在建筑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表彰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这样的雕刻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同时也承载着当时社会、历史的面貌和当时人们心理的体现。
在古代,雕刻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丰富建筑的装饰。
这是由于在古代,建筑形式相对比较单调,因此在形式上需要通过雕刻来进行补充,并增强建筑的立体感。
尤其在古代宫殿、庙宇、陵寝等建筑中,人们更是通过雕刻长城、金字塔、壁画、浮雕等形式来进行表现和装饰,使得建筑从静态和形式上更加丰富。
这其中,以印度泰姬陵为例,其独特的雕刻艺术造型和大量的神话题材,使得泰姬陵在建筑学上成为一个典雅而又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一时间成为了吸引人们关注的文化遗产。
此外,在古代建筑中,雕刻更体现了社会、信仰、历史的内涵。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建筑的结构、形式、雕饰,往往是潜藏的意识形态的表达。
例如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对于龙、狮、花卉等物的雕刻,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传统信仰和道家思想。
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以及建筑树立了一种对于世俗和各类事物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砖有什么用途砖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多种用途。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砖可以用于教学、体验和创造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砖的用途,并阐述其在教学、体验和创造方面的重要性。
一、教学用途1. 触觉体验:砖是一种常见的实体材料,通过触摸砖的表面,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特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触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材料特性的认知。
2. 视觉感知:砖的外观多样,颜色、纹理各异,可以作为视觉元素引入教学中。
通过观察砖的外观特点,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加深对材料外观的理解。
3. 建筑设计:通过砖的拼接和摆放,学生可以参与到简单的建筑设计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砖搭建简易房屋模型或其他结构,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科学实验:砖的重量、密度以及抗压强度等特性可以成为科学实验的对象。
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砖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
二、体验用途1. 建筑体验:通过实践活动中搭建简易建筑模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建筑物的构造过程。
他们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建筑概念,如支撑、连接和平衡等,并加深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理解。
2. 砖雕体验:砖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切割、雕刻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砖块制作小雕塑,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园艺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砖构建花坛、花墙等园艺装饰。
通过种植花草、观察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园艺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创造用途1. 团队合作:砖块可以作为小组合作的工具。
学生可以分工协作,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共同搭建建筑模型、设计园艺装饰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想象力培养:通过砖的创造应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他们可以动手拼凑、组合砖块,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状和结构,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3. 环境保护教育:砖是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进行可持续利用。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建筑物的顶端装饰信仰,具有显著的象征意义和装饰作用。
华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神道建筑,最早用于祭祀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艺术。
华表的艺术特征华表是以石雕或砖雕为主要材料,以其精致的工艺和丰富的装饰元素,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华丽和庄严。
华表的形状多为锥形或梯形,高大挺拔,顶部以球、盘或花饰为装饰,外侧多以浮雕的方式铸成。
华表雕刻构图丰富多彩,其中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花鸟、山水、人物等,使得华表具有了难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华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它融合了传统文化、美学和工艺三个方面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
华表的象征意义华表在古代建筑中具备神圣崇高、排山倒海之势,它代表着建筑物的高耸,同时也代表着古代朝廷的权威和威严。
华表的最初用途是为宗教建筑和古代官府等公共建筑增加气势,增加建筑物的宏伟意味,后来华表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华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信仰和象征,它代表着历史的脉络和文化底蕴。
华表的现代化应用随着现代建筑的复兴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传统华表的艺术创新也日渐活跃。
不少新建筑涉及到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的考虑,传统华表的应用也得到了开发。
如北京奥运会中的华表就是在传统造型与现代建筑之间进行融合的艺术设计,既符合了现代文明的要求,又重现了传统文化的光辉历程。
在现代建筑中,传统华表的艺术价值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经典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特征、象征意义和现代化应用等方面展示了华表的重要性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对华表艺术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将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砖的定义砖,是以泥土为原料并经高温饶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砖的出现在中国,砖出现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
从战国时间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品种繁多,主要用于铺地和砌壁面。
条砖和方砖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栏杆砖两面刻兽纹,兽作伏状,俯首翘尾,形态古朴、生动。
砖的兴盛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烧制和应用了大量的砖。
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是使用青砖铺地。
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至金仍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防御北方的匈奴贵族南侵,动用大量劳动力,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工程艰巨,用砖量巨大。
万里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砖塔的出现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兴隆给中国的砖建筑带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在佛教流行的期间,用砖砌筑的砖塔在中国各地出现,从而成为一个砖建筑的象征。
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4年)的河南省登封线的嵩狱寺塔,是中国现存的砖塔中最古老的砖塔建筑。
在风光秀美的嵩山群山环抱中巍然矗立的嵩狱寺塔造型自然、和谐,在整体上给人一种优美深邃的觉。
明清的"金砖"北京故宫是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建成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明成祖-朱棣在建筑故宫时想要一种比石头和金属更坚实的材料,他想到了"砖"。
于是,他命令用山东德州出产的粘土制砖并使用高温窑柴火连续烧130天,并且在出窑后再用桐油浸透49天。
桐油容易浸透,一磨就会出光。
砖铺在地面不断被磨透,在五百年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故宫所用方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之声,故称"金砖"砖是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对中国人而言,对其它国家的人也是如此。
世界各地的民居和其它传统建筑尤其喜欢用本地的材料,如粘土砖和木材建造,在这些建筑里凝聚着本地人民的传统精神和文化。
砖雕的意义和用途
标签:古建仿古砖雕2015-01-16 14:50 星期五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
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
战国时已有花砖,汉代画像砖更是闻名遐迩。
但多为模印砖雕。
唐代花砖在经模印后还加雕刻。
宋时墓室砖雕盛行。
雕法从减地平(金及)法逐渐转为多层浮雕法。
明清砖雕表现内容丰富,技法更精湛,除单层浮雕外,还有多层浮雕、堆砖等技法。
民间砖雕的一般制作程序是修砖(以砖蘸水磨平)、上样(在砖面上贴上图样)、刻样(用小凿描刻出花纹轮廓)、打坯(先凿出四周线脚,再凿主纹、次凿底纹)、出细(进一步细雕)、磨光(用糙石细细磨光)。
如砖质有砂眼,还用猪血调砖灰修补最后完成。
在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中,砖雕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装饰艺术。
有关记载先见于《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实物自汉至清屡有发现,近代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南方当推苏州与嘉兴。
江南砖雕,由于苏州园林的兴起,促进了砖雕工艺水平的提高,苏州砖雕也因园林所具有的雅趣,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即常在作品中点缀书法、印章等与砖雕花卉构成诗、书、画一体,与苏州这一文化名城的气氛十分协调。
砖雕是从汉代画像石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苏州砖雕作为苏州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尤其明清两朝的苏州砖雕,在艺术处理的手法上克服砖的易碎、易断等不利因素,用夸张手法创造了一批批砖雕精品之作,达到了“空、飘、细”的效果,并作为贡品曾大批进入宫廷。
砖雕与石刻宋元时期都曾得到极大的兴盛,它们在明清以来的继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戏曲木雕则在前代少见,或许是由于其材质不易久存的原因,使我们难以看到比较久远的历史遗物。
明清戏曲砖雕与石雕从宋元墓葬中走了出来,大量进入俗世的生活环境,木雕也不失时机地掺杂其中,构成明清雕刻艺术的一支劲旅。
明中业以后,全国的商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富商大贾,他们富比王侯、财力雄厚,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回归故里则大兴土木,建砌广厦巨宅,以便荣夸富贵,炫耀于市廛乡里。
但是由于封建等第观念和官僚政府规条律令的限制,他们不能在建筑的规模和用材上有太大突破,因而转为在有限的空间里倾注巨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精心装饰。
他们不惜重金招募能工巧匠,精心构筑和雕饰自己的人间极乐殿堂,这就导致了各类建筑雕刻的出现。
其中戏曲雕饰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会组织的兴旺,清代在各地商业都市里集中出现了诸多的商业会馆,这些会馆的建筑雕饰更是极尽富丽豪华之能事,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与明清私宅雕饰相辉映的另外一种艺术渊薮。
全国建筑雕饰集中的地区,都是富商巨贾聚居的地区或商业都埠,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富庶地区为多见,突出的如徽州、苏州、潮州等地,另外四川、山西等也是这类雕饰的常见地区。
通常在这些地区的民间建筑和器具上,例如庭宅居室、会馆楼宇、祠堂庙殿、牌坊亭台、桥梁墓葬,以及家具器物、民俗用品、工艺摆设等等,常常饰以精美的砖雕、石雕或木雕作品,以显示阔绰和考究的生活方式与气派。
房屋建筑的雕刻一般集中在门楼、门罩、八字影壁、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板、檐条、窗扇、墙板、栏板等部位,日用家具中则以睡床、衣橱、屏风、柜盒为主。
雕刻的内容以象征吉祥富贵的如意花卉、瑞禽异兽图案为最多,但也有大量的山水人物构图,其中一个精美的部分就是戏曲场面雕饰。
砖雕虽然不如石雕的耐久性,比较容易风化磨损,但它的易于雕造却是一大优点,对材料也不像石雕那样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建筑雕饰里更为常见。
通常来说,砖雕的雕造工艺都经过制胚、烧炼、雕刻几
道工序。
用来烧造雕砖的泥土要比普通砖的细,一般还要经过水洗、沉淀之后再使用,使之提高纯洁度和粘合力。
雕刻的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平面浮雕、半圆凸浮雕、高凸浮雕,也可以镂空雕刻。
一般来说,砖雕的材质比石料疏松,更易于剔刻得玲珑剔透、毫发毕现,艺人们也抓住它的这个优点,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
如今在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茅山塘地段辟出了约2万平方米建成的砖雕园,是展现吴地文化的又一精彩篇章。
砖雕园中的主景,即8幅砖雕每幅面积达10平方米,厚度为10厘米,40多名工匠精心雕制了5个多月才完成。
砖雕内容是苏州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为:博学鸿儒顾炎武;两朝帝师翁同龢;兵圣孙武;昆曲鼻祖魏良辅;“三元及第”的场景,包括寒窗苦读、考试、高中后衣锦还乡的场景;“文人才子”展现了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仇英等名人风采;“巧夺天工”表现的是苏绣仿真绣的创始人沈寿;“吴中医学”则以叶天士等为代表人物。
雕制中,采用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与现代的写实手法相结合的方法。
大尺寸的人物是这组砖雕的主要特色,最高的顾炎武人像要有1.5米,而传统砖雕门楼、照壁中出现的人物不过十多厘米高,因而难度较大,例如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服饰等都不能简单地以写意手法带过,而要雕刻得相当细致写实。
同时,画面中植物的皮、枝、叶,建筑的室内雕梁画栋、室外景观等也都要雕刻得更为精细。
为与古城风貌相协调,刻好之后的这8幅砖雕还进行了做旧处理。
唐语砖雕可叫合成砖雕亦可叫冷陶砖雕,从质感、色彩到重量与传统砖雕难辨你我;且特性多优于传统砖雕,具有质密、抗冻融、抗冲击力、负重强、耐磨、高耐腐、与建筑同寿命等特点;可油漆喷涂、贴金、做旧处理、彩绘。
施工便捷是唐语砖雕的最大变革,常规砖雕是镶嵌式与建筑同砌,但新中式建筑材料多是钢结构、混凝土、贴瓷和石材干挂等。
唐语砖雕就是针对已经完工的建筑做内外包装的,砖雕图案具有立体感强、胎底薄、可与任何胶合剂结合、可钉可铆等特点。
现生产的产品有砖雕、砖雕墙砖、砖雕地砖、砖雕线条、砖雕边框、砖雕影壁、砖雕照壁、砖雕挂件、仿古砖雕、仿古青砖、青石砖雕、二十四孝砖雕、砖花、古建砖雕、装饰砖雕、吉祥砖雕、花草砖雕、古建材料、冷陶砖雕、合成砖雕、砖雕墙饰、中式砖雕、古建青砖、砖雕装饰、古建墙砖、古建地砖、园林砖雕、斗茶图砖雕、关中八景砖雕、荷花砖雕、牡丹砖雕、花鸟砖雕、茶字砖雕、山水砖雕、吉祥兽砖雕、福字砖雕、福禄寿砖雕、麒麟砖雕、狮子砖雕、梅兰竹菊砖雕、凤戏牡丹砖雕、人物砖雕、龙砖雕、龙凤呈祥砖雕、佛像砖雕等。
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空前发展。
所用砖瓦;在纹饰方面,与以前的秦代相比,却大有逊色。
唐代建筑用砖,以莲花、葡萄纹最为多见。
唐代砖雕比较突出的是1978年河南洛阳发现的修定寺塔。
塔身是用预先设计的花纹图案雕砖连续镶嵌而成(砖系模制涂釉)。
图案纹样作如下安排:位于塔檐以下四壁,为一排天幕、华绳、流苏间以莲花,其下则构成为竖菱形,作鱼鳞式排列,每一菱形内的纹样又有多种变化,如人物、动物、花卉等。
人物中有武士、童子、舞人、胡人、力土和不属于佛教的真人、仙女、魔师;动物中有象、狮子、龙、虎、鞍马等等,每一个菱形内的图像都不相同。
而这些人物、动物,都有繁复的卷云相衬托,形成整个壁面光彩绚丽、灿烂夺目的效果。
另外,在塔的南面,有拱形塔门,门左右的护法金刚力土和青龙白虎等,也是雕砖镶成;而在塔的四角,各有一根花砖砌成的立柱。
像这样的镶砖花纹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少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