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法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10.50 KB
- 文档页数:19
平面投影及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平面投影的定义平面投影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学方法,用于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平面投影技术在建筑、工程、绘画、地图制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平面投影,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二、平面投影的基本原理1. 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是指在投影过程中,投影线与被投影物体之间保持平行。
平行投影可以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两种情况。
正投影指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而斜投影则是投影线与投影面不垂直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正投影更为常见。
2. 透视投影透视投影是指在投影过程中,投影线与被投影物体之间不再保持平行。
透视投影与我们的视觉感知密切相关,能够更真实地表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
透视投影常用于绘画和艺术创作中。
三、平面投影的方法1. 正交投影正交投影是平行投影的一种特殊情况,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
在正交投影中,被投影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形状和大小与其实际形态相同,具有尺寸的真实性。
2. 斜投影斜投影是指在投影过程中,投影线与投影面不再垂直,形成斜角的投影。
斜投影在工程制图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被投影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3. 透视投影透视投影是指在投影过程中,投影线与被投影物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使得投影呈现出近大远小的效果。
透视投影能够更真实地模拟物体在空间中的形态,常用于绘画和艺术创作中。
四、平面投影的应用1. 建筑制图在建筑设计中,平面投影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建筑师通过平面投影技术可以将三维建筑物的形态、尺寸和空间关系直观地表现在平面图上,为施工和装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工程制图在机械、电气、航空等工程领域,平面投影也有广泛的应用。
工程师利用平面投影技术可以准确地绘制出各种零部件的图纸,为生产和加工提供准确的信息。
3. 艺术创作在绘画和艺术创作中,透视投影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艺术家通过透视投影可以更真实地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形态,给观众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体验。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概念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二、投影的分类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所有投影线都相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由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投影的方法。
按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两种。
(1)斜投影法: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特点:其投影反映了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并且与物体到投影面的距离无关。
所以建筑图样一般均采用这种投影法绘制,所得的投影称为正投影,简称投影。
1、正投影法概念: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物体,投影反映实形;2)积聚性----垂直投影面的平面或直线,其投影积聚成直线或一点;3)类似性----物体上的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为缩小的类似形;4)从属性---- 直线或平面上的点,其投影仍在直线或平面的投影上。
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和从属性是正投影的四个重要特性,在画图和读图中将经常用到,必须牢固掌握。
三、三面投影图1、三面投影图的形成我们将形体正放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之间,并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就能得到该形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图,将这三个投影图结合起来观察,就能准确地反映出该形体的形状和大小。
这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分别为水平投影面(或称H面,用字母H表示)、正立投影面(或称V 面,用字母V表示)和侧立投影面(或称W面,用字母W表示)。
这三个投影面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三面投影体系(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投影面两两相交构成的三条轴称为OX、OY、OZ轴,且OX⊥OY⊥OZ,三条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形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称为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
注:OX轴的正方向为水平向左,OY轴的正方向为正对观察者,OZ轴的正方向为铅直向上。
2、三面投影图的展开因为形体的三个投影分别在三个不共面的平面上,因此无法绘制在同一平面图纸上,为此,需将三个投影面进行展开,使其共面。
第一部分点与直线一、已知各点的空间位置,画出其投影图(尺寸由立体图量取,并取整)。
知识点:点的投影规律1、1、点的投影规律(一般点、投影轴上点、投影面内点)——高平齐(Z);长对正(X);宽相等(Y)(相对原点)。
2、2、立体图的画法(轴向测量;轴向平行作图法——各线都分别平行于轴线)3、3、答案见下图:二、已知点的一个投影和下列条件,求其余两个投影。
(1)(1) A点与V面的距离为20mm。
(2) B点在A点的左方10mm。
知识点:1、点的投影规律(一般点、投影轴上点、投影面内点)——高平齐(Z);长对正(X);宽相等(Y)(相对原点)。
2、立体图的画法(轴向测量;轴向平行作图法——各线都分别平行于轴线)3、答案见下图:三、已知点A(35、20、20),B(15、0、25),求作它们的投影图。
答案见下图:四、已知各点的两个投影,求作出第三投影。
答案见下图:五、判断下列各点的相对位置。
知识点:点的相对位置(X—大左小右;Y—大前小后;Z—大上小下);坐标的量取。
答案见下图:六、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10mm,下方15mm,前方10mm;点C在点D的正前方10mm,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七、已知A点(10,10,15);点B距离投投影面W、V、H分别为20、15、5;点C在点A左方10,前方10,上方5,作出A、B、C的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距离相等,点B的三个坐标值有什么关系,作出点B的各投影。
知识点:1、点的投影规律:高平齐(Z );长对正(X );宽相等(Y )(相对原点)——点到H 、V 、W 面的距离分别为:Z 、Y 、X 。
2、若点B 到H 、V 、W 面的距离相等,则:Z b =Y b =X b 。
2、答案见下图:九、判断下列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画出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个解)。
答案见下图:十一、求线段AB的实长及其与H、V面的倾角α、β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的倾角及线段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