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815.50 KB
- 文档页数:18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纳米级厚度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
它的发现被视为一项科学界的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预示着将有各种各样的应用。
然而,石墨烯在一些场合下过于脆弱,需要一些具有能力改善其力学稳定性的方法。
在这个背景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就非常受人关注了。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石墨氧化和还原剂还原法。
1. 石墨氧化法石墨氧化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使石墨表面产生氧化。
该方法首先将石墨粉末与浓硫酸混合,然后再加入硝酸使反应加剧,最后用稀碱溶液中和,从而得到氧化石墨烯。
石墨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传统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且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氧化石墨烯,但同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副产物,如硫酸、硝酸等危险化学物质,制备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化学试剂与剩余废物的处置工作也较为繁琐。
2. 还原剂还原法还原剂还原法是一种新的制备氧化石墨烯方法,主要是利用还原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
还原过程中,还原剂可以充分还原石墨烯中的氧元素,从而提高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度和结晶度。
与氧化石墨烯比较,还原的石墨烯有比较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不易破碎。
二、氧化石墨烯的应用氧化石墨烯的普及和应用,已迅速发展成为石墨烯领域的一个热点。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能量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
1. 传感器应用氧化石墨烯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和比表面积,这使其非常适合用作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材料。
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高电导率,可以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因此,氧化石墨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2. 能量材料应用氧化石墨烯对于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量材料有着广泛应用。
其高电导率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可以提高这些材料的能量密度和耐久性,增强其使用效果。
例如,通过改变氧化石墨烯层的数量,可以调整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范围和效率。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氧化石墨烯 (GO) 是石墨烯 (graphene) 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结构的二维材料。
GO是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广泛的形态之一,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传感器、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就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行论述。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Hummers法Hummers法是一种在实验条件下将天然石墨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硫酸和氧化剂 (如硝酸) 与天然石墨反应,制备出氧化石墨烯。
这种方法在制备氧化石墨烯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氧化石墨烯。
2、改良的Hummers法改良的Hummers法是 Hummers法的一种改良。
基本的反应方式与 Hummers法相似,但是改良方法中添加了氯化钠和硝酸钾,从而使反应速度得到了提高。
该方法是一种更加经济和环保的方法,使得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成本大大降低。
3、热还原法热还原法是一种利用热处理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还原剂 (如氢气、乙炔等) 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从而得到单层石墨烯。
该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实现单层石墨烯的比例较低。
二、氧化石墨烯的应用1、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低毒性、低免疫原性和高表面积等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可以将 GO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使用,GO 纳米材料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环境污染治理氧化石墨烯也可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可以作为吸附剂,吸附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3、锂离子电池氧化石墨烯也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
在锂离子电池中,将氧化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4、传感器应用氧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传感器,例如,氧化石墨烯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生物分子传感器等。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平面晶体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导电性、热传导性和柔韧性等优异性能,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被报道的石墨烯制备方法之一,它利用石墨的层状结构,在硅衬底上加工磨砂纸,使碳原子分层剥离并转移到硅衬底上。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制备出大面积、厚薄均匀的石墨烯,但缺点是产率低、成本高、无法控制石墨烯的尺寸和形状等。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高效、可控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温下的催化剂,将气态前体分子(如甲烷、乙烯等)在金属表面上沉积并裂解,生成碳原子层状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石墨烯。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大面积、走向统一的石墨烯,但需要高温反应条件,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
3.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一种以氧化石墨为前体,通过化学还原还原成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但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有一定危害。
4. 离子注入法离子注入法是一种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石墨上注入高能度离子,使其形成缺陷、空陷、裂纹等,从而剥离出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规模可控的石墨烯,但需要特殊的离子注入设备和专业的技术。
石墨烯的物理性质1. 强度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材料之一。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单层构成的平面晶体,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柔性,在受力时可以自由伸展、收缩或扭曲,而不会断裂或变形。
2. 导电性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电性,是目前已知最好的导电材料之一。
由于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π电子共轭体系,它的电子可以在单层平面上自由运动,形成二维电子气,导电性能极佳。
3. 热传导性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传导性,是目前已知最好的热传导材料之一。
由于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强的σ键和π键共轭体系,它的热电子可以在平面内自由传递,热传导性能极佳。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近年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纳米材料的代表,备受人们的关注。
这两种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电子、光学、力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入手,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碳纳米管的制备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空心圆柱形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目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热解法是最早发现并用于碳纳米管生长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的碳源(如甲烷、乙炔等)和催化剂(如金属镍、铁、钴等)放入反应釜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碳纳米管。
该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品质较高,但操作复杂,设备成本高。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目前常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将碳源和催化剂引入反应釜,形成气相反应,得到碳纳米管。
该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品质较好,且操作简单,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电化学法是新近发展的一种碳纳米管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化学过程,在特定电位下,通过碳源电解得到碳纳米管。
该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品质较好,且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碳纳米管的应用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因此在电子、传感、能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电子领域碳纳米管具有比硅和铜更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微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高电流开关和系统响应速度,可以用于高速数据处理和通信系统。
2.生物传感和药物输送领域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生物荧光性强等优点,使得其在生物传感和药物输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碳纳米管在胶体中的性质,可以制备高度灵敏的生物传感器和药物递送系统。
3.能源领域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导电性和导热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
例如,采用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可以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三、石墨烯的制备石墨烯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层蜂窝状结构,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导电性。
石墨烯材料的性质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类似于石墨的二维材料,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一个平面网络。
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具有许多惊人的性质,如高导电性、高热导性、高强度、高柔韧性、高光学透明性等。
这些性质使得石墨烯材料在电子学、光学、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1. 石墨烯的制备石墨烯最早是由英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里·海姆和康士坦丁·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实验室中发现的。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发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石墨石材料的机械剥离可以获得单层石墨烯结构。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有着较低的制备效率和较粗糙的表面。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典型的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气相前体分子反应在金属基底上,可以实现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该方法成品质量较高,但需要高成本设备和复杂操作。
(3)氧化还原法(GO/RGO)氧化还原法是用强酸处理粉末石墨制备氧化石墨(GO),再通过还原还原氧化石墨(RGO)的方法制备石墨烯的过程。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高质量程度。
2. 石墨烯材料的性质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成为当今材料科学中的新宠。
(1)高导电性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只有两个相邻的原子可以形成共价键,因此石墨烯的电子可以自由运动,电荷载流性能极佳。
它的电学性质趋近于一个理想的二维金属,因此在电子学、光学、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2)高热导性由于石墨烯中碳原子的高度紧密排列,热量可以快速传导。
与金属材料相比,石墨烯的热导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数值,这种性质需要在热管理、电子冷却等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3)高强度和高柔性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柔性,在普通条件下可承受巨大的拉力和压力,同时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因此在制备微型机械、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石墨烯的制备原理与工艺
石墨烯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制备原理与工艺:
1. 机械剥离法(Scotch tape method):原理是通过机械剥离将三维石墨晶体剥离成单层石墨烯。
首先在一块石墨表面黏上一层胶带,并迅速剥离,重复此过程多次,使得石墨片层层剥离,最终得到单层石墨烯。
2. 热解法(Thermal exfoliation method):原理是通过高温处理石墨矿石或
石墨烯氧化物,使其产生剧烈的热胀冷缩,从而剥离成石墨烯片。
这个方法需要将石墨材料加热到几百到几千摄氏度,并在特定气氛下进行处理。
3.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原理是在金属表面或其他衬底上,通过气相化学反应沉积石墨烯。
一般的CVD过程中,石墨烯的前体物质(如甲烷、乙烯等)被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生成碳原子,并在金属表面上沉积形成石墨烯。
以上仅为几种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每种方法的具体工艺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制备方法,如化学剥离法、氧气化学剥离法等。
总的来说,石墨烯的制备原理是通过剥离石墨材料的层层结构,或者通过沉积碳原子形成单层结构的石墨烯。
石墨烯技术的使用教程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力学性能。
因为其独特的性质,石墨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电子学、能源、传感器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石墨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使用方法。
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机械剥离法是通过使用胶带或刮刀将石墨材料逐渐剥离成单层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在金属基底上沉积碳原子来制备石墨烯。
2. 石墨烯的电子学应用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作为理想的导电介质。
在电子学领域,石墨烯常用于制备高速、低功耗的电子器件。
例如,利用石墨烯制备的晶体管在高频段具有出色的性能。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器件,如可卷曲的显示屏和超薄电池。
3. 石墨烯的能源应用石墨烯在能源领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和储能领域。
石墨烯可以作为导电层或载流子传输层用于太阳能电池,提高电池的效率。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点。
石墨烯在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中,未来有望实现更多的应用。
4. 石墨烯的传感器应用由于石墨烯的高度敏感性和高导电性,它可以作为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例如,石墨烯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湿度和温度等。
由于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传感器。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提高传感器的性能。
5. 石墨烯的生物医学应用石墨烯也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它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应用。
例如,石墨烯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生物标志物,提供快速和精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石墨烯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特定的位置,并有助于控制释放速率。
总结起来,石墨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在电子学、能源、传感器还是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它具有超强的电导性、高比表面积、低成本等优异性质,在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催化剂还原法。
首先,将碳源与催化剂混合在一起,经过加热和适当的气压处理后,碳源可以快速缩小到单个原子结构,形成石墨烯薄膜。
此外,还有一些物理法和化学法,可以制备石墨烯的纳米片和纳米管等碳纳米材料。
石墨烯的功能化是指对石墨烯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特性,使其可以用于多种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氧化、聚合物包覆、有机改性等。
氧化是将石墨烯表面的碳原子氧化成羧基,以改善其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聚合物包覆是将聚合物覆盖在石墨烯表面,以改善其热稳定性,降低其光学性质;有机改性是将有机分子或有机小分子键合在石墨烯表面,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溶解性。
石墨烯在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催化剂、储能材料、电极材料、医学材料等领域。
例如,可以将石墨烯用于催化反应,如甲醇氧化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可以将它用于储能材料,如石墨烯负载纳米钴,提高其储能效率;可以将它用于电极材料,如电化学检测、电池、燃料电池等;可以将它用于医学材料,如biosensor,以提高生物检测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石墨烯具有多种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功能化来改善性能,在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氧化石墨烯被认为是石墨烯的一种有力竞争者,因为它不仅具有石墨烯的优秀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以及更易于应用于实际领域。
本文将分别从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两种:单氧化碳还原法和氧化剂氧化法。
单氧化碳还原法,即使用一氧化碳(CO)或二氧化碳(CO2)对石墨烯进行还原反应,使其自然水解并生成氧化石墨烯。
此方法相对来说,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其还原效率相对较低,同时产生的还原产物中还含有其他碳杂质,组成不够纯净。
氧化剂氧化法,即使用氧化剂如硝酸等对石墨烯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石墨烯。
此方法虽然制备过程繁琐,但纯度更高,组成更为单一。
因此,严谨的科学研究通常采用此种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石墨烯的应用氧化石墨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下将从材料、能源和电子领域分别进行论述。
在材料领域,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介于传统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新型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将氧化石墨烯和传统的无机纳米粒子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一种高效催化材料,用于化学反应中,其活性甚至可以超过传统材料。
此外,氧化石墨烯还可以制备成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等多种性质优异的材料,可以用于机电设备、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
在能源领域,氧化石墨烯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将氧化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中,可以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例如,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1%时,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能够提高1倍以上。
同时,氧化石墨烯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材料等领域。
在电子领域,氧化石墨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用于晶体管、触摸屏、显示屏等电子器件。
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优异,可以实现非常高的电流密度,使得电子设备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此外,氧化石墨烯还可以制备成一种高分子电导胶,可以用于屏幕的修复和电路印刷等领域。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近年来,石墨烯与纳米复合技术的结合,使得新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它利用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
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的纳米材料,可以制备出石墨烯复合材料。
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2. 机械合成法机械合成法是通过机械研磨的方法将不同原材料混合制备而成的。
该方法可同时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基材。
机械合成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且制备出的材料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3. 真空热蒸发法真空热蒸发法是利用高温真空条件下,将石墨烯和纳米材料掺杂在一起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高纯度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1. 电子器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电子器件。
由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因此可以制备出透明导电膜、柔性电极等新型电子组件。
此外,石墨烯与纳米金属粒子复合后,还可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
2. 光电功能材料石墨烯与半导体纳米材料复合后,可以制备出光电功能材料。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器件的性能,并且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生物医药材料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石墨烯与纳米颗粒复合后,可以制备成高效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生物成像、癌症治疗等领域。
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势1. 优异的物理性能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石墨烯和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如高导电性、高透明性、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等。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讨论了其在导电、导热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标签: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银;制备及应用石墨烯作为一种由单层单质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晶碳材料,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
但是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低,需经常将其进行改性,达到以较少的添加量获得更好性能的目的。
其中,纳米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石墨烯在导电[1],导热方面的应用。
而且纳米银的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石墨烯/纳米银的生产问题,为石墨烯在诸多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了空间[2]。
金属粒子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而纳米银颗粒,纳米银棒,纳米银线则可以在复合基体中形成网络通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
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 机械共混法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法。
刘孔华[4]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 ℃下搅拌,升温至210 ℃,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
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
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 ℃,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
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
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
石墨烯制备方法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目前制备石墨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制备过程是在金属衬底上,通过加热挥发源产生的气态碳源(如甲烷、乙烯等)与载气(如氢气)在高温下反应,使得碳原子在金属表面沉积形成石墨烯。
CVD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大的尺寸,适合用于大面积石墨烯的制备。
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是一种通过机械剥离石墨烯单层的方法。
其制备过程是利用胶带或者刮刀等工具,将石墨晶体不断剥离,直至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单层质量较好,但是产率较低,适合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
化学剥离法。
化学剥离法是利用化学剥离剂将石墨晶体表面的原子层一层一层地剥离,直至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单层质量较好,且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但是对剥离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要求较高。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一种通过氧化石墨后再还原得到石墨烯的方法。
其制备过程是先将石墨氧化形成氧化石墨,再通过还原剂(如高温、化学还原剂等)将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单层质量较好,且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但是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氧化和还原的条件。
化学氧化剥离法。
化学氧化剥离法是一种通过将石墨氧化后再进行化学剥离得到石墨烯的方法。
其制备过程是先将石墨氧化形成氧化石墨,再通过化学剥离剂将氧化石墨一层一层地剥离,直至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单层质量较好,且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但是对氧化和剥离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要求较高。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高效的制备方法出现,推动石墨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石墨烯制作方法简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二维结构材料。
它具有出色的导电、导热、机械强度和光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学、光学、能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发现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剥离的方式从体块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石墨烯。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石墨原料:选择高纯度的石墨作为原料,常用的石墨原料有天然石墨、球墨铸铁等。
2.清洗原料表面:将石墨原料浸泡在稀酸溶液中,清洗掉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3.剥离石墨:用胶带等粘性较强的材料,将表面的石墨进行剥离,直至得到单层石墨烯。
机械剥离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但剥离效率较低,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小规模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将碳源分子通过热分解等反应形成石墨烯层。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基底材料:选择适当的基底材料,例如铜箔、镍箔等。
2.清洗基底表面:将基底材料浸泡在化学溶液中,清洗掉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3.生成石墨烯:将清洗后的基底置于高温炉中,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解,使碳源分子形成石墨烯层。
4.传递石墨烯:将石墨烯层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可以使用化学溶剂或聚合物膜等方法进行转移。
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够高效地制备大面积的石墨烯,但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和处理基底表面,以确保石墨烯的质量和结构。
液相剥离法液相剥离法是一种较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在液相条件下将石墨氧化物剥离成石墨烯。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石墨氧化物:将石墨原料浸泡在硫酸等化学溶液中,使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石墨氧化物。
2.剥离石墨烯:在适当条件下,将石墨氧化物进行还原反应,将其剥离成石墨烯。
液相剥离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制备。
相比于其他方法,液相剥离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石墨烯产品及应用实验报告引言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种单层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同时还具备高透明性和柔韧性。
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使其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材料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石墨烯产品并探索其应用,对石墨烯的性质和应用进行研究。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石墨粉2. 氧化石墨(GO)粉末3. 氧化剂4. 还原剂5. 氨水6. 醋酸7. 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实验仪器1. 恒温水浴槽2. 磁力搅拌器3. 离心机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步骤1. 制备氧化石墨(GO)悬浮液:将石墨粉加入含有氧化剂的硫酸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浑浊的氧化石墨悬浮液。
2. 还原氧化石墨: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悬浮液加入还原剂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在恒温水浴槽中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得到还原后的石墨烯悬浮液。
3. 分离清洗:使用离心机将还原后的石墨烯悬浮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并用醋酸洗涤,重复此步骤多次。
4. 添加分散剂:将清洗后的石墨烯悬浮液与SDBS溶液混合后,使用超声波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石墨烯悬浮液。
5. 测定光学性质:将石墨烯悬浮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和透射率。
6. 表征形貌:使用SEM观察石墨烯样品的形貌和结构。
结果与讨论光学性质测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石墨烯的吸光度和透射率如下:波长(nm)吸光度透射率400 0.43 0.78500 0.27 0.91600 0.15 0.95700 0.08 0.97从上表可以看出,石墨烯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低的吸光度,表明其在透明材料方面具有潜力。
透射率方面,随着波长的增加,石墨烯的透射率逐渐增大,说明其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较好。
形貌表征通过SEM观察石墨烯样品的形貌,发现其呈现出典型的二维结构,具有平整的单层结构。
石墨烯的表面光滑且无明显瑕疵,颗粒间的连接较紧密。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机光电0901 3090707020 黄飞飞摘要:石墨烯具有非凡的物理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高机械强度、易于修饰及大规模生产等。
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使石墨烯成为形成纳米尺寸晶体管和电路的“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其产品研发和应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特性、制备方法、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石墨烯的综合应用进展有所了解。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应用1 引言人们常见的石墨是由一层层以蜂窝状有序排列的平面碳原子堆叠而形成的,石墨的层间作用力较弱,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薄的石墨片。
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的理论研究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
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的出现在科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从2006年开始,研究论文急剧增加,作为形成纳米尺寸晶体管和电路的“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旨在应用石墨烯的研发也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美国、韩国,中国等国家的研究尤其活跃。
石墨烯或将成为可实现高速晶体管、高灵敏度传感器、激光器、触摸面板、蓄电池及高效太阳能电池等多种新一代器件的核心材料。
2 石墨烯的基本特性至今为止,已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凡的物理及电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机械强度高、易于修饰及大规模生产等。
石墨烯是零带隙半导体,有着独特的载流子特性,为相对论力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电子在石墨烯中传输的阻力很小,在亚微米距离移动时没有散射,具有很好的电子传输性质;石墨烯韧性好,有实验表明,它们每 100nm 距离上承受的最大压力可达 2.9 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
石墨烯特有的能带结构使空穴和电子相互分离,导致了新电子传导现象的产生,如量子干涉效应、不规则量子霍尔效应等。
Novoselov 等观察到石墨烯具有室温量子霍耳效应,使原有的温度范围扩大了10 倍。
石墨烯在很多方面具备超越现有材料的特性,具体如图 1 所示[1],日本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形容单层石墨碳材料“石墨烯”是“神仙创造的材料”。
石墨烯的出现,有望从构造材料到用于电子器件的功能性材料等广泛领域引发材料革命。
图1 神奇材料石墨烯的特点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3.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目前有关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国内外有较多的文献综述[2], 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 通过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此法原料易得, 操作相对简单, 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但费时、产率低下, 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目前实验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学方法来制备, 该法最早以苯环或其它芳香体系为核, 通过多步偶联反应取代苯环或大芳香环上6个, 循环往复, 使芳香体系变大, 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结构的石墨烯(化学合成法)[3]。
2006 年 Stankovich 等[4]首次用肼还原脱除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 以下简称 GO)的含氧基团从而恢复单层石墨的有序结构(氧化还原法), 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加以改进, 使得氧化还原法(含氧化修饰还原法)成为最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合成石墨烯及其材料的方法[5]。
除此之外, 晶体外延生长、化学气相沉积也可用于大规模制备高纯度的石墨烯。
本文重点总结近三年化学法, 尤其是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并对制备石墨烯的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加以评述。
3.2 物理法制备石墨烯3.2.1 微机械剥离法微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于制备石墨烯的物理方法。
Geim等[1]在1mm厚的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进行干法氧等离子刻蚀, 然后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 接着在上面贴上 1μm 厚湿的光刻胶,经烘焙、反复粘撕, 撕下来粘在光刻胶上的石墨片放入丙酮溶液中洗去, 最后将剩余在玻璃衬底上的石墨放入丙醇中进行超声处理, 从而得到单层石墨烯. 虽然微机械剥离是一种简单的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 但是它费时费力, 难以精确控制, 重复性较差, 也难以大规模制备。
3.2.2 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通常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 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
Coleman 等参照液相剥离碳纳米管的方式将石墨分散在 N-甲基-吡咯烷酮 (NMP) 中, 超声1h后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为1%[6], 而长时间的超声(462h)可使石墨烯浓度高达 1.2mg/mL, 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也提高到 4%[7]。
他们的研究表明[8], 当溶剂的表面能与石墨烯相匹配时, 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 而能够较好地剥离石墨烯的溶剂表面张力范围为40~50mJ/m2;Hamilton 等[9]把石墨直接分散在邻二氯苯(表面张力: 36.6mJ/m2)中, 超声、离心后制备了大块状(100~500nm)的单层石墨烯;Drzal等[10]利用液-液界面自组装在三氯甲烷中制备了表面高度疏水、高电导率和透明度较好的单层石墨烯. 为提高石墨烯的产率, 最近Hou等[11]发展了一种称为溶剂热插层(solvothermal-asssisted exfoliation)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图 2), 该法是以 EG为原料, 利用强极性有机溶剂乙腈与石墨烯片的双偶极诱导作用(dipole-induced dipole interaction)来剥离、分散石墨, 使石墨烯的总产率提高到 10%~12%. 同时, 为增加石墨烯溶液的稳定性, 人们往往在液相剥离石墨片层过程中加入一些稳定剂以防止石墨烯因片层间的范德华力而重新聚集。
Coleman 研究小组在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 中超声处理石墨 30min, 详细研究了石墨初始浓度以及 SDBS 浓度对石墨烯产率的影响, 发现所得的石墨烯多数在 5 层以下, 并且具有较高的导电率(~104S/m)[27], 后来发现柠檬酸钠作为稳定剂也具有较好的离分散效果[12]。
Englert等[13]合成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含大芳香环的两亲性物质并作为片层石墨的稳定剂(图3), 利用该物质与石墨片层的π-π堆积与疏水作用来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水溶液。
最近, 为同时提高单层石墨烯的产率及其溶液的稳定性, Li 等[14]提出“exfoliation-rein-tercalation-expansion”方法(图4), 以高温处理后的部分剥离石墨为原料, 用特丁基氢氧化铵插层后,再以 DSPE-mPEG 为稳定剂, 合成的石墨烯 90%为单层, 且透明度较高(83%~93%)。
另外, 一些研究人员研究了利用气流的冲击作用来提高剥离石墨片层的效率, Janowska 等[15]以膨胀石墨为原料, 微波辐照下发现以氨水做溶剂能提高石墨烯的总产率(~8%), 深入研究证实高温下溶剂分解产生的氨气能渗入石墨片层中, 当气压超过一定数值足以克服石墨片层间的范德华力而使石墨剥离. Pu 等[16]将天然石墨浸入超临界 CO2中30min 以达到气体插层的目的, 经快速减压后将气体充入 SDBS 的水溶液中即制得稳定的石墨烯水溶液, 该法操作简便、成本低, 但制备的石墨烯片层较多(~10 层)。
因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 制备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但也存在单层石墨烯产率不高、片层团聚严重、需进一步脱去稳定剂等缺陷. 为克服这种现象, 最近Knieke 等[17]发展了一种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即液相“机械剥离”。
该法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设备,高速剪切含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石墨水溶液, 3h 后溶液中单层和多层石墨烯的浓度高达 25g/L, 而 5h 后50%以上的石墨烯厚度小于 3nm, 该法具有成本低、产率高、周期短等优势, 是一种极有诱惑力的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途径。
图2 溶剂热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图3 合成的水溶性两亲性物质图4 “剥离−再插层−膨胀”法制备石墨烯3.3 化学法制备石墨烯3.3.1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反应物质在相当高的温度、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的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
CVD 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大规模制备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方法,也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一条有效途径. Srivastava等制备[18]采用微波增强 CVD 在 Ni 包裹的 Si 衬底上生长出了约 20nm 厚的花瓣状石墨片, 形貌并研究了微波功率对石墨片形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大, 石墨片越小, 但密度更大。
此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片含有较多的Ni元素。
Zhu 等[19]用电感耦合射频等离子体 CVD 在多种衬底上生长出纳米石墨微片。
这种纳米薄膜垂直生长在衬底上,形貌类似于 Srivastava 等[20]制备的“花瓣状”纳米片,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方法生长出来的纳米石墨片平均厚度仅为 1nm, 并且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了垂直于衬底的单层石墨烯薄膜(厚 0.335nm)。
Berger等[21]将SiC置于高真空、1300 ℃下,使 SiC 薄膜中的 Si 原子蒸发出来, 制备了厚度仅为1~2 个碳原子层的二维石墨烯薄膜。
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人员[22]在硅衬底上添加一层非常薄的镍(厚度< 300nm), 然后在甲烷、氢气与氩气混合气流中加热至 1000℃, 再将其快速冷却至室温, 即能在镍层上沉积出 6~10 层石墨烯, 通过此法制备的石墨烯电导率高、透明性好、电子迁移率高(~3700 cm2/(V·s)),并且具有室温半整数量子 Hall 效应, 而且经图案化后的石墨烯薄膜可转移到不同的柔性衬底, 可用于制备大面积的电子器件(如电极、显示器等), 为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CVD 法可满足规模化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的要求,但现阶段较高的成本、复杂的工艺以及精确的控制加工条件制约了 CVD 法制备石墨烯的发展, 因此该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3]。